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指弹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9370阅读:9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功能指弹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指弹琴,具体为一种新型多功能指弹琴,属于音乐演奏器具领域。



背景技术:

乐器的种类非常多,但大部分的乐器或声音单调没有层次感,或演绎形式比较单一,且练习难度大,不易上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练习基本技巧,更是缺乏趣味性与互动娱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指弹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不仅声音丰富具备层次感,还可以多种形式演绎,操作简单,无需长时间练习便可熟练操作,具备趣味性与互动娱乐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功能指弹琴,包括:音箱主体、隔板、音箱一区、音箱二区、音箱三区、扩音孔一、扩音孔二、指弹琴一、指弹琴二、手鼓放置口、手鼓、底板、琴枕、压块、金属弹片、螺丝、双头哼唱笛、笛身、笛头一、笛头二、共鸣腔一、共鸣腔二、圆孔、笛膜孔和笛膜压板,所述音箱主体为等腰梯形体结构,音箱主体内部粘接有隔板,音箱主体由隔板分隔出三个区域,依次为音箱一区、音箱二区和音箱三区;所述音箱一区上方的面板上贯穿设置有扩音孔一,所述扩音孔一下侧设置有指弹琴一;所述指弹琴由琴枕、压块、金属弹片和螺丝组成,音箱一区上方的面板上平行对称的粘接有两条琴枕,所述金属弹片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压块和音箱主体之间;所述音箱 二上方的面板上贯穿设置有扩音孔二,所述扩音孔二下侧设置有指弹琴二;所述指弹琴二由底板、琴枕、压块、金属弹片和螺丝组成,音箱二区上方的面板上粘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平行对称粘接有两条琴枕,所述金属弹片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压块和底板之间;所述音箱三区上方的面板上贯穿设置有手鼓放置口,所述手鼓放置口内插接有手鼓,手鼓放置口上侧粘接有双头哼唱笛;所述双头哼唱笛由笛身、笛头一、笛头二、共鸣腔一、共鸣腔二、笛膜孔和笛膜压板组成,所述笛身上端面一体连接有笛头一与笛头二,所述笛头一与下方相对应的笛身内纵向贯穿设置有圆台体共鸣腔一,所述笛头二与下方相对应的笛身内纵向贯穿设置有圆台体共鸣腔二,笛身朝向手鼓放置口的一面上对应共鸣腔一与共鸣腔二中部设置有笛膜孔,笛身朝向手鼓放置口的一面上螺丝连接有笛膜压板,所述笛膜压板上对应笛膜孔贯穿设置有圆孔。

优选的,所述扩音孔二的面积大于扩音孔一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金属弹片的数量为多个,且指弹琴二上的金属弹片数量多于指弹琴一上的金属弹片数量。

优选的,所述手鼓放置口与手鼓的数量相等且均设置为多个。

优选的,所述共鸣腔一的体积小于共鸣腔二的体积。

优选的,所述笛头一的体积小于笛头二的体积。

优选的,所述圆孔与笛膜孔大小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指弹琴一与指弹琴二不仅可以单独弹奏,还可以配合使用弹奏出层次与声音丰富的曲子,也可以两人或三人配合使用弹奏,功能性强,增加趣味性与互动娱乐性。

2.本实用新型上指弹琴一的金属弹片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压块 和音箱主体之间,且金属弹片紧密的压迫在琴枕上方,从而使金属弹片的两端翘起;指弹琴二的金属弹片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压块和底板之间,且金属弹片紧密的压迫在琴枕上方,从而使金属弹片的两端翘起;指弹琴一与指弹琴二靠手指拨动金属弹片震动从而发音,没有固定的指法可随意拨动演奏,指弹琴一与指弹琴二上的金属弹片靠翘起部分的长短度来调整音调,固定后的金属弹片音调是不变的,不用像吉他,琵琶,古筝类的指弹琴一样使用前先学习调弦,之后学习各种和弦与指法,这样便于使用者操作,只要记住每个金属弹片的音调就可以演绎曲子,无需长时间的练习基本功,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实用性强。

3.本实用新型的扩音孔一与扩音孔二与音箱主体配合将指弹琴一与指弹琴二发出的声音音量通过回声共鸣的原理扩大,使声音层次更丰富,更浑厚,音质更好。

4.本实用新型的手鼓与音箱主体的配合应用可以增强音乐演绎形式,使用者可以在演奏乐曲时加入一些打击的节奏,例如在乐曲演绎过程中加入一小段拍打音箱主体两侧板面与手鼓的独奏,手鼓还可以从手鼓放置口内拿出单独使用,或多人配合使用,增强功能性与表演形式,具备趣味性与互动娱乐性。

5.本实用新型中双头哼唱笛的笛身为倒立的“凹”字型结构,这样设计便于双头哼唱笛内的共鸣腔通气,双头哼唱笛通过人声哼唱发出声音,依靠笛膜和共鸣腔将声音放大,并改变音色,发出嘶哑的类似萨克斯管或小号的声音,演奏者只要能哼唱歌曲,就可以用双头哼唱笛演奏,并且很快便可以掌握演奏技巧,不需要学乐理,不用背谱子,甚至不用练习,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增强功能性与表演形式,具备趣味性。

6.本实用新型的双头哼唱笛上设置有两个笛头与共鸣腔,这样在不同的笛头上哼唱相同的音调会得到不同音色的曲子,操作简单,增强功能性与趣味性。

7.本实用新型的笛膜孔和笛膜压板之间可以更换夹入不同材质的笛膜,这样使双头哼唱笛演奏时,可演奏出更丰富的音色,操作简单,增强功能性。

8.本实用新型的指弹琴一、指弹琴二、手鼓及双头哼唱笛可配合使用,例如一边用双头哼唱笛演奏出主旋律,用单手演奏指弹琴一或指弹琴二伴奏,同时另外一只手敲打手鼓伴奏,也可与多人共同演奏,这样可使音乐表现丰富具备层次感,还可以多种形式演绎,操作简单,无需长时间练习便可熟练操作,具备趣味性与互动娱乐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音箱主体侧立放置后的内部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音箱主体侧正面透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指弹琴一平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指弹琴二平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头哼唱笛去除笛膜压板后的透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手鼓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说明书附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多功能指弹琴,包括:音箱主体1、隔板2、音箱一区3、音箱二区4、音箱三区5、扩音孔一6、扩音孔二7、指弹琴一8、指弹琴二9、手鼓放置口10、手鼓11、底板12、琴枕13、压块14、金属弹片15、螺丝16、双头哼唱笛17、笛身18、笛头一19、笛头二20、共鸣腔一21、共鸣腔二22、圆孔23、笛膜孔24和笛膜压板25,所述音箱主体1为等腰梯形体结构,音箱主体1内部粘接有隔板2,音箱主体1由隔板2分隔出三个区域,依次为音箱一区3、音箱二区4和音箱三区5;所述音箱一区3上方的面板上贯穿设置有扩音孔一6,所述扩音孔一6下侧设置有指弹琴一8;所述指弹琴一8由琴枕13、压块14、金属弹片15和螺丝16组成,音箱一区3上方的面板上平行对称的粘接有两条琴枕13,所述金属弹片15通过螺丝16固定连接在压块14和音箱主体1之间;所述音箱二区4上方的面板上贯穿设置有扩音孔二7,所述扩音孔二7下侧设置有指弹琴二9;所述指弹琴二9由底板12、琴枕13、压块14、金属弹片15和螺丝16组成,音箱二区4上方的面板上粘接有底板12,所述底板12上平行对称粘接有两条琴枕13,所述金属弹片15通过螺丝16固定连接在压块14和底板12之间;所述音箱三区5上方的面板上贯穿设置有手鼓放置口10,所述手鼓放置口10内插接有手鼓11,手鼓放置口10上侧粘接有双头哼唱笛17;所述双头哼唱笛17由笛身18、笛头一19、笛头二20、共鸣腔一21、共鸣腔二22、笛膜孔24和笛膜压板25组成,所述笛身18上端面一体连接有笛头一19与笛头二20,所述笛头一19与下方相对应的笛身18内纵向贯穿设置有圆台体共鸣腔一21,所述笛头二20与下方相对应的笛身18内纵向贯穿设置有圆台体共鸣腔二22,笛身18朝向手鼓放置口的一面上对应共鸣腔 一21与共鸣腔二22中部设置有笛膜孔24,笛身18朝向手鼓放置口的一面上螺丝连接有笛膜压板25,所述笛膜压板25上对应笛膜孔24贯穿设置有圆孔23。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扩音孔二7的面积大于扩音孔一6的面积。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金属弹片15的数量为多个,且指弹琴二9上的金属弹片15数量多于指弹琴一8上的金属弹片15数量。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手鼓放置口10与手鼓11的数量相等且均设置为多个。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共鸣腔一21的体积小于共鸣腔二22的体积。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笛头一19的体积小于笛头二20的体积。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圆孔23与笛膜孔24大小相等。

工作原理:音箱主体1为等腰梯形体结构,这样便于放在桌面上或双腿上使用,指弹琴一8与指弹琴二9靠手指拨动金属弹片15震动从而发音,指弹琴一8与指弹琴二9上的金属弹片15靠翘起部分的长短度来调整音调,固定后的金属弹片15音调是不变的,扩音孔一6与扩音孔二7与音箱主体1配合将指弹琴一8与指弹琴二9发出的声音音量通过回声共鸣的原理扩大,手鼓11与音箱主体1可配合应用,手鼓11还可以从手鼓放置口10内拿出单独使用,双头哼唱笛17通过人声哼唱发出声音,依靠笛膜和共鸣腔将声音放大,并改变音色,发出嘶哑的类似萨克斯管或小号的声音,演奏者只要能哼唱歌曲,就可以用双头哼唱笛17演奏,双头哼唱笛17上设置有两个笛头与共鸣腔,这样在不同的笛头上哼唱相同的音调会得到 不同音色的曲子,笛膜孔24和笛膜压板25之间可以更换夹入不同材质的笛膜,这样使双头哼唱笛17演奏时,可演奏出更丰富的音色。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