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弦乐器的可更换的拾音器支撑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8572发布日期:2018-07-27 23:2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弦乐器的拾音器是将乐器的弦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换能器。根据捕获弦振动的物理原理,存在不同类型的拾音器,最常见的是电磁拾音器。这种类型的拾音器包括线圈,线圈产生磁场,使得铁磁性弦的振动在线圈中感生电流,该电流与移动幅度成正比并且频率等于弦振荡的频率。所述拾音器,也被称为麦克风或囊(capsule),通常被布置在乐器的主体的外壳中在弦的正下方。拾音器通常通过拾音器支撑件被布置在乐器的主体的所述外壳中,该拾音器支撑件通常包括用于附接到弦乐器的外壳的装置。所述附接到乐器的附接装置通常是可拆装连接类型的,以允许乐器的拾音器被更换成另一个。

举例来说,第201630058号西班牙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拾音器支撑件的示例,其中附接到乐器的装置由螺纹元件组成。然而,尽管将螺纹元件用作机械附接装置是非常可靠的,但是在将一个拾音器支撑件更换为另一个拾音器支撑件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拧松和拧紧螺纹元件的步骤。因此,当例如在音乐表演期间更换拾音器支撑件时,这种类型的可拆装连接附接装置不方便。

美国专利6,111,184公开了拾音器支撑件的另一个示例,其中附接到乐器的附接装置由布置在拾音器支撑件和乐器中的内部通道中的弹簧和球定位器组成。因此,当拾音器支撑件被布置在乐器的外壳中时,相应的球定位器被安置在布置在吉他乐器的外壳中的相应的球定位器中,以将拾音器支撑件保持在乐器的外壳中,如美国专利6,111,184的图3所示。在这种情况下,与当使用螺纹元件(第201630058号西班牙专利申请)时相比,拾音器支撑件在乐器的相应外壳中的布置更快且更高效地进行。然而,通过所述球定位器进行的附接不太稳定,特别是在抵抗乐器的弦所产生的振动方面。此外,拾音器支撑件的定位和拆装都必须通过压力来产生,这有时使音乐家难以在演奏期间快速高效定位和/或拆装拾音器支撑件,主要是由于缺乏力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拾音器支撑件,该改进的拾音器支撑件具有更高效的附接到乐器的装置,并且旨在克服已知的拾音器支撑件的上述问题。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拾音器支撑件,该拾音器支撑件具有附接到乐器的装置,该装置允许快速且高效地定位和拆装拾音器支撑件,同时保持拾音器支撑件和乐器之间的稳定附接。

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根据主权利要求1的用于弦乐器的可更换的拾音器支撑件。所述可更换的拾音器支撑件是至少包括基体的类型,所述基体设置有用于附接到弦乐器的装置和用于将拾音器支撑并附接到所述基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将基体附接到弦乐器的装置至少包括紧固元件,紧固元件可通过致动装置移动,致动装置刚性地连接到紧固元件,紧固元件的端部被配置成,在所述紧固元件通过所述致动装置移动期间,穿过布置在所述基体的外表面上的相应的孔部分地突出并且附接到布置在弦乐器中的相应的接纳凹槽,所述基体还至少包括用于使紧固元件与弦乐器保持附接的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支撑件允许比现有技术更快更高效地定位和拆装支撑件,同时保持所述支撑件稳定地附接到乐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紧固元件优选包括两个对称的端部,所述两个对称的端部被配置成穿过布置在所述基体的外表面上的两个相应的孔部分地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紧固元件优选包括四个对称的端部,所述四个对称的端部被配置成穿过布置在所述基体的外表面上的四个相应的孔部分地突出。

优选地,紧固元件可以相对于其中心点(midpoint)在径向方向上移动。

优选地,用于致动紧固元件的装置由布置在所述紧固元件的表面的中心点的两侧上的相应的通孔构成,从而允许通过使用者的两个手指的动作来操纵紧固元件。

优选地,保持元件由两个螺旋弹簧构成,所述两个螺旋弹簧竖直地布置在紧固元件上并且将压力施加到所述紧固元件以使其抵靠基体。

优选地,紧固元件是平面元件,其端部具有部分倾斜的末端。所述配置帮助减小在紧固元件在被附接到弦乐器时的移动期间的摩擦。

此外,所述支撑件优选包括用于调节拾音器相对于支撑件的位置和倾斜度的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公开一种弦乐器,所述弦乐器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可更换的拾音器支撑件。

优选地,所述弦乐器是电吉他。

附图说明

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附图作为用于弦乐器的拾音器支撑件的两个实施方案的说明性但非限制性的示例被给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拾音器支撑件的第一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拾音器支撑件的第二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拾音器支撑件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拾音器支撑件的仰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拾音器支撑件的一些元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拾音器支撑件的穿过图3的平面vi-vi’的横截面。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拾音器支撑件的透视图,所述拾音器支撑件通过紧固元件的端部附接到弦乐器的外部元件。

图8是弦乐器的透视图,该弦乐器具有图7所示的外部元件的根据本发明的拾音器支撑件将被附接到的位置。

图9是根据图7的拾音器支撑件的俯视图。

图10是穿过图9的平面x-x’的拾音器支撑件的横截面,其中该拾音器支撑件未附接到弦乐器的外部元件。

图11是图10的横截面的放大区段。

图12是拾音器支撑件的穿过图9的平面x-x’的横截面,其中该拾音器支撑件通过紧固元件的端部附接到弦乐器的外部元件。

图13是图12的横截面的放大区段。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拾音器支撑件的第一透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拾音器支撑件的第二透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拾音器支撑件的一些元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17是处于附接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拾音器支撑件的仰视图。

图18是处于释放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拾音器支撑件的仰视图。

图1至图4分别是拾音器300的支撑件1的第一实施方案的透视图、俯视图和仰视图。所述支撑件1包括基体100,基体100是支撑件1的附接到弦乐器的部分。此外,所述支撑件1包括板(未示出),拾音器300通过例如通常布置在其端部处的螺钉来附接到该板。此外,拾音器包括覆盖整个所述板(未示出)的装饰罩200,通过用于调节拾音器200和将拾音器附接到板的对应的螺钉,拾音器300被附接到所述板。如在图1和图2中可见的,根据拾音器300的支撑件1的第一实施方案,基体100具有由下板140(见图4)封闭的矩形棱柱形状,基体100包括两个孔110、120,两个孔110、120位于基体100的沿所述基体100的纵向轴线彼此相对的每个面上,如下文可见的,图5所示的紧固元件130的相应端部111和121可突出穿过这两个孔110、120。

此外,如图4所示,紧固元件130包括布置在紧固元件130的表面的中心点的两侧上的通孔171和172(还在图5中更详细地示出),通孔允许使用者的两个相应的手指插入,以便在两个位置之间操纵和移动紧固元件130,这将在后面解释。此外,基体100的下板140包括相应的通孔141和142,通过通孔141和142,使用者可以获得通路,以便使用相应的手指通过其相应的孔141和142来操纵紧固元件130。所述通孔141和142是长形的,以便通过其相应的孔141和142允许紧固元件130在连接位置(在该连接位置,紧固元件130的端部111和121突出穿过基体100的相应的孔110、120,这在例如图7、图12和图13中可见)和分离位置(在该分离位置,紧固元件130的端部111和121向后移动,直到所述端部再次位于基体100内为止,如例如图6、图10和图11所示)之间移动。

此外,如在图5和图6中可见的,基体100包括位于其内部的容腔,紧固元件130位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容腔适于允许在所述连接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引导和移动所述紧固元件130。如在所述图5中可见的,紧固元件130优选是平面的,其形状适于容纳在基体100内,以便能够产生紧固元件130的不受所述拾音器300的支撑件1的内部元件(例如,附接螺钉或额外的弹簧等)阻碍的移动轨迹。此外,如在图6中可见的,端部111和121具有部分地倾斜的末端,如稍后将见到的,所述部分地倾斜的末端促进紧固元件130在与弦乐器连接时的移动。此外,基体100还包括用于保持紧固元件130的装置,该装置由两个螺旋形(优选是圆锥形的)弹簧131和132组成,所述弹簧竖直地布置在紧固元件上130上,优选地在所述紧固元件130的中心点的两侧上。所述螺旋弹簧131和132被配置成在所述连接位置和在分离位置均对所述紧固元件130施加恒定的压力以使其抵靠基体100的下板140。

拾音器300的支撑件1可以直接连接到吉他的主体(未示出)(吉他的主体具有用于接纳相应端部111、112的凹槽或孔),或者如在图7和9中可见的,可以连接到外部元件400,例如,所述外部元件400又连接到形成在诸如吉他(见图8)的弦乐器的主体4中的孔40。

图10和图11示出了拾音器300的支撑件处于紧固元件130相对于外部元件400的分离位置,而图12和13示出了拾音器300的支撑件处于紧固元件130相对于外部元件400的连接位置。在分离位置和连接位置之间,使用者预先将他或她的手的两个手指通过基体100的下板140的相应长形孔141和142插入紧固元件130的孔171和172中,并且沿一轨迹移动所述紧固元件130,所述轨迹被限定在基体100内并且受长形孔141和142限制。在使紧固元件130从每个相应的长形孔141和142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时,紧固元件130被移动以引起所述紧固元件130的端部111和121从相应的孔110和120突出。所述紧固元件130的端部111和121通过从基体100的相应的孔110和120突出而进入外部元件400的用于接纳所述端部111和121的相应孔410和420中,以产生基体100和外部元件400之间的连接。为了确保拾音器300的支撑件1和乐器主体(其将包括外部元件400)之间的所述连接的有效保持,如上解释的,两个螺旋弹簧131和132始终对所述紧固元件130施加恒定的压力以使其抵靠基体100的下板140,并且还在孔410和420中的相应连接点处向端部111和121施加恒定的压力。

可选地,如在图11中可见的,基体100的相应的孔(110、120)与外部元件400的相应的孔(410、420)的对齐可以是存在台阶的。在这种情况下,紧固元件130的端部111和121的部分倾斜的末端将使紧固元件130在被连接到弦乐器时更容易移动。因此,在移动紧固元件130以使所述紧固元件130的端部111和121从相应的孔110和120突出时,所述端部111和121将抬升到在基体100的相应的孔(110、120)和外部元件400的相应的孔(410、420)之间形成的台阶的上方,从而能够进入外部元件400的用于接纳所述端部111和121的相应的孔410和420。在竖直地抬升到所述台阶上方时,紧固元件130还将升高到由包含孔410和420的相应下部部分的平面限定的位置。此外,当紧固元件130在基体100内竖直上升时,相应的螺旋弹簧131和132稍微收缩,继而确保紧固元件130在其端部111和120处可靠地保持连接在相应的孔410和420中。

图14至图18是拾音器300的支撑件1’的第二实施方案的相应视图。除了下面将要描述的内容之外,所述第二实施方案包括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元件实质上相同的元件,并且因此相对于第一实施方案相似的元件可以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不会关于所述第二实施方案进行描述。

在所述第二实施方案中,支撑件1’也包括基体100’,该基体具有由下板140封闭的矩形棱柱形状。但是,在此情况下,基体100’分别在其四个竖直面上包括四个相应的孔110、150、120和160,如下面可见的,图16所示的紧固元件130’的相应端部111’、151、121和161可以突出穿过相应的孔110、150、120和160。在这种情况下,紧固元件130’可以可选地至少包括与用于操纵紧固元件130’的长形孔171和172不同的长形孔135,所述长形孔135被配置为容纳所述拾音器300的支撑件1’的内部元件,诸如附接螺钉或额外的弹簧等,并且因此允许紧固元件130’无阻碍地移动。紧固元件130’的四个端部的所述配置产生抵抗可能在弦乐器的使用期间出现的振动的更可靠和安全的连接。

拾音器300的支撑件1’的基体100’和外部元件400之间的连接和分离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并且因此,在此情况下,使用者应该将他或她的手的相应手指预先通过基体100’的下板140的相应的长形孔141和142插入紧固元件130’的孔171和172中,并且沿一轨迹移动所述紧固元件130’,所述轨迹被限定在基体100’内并且受长形孔141和142的端部限制。在此情况下,在使紧固元件130’从每个相应的长形孔141和142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时,紧固元件130’被移动成引起所述紧固元件130’的端部111’、151、121和161的从相应的孔110、150、120和160突出,并且进入外部元件400的用于接纳所述端部111’、151、121和161的相应孔110、150、120和160中,以产生基体100’和外部元件400之间的连接。在此情况下,同样地,为了确保拾音器300的支撑件1’和乐器主体(其将包括外部元件400)之间的所述连接的有效保持,两个螺旋弹簧131和132始终对所述紧固元件130’施加恒定的压力以使其抵靠基体100’的下板140,并且还在用于接纳所述端部111’、151、121和161的相应孔中的相应连接点处向端部111’、151、121和161施加恒定的压力。

尽管已经参考本发明的实施方案阐述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实施方案不限制本发明,并且可以改变在解释本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中公开的主题之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被证明是明显的许多结构细节或其它细节。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包括可以被认为由所附权利要求的最宽范围所覆盖的任何变体或等同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