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的踏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9724发布日期:2019-02-26 19:2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鼓的踏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鼓的踏板装置,其用于低音鼓等鼓的演奏。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平11-212547号公报公开的踏板装置具备:底座,其连结到低音鼓;一对支柱,其设置于底座的前端部;踏板,其能转动地连结到底座的后端部;以及轮,其借助链条带连结到踏板的自由端。另外,踏板装置具备:拍打器,其装配于轮;轴,其从轮向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能转动地被一对支柱支承;凸轮部件,其固定于轴的端部;以及螺旋弹簧。

螺旋弹簧的上端部借助弹簧栓部件连接到凸轮部件的顶端。螺旋弹簧的下端部钩挂到下侧支架,该下侧支架设置于支柱的外侧。踏板装置在利用因螺旋弹簧的上下两端部被拉伸而产生的张力将踏板及拍打器分别保持于规定的角度位置上的状态下使用。另一方面,在踏板装置未使用时,将螺旋弹簧的上端部从凸轮部件卸下。由此,在将螺旋弹簧对踏板及拍打器的保持力去掉后,使拍打器转动到与踏板相同的位置。这样,通过拍打器相对于踏板折叠,从而踏板装置的收纳、搬运变得容易。

但是,每当使用踏板装置时就安装或者卸下螺旋弹簧对用户来说较费事,是麻烦的作业。另外,在将螺旋弹簧从凸轮部件卸下后,螺旋弹簧的上端部成为没有固定的状态。因此,在踏板装置收纳时、搬运时,螺旋弹簧活动而与支柱、踏板接触,有可能划伤支柱、踏板的表面。另外,螺旋弹簧在从凸轮部件被卸下后,也变得容易丢失。因此,即使不将螺旋弹簧卸下也能使拍打器相对于踏板折叠的踏板装置在美国发明专利no.3030847号说明书中被公开。

美国发明专利no.3030847号说明书公开的踏板装置具备底座、踏板、借助输送带连结到踏板的自由端的凸轮。另外,踏板装置具备:拍打器,其装配于凸轮;轴,其从凸轮向水平方向延伸;筒状的壳体,其保持轴且使轴能转动;以及摇臂,其固定于轴的与凸轮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另外,踏板装置具备:螺旋弹簧,其连接到摇臂的顶端;以及弹簧臂,其连接螺旋弹簧的与摇臂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弹簧臂利用固定螺栓装配到壳体的与摇臂邻接的侧端部。

在美国发明专利no.3030847号说明书公开的踏板装置中,通过松动固定螺栓,从而弹簧臂能以基端部为中心转动。另外,与弹簧臂的转动连动,踏板及拍打器也分别转动,能使拍打器转动到与踏板相同的位置。但是,即使如上述那样弹簧臂和拍打器相对于踏板折叠,螺旋弹簧的张力也不发生变化,仍维持踏板装置使用时的螺旋弹簧的张力。因此,即使在踏板装置未使用时,在拍打器相对于踏板折叠的状态下螺旋弹簧的疲劳也会增加,所以螺旋弹簧的耐用寿命容易变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鼓的踏板装置:即使不将弹簧卸下也能使拍打器相对于踏板折叠,并且能抑制拍打器折叠的状态下的弹簧的疲劳。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式,提供一种鼓的踏板装置。踏板装置具备:装置主体,其具有底座及从该底座的前端向上方延伸的支柱;踏板,其能转动地连结到底座的后端;旋转部件,其借助连结部件连结到踏板的自由端,并且能转动地支承于支柱的上端;拍打器,其装配于旋转部件;弹簧,其具有连接到旋转部件的第一端部、第一端部相反侧的第二端部、以及轴线;以及切换装置,其能将弹簧的位置选择性地切换到踏板装置使用时所配置的使用位置和踏板装置未使用时所配置的未使用位置。切换装置使将弹簧配置于未使用位置时的弹簧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长度短于将弹簧配置于使用位置时的弹簧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踏板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其它方向观看的踏板装置的立体图;

图3a是将切换装置附近分解示出的踏板装置的立体图;

图3b是将切换装置附近放大示出的踏板装置的局部侧视图;

图4是对踏板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5a是上部支柱的立体图;

图5b是弹簧臂的立体图;

图6a是弹簧臂使弹簧配置于使用位置而被固定于外侧臂的状态下的踏板装置的侧视图;

图6b是弹簧臂使弹簧配置于使用位置而被固定于外侧臂的状态下的切换装置的侧视图;

图7a是弹簧臂使弹簧配置于下侧未使用位置而被固定于外侧臂的状态下的踏板装置的侧视图;

图7b是弹簧臂使弹簧配置于下侧未使用位置而被固定于外侧臂的状态下的切换装置的侧视图;

图8a是弹簧臂使弹簧配置于上侧未使用位置而被固定于外侧臂的状态下的踏板装置的侧视图;

图8b是弹簧臂使弹簧配置于上侧未使用位置而被固定于外侧臂的状态下的切换装置的侧视图;

图9a是其他例的切换装置的立体图;以及

图9b是切换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8b对将本发明的鼓的踏板装置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踏板装置10具备装置主体12、踏板13、作为连结部件的链条带14、作为旋转部件的轴15、拍打器16、由拉伸螺旋弹簧构成的弹簧17、以及弹簧臂18。另外,踏板装置10具备切换装置19,切换装置19能将弹簧17的位置选择性地切换到在使用时所配置的使用位置和在未使用时所配置的未使用位置。

装置主体12包括底板20、连结到底板20的后端的大致u字状的杆部件21、连结到杆部件21的后端的后跟部22、以及从底板20的侧部向上方延伸的支柱23。在后跟部22借助支承轴24能转动地装配有踏板13的后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底板20、杆部件21以及后跟部22构成底座。

杆部件21的前端利用固定板25和t型螺栓26装配于底板20的后端。当松动t型螺栓26时,则固定板25被弹簧28抬起,因此杆部件21的前端能从底板20的后端卸下。装置主体12构成为:通过能将杆部件21的前端和底板20装卸,从而能使底座的一部分相对于支柱23的基端装卸。

如图2~图3b所示,支柱23包括从底板20向上方延伸的筒状的下部支柱29和能滑动地配置于下部支柱29的内侧的上部支柱30。上部支柱30利用嵌入板31和一对螺栓32相对于下部支柱29固定于规定的高度位置。另外,通过松动两螺栓32,从而上部支柱30相对于下部支柱29能沿上下方向滑动。装置主体12构成为:通过使上部支柱30相对于下部支柱29能滑动,从而能对支柱23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进行调整。

一对臂33a、33b从上部支柱30的上端突出。两臂33a、33b借助未图示的轴承将轴15旋转地支承。轴15的一部分从两臂33a、33b中的配置于踏板装置10的中央附近的内侧臂33a向侧方突出。在轴15的从内侧臂33a突出的一部分固定有拍打器16及轮35。在轮35的周面以卷绕的状态固定有链条带14的一端。链条带14的另一端固定于作为踏板13的前端的自由端。因此,链条带14由于踏板13的自重而被向下方拉伸。

例如,如图3b的双点划线所示,在调整支柱23的高度而使踏板13的位置降低的情况下,首先使上部支柱30相对于下部支柱29滑动而配置于规定的高度位置,然后通过将一对螺栓32紧固而将上部支柱30固定于下部支柱29。在通过支柱23的高度调整而使踏板13的位置过于降低的情况下,将链条带14从轮35的周面卸下。然后,在将踏板13抬起到期望位置的状态下将链条带14重新缠绕于轮35的周面后固定。

在轴15的配置于两臂33a、33b之间的部分利用作为固定部件的螺钉37固定有凸轮36。螺钉37从与轴15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将凸轮36固定于轴15。在凸轮36的顶端借助钩挂部件38连接有弹簧17的第一端部17a。弹簧17的第二端部17b借助螺栓40、调整螺母45以及锁紧螺母42连接到弹簧臂18的呈l字状的顶端部18a。通过第一端部17a和第二端部17b被向弹簧17的轴线方向拉伸,从而弹簧17产生张力。踏板13及拍打器16利用该弹簧17的张力而分别保持于规定的角度位置。

在该状态下,当松动螺钉37而将凸轮36和轴15的固定解除时,则轴15能相对于凸轮36绕轴线转动,从而能调整拍打器16及踏板13的各角度位置。另外,弹簧17的第二端部17b连接到螺栓40的一个端部,螺栓40的另一个端部与调整螺母45的螺孔螺合。因此,通过用手使调整螺母45转动来调整螺栓40的轴线方向的位置,从而弹簧17的张力得以调整。

如图4所示,踏板装置10以将拍打器16的击打面16a朝向低音鼓bd配置且将底板20连结到低音鼓bd的状态使用。在该状态下,通过演奏者用脚踩踏踏板13,从而该踩踏力通过链条带14传递到轮35。于是,拍打器16与轮35及轴15一起朝向低音鼓bd的鼓皮旋转。另外,通过解除演奏者对踏板13的踩踏,从而利用弹簧17被拉伸而产生的张力使拍打器16与轮35及轴15一起向离开鼓皮的方向旋转。这样,通过用脚使踏板13上下运动,从而拍打器16与轴15一起往复运动。

如图3a所示,弹簧臂18装配于两臂33a、33b中的外侧臂33b,外侧臂33b以从踏板装置10的中央离开的方式配置。因此,外侧臂33b具有突出部33c,突出部33c向后方突出,以便能够被装配弹簧臂18。另外,在突出部33c以使螺栓41的轴线朝向侧方的方式固定有螺栓41。螺栓41经由弹簧46插通于弹簧臂18的基端部18b,进一步从螺栓41的顶端隔着垫圈安装有翼形螺母44。通过将翼形螺母44紧固,从而弹簧臂18固定于外侧臂33b,通过松动翼形螺母44,从而弹簧臂18相对于外侧臂33b能转动。

弹簧臂18构成为:取得将弹簧17配置于使用位置的一个转动位置、以及将弹簧17配置于未使用位置的两个不同的转动位置。两个不同的转动位置中的、将弹簧17配置于下侧未使用位置并折叠的位置是第一折叠位置,将弹簧17配置于上侧未使用位置并折叠的位置是第二折叠位置。因此,在上部支柱30的外侧臂33b及弹簧臂18的基端部18b分别设置有定位单元,该定位单元用于将弹簧臂18配置于与弹簧17的使用位置对应的转动位置和与弹簧17的未使用位置对应的转动位置中的任一转动位置。

如图5a及图5b所示,在外侧臂33b的突出部33c形成有上下一对凸部33d作为与弹簧17的使用位置对应的定位单元。各凸部33d分别以与弹簧臂18的用于使用位置的转动位置对应的方式空开180度的角度间隔地配置。另外,在弹簧臂18的基端部18b形成有上下一对凹部18c作为与上述使用位置对应的定位单元。各凹部18c形成于两个凸部18d之间,并且具有能与外侧臂33b的各凸部33d嵌合的形状。

另外,在外侧臂33b形成有上下一对台阶部33f作为与弹簧17的未使用位置对应的定位单元。各台阶部33f形成于突出部33c的基端部附近。在为了将弹簧17配置于下侧未使用位置而将弹簧臂18配置于第一折叠位置的情况下,弹簧臂18的下表面18e抵接于外侧臂33b的下侧的台阶部33f,从而弹簧臂18的进一步的转动被限制。另一方面,在为了将弹簧17配置于上侧未使用位置而将弹簧臂18配置于第二折叠位置的情况下,弹簧臂18的上表面18f抵接于外侧臂33b的上侧的台阶部33f,从而弹簧臂18的进一步的转动被限制。

如图6a~图8b所示,切换装置19包括弹簧臂18、上部支柱30的外侧臂33b以及翼形螺母44。切换装置19构成为:使将弹簧17配置于未使用位置时的弹簧17的第一端部17a及第二端部17b之间的长度d2、d3(以下称为弹簧长度)短于将弹簧17配置于使用位置时的弹簧长度d1。另外,切换装置19构成为:将弹簧17配置于未使用位置且拍打器16相对于踏板13折叠时的弹簧长度成为自然长度。

切换装置19构成为:使弹簧17的第二端部17b能绕公转中心o1公转。公转中心o1是在弹簧臂18的基端部18b的中央设定的点,是与弹簧臂18的转动中心一致的点。公转中心o1的位置设置于将弹簧17配置于未使用位置时的弹簧长度成为自然长度的位置。例如,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将弹簧臂18的使用位置设定于比轴15靠上方的情况下,公转中心o1的位置设定于轴15的转动中心o2与弹簧17的第二端部17b之间。另外,公转中心o1的位置设定于比弹簧17的轴线a1靠下方且轴15的转动中心o2附近。

接着,参照图6a~图8b对踏板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6a及图6b示出弹簧臂18使弹簧17配置于使用位置而被固定于外侧臂33b的状态。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踏板装置10使用时,在踏板13没有被踩踏的状态下,链条带14由于踏板13的自重而被向下方拉伸。由此,弹簧17也在使其轴线a1与将第二端部17b和凸轮36的顶端连接的直线(以下称为端部间直线)a2一致的状态下被向弹簧17的轴线方向拉伸。因此,弹簧长度d1长于弹簧17的自然长度。

接着,参照图7a~图8b对在踏板装置10未使用时弹簧臂18折叠到第一折叠位置或者第二折叠位置时的切换装置19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7a及图7b示出弹簧臂18折叠到第一折叠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弹簧臂18将弹簧17配置于比图6a所示的使用位置靠下方的下侧未使用位置并折叠。为了将弹簧17从使用位置配置到下侧未使用位置,用户首先通过松动翼形螺母44,从而将弹簧臂18设为相对于外侧臂33b能转动的状态。然后,使弹簧臂18沿图7a所示的顺时针转动,折叠到与支柱23大致平行配置。此时,弹簧17的第二端部17b绕基端部18b的公转中心o1公转。

当弹簧臂18折叠到与支柱23大致平行配置时,凸轮36的顶端与弹簧17的第二端部17b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为端部间距离)c2小于踏板装置10使用时的端部间距离c1。另外,弹簧17的轴线a1与端部间直线a2变得不一致,弹簧17不被向轴线方向拉伸。因此,弹簧长度d2小于踏板装置10使用时的弹簧长度d1,最终变成与弹簧17的自然长度相同的长度。由此,弹簧17的张力完全消失,弹簧17对踏板13及拍打器16的保持力也消失。

图8a及图8b示出弹簧臂18折叠到第二折叠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弹簧臂18将弹簧17配置于比图6a所示的使用位置靠上方的上侧未使用位置并折叠。为了将弹簧17从使用位置配置于上侧未使用位置,用户首先通过松动翼形螺母44,从而将弹簧臂18设为相对于外侧臂33b能转动的状态。然后,将弹簧臂18向与第一方式时相反的方向转动,并折叠到与支柱23大致平行配置。此时,弹簧17的第二端部17b也绕基端部18b的公转中心o1公转。

当弹簧臂18折叠到与支柱23大致平行配置时,端部间距离c3小于踏板装置10使用时的端部间距离c1。另外,与将弹簧臂18配置于下侧未使用位置时同样,弹簧17的轴线a1变得与端部间直线a2不一致,弹簧17不被向轴线方向拉伸。因此,弹簧长度d3小于踏板装置10使用时的弹簧长度d1,最终变为与弹簧17的自然长度相同的长度。

继弹簧臂18的折叠动作后,用户松动t型螺栓26,固定板25变为被弹簧28抬起的状态,然后将杆部件21的前端从底板20的后端卸下。在该状态下,将杆部件21及后跟部22与踏板13一起折叠到与支柱23及拍打器16平行配置为止。通过这样,能将杆部件21、后跟部22、踏板13、支柱23以及拍打器16全都朝向同一方向折叠,能将踏板装置10整体设为更紧凑的形态。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得到如下效果。

(1)踏板装置10具备切换装置19,切换装置19能将弹簧17的位置选择性地切换到在使用时所配置的使用位置和在未使用时所配置的未使用位置。根据该构成,通过利用切换装置19将弹簧17的位置从使用位置切换到未使用位置,从而能将弹簧长度缩短。也就是说,通过将弹簧17的位置从使用位置切换到未使用位置,能将弹簧17的拉伸长度缩短,从而将弹簧17的张力减小。因此,用户即使没有将弹簧17从踏板装置10卸下,但如果操作切换装置19,也能将基于弹簧17的张力的对踏板13及拍打器16的保持力减小,能使拍打器16相对于踏板13折叠。另外,在该情况下,因为在将弹簧17的张力减小的状态下拍打器16相对于踏板13折叠,所以也能抑制拍打器16折叠的状态下的弹簧17的疲劳。

(2)切换装置19构成为:将弹簧17配置于未使用位置且拍打器16相对于踏板13折叠时的弹簧长度成为自然长度。根据该构成,通过利用切换装置19将弹簧17配置于未使用位置且拍打器16相对于踏板13折叠,从而弹簧17的长度变为自然长度,弹簧17的张力变为0。由此,用户能在使弹簧17的张力消失后使拍打器16相对于踏板13折叠。因此,能进一步抑制拍打器16折叠的状态下的弹簧17的疲劳。

(3)切换装置19构成为使弹簧17的第二端部17b能绕公转中心o1公转。另外,公转中心o1设定于轴15的转动中心o2与弹簧17的第二端部17b之间。根据该构成,用户通过利用切换装置19使弹簧17的第二端部17b绕公转中心公转,从而能将弹簧17的位置选择性地切换到使用位置和未使用位置。

(4)在将弹簧臂18的使用位置设定于比轴15靠上方的情况下,公转中心o1的位置设定于比弹簧17的轴线a1靠下方且轴15的转动中心o2附近。因此,与将弹簧17的第二端部17b的公转中心o1设定于比将弹簧17配置于使用位置时的弹簧17的轴线a1靠上方的情况比较,踏板装置10的整体不向上方突出。因此,能将踏板装置10构成得紧凑。

(5)凸轮36和将凸轮36固定于轴15上的螺钉37被用作对踏板13及拍打器16的各角度位置进行调整的单元。在该情况下,只要不松动螺钉37,就可维持踏板13及拍打器16的各角度位置。也就是说,无论弹簧臂18的转动位置如何,踏板13及拍打器16的各角度位置都不变化。因此,用户能在原样维持踏板13及拍打器16的各角度位置的情况下将弹簧17的位置选择性地切换到使用位置和未使用位置。由此,踏板装置10的布置作业变得容易。

(6)切换装置19包括弹簧臂18、上部支柱30的外侧臂33b以及翼形螺母44。另外,弹簧臂18的基端部18b是弹簧17的第二端部17b的公转中心o1。根据该构成,用户仅仅是用手抓住弹簧臂18使其转动,就能将弹簧17的位置选择性地切换到使用位置和未使用位置。也就是说,用户利用弹簧臂18的简单的转动操作就能将踏板装置10选择性地切换到使用时的形态和未使用时的形态。

(7)在上部支柱30的外侧臂33b及弹簧臂18的基端部18b分别设置有定位单元,该定位单元用于将弹簧臂18的转动位置、即弹簧臂18配置于一个使用位置或者两个不同的未使用位置中的任一个上。根据该构成,通过利用定位单元限制弹簧臂18的转动,从而可决定弹簧臂18的转动位置。因此,用户能将弹簧17的位置选择性地且容易地切换到使用位置和未使用位置。

(8)弹簧臂18构成为:取得将弹簧17配置于下侧未使用位置且弹簧臂18折叠的第一折叠位置、以及将弹簧17配置于上侧未使用位置且弹簧臂18折叠的第二折叠位置。因此,能使踏板装置10未使用时的形态的变化增加。

(9)在已将杆部件21的前端从底板20的后端拆卸的状态下,杆部件21及后跟部22与踏板13一起折叠到与支柱23平行配置。根据该构成,在弹簧臂18折叠到与支柱平行配置的基础上,底座与踏板13均与支柱23平行配置,因此能使踏板装置10未使用时的形态进一步紧凑。

(10)在小口径的低音鼓的情况下,当使用通常的踏板时,不能对鼓皮的中心进行击打,得不到优质的声音。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调整拍打器16的长度以使得对鼓皮的中心进行击打。但是,需要将拍打器16极端地缩短,因此在演奏时有不协调感,也不能得到喜欢的声音。作为其他方法,也考虑到使用升降器将低音鼓从地面升起而设置。但是,使用升降器设定低音鼓的作业费事。另外,因为设置低音鼓要追加升降器等部件,所以升降器附近的鼓结构太大。在这方面,踏板装置10构成为能对支柱23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进行调整。根据该构成,通过对支柱23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进行调整,从而能调整拍打器16的位置以使得对鼓皮的中心进行击打。也就是说,既不进行拍打器16的长度调整,也不进行升降器等部件的追加,就能将踏板装置10适用于小口径的低音鼓。在该情况下,因为踏板的操作感不改变,所以在演奏时没有不协调感。另外,因为能对鼓皮的中心进行击打,所以也能得到优质的声音。

本实施方式也可以按如下变更。

例如,也可以将切换装置的构成按图9a及图9b所示变更。在该情况下,切换装置60包括具有纵长孔63a的支柱63、装配于支柱63的外侧面的支架64、以及从支柱63的里侧插入到纵长孔63a的螺栓65。根据该构成,在踏板装置未使用时,首先,通过松动螺栓65,从而将支架64设为能相对于支柱63滑动的状态。然后,使支架64从下侧的使用位置向上侧的未使用位置滑动。通过这样,用户能将弹簧17的位置选择性地切换到使用位置和未使用位置。另外,此时将弹簧17配置于未使用位置时的弹簧长度短于将弹簧17配置于使用位置时的弹簧长度。因此,能将弹簧17的拉伸长度缩短,从而能将弹簧17的张力减小。因此,即使不将弹簧17卸下也能使拍打器相对于踏板折叠,并且能抑制拍打器折叠的状态下的弹簧17的疲劳。

在将弹簧17配置于未使用位置时,弹簧长度也可以不是自然长度,而且弹簧17的张力也可以不是0。在该情况下,只要将弹簧17的张力减小到能使拍打器16相对于踏板13折叠的程度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公转中心o1的位置设定于轴15的转动中心o2与弹簧17的第二端部17b之间,更详细地,设定于将弹簧臂18的使用位置设定于比轴15靠上方的情况下的弹簧17的轴线a1的下方且轴15的转动中心o2附近。但是,公转中心o1的具体位置只要基于踏板装置10的设计如弹簧17、弹簧臂18的全长等来决定即可。

弹簧臂18也可以构成为取得将弹簧17配置于使用位置的两个以上形态。在该情况下,能使踏板装置10使用时的形态的变化增加。

另外,弹簧臂18也可以构成为取得将弹簧17配置于未使用位置的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形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底板20、杆部件21以及后跟部22构成底座,但是也可以将杆部件21省略,而由后跟部22和底板20构成底座。即,也可以从踏板装置10省略使底座相对于支柱23的基端能装卸的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从踏板装置10省略能对支柱23的高度方向的尺寸进行调整的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凸轮36固定于轴15,除了螺钉37以外,例如也可以使用销、夹具等任意的固定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