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共振低音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534阅读:15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次共振低音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具体地说是一种两次共振低音笙。
背景技术
中国传统音乐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根据科学测定,贾胡骨笛有着将近九千年的历史。这足以证明中国音乐在相当久远之前已经有了很高的发展水平。但是,在如此悠久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音乐并没有产生出足够的低音乐器,也没有发展成西方音乐的立体化、交响化的音响范式。这也导致民族乐器长期以来一直缺少低音乐器,弓弦乐器一般都用大提琴和倍低音提琴代替,木管乐器却很少有替代品;而普通笙的低音管非常长、大且吹奏起来特别费力,很难与其他乐器组合演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簧管共振乐器两次共
振低音笙。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其结构由六组笙簧管固定连接组成,每组笙簧管中第二次共振管的下端与连接管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次共振管连接,第一次共振管的上端连接小笙斗,小笙斗与软管连接,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吹嘴;小笙斗内设置小笙斗笙簧。上述第二次共振管的直径比第一次共振管的直径粗。上述中间位置的三组笙簧管其第二次共振管比另外三组笙簧管上设置的第二次共振管粗。上述第二次共振管的正面设置有四个吹音孔。上述六个吹嘴设置距离较近。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两次共振低音笙通过两根共振管共振而产生美妙的音乐,还能在第二次共振管上发出更多的音,通常情况下能稳定的发出4个音;第二次共振管由第一次共振管发出的声音带动发响的,吹奏起来还非常省劲。本低音笙有效弥补民族乐器长期以来一直缺少低音乐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还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等特点。

图1为两次共振低音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两次共振低音笙的俯视图;图3为两次共振低音笙的主视图;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1、第二次共振管;2、小笙斗笙簧;3、小笙斗;4、软管;5、吹嘴;6、第一次共振管;
7、连接管;8、吹音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两次共振低音笙作以下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两次共振低音笙其结构由六组笙簧管固定连接组成,每组笙簧管中第二次共振管1的下端与连接管7连接,连接管7的另一端与第一次共振管6连接,第一次共振管6的上端连接小笙斗3,小笙斗3与软管4连接,软管4的另一端连接吹嘴5 ;小笙斗3内设置小笙斗笙簧2。第二次共振管1的直径比第一次共振管6的直径粗。中间位置的三组笙簧管其第二次共振管1比另外三组笙簧管上设置的第二次共振管1粗。第二二次共振管1的正面设置有四个吹音孔8。六个吹嘴5设置距离较近。本实用新型的两次共振低音笙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照说明书附图所示即可加工。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1.两次共振低音笙,其特征在于由六组笙簧管固定连接组成,每组笙簧管中第二次共振管的下端与连接管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次共振管连接,第一次共振管的上端连接小笙斗,小笙斗与软管连接,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吹嘴;小笙斗内设置小笙斗笙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次共振低音笙,其特征在于第二次共振管的直径比第一次共振管的直径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次共振低音笙,其特征在于中间位置的三组笙簧管其第二次共振管比另外三组笙簧管上设置的第二次共振管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次共振低音笙,其特征在于第二次共振管的正面设置有四个吹音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次共振低音笙,其特征在于六个吹嘴设置距离较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次共振低音笙,其结构由六组笙簧管固定连接组成,每组笙簧管中第二次共振管的下端与连接管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次共振管连接,第一次共振管的上端连接小笙斗,小笙斗与软管连接,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吹嘴;小笙斗内设置小笙斗笙簧。本实用新型的两次共振低音笙通过两根共振管共振而产生美妙的音乐,还能在第二次共振管上发出更多的音,通常情况下能稳定的发出4个音;第二次共振管由第一次共振管发出的声音带动发响的,吹奏起来还非常省劲。本低音笙有效弥补民族乐器长期以来一直缺少低音乐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还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等特点。
文档编号G10D7/00GK202110811SQ20112022604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9日
发明者司兆吉 申请人:司兆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