四音柱变调筝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528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四音柱变调筝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国民族乐器一古筝,尤其涉及一种通过音柱调节琴弦长度来实现古筝变调的四音柱变调筝码。
背景技术
古筝,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族乐器。现有古筝需要变调时,至少需要调整四个筝码,十分不便,而且现有的变调装置多采用压弦、拉弦等改变筝弦张力的方式,存在不足变调少,受变调方式的局限,只能变六个调;调音不准,演奏中手指对筝弦的按滑容易使筝码产生微动,再次改变了筝弦的张力,使先前调好的音调失准;变调操作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筝码和变调方式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变调准、操作简易的通过调整筝弦长度来变调的四音柱变调筝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的。四音柱变调筝码,包括音柱、支脚与横梁,其特征在于音柱分为一个基础音柱与三个调音音柱,支脚分为双足支脚与单足支脚,横梁由三个支脚支撑。以上所述的四音柱变调筝码,所述横梁上设有三个音柱桩,双足支脚一端的横梁为突起部分,突起部分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转轴,在所述转轴上安装滚轮作为基础音柱, 所述调音音柱为底端设有螺纹的反“R”形金属件,调音音柱从上到下依次穿过音柱桩、横梁、弹簧,由紧固螺母拧紧。以上所述的四音柱变调筝码,双足支脚朝向筝尾且呈人字形,单足支脚朝向筝首且底部设有插脚板,所述基础音柱的滚轮上设有搁弦槽。以上所述的四音柱变调筝码,将最高音也就是最细的弦作为第一弦,相应筝码作为第一筝码,则第一筝码的基础音柱与前岳山的距离为16cm,第二、三、四筝码的基础音柱与前岳山的距离依次增加2cm,其后筝码的基础音柱与前岳山的距离按公式L = 22+2Ν+0.2*(1+Ν)/2计算,其中N为弦数。从第一筝码到第二十一筝码,筝码的大小依次递
+曰O由于采用以上结构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按音时,基础音柱的滚轮通过左右滚动调谐筝弦张力,避免按音时筝弦张力的再次改变,保证了音调准确;逆时针旋转调音音柱45度,调音音柱前托后压筝弦,置筝弦于相应的音柱上,改变了筝弦的长度,实现变调,而且根据十二平均律能变化出十二种音调;筝码由三个支脚支撑而且单足支脚上设置插脚板,筝码放置更稳固,有效避免了弹奏中倒码的发生。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音柱变调筝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音柱变调筝码的滚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音柱变调筝码的调音音柱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音柱变调筝码的插脚板之间的配合示意图;图5是现有筝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的标记说明基础音柱1,调音音柱2,调音音柱3,调音音柱4,弹簧5,紧固螺母6,音柱托7,音柱压杆8,双足支脚9,单足支脚10,横梁11,筝弦12,凹槽13,转轴14,音柱桩15,插脚板 16,滚轮17,搁弦槽18,螺纹19.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特征与实施方式。如附图1所示,四音柱变调筝码,包括音柱、支脚和横梁,音柱分为基础音柱1与调音音柱2、3、4,支脚分为双脚支脚9与单足支脚10,横梁11两端分别由双足支脚9与单足支脚10支撑。所述双足支脚9为人字形,朝向筝尾,单足支脚10底部设置插足板16且朝向筝首;所述双足支脚9端的横梁上设置突起部分,突起部分设置凹槽13,凹槽13设置转轴14 ; 横梁11上对应于调音音柱2、3、4,各设置一个音柱桩15 ;基础音柱1设置滚轮17,滚轮设置搁弦槽18,滚轮17安装在转轴14上(如图2所示);调音音柱2、3、4都为由音柱托7和音柱压杆8组成的末端设置螺纹19的反R形金属件,调音音柱向下穿过音柱桩15和横梁 11,再穿过弹簧5后,由紧固螺母6拧紧。筝码的安装首先将筝码双足支脚9朝向筝尾,单足支脚10朝向筝首,根据古筝频率、波长及筝弦张力关系,第一筝码的基础音柱与前岳山的距离为16cm,将筝弦12置于基础音柱1的滚轮17的搁弦槽18内,第二、三、四筝码的基础音柱与前岳山的距离依次增加 2cm,其后筝码的基础音柱与前岳山的距离按公式L = 22+2N+0. 2*(1+Ν)/2计算,其中N为弦数。按照以上方法顺次将各筝码安装于古筝面板之上,安装的同时,将相邻筝码的单足支脚10底部的插脚板互相卡好(如图4所示),使筝码稳定地树立。由于基础音柱1的滚轮结构能够通过左右滚动调谐筝弦的张力,有效避免了按音时的筝弦张力变化所带来的音调失准。定弦古筝弹奏以12356WPd0,re,mi,S0,la)五声音阶为基础,本实用新型的四音柱变调筝码的相邻两音柱之间相差半音。(注以下所述第一音柱亦即基础音柱1,第二音柱亦即调音音柱2,第三音柱亦即调音音柱3.第四音柱亦即调音音柱4.)当把第二十一(亦即最低音、最粗筝弦的)筝码的第一音柱作为1音来定弦时为D 调,作为2音来定弦时为C调,作为3音来定弦时为bB(#A)调,作为5音来定弦时为G调, 作为6音来定弦时为F调;当把第二十一筝码的第二音柱作为1音来定弦时为bE(#D)调,作为2音来定弦时为bD(#C)调,作为3音来定弦时为B调,作为5音来定弦时为bA(#G)调,作为6音来定弦时为bG(#F)调;当把第二十一筝码的第三音柱作为1音来定弦时为E调,作为2音来定弦时为D 调,作为3音来定弦时为C调,作为5音来定弦时为A调,作为6音来定弦时为G调;当把第二十一筝码的第四音柱作为1音来定弦时为F调。[0026]以上所述的十六个可变调中,有四个可变调可在不同音位上演奏同一个音调,即 把第三音柱作为2音来定弦时为D调,作为3音来定弦时为C调,作为6音来定弦时为G调; 把第四音柱作为1音来定弦时为F调。变调参照以上定弦方法,逆时针旋转相应调音音柱,使俯视古筝面板时,音柱与筝弦呈垂直,在音柱下方弹簧5与紧固螺母6伸缩力作用下,筝弦先被音柱压杆8下压,再被音柱托7上托置于相应调音音柱上,改变了筝弦的长度,从而实现变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音柱变调筝码实现了快速、准确、多样的变调,同时克服了现有筝码(如图5所示)树立不稳、容易出现倒码的缺点,对于更好、更方便地弹奏古筝有积极意义。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四音柱变调筝码,包括音柱、支脚与横梁,其特征在于音柱分为一个基础音柱与三个调音音柱,支脚分为双足支脚与单足支脚,横梁由三个支脚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音柱变调筝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有三个音柱桩, 双足支脚一端的横梁为突起部分,突起部分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转轴,在所述转轴上安装滚轮作为基础音柱,所述调音音柱为底端设有螺纹的反“R”形金属件,调音音柱从上而下依次穿过音柱桩、横梁、弹簧,由紧固螺母拧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音柱变调筝码,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足支脚朝向筝尾且呈人字形,单足支脚朝向筝首且底部设有插脚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音柱变调筝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音柱的滚轮上设有搁弦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音柱变调筝码,其特征在于在古筝面板上排列、安装筝码时,将最高音亦即最细的弦作为第一弦,相应筝码作为第一筝码,则第一筝码的基础音柱与前岳山的距离为16cm,第二、三、四筝码的基础音柱与前岳山的距离依次增加2cm,其后筝码的基础音柱与前岳山的距离按公式L = 22+2N+0. 2*(1+NV2计算,其中N为弦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音柱变调筝码,其特征在于从第一筝码到第二十一筝码, 筝码的大小依次递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四音柱变调筝码,包括音柱、支脚与横梁,其中音柱包括一个基础音柱与三个调音音柱,支脚分为双足支脚与单足支脚,横梁由三个支脚共同支撑。筝码的特征是基础音柱为设有搁弦槽的滚轮,调音音柱为底部末端设置有螺纹的反R形金属件,双足支脚朝向筝尾,单足支脚朝向筝首且底部设有插脚板。筝码的各个音柱之间相差半音,基础音柱的滚轮在按音时会左右滚动,起到调谐筝弦张力的作用;旋转不同的调音音柱,可以使筝弦置于相应的音柱上,从而改变筝弦长度,实现变调。本实用新型的四音柱变调筝码,使古筝变调更快速、准确,而且对于简化变调操作和丰富古筝的音调有积极意义。
文档编号G10D3/14GK202102700SQ20112021697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郑丽娜, 郑朝炳 申请人:郑丽娜, 郑朝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