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音域笛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5538阅读:1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宽音域笛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奏乐器——笛子的音域扩展技术。



背景技术:

笛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族吹奏乐器,可表现丰富的音色,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但由于其材料和结构因素,很难实现更加宽广的演奏音域。现行的办法无非是配备不同调式的笛子,变换演奏;或者配套多个调式的音筒,演奏时不断调换。但这种方法均由于需要一段变换时间,只适合同调大曲段、异调长间断的节目,不能做到连续变换音调或同调小曲段、异调短间断的节目。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研发一种简便、易操作、适用于各种演奏的方法。如配置附加结构,附以适当的辅助指法,就是一种最佳选择。这就是需要研发的一种以附加结构和辅助指法为内容的笛子音域增宽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满足实现更加宽广的演奏音域的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宽音域笛子。它是以滑盘作为实现音域扩展的关键配件,套装在筒体的中右位上侧,与筒体的中右位上侧构成轴向滑动配合。筒体的中右位下前侧左部挖有作为滑盘向左平移到低音带并定位的低音定位凹窝,右部挖有作为滑盘向右平移到高音带并定位的高音定位凹窝。滑盘的第三、四音孔之间,近第四音孔处前侧,延伸出簧片环,作为变音域定位操作和与滑盘合抱筒体的综合结构;滑盘连同簧片环以内侧环抱筒体;簧片环的前侧对应低音定位凹窝和高音定位凹窝的连线位,制成凸向筒体的定位凸峰,作为变音域定位操作的关键结构;定位凸峰以簧片环的弹力压向筒体。演奏时,前手拇指与小指比常规分开大一点,并两指不按触到音孔滑盘,后手拇指与小指基本保持常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以滑盘作为实现音域扩展的关键配件,套装在筒体的中右位上侧,与筒体的中右位上侧构成轴向滑动配合。筒体的中右位下前侧左部挖有作为滑盘向左平移到低音带并定位的低音定位凹窝,右部挖有作为滑盘向右平移到高音带并定位的高音定位凹窝。滑盘的第三、四音孔之间,近第四音孔处前侧,延伸出簧片环,作为变音域定位操作和与滑盘合抱筒体的综合结构;滑盘连同簧片环以内侧环抱筒体;簧片环的前侧对应低音定位凹窝和高音定位凹窝的连线,位制成凸向筒体的定位凸峰,作为变音域定位操作的关键结构;定位凸峰以簧片环的弹力压向筒体。

演奏时,前手拇指与小指比常规分开大一点,并两指不按触到音孔滑盘,后手拇指与小指基本保持常规。

当从中音带向低音带变音域时,以前手拇指与小指把持笛子筒体,后手拇指与小指把持音孔滑盘,→拇指按压簧片环的按压端,使得簧片环下张,定位凸峰脱出定位凹窝;继而,后手拇指与小指平移音孔滑盘,使定位凸峰离移定位凹窝而移向下一定位凹窝,即使得音孔滑盘向下一音域方向滑移,→滑移过程中拇指稍许松压,使得定位凸峰与笛子筒体轻触滑移,进而滑入下一定位凹窝。

当从中音带向高音带变音域时,以前手拇指与小指把持笛子筒体,后手拇指与小指把持音孔滑盘,→拇指按压簧片环的按压端,使得簧片环下张,定位凸峰脱出定位凹窝;继而,后手拇指与小指平移音孔滑盘,使定位凸峰离移定位凹窝而移向下一定位凹窝,即使得音孔滑盘向下一音域方向滑移,→滑移过程中拇指稍许松压,使得定位凸峰与笛子筒体轻触滑移,进而滑入下一定位凹窝。

当从低音带向中音带变音域时,以前手拇指与小指把持笛子筒体,后手拇指与小指把持音孔滑盘,→拇指按压簧片环的按压端,使得簧片环下张,定位凸峰脱出定位凹窝;继而,后手拇指与小指平移音孔滑盘,使定位凸峰离移定位凹窝而移向下一定位凹窝,即使得音孔滑盘向下一音域方向滑移,→滑移过程中拇指稍许松压,使得定位凸峰与笛子筒体轻触滑移,进而滑入下一定位凹窝。

当从高音带向中音带变音域时,以前手拇指与小指把持笛子筒体,后手拇指与小指把持音孔滑盘,→拇指按压簧片环的按压端,使得簧片环下张,定位凸峰脱出定位凹窝;继而,后手拇指与小指平移音孔滑盘,使定位凸峰离移定位凹窝而移向下一定位凹窝,即使得音孔滑盘向下一音域方向滑移,→滑移过程中拇指稍许松压,使得定位凸峰与笛子筒体轻触滑移,进而滑入下一定位凹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有助表现更丰富的音色,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是一种简便、易操作、适用于各种演奏的音域增宽方法。所开发的附加结构体积小,应用灵活,其便携式、易操作的特点广泛适用于各种表演人群、和各种表演场合应用;附加结构的构成使得维护、维修简便易行;便于组装、调整与试验。笛子结构简单,易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宽音域笛子前向视图。

图2是宽音域笛子前背视图。

图3是宽音域笛子筒体前向视图。

图4是宽音域笛子A-A向断面剖视图。

图5是宽音域笛子的音孔滑板背向视图。

图6是宽音域笛子的音孔滑板的B-B向断面剖视图。

在图1~6中:1.滑盘,2.筒体,3.低音定位凹窝,4.高音定位凹窝,5.簧片环,6.定位凸峰。

在图2、5、6中:7.按压端。

在图3、4中:8.中音定位凹窝,9.音槽口,10.滑槽。

在图5、6中:11.簧片筋,12.滑楞。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宽音域笛子前向视图中:滑盘1作为实现音域扩展的关键配件,套装在筒体2的中右位上侧,与筒体2的中右位上侧构成轴向滑动配合。筒体2的中右位下前侧左部挖有作为滑盘1向左平移到低音带并定位的低音定位凹窝3,右部挖有作为滑盘1向右平移到高音带并定位的高音定位凹窝4。滑盘1的第三、四音孔之间,近第四音孔处前侧,延伸出簧片环5,作为变音域定位操作和与滑盘1合抱筒体2的综合结构;滑盘1连同簧片环5以内侧环抱筒体2;簧片环5的前侧对应低音定位凹窝3和高音定位凹窝4的连线,位制成凸向筒体2的定位凸峰6,作为变音域定位操作的关键结构;定位凸峰6以簧片环5的弹力压向筒体2。

在图1所示的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宽音域笛子前向视图和图2所示的宽音域笛子前背视图中:滑盘1套装在筒体2的中右位上侧,与筒体2的中右位上侧构成轴向滑动配合;滑盘1连同簧片环5以内侧环抱筒体2。簧片环5环绕过筒体2的末端制成按压端7,作为接受吹奏者后手拇指内扣按压的受力部;按压端7的环内侧与筒体2的筒外侧留有弹压挠曲缝隙。

在图3所示的宽音域笛子筒体前向视图和图4所示的宽音域笛子A-A向断面剖视图中:在低音定位凹窝3与高音定位凹窝4之间,低音定位凹窝3和高音定位凹窝4的连线上,挖有作为中音带并定位的中音定位凹窝8。音槽口9作为与配合滑盘1控制气流的开口,开设于的筒体2的中右位上侧,为圆端矩形长槽口结构;音槽口9以其长、宽度大裕量贯通低、中、高全音域音孔;其长轴线平行于筒体2的轴线。滑槽10作为约束滑盘1与筒体2的音槽口9边沿上侧面气密滑动配合的平移轨道,对称刻制在筒体2中右部中上位的前后两侧,相互平行并平行于筒体2轴线和音槽口9长轴线。

在图3所示的宽音域笛子筒体前向视图、图5所示的宽音域笛子的音孔滑板背向视图和图6所示的宽音域笛子的音孔滑板的B-B向断面剖视图中:滑盘1的第三、四音孔之间,近第四音孔处前侧,延伸出簧片环5,簧片环5的始段处理为作为保持回弹环抱力的簧片筋11;定位凸峰6处于簧片筋11的下端;簧片环5环绕过筒体2末端的按压端7外张,使其环内侧与筒体2的筒外侧留有弹压挠曲缝隙。滑盘1的前、后侧沿向内煨扣,形成相互平行且在一个平面的前、后内折沿,作为用以嵌入滑槽10并可在其内轴向滑行的滑楞12。

在图1~6所示的宽音域笛子结构视图中:演奏时,前手拇指与小指比常规分开大一点,并两指不按触到音孔滑盘1,后手拇指与小指基本保持常规。

当从中音带向低音带变音域时,以前手拇指与小指把持笛子筒体2,后手拇指与小指把持音孔滑盘1,→拇指按压簧片环5的按压端7,使得簧片环5下张,定位凸峰6脱出定位凹窝8;继而,后手拇指与小指平移音孔滑盘,使定位凸峰6离移定位凹窝8而移向下一定位凹窝3,即使得音孔滑盘1向下一音域方向滑移,→滑移过程中拇指稍许松压,使得定位凸峰6与笛子筒体2轻触滑移,进而滑入下一定位凹窝3。

当从中音带向高音带变音域时,以前手拇指与小指把持笛子筒体2,后手拇指与小指把持音孔滑盘1,→拇指按压簧片环5的按压端7,使得簧片环5下张,定位凸峰6脱出定位凹窝8;继而,后手拇指与小指平移音孔滑盘,使定位凸峰6离移定位凹窝8而移向下一定位凹窝4,即使得音孔滑盘1向下一音域方向滑移,→滑移过程中拇指稍许松压,使得定位凸峰6与笛子筒体2轻触滑移,进而滑入下一定位凹窝4。

当从低音带向中音带变音域时,以前手拇指与小指把持笛子筒体2,后手拇指与小指把持音孔滑盘1,→拇指按压簧片环5的按压端7,使得簧片环5下张,定位凸峰6脱出定位凹窝3;继而,后手拇指与小指平移音孔滑盘,使定位凸峰6离移定位凹窝3而移向下一定位凹窝8,即使得音孔滑盘1向下一音域方向滑移,→滑移过程中拇指稍许松压,使得定位凸峰6与笛子筒体2轻触滑移,进而滑入下一定位凹窝8。

当从高音带向中音带变音域时,以前手拇指与小指把持笛子筒体2,后手拇指与小指把持音孔滑盘1,→拇指按压簧片环5的按压端7,使得簧片环5下张,定位凸峰6脱出定位凹窝4;继而,后手拇指与小指平移音孔滑盘,使定位凸峰6离移定位凹窝4而移向下一定位凹窝8,即使得音孔滑盘1向下一音域方向滑移,→滑移过程中拇指稍许松压,使得定位凸峰6与笛子筒体2轻触滑移,进而滑入下一定位凹窝8。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