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制工艺制作的瓷质小提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7056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陶制工艺制作的瓷质小提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陶制工艺制作的瓷质小提琴,瓷质小提琴的结构、形状和大小与木制的普通小提琴结构、形状和大小相同。瓷质小提琴的制作材质选用山东日照黑陶或福建德化白陶,经陶制工艺制作的瓷质小提琴保持了传统小提琴原有的外形和音色,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而且音色古朴醇厚、极富特色,适用于乐团的伴奏和单独演奏,同时可作为上等珍品的艺术收藏。
【专利说明】一种陶制工艺制作的瓷质小提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的陶制工艺制作的瓷质小提琴属于一种琴弦乐器,尤其适于西洋乐器的演奏和上等珍品的艺术收减。

【背景技术】
[0002]传统木制小提琴由70个零件组成。其主要构件有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等。小提琴制作成现代这种样式,并非完全从形态美观出发,而是有其音响上和演奏上的需要。小提琴面板和背板有弧度,使其共鸣良好,发音洪亮;琴的腰身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和背板加嵌条,除防止木板开裂外,对琴的音质也起一定作用。面板与背板中间有音柱支撑,其位置变化对小提琴音色影响明显。面板左下面粘低音梁,既起加固作用,又具音响作用。小提琴表面的油漆如太硬、太软,或漆得不匀,都会有损于音质。
[0003]18世纪末?19世纪初,小提琴琴颈加长变细,并向后倾斜:指板变长;琴马变高,并具更大的弧度;G弦早已包有银丝。这些变革的目的是为适应更大的张力。琴弦的增长使琴面上的压力增大,于是低音梁变长变厚,音柱也加粗,以此获得更大更有力的声音。此后西方对小提琴制作不断的进行改革,使之成为更完美的弦乐器,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享受。
[0004]中国被誉为〃瓷之国",有着悠久的制瓷历史和精湛的制瓷技艺,孕育出厚实丰富的陶瓷文化,而且传统音乐也相当发达,在世界音乐史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陶瓷乐器作为我国传统乐器的一种,源远流长由来已久,千百年来人们用〃声如磬〃来形容陶瓷的特殊音色,可见陶瓷和音乐有着很深的渊源,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陶瓷乐器也不断的推陈出新,陶瓷乐器从远古时代的单音陶坝,逐渐发展成为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的现代陶瓷乐器。
[0005]采用陶瓷制作小提琴,正是利用陶瓷的材质美和特殊的共鸣音色,不仅使小提琴更具有柔美、动听的声音,有多层次的表现力、感染力和穿透力。而且琴体端庄优美,质感细腻润泽,光泽沉着典雅,具有一种如珍珠般的柔雅沉静之美,也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0006]山东日照黑陶选用京杭大运河两岸特有的红胶泥作原料,这种泥土质地纯净细腻,土质密度大,颜色不拘,红、黄或黑土均可。
[0007]黑陶的材料主要含有:氧化娃、氧化招、氧化铁、氧化钛、氧化1丐、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锰等元素。黑陶的制作主要分三个步骤来完成,即:选料、加工、烧结。黑陶的选料是保证质量的主要环节,加工的质量好坏取决制作者的艺术修养,采用独特的烧结工艺使陶变黑是黑陶的最大特点。
[0008]用传统手工轮制成型后不上釉,在坯体晾干过程中压光、雕刻,高温烧结后封窑,做焦烟渗碳处理,烧制出来的陶器黑中透莹,望之如金,坚实凝重;特点是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坚如瓷、声如磬。
[0009]制作工艺包括:
[0010]1、捏坯,捏坯过程包括晾泥、浙泥、揉泥工艺;
[0011]2、捏坯后进行拉坯,修坯的整形和开孔;
[0012]3、整形后进行雕绘磨光处理,用绘制工具在坯体上压出图案花纹,雕刻出凹凸有致的层次及镂空效果;
[0013]4、经过雕绘磨光处理后将其放入窑中进行煅烧。
[0014]福建德化白陶,瓷胎体滑润致密,釉面晶莹光亮,乳白似象牙,如凝脂冻玉,无论是器型,还是装饰艺术,都十分丰富精湛。福建德化的陶瓷坯料的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高岭土。白陶的制作是将球磨后的泥浆经过压滤脱水成泥饼,碎成小块与电解质(水玻璃)以及水在搅拌池搅拌成泥浆,存放I一3昼夜增加黏度和强度。
[0015]制作工艺包括:
[0016]1、种模的制作(根据实物用石膏车制或可塑泥料塑出原始作品),翻制母模,翻制主模,浇注工作模;
[0017]2、成型:用干燥的石膏模将制作好的坯料用不同的方法制成所需要的坯件,用可塑成型、注浆成型、干压成型、等静压成型方法,进行手工或机械成型、修坯和休整;
[0018]3、干燥处理;
[0019]4、施釉处理:根据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采用浸、浇、刷、喷釉;
[0020]5、装烧:经过成型、上釉的半成品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达到完全致密程度的瓷化;
[0021]6、装饰:完成雕刻装饰。
[0022]本发明的陶制工艺制作的瓷质小提琴,汲取了中国古代“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观念,取材于自然界赋予人类的纯净黏土,采用中国传统的陶制工艺(山东日照黑陶和福建德化白陶的陶制工艺)和现代的制作方法,对陶这一古老材料有了全新应用。本发明的陶制工艺制作的瓷质小提琴不仅具备陶瓷自身特有的材质美,而且保持了传统小提琴原有的外形和音色,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音色古朴醇厚、极富特色。不仅适用于乐团的伴奏和单独演奏,同时可以作为上等珍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品收藏价值。


【发明内容】

[002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陶制工艺制作的瓷质小提琴,包括琴身和琴弦系统,所述琴身包括琴头、琴颈、指板和共鸣箱构件、所述琴弦系统包括弦轴、挂弦板、琴马和琴弓构件。
[0024]其中,所述陶制工艺制作的瓷质小提琴琴身包括琴头、琴颈、指板和共鸣箱构件,所述琴弦系统包括弦轴、挂弦板、琴马和琴弓构件,所述琴身和琴弦系统构件在瓷质小提琴的陶制工艺制作完成后同窑烧制。
[0025]其中,所述琴身和琴弦系统的制作材质选用日照黑陶或德化白陶,所述黑陶经过捏坯、整形、开孔、磨光和煅烧制成瓷制小提琴构件,所述白陶经过种模制作、成型、干燥处理、施釉处理、装烧和装饰制成瓷制小提琴构件。
[0026]其中,所述陶制工艺制作的瓷质小提琴琴身和琴弦系统构件,经过粘合处理制作成瓷质小提琴。
[0027]其中,所述陶制工艺制作的瓷质小提琴是一种琴弦乐器。调整陶制工艺也可以制作成瓷质中提琴,也可以制作成瓷质大提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8]图1、小提琴外形图。
[0029]图2、小提琴结构图(其中图中标记1、琴头;2、a弦轴;3、e弦轴;4、d弦轴;5、g弦轴;6、琴颈;7、指板;8、面板;9、侧板;10、背板;11、首孔;12、琴马;13、系弦板;14、系弦柱;15、腿托)。
[0030]图3、瓷质小提琴陶制工艺制备方法一的流程图。
[0031]图4、瓷质小提琴陶制工艺制备方法二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33]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黑陶瓷质小提琴的陶制工艺制作流程。坯料选用京杭大运河两岸特有的红胶泥作原料,这种泥土质地纯净细腻,土质密度大,颜色不拘,红、黄或黑土均可。
[0034]陶土按照木制小提琴构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捏坯,捏坯过程包括晾泥、浙泥、揉泥工艺,捏坯后的坯件按照木制小提琴各构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进行拉坯,修坯整形和开孔,整形后的小提琴各构件风干后进行雕绘磨光处理,用绘制工具在坯体上压出图案花纹,雕刻出凹凸有致的层次及镂空效果,经过雕绘磨光处理后将其放入窑中进行煅烧。
[0035]具体陶制工艺制作小提琴的步骤如下:
[0036]1、取土:取适量的纯净的土粒大小均匀的红黏土 ;
[0037]2、晾泥:将取的红黏土放置于干净平整的硬质地面上,摊晒开,进行水分蒸发;
[0038]3、浙泥:晾泥后放入缸内,放入水,水土比例1:1左右,十分钟后,充分搅拌成泥浆,使结快泥团完全融化,后把原泥浆透过泥筛倒入桶中过滤杂质,浙出爽滑均匀细腻干净的,待其沉淀将多余的水分蒸发后,浙出成熟的陶泥;
[0039]4、揉泥:取出一定的用量,置于操作台上,进行反复揉压,使陶泥的密度颗粒更加均匀细腻;
[0040]5、拉坯:使用拉坯机运转陶泥,双手密切配合,拉坯成一个小提琴构件的雏形,拉坯过程保证厚度均匀,双手反复调整,随时加水,成型后用刮板清理,做进一步的处理,使小提琴构件的表面光洁,线条流畅。用锥刀将壁口毛边切割平整,用钢丝线紧贴盘面划过,将坯体与盘面分离,用卡尺和直尺随时对每个部位进行精确对比;
[0041]6、修坯:拉坯后在阴凉干燥处放置二到三天,晾到三成即可进行修坯,用修坯刀由外到内,由上到下依次修完整个坯体,使坯体更加均匀平滑;
[0042]7、雕绘磨光:将绘制的花纹按照事先设计用绘制工具在坯体上压出图案花纹,雕刻出凹凸有致的层次及镂空效果,完成后进行最后的磨光处理;
[0043]8、阴干:把完成后的陶坯摆放在阴凉干燥处,使其自然晾干,放置十天左右,待其坯体颜色发黄发白,水分彻底蒸发完全晾干即可;
[0044]9、入窑烧制:窑内从小火到大火逐渐加温,经过8小时,窑内达到400度,8小时后加大火力使窑内温度达到800—900度高温,此时坯体已由黄变红,再经过5小时后,盖上窑口,并将窑盖四周完全封闭,接着将火腔口砌满墙砖,抹一层填缝泥,刷上泥浆,使其完全封闭,使窑室内的炉火与空气完全隔绝。此时窑内温度保持在900度,并产生大量的浓郁黑色烟气。利用熏烟渗碳法,再经过10个小时左右的熏烧,烟气中的碳分子慢慢渗透进入陶坯的体内,使坯体从内到外变成通体乌黑,变成永不退色的天然黑色。10小时侯,将炉火完全熄灭,窑内温度降到常温并逐渐冷却,此时拆掉封闭墙,打开窑口,将烧制好的陶品琴构件取出;
[0045]10、出窑擦洗:将烧制好的陶品琴构件进行通体擦洗;
[0046]11、瓷质小提琴构件粘合处理和调音。
[0047]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4,白陶瓷质小提琴的陶制工艺制作流程。福建德化白陶坯料的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高岭土。将球磨后的泥浆经过压滤脱水成泥饼,碎成小块与电解质(水玻璃)以及水在搅拌池搅拌成泥浆,存放I一3昼夜增加黏度和强度,按照木制小提琴各构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进行制作。
[0048]具体陶制工艺制作小提琴的步骤如下:
[0049]1、种模的制作(根据实物用石膏车制或可塑泥料塑出原始作品),翻制母模,翻制主模,浇注工作模;
[0050]2、成型:用干燥的石膏模将制作好的坯料用不同的方法制成所需要的坯件,用可塑成型、注浆成型、干压成型、等静压成型方法,进行手工或机械成型、修坯和修整;
[0051]3、干燥处理;
[0052]4、施釉处理:根据坯件大小、厚薄、和釉料性能采用浸、浇、刷、喷釉;
[0053]5、装烧:制瓷工艺的关键工序,经过成型、上釉的半成品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达到完全致密程度的瓷化;
[0054]6、装饰:完成雕刻装饰;
[0055]7、瓷质小提琴构件粘合处理和调音。
[005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陶制工艺制作的瓷质小提琴,其特征在于:所述陶制工艺制作的瓷质小提琴包括琴身和琴弦系统,所述琴身包括琴头、琴颈、指板和共鸣箱构件、所述琴弦系统包括弦轴、挂弦板、琴马和琴弓构件,所述瓷质小提琴琴身和琴弦系统构件的制作材质选用日照黑陶或德化白陶,所述瓷质小提琴琴身和琴弦系统构件经过粘合处理制作成瓷质小提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制工艺制作的瓷质小提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瓷质小提琴琴身和琴弦系统构件的制作材质选用日照黑陶或德化白陶,所述黑陶经过捏坯、整形、开孔、磨光和煅烧制成瓷质小提琴构件,所述小提琴构件在陶制工艺制作时同窑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制工艺制作的瓷质小提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瓷质小提琴琴身和琴弦系统构件的制作材质选用日照黑陶或德化白陶,所述白陶经过种模制作、成型、干燥处理、施釉处理、装烧制成瓷质小提琴构件,所述小提琴构件在陶制工艺制作时同窑烧制。
【文档编号】G10D1/02GK203982761SQ201320837452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发明者】孔令华, 张津生 申请人:闽浪仪器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