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琴共鸣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4899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胡琴共鸣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具体涉及一种胡琴共鸣筒。



背景技术:

传统胡琴发音共鸣组件可分为三个模块,即琴皮膜、琴筒和音窗。每个模块对琴的音质、音色、和音量(统称为频响特性)都有影响。传统胡琴的皮膜一旦蒙上其张力就固定,不可人为随意变动。而皮膜的张力对琴的音质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甚至影响胡琴制造的成功率,胡琴价格及企业利润率。同时,即便出厂时张力最佳,它通常也会受气温和湿度的影响而偏离最佳状态。传统音窗也是固定的,不可人为随意更换。因此,传统胡琴满足不了相应的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出现了一些可调皮膜张力的胡琴,例如: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20269136.X,名称为:“可调蒙皮张力的二胡”,这种二胡的大致结构为,在琴筒的一端配合有沿琴筒内壁轴向移动的顶推环,顶推环上顶推蒙皮,在琴筒的内壁面上设置螺栓座,螺栓穿过螺栓座与顶推环连接。如果蒙皮过松,可调整设置在琴筒内的螺栓,使得螺栓顶推螺栓承座,带动顶推环顶压蒙皮,直到蒙皮张紧到合适的位置;如果蒙皮过紧,反向旋转螺栓即可,调整螺栓的时候,可以直接用螺丝刀从音框上的孔中深入进去调节。由于这种调整蒙皮张力的结构需要通过螺丝刀伸入到琴筒的内部才能对螺栓进行调整,受音框遮挡的影响,不能直接地观察到螺栓所在位置,即螺丝刀伸入到琴筒内对准螺栓比较困难,而且调整的尺寸也难以掌控。

中国专利申请号:“02109601.5”,“弦类乐器音膜调整装置”,该装置由调整螺杆、支架以及压板所形成的丝杆机构,丝杆机构位于在琴筒内,在调整时,通过旋转调整螺杆,使支架以及压板沿琴筒的轴向位移,从而达成调整音膜张力的目的。同样地,这种调整音膜张力的结构,也是需要将螺丝刀伸入到琴筒内,其存在的问题与上述申请号为201020269136.X的专利相似。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508691.0”,“分体式可调胡琴的发音膜单元”,也使用上述类似的内置轴向顶架来调节琴皮张力。此发明集张力调节机构和发音膜于一体,但它自身可独立与琴筒。

上述三个专利申请都能调整胡琴皮膜张力的大小,起到调整频响特性的作用。但这三种方法的共同点都是,调整机构置于琴筒内腔,这样的结构制作繁琐、较难,也不方便演奏员临台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琴筒外部即可对皮膜的张力进行增减调节的胡琴共鸣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胡琴共鸣筒,包括琴筒、皮膜,还包括第一端箍、张力调节组件,第一端箍设置在琴筒的一端,所述皮膜被压紧在第一端箍与琴筒之间,所述琴筒的另一端或者圆周面上至少设有两个连接部,所述张力调节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暴露在琴筒的外部,张力调节组件的一端与第一端箍连接,张力调节组件的另一端与连接部连接,以将第一端箍、皮膜、琴筒紧固为一体,张力调节组件与第一端箍和连接部的连接的至少其中之一为活动连接或者为可拆卸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琴筒包括琴筒本体以及第二端箍,所述设置在琴筒另一端的连接部位于第二端箍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音窗,该音窗被压紧在第二端箍与琴筒本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张力调节组件整体暴露在琴筒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张力调节组件包括拉杆以及拉杆连接件,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孔,所述拉杆穿过连接部上的孔后与拉杆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与第一端箍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嵌合部件,所述第一端箍的圆周面上设有安装孔,拉杆通过嵌合部件嵌入到安装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嵌合部件为钩。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连接件为螺母,拉杆与拉杆连接件螺纹连接;或者拉杆连接件为销,所述拉杆的圆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插销孔,拉杆连接件插入到插销孔中。

进一步地,第一端箍呈中空且两端具有开口的套筒,在第一端箍内圆周面上设有台阶,皮膜被压紧后,皮膜的一端通过第一端箍上的台阶限位,皮膜的另一端通过琴筒的轴向端面限位。

由于张力调节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暴露在琴筒的外部,且张力调节组件与第一端箍和连接部的连接的至少其中之一为活动连接或者为可拆卸式连接。因此,当需要对本实用新型对皮膜的张力进行调整时,本实用新型在琴筒的外部即可实施调节张力调节组件,而无需像背景技术中那样需要通过螺丝刀之类工具伸入到琴筒的内部对其进行调整,因此,有调整方便的优点。而且当需要更换皮膜时,从外部将张力调节组件进行拆卸后即可更换皮膜,因此,更换皮膜的过程也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在传统琴筒外围加入可以调整蒙皮张力的装置,克服背景技术中中缺陷,使张力和音质保持最佳状态,消除气温和湿度的影响,保证胡琴制造的成功率及企业的利润率。演奏员也可以随时通过琴皮膜张力的调整来达到他们曲目所需的音质(例如二泉琴音质)。本创新模块式设计也允许演奏员简捷快速地更换音窗和琴筒。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利于标准化生产,维修简单,拆装简捷快速,方便演奏员临台调整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胡琴共鸣筒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拆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拉杆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胡琴共鸣筒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胡琴共鸣筒,包括琴筒、皮膜2、第一端箍3、张力调节组件,所述琴筒包括琴筒本体1以及第二端箍4,琴筒本体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六边形、八边形、椭圆形、前形八后圆等,本实施方式中,琴筒本体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皮膜2由皮膜本体和皮膜基环组成,皮膜本体蒙在皮膜基环上,优选地,皮膜基环为圈。还包括第一端箍3、张力调节组件,第一端箍3设置在琴筒本体1的一端,第一端箍3呈中空且两端具有开口的套筒,所述皮膜2被压紧在第一端箍与琴筒本体1之间,在第一端箍3内圆周面上设有台阶,皮膜2在压紧后,皮膜2的一端通过第一端箍3上的台阶限位,皮膜2的另一端通过琴筒本体1的轴向端面限位。皮膜2的这种结构和装配方式,对其易于更换。

所述琴筒的另一端至少设有两个连接部4a,优选地,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琴筒由琴筒本体1和第二端箍4所组成,因此设置在琴筒另一端的连接部4a位于第二端箍4上,连接部4a上设有孔。优选地,第二端箍4呈中空且两端具有开口的套筒,第二端箍4的内表面设有台阶,在第二端箍4与琴筒本体1之间设有音窗7,优选地,该音窗7被压紧在第二端箍4与琴筒1之间,音窗7的一端通过琴筒1的轴向端面限位,音窗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端箍4内的台阶限位。

张力调节组件的一端与第一端箍3连接,张力调节组件的另一端与连接部4a连接,以将第一端箍、皮膜、琴筒紧固为一体,张力调节组件的至少一部分暴露在琴筒的外部,优选地,所述张力调节组件整体暴露在琴筒的外部,这样,便于将张力调节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箍3和连接部4a进行连接。张力调节组件与第一端箍和连接部的连接的至少其中之一为活动连接或者为可拆卸式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张力调节组件与第一端箍3和连接部4a均采用可拆卸式方式进行连接,优选地,所述张力调节组件包括拉杆5以及拉杆连接件6,拉杆5的一端与第一端箍3连接,优选地,所述拉杆5与第一端箍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嵌合部件5a,所述第一端箍3的圆周面上设有安装孔,拉杆5通过嵌合部件5a嵌入到安装孔中。所述嵌合部件5a为钩,钩钩在第一端箍3圆周面上的通孔中,使得拉杆5对第一端箍3产生拉紧作用力。拉杆5的另一端穿过连接部4a上的孔后与拉杆连接件6连接,以将第一端箍3、皮膜2、琴筒紧固为一体,所述拉杆连接件6为螺母,拉杆5与拉杆连接件6螺纹连接。

当需要对本实用新型对皮膜2的张力进行调整时,通过旋转拉杆连接件6(即螺母),使拉杆5发生轴向移动,从而拉动第一端箍3改变皮膜2的压力。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拉杆5与拉杆连接件6的连接部位位于琴筒本体1的外部,在调节时无需像背景技术中那样需要通过螺丝刀之类工具伸入到琴筒的内部对其进行调整,因此,有调整方便的优点。

其余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一,只要其中一端为可拆卸能达到调整的目的即可,对于另一端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制,例如拉杆5与第二端箍4的连接方式,所述拉杆连接件6为销,所述拉杆5的圆周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插销孔,这些插销孔沿着拉杆5的轴向排列,拉杆连接件6插入到插销孔中,当需要调整时,将拉杆连接件6从当前插销孔中取出,插入到另外的插销孔中即可。插销可以选择圆柱插销,也可以选择开口销,最好是开口销,以避免在连接后掉落。又如,拉杆5与第一端箍3的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如:拉杆5与第一端箍3和连接部4a的连接方式对调。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一中,所述拉杆5是整体地暴露在琴筒本体1的外部的,然而,拉杆5也可以是只有一部分暴露在琴筒本体1的外部,具体地,在琴筒的圆周面上设置通孔,即拉杆5的与第一端箍3连接的一端暴露在琴筒本体1的外部,拉杆5的另一部分从琴筒本体1上的通孔插入到琴筒1的内部,最后从琴筒本体1的端口穿出再与第二端箍4通过拉杆连接件6连接。

此外,在上述实施中,拉杆5与端部的嵌合部件5a优选为钩,然而,嵌合部件5a也可以采用凸起类的部件,该凸起类的部件可以是矩形的,可以是T字形的,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而第一端箍3上的安装孔只要与嵌合部件5a的形状相对应即可。

拉杆5与第一端箍3的连接可以是铰接,而拉杆5与连接部4a的连接可以采用如实施方式一的连接方式。拉杆5与第一端箍3的连接可以是焊接,而拉杆5与连接部4a的连接可以采用如实施方式一的连接方式。这样的方式还可以选择将两者进行对调。

又如,如图4所示,对于连接部4a的位置还可以位于琴筒本体1的圆周面上,连接部4a的与张力调节组件的连接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些不再赘述。

上述的张力调节组件,除了采用拉杆5与拉杆连接件6的结构形式外,还可以采用例如拉簧,拉簧的两端均为钩状,而在第一端箍3上可以设置多个沿轴向排列的安装孔,或者在琴筒上设置多个沿轴向排列的连接部4a,这样在调节时,只需将拉簧一端从当前的挂接位置,换到另一位置即可。

因此,通过上述的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拉杆5与第一端箍3和连接部4a的连接,只要其中一端为可拆卸能达到调整的目的即可,对于另一端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制,即既可以是可拆卸式的,也可以是活动的,还可以是不可拆卸式的。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之处是,将可调整的部位设置在了琴筒的外部,以方便使用者对皮膜的张长进行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