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乐转调音准改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0933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管乐转调音准改变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尤其涉及了管乐转调音准改变器。



背景技术:

民族管乐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音质优美、简单易学,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笛子、箫等一般由竹子制成,也有用其它材料制成的,例如金属、木材、合成材料等,是在管状主体上设置吹孔及若干个按音孔制作而成。吹奏时,用手指堵住音孔,从吹孔向管腔内吹入空气,空气在管腔内振动,产生声音。通过手指控制开合不同的音孔可以使声音呈现出不同的音节,从而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2009年9月9日,泉州南音文化被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世界的认可,申请人从小爱好音乐,喜欢制作民族乐器,因此对民族乐器的音准要求很高,在生活实践中,申请人发现南音的主要乐器中琵琶、二弦、三弦演奏转调都能够达到世界级音准,可是洞箫和其他民族管乐在转调演奏个别音孔都无法达到较好的音准,例如:E-F、B-C、#.b等音调,要保留传统的音孔数,如六孔南音洞箫等,就很难达到完美的音准,如何在不改变传统洞箫的音孔数,解决音准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经过申请人的长年钻研、改革和创新,申请人发明了本申请的技术,能够解决上述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管乐转调音准改变器,通过转动外套管角度或推前、拉后移动外套管的方式,改变音孔发音位置,解决南音洞箫等各种管乐在转调演奏出现的个别音孔无法达到所需音准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管乐转调音准改变器,包括管身,所述管身上开设有若干个音孔,所述管身包括前不动段、后不动段和调音管;所述前不动段和后不动段相对固定,所述调音管设于前不动段和后不动段之间,所述调音管包括内套管和套设在内套管上的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相对内套管可转动或在前不动管和后不动段之间沿轴向相对移动;所述内套管的管壁上沿轴向开设有一穿透管壁的孔槽,所述外套管上开设有若干个位置相错的音孔,转动外套管或移动外套管可使得外套管上的任一个音孔单独与孔槽连通。

优选的,所述内套管的两端分别插接在前不动段和后不动段内,所述前不动段和后不动段的内壁分别环削内凹,环削内凹的厚度等于内套管的管壁厚度;内套管的外径等于环削内凹处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外套管内套设有一衬管,该衬管的外径等于外套管的内径,该衬管的内径等于内套管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

该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内套管外套设有一衬管,该衬管的内径等于内套管的外径,该衬管的外径等于外套管的内径。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外套管角度或推前、拉后移动外套管的方式,改变音孔发音位置,解决南音洞箫等各种管乐在转调演奏出现个别音孔无法达到所需音准的难题。

2、本实用新型使用更加便捷,在各种管乐转调演奏时只需轻轻转动或推拉 外套管即可改变音准,使得演奏更加连贯,音准更加完美。

3、本实用新型既能够不改变传统洞箫等其他各种管乐的传统音孔数和外观结构,使得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真正完整的保留和传承,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必要时候还可以实现多孔同时改变位置,并且增减孔数,满足特定演奏曲目音符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是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是实施例一的外套管转动一定角度的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调音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图4、图5,管乐转调音准改变器,包括管身,所述管身 上开设有若干个位置相错的音孔10,所述管身包括前不动段2、后不动段3和调音管4;所述前不动段2和后不动段3相对固定,所述调音管4设于前不动段2和后不动段3之间,所述调音管4包括内套管41和套设在内套管41上的外套管42,所述外套管42相对内套管41可沿内套管周向转动;所述内套管41的管壁上沿轴向开设有一穿透管壁的孔槽410,所述外套管上开设有若干个音孔,转动外套管可使得外套管上的任一个音孔单独与孔槽连通。

所述内套管41的两端分别插接在前不动段2和后不动段3内,所述前不动段2和后不动段3的内壁分别环削内凹,环削内凹的厚度等于内套管41的管壁厚度;内套管41的外径等于环削内凹处的内径。所述外套管42内套设有一衬管(未图示),该衬管的外径等于外套管的内径,该衬管的内径等于内套管的外径。所述外套管42与前不动段2和后不动段3的材料相同,所述内套管为金属管,所述衬管为金属管。本实用新型中,外套管与前不动段和后不动段的材料可以为竹、木、塑料、金属等任意管乐材料。

实施例二

参照图3、图4、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外套管42可相对内套管41在轴向移动,外套管在前不动管2和后不动段3之间沿轴向相对移动;移动外套管42可使得外套管42上的任一个音孔10单独或多个音孔同时与孔槽连通。

实施例三

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内套管41外套设有一衬管,该衬管的内径等于内套管41的外径,该衬管41的外径等于外套管42的内径。所述内套管与前不动段和后不动段的材料相同,所述外套管为金属管,所述衬管为金属管。

本实用新型的管乐转调音准改变器的制作方法如下:

步骤一,根据原各种管乐的制造技术要求,确定该管在转调时出现音准的音孔位置,并确定所需改变音准的音孔位置和孔数,量好音孔改变段管的长度,把该管分成前不变段管、音孔改变段管和后不变段管并制作内套管和外套管尺寸;

步骤二,根据需要转调音准的音孔位置和数量确定内套管需要开设音孔槽的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然后在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开设一穿透管壁的孔槽;

步骤三,将前不动段和后不动段在其与调音管的内套管连接部的内壁进行环削,形成一环削内凹,环削内凹的厚度等于内套管的管壁厚度;将内套管的一端插入并通过涂抹胶水等方法将内套管固定在前不动段或后不动段上,待胶水干固后,把外套管装上,然后将内套管的另一端插入在剩下的后不动段或前不动段上;

步骤四,进行转动或推拉移动测试,通过转动或推拉外套管,观察外套管和内套管之间的转动或推拉配合是否刚好;如遇到配合太紧,可用砂布进一步打磨外套管的任何一端,直到间隙最佳为止;如配合太松,可磨一磨内套管还未上胶的一端,磨到间隙最佳为准;如遇到转动或推拉不灵活,可磨一磨内套管外表面和外套管的内管面,直至调试灵活为止;

步骤五,把剩下的前不动段和后不动段的环削内凹位置以及内套管的另一端抹上胶水并将内套管的另一端插入剩下的前不动段和后不动段的环削内凹位置中;

步骤六,待胶水干固后,根据步骤一确定的音孔位置和数量在外套管上初步挖好相应的微小音孔,并转调依次校对和扩挖修正音孔,使音孔改变段管的 每个音孔的音准达到转调所需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加工尺寸皆依据管乐的实际情况确定。

本实用新型音准改变器的基本原理是:旋转音孔改变段,实现改变音孔位置、增减音孔数,基于该原理的管乐转调设计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同等技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音准改变器的的另一实施原理为:即可旋转,也可移动音孔改变段,实现改变音孔位置、增减音孔数,基于该原理的管乐转调设计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同等技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