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珠光流液的玻璃笛子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04547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乐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珠光流液的,由玻璃制成的笛子。



背景技术:

笛子音色悠扬,空灵,通过音乐家的演奏能够给人宁静致远,身心轻松的感官体验。自古到今皆是受到众多音乐爱好者喜爱的乐器之一,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

笛子的起源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其通常使用竹木,金属,玉石,塑胶制成,此外,玻璃也是一种用于制作笛子的材料。由于玻璃的材质透明,在烧制的过程中,往其中添加珠光片或其余染色剂,能提升其美感;但由于制成后的玻璃笛子固化了染色剂和珠光片,使之无法流动,外观较为单调。

目前烧制玻璃工艺中,有中空玻璃的烧制手法,但通过此手法制作的大多数乐器,均会在声音上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甚至音色偏离。

目前未有在中空玻璃笛子中添加流液的加工手法,并且在其中添加流液可以降低音色偏离的程度,但选择正确流液的种类,是降低音色偏离程度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中空玻璃烧制手法制成的玻璃笛子,其音色偏移较小,且其中的珠光片能自由流动,兼具美感与实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式加以实施:

一种带有珠光流液的玻璃笛子的制作方法,其材质为透明的玻璃,其特征在于:笛子本体带有尾部不封闭的中空夹层,所有气孔的圆心呈线性排列且平行于笛子的中心线;将透明的琼脂以及珠光片通入到中空夹层后,并将笛子本体末端的加热熔融的方式进行封闭。

进一步的,封闭所述笛子本体末端气孔时,保留末端的气孔至笛子本体末端长度不超过笛子本体的四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央夹层带有玻璃接合部,所述的接合部通过加热熔融的方式进行封闭。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玻璃接合部设置于笛子本体末端和/或笛子本体前端和/或各气孔边沿。

作为一种优秀的设计,所述的中空夹层内具有透明的玻璃纸,在封合笛子本体前加热中空夹层使玻璃纸与中空夹层接合,冷却后使玻璃纸的至少一端与中空夹层接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玻璃纸通过环绕于玻璃笛子的方式接合于中空夹层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玻璃纸的一端通过加热玻璃笛子的吹气口和/或气孔的接口和/或玻璃接合部的方式,并使之相互接合。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1.由于笛子的音色空灵悠扬,中空夹层使得笛子的音色虚浮,悠扬有余而活泼感不足,最末端的气孔与笛子本体的末端约接近,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因此选择末端的气孔至笛子本体末端长度不超过笛子本体的四分之一,且所有气孔的圆心呈线性排列且平行于笛子的中心线的设计,音质较为空灵悠扬,且音质偏离较小。

2.在玻璃笛子的中空夹层中填充可流动的液态琼脂,由于液态琼脂的粘稠度、密度均较高,且较为透明,填充至玻璃笛子的中空夹层中,填补其空腔,能降低中空夹层带来的音色偏离;加入珠光片后形成珠光流液,在吹奏过程中,气流使玻璃笛子振荡,并发出声音,在此过程中,由于震动使得珠光流液有流动,珠光片在液态琼脂中流动,带来优美的视觉效果。

3.由于液态琼脂的粘稠度较大,吹奏过程中的气流对玻璃笛子的壁的震动,可以使珠光流液流动,但幅度不够,在其中增加玻璃纸,玻璃纸的薄膜状态在震动下发生形变,带来珠光流液的扰动,使其流动幅度更大,视觉效果更佳理想。

附图说明

图1是该玻璃笛子的示意图;

图2是该玻璃笛子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功能能进一步被了解,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一种带有珠光流液的玻璃笛子的制作方法,其材质为透明的玻璃,其特征在于:笛子本体1带有中空夹层,所有气孔的圆心呈线性排列且平行于笛子的中心线;中空夹层内填充有透明的琼脂以及珠光片2与透明的玻璃纸5,玻璃纸5环绕于玻璃笛子的中空夹层内且玻璃纸5的一端与玻璃笛子的吹气口或气孔3的接口相固定。末端的气孔至笛子本体末端长度不超过笛子本体的四分之一;所述的中央夹层带有玻璃接合部12,玻璃接合部12位于笛子本体末端和笛子本体前端和各气孔边沿。

以上仅是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使用范围和保护范围加以限制,故任何在本发明的基础上作出等效变换的,均应被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