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笛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7175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笛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便携式笛子。



背景技术:

笛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即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笛。笛子是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但也有石笛和玉笛,也有红木做的笛子,古时还有骨笛。不过制作笛子最好的原料是竹子,因为这种材料的笛子声音效果较好,制作成本较低。然而竹制的笛子一般长度在65-70厘米之间,因此,通常需要配备专业的存储箱类进行保护及携带,因此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相关技术中的笛子为了便于携带通常将其做成多段式,使用时将多段组合在一起。但由于连接结构及其加工精度的差别会造成段与段之间密封效果不好,从而易造成笛子声音效果不好。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便携式笛子进行进一步开发,以避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方便且密封性好的便携式笛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笛子,所述便携式笛子至少包括呈圆柱体形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包括界定形成第一腔体的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一外表面、自所述第一内表面弯折延伸的第一平面及自所述第一平面弯折延伸至所述第一外表面的内螺纹面,所述第二管体包括界定形成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的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内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外表面、自所述第二内表面弯折延伸的第二平面及自所述第二平面弯折延伸至所述第二外表面并与所述内螺纹面相匹配的外螺纹面,所述外螺纹面的外径沿所述第二平面至所述第二外表面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设有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笛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内表面为圆柱面,且二者的直径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笛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在所述第二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平面重叠。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笛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夹设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笛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其中一方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密封圈部分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笛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分别凹陷形成凹槽,两所述凹槽内分别嵌设有所述密封圈,组配时,两所述密封圈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笛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管体的轴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笛子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上分别设置相匹配的所述内螺纹面和所述外螺纹面,并通过在所述第一管体的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平面之间设置所述密封圈,不仅组装方便,而且密封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笛子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笛子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笛子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笛子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便携式笛子100包括呈圆柱体形的第一管体1及与所述第一管体1连接的第二管体3。笛头和笛尾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管体1和所述第二管体3上。

所述第一管体1包括界定形成第一腔体1A的第一内表面11、与所述第一内表面11相对设置的第一外表面13、自所述第一内表面11弯折延伸的第一平面15及自所述第一平面15弯折延伸至所述第一外表面13的内螺纹面17。其中,所述第一平面15垂直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轴线。

所述第二管体3包括界定形成与所述第一腔体1A连通的第二腔体3A的第二内表面31、与所述第二内表面31相对设置的第二外表面33、自所述第二内表面31弯折延伸的第二平面35及自所述第二平面35弯折延伸至所述第二外表面33并与所述内螺纹面17相匹配的外螺纹面37。其中,所述第二平面35垂直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轴线,所述外螺纹面37的外径沿所述第二平面35至所述第二外表面33方向逐渐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表面11与所述第二内表面31为圆柱面,且二者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平面15在所述第二平面35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平面35重叠。

为了保证所述第一管体1和所述第二管体3连接后的密封性,所述第一平面15和所述第二平面35之间夹设有密封圈5。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笛子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平面15a和所述第二平面35a的其中一方凹陷形成凹槽B,所述密封圈5a部分嵌设于所述凹槽B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B位于所述第一平面15a上。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笛子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密封圈5b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平面15b和所述第二平面35b分别凹陷形成凹槽C,两所述凹槽C内分别嵌设有所述密封圈5b,组配时,两所述密封圈5b抵接。

实施例三和实施例二相较于实施例一可以防止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组装时所述密封圈变形,进而造成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组装后密封可靠性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笛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上分别设置相匹配的所述内螺纹面和所述外螺纹面,并通过在所述第一管体的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管体的所述第二平面之间设置所述密封圈,不仅组装方便,而且密封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