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古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867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古筝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古筝类乐器技术。



背景技术:

现行传统21弦古筝,琴长163厘米,基本定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受传统形制的制约,现有古筝的形制单一,体积笨重,运输和携带不方便,不能适应现代文明社会文化交流活动和大型舞台演艺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轻巧、携带方便、音质更佳的便携式古筝。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便携式古筝,包括面板、底板、内筝边、外筝边、筝头、前岳山、筝尾、后岳山、筝弦、筝码;所述面板、底板、内筝边、外筝边形成共鸣箱,所述筝码的高度与筝弦的有效弦长的比为1:13~16;所述前岳山呈一字形,所述后岳山呈C形,筝弦的长度由内筝边向外筝边方向逐渐增大;在所述共鸣箱内部的中部位置连接一根音梁,音梁将共鸣箱的内腔分隔成第一共鸣腔和第二共鸣腔,在音梁上设置贯通第一共鸣腔与第二共鸣腔的通孔;在所述底板上设置三个发音孔,其中一个发音孔设置在底板的一端且与第一共鸣腔相通、另外两个发音孔设置在底板的另一端且与第二共鸣腔相通。

本发明通过以上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琴体长度的改进,处理了琴码高度与有效弦长的比例关系,求得最佳张力,从而可缩短琴长,携带更为方便。

2、后岳山的弧形改进使得筝弦的张驰度比较一致,弹奏时用力均匀,手感轻松。

3、共鸣箱结构的改造,通过调整音梁设置和位置,使音波在振动传导中更为通灵和谐,提升发音效率和音色品质。

4、底板发音孔大大加强了古筝腔体的共鸣效果,尤其是不同声区(高、中、低音)的音色更为统一,从而使古筝的总体音质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本发明音色音量更为统一,音质更好,携带方便,极大丰富了产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了市场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图1中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便携式古筝,主要包括面板1、底板14、内筝边9、外筝边2、筝头4、一字形前岳山3、筝尾7、C形后岳山8、筝弦6、筝码5。

一字形前岳山3设置在筝头4处,C形后岳山8设置在筝尾7处,筝弦6的长度由内筝边9向外筝边2方向逐渐增大,筝码5的高度与筝弦6的有效弦长的比为1:13~16。

面板1、底板14、内筝边9、外筝边2形成共鸣箱10,在共鸣箱10内部的中部位置连接一根音梁11,音梁11将共鸣箱10的内腔分隔成第一共鸣腔10-1和第二共鸣腔10-2,在音梁11上设置贯通第一共鸣腔10-1与第二共鸣腔10-2的通孔13。在底板14上设置三个发音孔12,其中一个发音孔12设置在底板14的一端且与第一共鸣腔10-1相通、另外两个发音孔12设置在底板14的另一端且与第二共鸣腔10-2相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