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撑脚杆滑脱的大提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4337阅读:9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防止撑脚杆滑脱的大提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防止撑脚杆滑脱的大提琴,属于大提琴领域。



背景技术:

大提琴是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属提琴族乐器里的下中音乐器,音色浑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也与低音提琴共同担负和声的低音声部,有"音乐贵妇"之称,大提琴以其热烈而丰富的音色著称,是交响乐队中最常见的乐器之一,适合扮演各种角色: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弦起到节奏中坚的作用,大提琴最为辉煌的时刻,要数作曲家赋予其表现如歌的旋律的使命,整个大提琴组奏出的美妙的旋律,足以令交响乐队中的任何其他乐器都相形见绌。

大提琴和小提琴或其它弦乐器家族成员一样,都有四根弦,音域约为四个八度,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C-G-d-a),乐谱通常用低音谱表,在较高音区有时用中音谱表,有时也用高音谱表。大提琴的第一根a弦发音华丽有力,富于歌唱性,第二根d弦,音色较朦胧,第三、四弦(G、C)低沉响亮,能够承受乐队的非常沉重的音响。它的发音原理虽然与中、小提琴相同,但其手指的把位在低音区与小提琴迥然不同,尤其是在高音区时能用拇指把位演奏。至于演奏技巧,由于大提琴在琴身大小、琴弦排列与琴弦长短等方面与小提琴均不相同,因而它的奏法与中、小提琴不同,是夹在两腿之间演奏。演奏时,演奏家将琴身轻轻夹于两膝间,底部以一根可调整高度的金属棒支撑。演奏方式则既有用弓毛拉弦、手指拨弦和用弓杆敲弦。

在大提琴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容易因为撑脚杆打滑或者支撑不稳定影响演奏,基于此,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220556208.8的一种可防止撑脚杆滑脱的大提琴,包括琴体和撑脚杆,所述琴体上安装有尾钮,尾钮上安装有旋钮,所述撑脚杆的上端开有销孔,撑脚杆的下端安装有橡皮头和螺圈,所述撑脚杆的上端穿过尾钮伸入到琴体内,所述撑脚杆的表面设有与旋钮相配合的若干凹点。本实用新型改善了常规大提琴撑脚杆的撑杆表面状态,不影响撑脚杆的整体性能和使用,不会对撑脚杆及大提琴的整体外观造成不良影响,使得演奏者能够将旋钮的螺杆顶在凹点内,增大了旋钮螺杆与撑杆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阻力,能较有效的防止撑杆在琴体重量和演奏力量的双重作用下与旋钮之间发生松脱,结构合理、简单、巧妙,加工容易、成本低廉,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和型号的大提琴上。但是,在使用了长时间后,该凹点之间的表面容易受到严重的损伤,导致该凹点的直径变大,而使得凹点支撑不稳定,造成撑脚杆打滑的现象,不仅浪费了成本且对于使用者来说不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防止撑脚杆滑脱的大提琴,以解决在使用了长时间后,该凹点之间的表面容易受到严重的损伤,导致该凹点的直径变大,而使得凹点支撑不稳定,造成撑脚杆打滑的现象,不仅浪费了成本且对于使用者来说不具有实用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防止撑脚杆滑脱的大提琴,其结构包括琴头、弦轴、琴马、系弦板、撑脚杆、支撑装置、侧板、F孔、腹板、音板、琴弦、指板、琴颈、弦栓、背板,所述音板与腹板、侧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音板的上端通过琴颈与琴头固定在一起,所述琴头的左右两端分别各安装有两个的弦轴,所述弦轴通过弦栓机械连接在琴头两端,所述琴颈上安装有指板并与音板相配合,所述琴弦的一端安装在琴头的内部,所述琴弦的另一端配合于指板并穿过琴马与系弦板连接,所述琴马的左右两端各设有F孔且凿设在音板上表面,所述音板的底端中部通过撑脚杆机械连接于支撑装置,所述侧板、腹板、音板、背板组合为琴身,所述琴头包括弦槽、木座、弦枕、栓孔,所述弦槽为凹字形结构且凹陷处安装有两个以上的弦枕,所述弦枕与琴弦连接并配合于音板,所述栓孔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安装在弦槽的左右两端,所述弦槽的底端与木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系弦板连接有系弦槽、音栓、板面、连接绳索、第一连接轴、尾部栓、调节轴,所述系弦槽设有两个以上均安装在板面上且与琴弦相配合,所述板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音栓且位于系弦槽的右端,所述音栓通过板面与音板间隙配合,所述调节轴螺纹连接于尾部栓的左端,所述支撑装置由安装口、轴承座、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第二连接轴、上衔接块、下衔接块、防滑脚套、连接杆、第三支撑脚组成,所述安装口通过内部设有的内螺纹与撑脚杆螺纹连接,所述轴承座的中心部位设有为圆形结构的安装口,所述轴承座的底端分别均匀连接有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第三支撑脚,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第三支撑脚的底端均嵌套有防滑脚套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连接轴安装在第二支撑脚上并通过左右两端设有的上衔接块与连接杆连接,所述上衔接块通过连接杆与下衔接块机械连接,所述下衔接块溶接在防滑脚套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第三支撑脚构成一个三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琴马固定安装在音板的中间位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弦轴与弦栓构成为伞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琴弦设有两个以上且长度为650mm-755mm。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脚套采用防滑橡胶材料所制,具有防滑特性。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轴采用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材料所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轴设有橡胶套、固定轴承、凸起、连接钢管。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钢管穿过凸起嵌套在橡胶套的内部,所述连接钢管的首端通过固定轴承固定在凸起的内部,所述橡胶套的外表为螺旋状。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套可使第一连接轴做小范围的伸缩活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防止撑脚杆滑脱的大提琴,在进行大提琴演奏的过程中,使用者首先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大提琴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弦调到离指板近一点比较能够正确的按准音调,所以琴马可以稍微切割得低一点,不过也看个人习惯啦,也不能离得太近,指板的角度没有什么很确切的标准,所以可以通过改变琴马的高度来弥补指板角度的不足,弦枕可能会稍微有点麻烦,因为弦要架在弦枕上面开的槽上,弦和弦枕的接触部位最好很平整,最理想的情况是,弦枕能够很好的架住弦,但是又不会让弦离指板太近。有关弦枕上弦放置的位置,大致是,在弦枕的两边各留3mm的地儿,然后把剩下的分成三份,看是不是大概每根弦之间的间距是6mm的样子,如果能行的话就这么开槽架弦,不行的话,就把弦枕两边留的空地减小一点点,因此,调整该合适的距离后,在使用前该支撑装置为收缩合并状态,使用时,使用者将支撑装置撑开,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第三支撑脚通过连接杆采用螺丝连接的方式使两两之间连接在一起,由于第一连接轴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脚的直径,因此可进行上下滑动的功能,将三个支撑脚撑开时,第一连接轴往第二支撑脚的底端滑动,滑至最低端时,支撑装置为最大限度的撑开状态,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合适的高度调整该支撑的高度,支撑装置撑开后的状态为三角形结构,撑脚杆与支撑装置采用一体化的设计,而支撑装置改进传统的单脚支撑为三角支撑,可有效的防止撑脚杆产生滑脱的现象,改善了传统的撑脚杆支撑固定大提琴的方式,改进了支撑装置,将撑脚杆固定在支撑装置上,该支撑装置为三角稳固支撑的结构设计,产生对称式画面结构,能有效的防止撑脚杆发生滑脱的现象,且在不需要时还可进行收缩合并,方便使用者进行携带,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防止撑脚杆滑脱的大提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防止撑脚杆滑脱的大提琴的背面支撑装置合并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防止撑脚杆滑脱的大提琴的东北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琴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琴头西南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琴头的镜像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系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系弦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琴头-1、弦轴-2、琴马-3、系弦板-4、撑脚杆-5、支撑装置-6、侧板-7、F孔-8、腹板-9、音板-10、琴弦-11、指板-12、琴颈-13、弦栓-14、背板-15、弦槽-101、木座-102、弦枕-103、栓孔-104、系弦槽-401、音栓 -402、板面-403、连接绳索-404、第一连接轴-405、尾部栓-406、调节轴-407、安装口-601、轴承座-602、第一支撑脚-603、第二支撑脚-604、第二连接轴 -605、上衔接块-606、下衔接块-607、防滑脚套-608、连接杆-609、第三支撑脚-6010、橡胶套-4051、固定轴承-4052、凸起-4053、连接钢管-405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防止撑脚杆滑脱的大提琴,其结构包括琴头1、弦轴2、琴马3、系弦板4、撑脚杆5、支撑装置6、侧板7、F孔8、腹板9、音板10、琴弦11、指板12、琴颈13、弦栓14、背板15,所述音板10与腹板9、侧板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音板10的上端通过琴颈13与琴头1固定在一起,所述琴头1的左右两端分别各安装有两个的弦轴2,所述弦轴2通过弦栓14机械连接在琴头1两端,所述琴颈13上安装有指板12并与音板10相配合,所述琴弦11的一端安装在琴头1的内部,所述琴弦11的另一端配合于指板12并穿过琴马 3与系弦板4连接,所述琴马3的左右两端各设有F孔8且凿设在音板 10上表面,所述音板10的底端中部通过撑脚杆5机械连接于支撑装置 6,所述侧板7、腹板9、音板10、背板15组合为琴身,所述琴头1包括弦槽101、木座102、弦枕103、栓孔104,所述弦槽101为凹字形结构且凹陷处安装有两个以上的弦枕103,所述弦枕103与琴弦11连接并配合于音板10,所述栓孔104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安装在弦槽101的左右两端,所述弦槽101的底端与木座1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系弦板4 连接有系弦槽401、音栓402、板面403、连接绳索404、第一连接轴405、尾部栓406、调节轴407,所述系弦槽401设有两个以上均安装在板面 403上且与琴弦11相配合,所述板面403上设有两个以上的音栓402且位于系弦槽401的右端,所述音栓402通过板面403与音板10间隙配合,所述调节轴407螺纹连接于尾部栓406的左端,所述支撑装置6由安装口601、轴承座602、第一支撑脚603、第二支撑脚604、第二连接轴605、上衔接块606、下衔接块607、防滑脚套608、连接杆609、第三支撑脚6010组成,所述安装口601通过内部设有的内螺纹与撑脚杆5 螺纹连接,所述轴承座602的中心部位设有为圆形结构的安装口601,所述轴承座602的底端分别均匀连接有第一支撑脚603、第二支撑脚604、第三支撑脚6010,所述第一支撑脚603、第二支撑脚604、第三支撑脚6010的底端均嵌套有防滑脚套608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连接轴605安装在第二支撑脚604上并通过左右两端设有的上衔接块606 与连接杆609连接,所述上衔接块606通过连接杆609与下衔接块607 机械连接,所述下衔接块607溶接在防滑脚套608上,所述第一支撑脚 603、第二支撑脚604、第三支撑脚6010构成一个三角结构,所述琴马 3固定安装在音板10的中间位置上,所述弦轴2与弦栓14构成为伞形结构,所述琴弦11设有两个以上且长度为650mm-755mm,所述防滑脚套 608采用防滑橡胶材料所制,具有防滑特性,所述调节轴407采用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材料所制。

在进行大提琴演奏的过程中,使用者首先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大提琴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弦调到离指板12近一点比较能够正确的按准音调,所以琴马3可以稍微切割得低一点,不过也看个人习惯啦,也不能离得太近,指板12的角度没有什么很确切的标准,所以可以通过改变琴马3的高度来弥补指板12角度的不足,弦枕103可能会稍微有点麻烦,因为弦要架在弦枕103上面开的槽上,弦和弦枕103的接触部位最好很平整,最理想的情况是,弦枕103能够很好的架住弦,但是又不会让弦离指板12太近。有关弦枕103上弦放置的位置,大致是,在弦枕103的两边各留3mm的地儿,然后把剩下的分成三份,看是不是大概每根弦之间的间距是6mm的样子,如果能行的话就这么开槽架弦,不行的话,就把弦枕两边留的空地减小一点点,因此,调整该合适的距离后,在使用前该支撑装置6为收缩合并状态,如图2所示,使用时,使用者将支撑装置6撑开,第一支撑脚603、第二支撑脚604、第三支撑脚6010通过连接杆609采用螺丝连接的方式使两两之间连接在一起,由于第一连接轴605的直径大于第二支撑脚604的直径,因此可进行上下滑动的功能,将三个支撑脚撑开时,第一连接轴605 往第二支撑脚604的底端滑动,滑至最低端时,支撑装置6为最大限度的撑开状态,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合适的高度调整该支撑的高度,支撑装置6 撑开后的状态为三角形结构,撑脚杆5与支撑装置6采用一体化的设计,而支撑装置6改进传统的单脚支撑为三角支撑,可有效的防止撑脚杆5产生滑脱的现象。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11,所述第一连接轴405设有橡胶套4051、固定轴承 4052、凸起4053、连接钢管4054,所述连接钢管4054穿过凸起4053 嵌套在橡胶套4051的内部,所述连接钢管4054的首端通过固定轴承 4052固定在凸起4053的内部,所述橡胶套4051的外表为螺旋状,所述橡胶套4051可使第一连接轴405做小范围的伸缩活动。

在演奏的过程中,由于使用者的演奏状态导致大提琴不会一直处于一个放置状态,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角度变换,因此,在撑脚杆5与支撑装置6的连接处设计了第一连接轴405,该第一连接轴405的内心为钢管4054 所连接,可有效的提高撑脚杆5与支撑装置6之间的连接刚度,再者,在钢管4054的外表面包裹有橡胶套4051,橡胶材质偏软,可进行弯曲的作用,因此,将钢管4054与橡胶套4051相结合,可使演奏时进行角度的变换,该变换角度范围在3-10°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琴马3又名琴桥,它是一块桥型的小木片,坚定地站在琴面板的中间,而受压迫于四条琴弦之下,它是提琴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故而也有人称它为提琴的心脏,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把四条弦的震动传送到面板,使整个提琴一起随即震动,它的高度又决定了琴弦到指板的距离,从而影响演奏者的手感与演奏性能。

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在使用了长时间后,该凹点之间的表面容易受到严重的损伤,导致该凹点的直径变大,而使得凹点支撑不稳定,造成撑脚杆打滑的现象,不仅浪费了成本且对于使用者来说不具有实用性,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改善了传统的撑脚杆支撑固定大提琴的方式,改进了支撑装置,将撑脚杆固定在支撑装置上,该支撑装置为三角稳固支撑的结构设计,产生对称式画面结构,能有效的防止撑脚杆发生滑脱的现象,且在不需要时还可进行收缩合并,方便使用者进行携带,实用性强,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支撑装置6由安装口601、轴承座602、第一支撑脚603、第二支撑脚604、第二连接轴605、上衔接块606、下衔接块607、防滑脚套 608、连接杆609、第三支撑脚6010组成,所述安装口601通过内部设有的内螺纹与撑脚杆5螺纹连接,所述轴承座602的中心部位设有为圆形结构的安装口601,所述轴承座602的底端分别均匀连接有第一支撑脚603、第二支撑脚604、第三支撑脚6010,所述第一支撑脚603、第二支撑脚604、第三支撑脚6010的底端均嵌套有防滑脚套608并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连接轴605安装在第二支撑脚604上并通过左右两端设有的上衔接块606与连接杆609连接,所述上衔接块606通过连接杆609与下衔接块607机械连接,所述下衔接块607溶接在防滑脚套608 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