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语音交互技术实现升降桌控制的智能终端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42327发布日期:2019-01-08 20:32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通过语音交互技术实现升降桌控制的智能终端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升降桌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语音交互技术实现升降桌控制的智能终端及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升降桌面世以来普遍是通过手柄按键控制升降桌运动,后来发展为遥控器、app等进行控制,虽在操作上方便许多,却仍满足不了人们的不同需求,而随着语音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语音控制升降桌将是现有产品研发的一个方向。

如专利号为:申请号为201611029175.0,名称为《一种智能语音控制的桌子及其控制方法》,该专利申请在升降桌上安装了语音识别设备,通过语音识别来控制升降桌的升降。但是该专利申请并为具体说明语音识别设备的安装位置,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一般需要将语音识别设备嵌入升降桌上,该方式会对升降桌造成损坏,而且拆装不方便,耗费时间长,效率低。而且在升降桌升降过程中会产生震动和部件摩擦等噪音,若此时执行语音指令,该噪音也会被语音识别设备所收集,导致语音识别准确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语音交互技术实现升降桌控制的智能终端及方法,使用方便,拆装容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过语音交互技术实现升降桌控制的智能终端,包括架体部分和连接于架体部分的电路部分,该电路部分包括

用于接收语音数据的语音数据接收单元;

将接收到的语音转换成语义文本的语音数据识别单元;

将语义文本与本地自定义命令字进行匹配的文本匹配单元;

可将文本匹配单元匹配失败的语义文本上传至平台,并与平台的自定义相关的语法进行匹配的待匹配文本确定单元;

以及根据匹配结果发送对应命令到升降桌控制器控制升降桌本体进行对应操作的操作执行单元;

所述语音数据接收单元、语音数据识别单元、文本匹配单元、待匹配文本确定单元及操作执行单元依次连接;

本发明运用本地自定义命令字和平台自定义语法,提高语音识别率和匹配度;并通过语音唤醒词唤醒设备,减少误操作。

所述架体部分包括

沿升降桌面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螺杆,螺杆的两端设有防脱套;

吸顶件,所述吸顶件的下部设有供螺杆穿过、并自由旋转的定位孔,定位孔与螺杆之间设有减磨轴承,所述吸顶件的顶部设有可吸附于升降桌面下表面的吸合结构;

两个电路安装部分,两个电路安装部分分别设于升降桌面两侧或两端,每一电路安装部分包括靠近升降桌面边缘的吸音板,吸音板上设有沿升降桌长度方向延伸成长形的吸音槽;该电路部分设于吸音板上,所述语音数据接收单元设于吸音槽内底部;该吸音槽的横截面呈倒锥形。

及调位架,该调位架包括套设于螺杆外的螺母底座,以及两个对立设于螺母底座上插槽;每一电路安装部分上均设有一可插入插槽内插杆,电路安装部分上设有与升降桌面边缘配合的防移位凹部。

本发明引入了架体部分,可方便电路部分的固定,进而可安装于现有的升降桌上,无需对现有的升降桌进行改装,降低了使用成本和生产成本;使用时,可通过螺杆旋转带动螺母底座沿螺杆移动,进而带动电路安装部分和电路部分一起移动,位置调整,使用更加方便;也方便电路部分的拆装,不会对升降桌面造成损害,而且拆装方便,速度快;其中,吸合结构可将螺杆水平安装于升降桌面下方,防脱套可防止调节架、吸顶件脱离螺杆;减磨轴承可减小螺杆与吸顶件之间的磨损;吸音板上倒锥形的吸音槽可聚集声音,扩大吸音面积,保证语音数据接收单元能全方位收到外界语音,保证语音识别的准确性;调位架的螺母底座上设有两个对立插槽,该插槽可插接插杆,且插杆连接电路安装部分,进而只需一个调位架,就可对两个电路安装部分进行安装,拆装方便,速度快,同时也不损坏桌面;在螺杆旋转时,防移位凹部可防止安装部分和调位架旋转,即限制安装部分和调位架的周向运动;进而在螺杆旋转时,安装部分和调位架可沿螺杆轴向移动,调整位置,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防移位凹部与升降桌面边缘之间设有减震间隙,防移位凹部表面设有减震层。即在升降桌升降过程中,升降桌面会产生震动,所述减震间隙可防止安装部分与升降桌面接触,进而减小震动对语音识别产生的影响;调整安装部分位置时,旋转螺杆难免导致升降桌面与防移位凹部接触,此时,减震层可起到减震和隔离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语音数据接收单元为至少两个,且沿长度方向分布于吸音槽内。该语音数据接收单元分布方式的语音接收面积大,且均设于吸音槽内,吸音槽内语音可以水平传递,进而保证各语音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到语音的一致性,方便确定语音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吸顶件包括上安装部和下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上安装部和下安装部之间的减震防噪结构;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下安装部上,所述吸合结构设于上安装部上。所述减震防噪结构可有效减小升降桌传递到螺杆的震动和噪音,进而有效减小螺杆传递到语音数据接收单元的震动和噪音,保证语音数据接收单元接收语音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防噪结构包括连接于上安装部上的上弹性件和连接于下安装部上的下弹性件,上弹性件上设有第一凹槽,下弹性件上设有可插入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与第一凹槽底面之间形成缓冲间隙,所述第一凸部朝向第一凹槽底面处设有填充槽;该填充槽内设有缓冲弹性物,填充槽外壁连接第一凹槽内壁。所述上弹性件和下弹性件可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震动较大时,当上弹性件震动较大时,上弹性将还可在缓冲间隙处进行位移缓冲,提高缓冲效果;缓冲弹性物可对较大的位移震动进行更好的缓冲。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弹性物包括设于填充槽内的弹簧和分布于弹簧外的吸震物;弹簧一端连接第一凹槽底面,弹簧另一端连接填充槽底面,吸震物包括搅碎的稻草、波浪形的碎纸屑及海绵块。所述弹簧的连接的牢固性强,吸震、缓冲效果好;所述吸震物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节能环保,吸震和减震效果好。

进一步地,所述吸合结构包括设于升降桌面底面的光滑面和设于吸顶件上的吸盘;或者是设于升降桌面底面与吸顶件之间的铁片与磁铁。所述吸合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板位于吸音槽外壁设有隔音层。该隔音层可起到隔音作用,减少进入吸音槽内的噪音。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语音交互技术实现控制升降桌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语音数据接收单元接收语音数据;

步骤二:数据识别单元将接收到的语音转换成语义文本的语音;

步骤三:文本匹配单元将语义文本与本地自定义命令字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得出匹配结果,进入步骤五;若匹配失败,则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待匹配文本确定单元将步骤三中匹配失败的语义文本上传至平台,并与平台的自定义相关的语法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得出匹配结果,进行下一步骤;若匹配失败,则执行步骤六;

步骤五:操作执行单元根据匹配结果发送对应命令到升降桌控制器,控制升降桌本体进行对应操作;

步骤六:执行匹配失败条件下的通用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运用本地自定义命令字和平台自定义语法,提高语音识别率和匹配度;本发明拆装速度快,无需对现有升降桌进行改造,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路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顶件与螺杆、升降桌面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顶件与螺杆连接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部分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吸顶件部分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通过语音交互技术实现升降桌控制的智能终端,该智能终端安装于升降桌面上,且与升降桌控制器连接。

如图1所示,本智能终端包括架体部分和电路部分,电路部分连接于架体部分,该电路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语音数据接收单元1a、语音数据识别单元1b、文本匹配单元1c、待匹配文本确定单元1d及操作执行单元1e。其中,语音数据接收单元1a用于接收语音数据。语音数据识别单元1b将接收到的语音转换成语义文本。文本匹配单元1c将语义文本与本地自定义命令字进行匹配。待匹配文本确定单元1d可将文本匹配单元1c匹配失败的语义文本上传至平台,并与平台的自定义相关的语法进行匹配。操作执行单元1e根据匹配结果发送对应命令到升降桌控制器控制升降桌本体进行对应操作。

如图2-7所示,所述架体部分包括螺杆2,螺杆2沿升降桌面100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螺杆2的两端设有防脱套21,该防脱套可拆卸连接于螺杆2两端,该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卡接或者插接等。

所述吸顶件3的下部设有定位孔31,该定位孔31供螺杆2穿过、并自由旋转。定位孔31与螺杆2之间设有减磨轴承32,即能保证螺杆在定位孔31内自由旋转,又能减少螺杆2于定位孔31之间的磨损。所述吸顶件3的顶部设有吸合结构33,该吸合结构33可吸附于升降桌面100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合结构33包括光滑面和吸盘,光滑面设于升降桌面100底面,吸盘设于吸顶件3上,吸盘能吸附于光滑面。当然,所述吸合结构33也可以是铁片与磁铁,铁片设于升降桌面100底面,磁铁设于吸顶件3上,铁片与磁铁和互相吸合。当然铁片与磁铁的位置也可互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吸合结构还可以有其他结构,如粘贴组合、魔术贴组合等。

再者,两个电路安装部分4分别设于升降桌面100两侧,当然该电路安装部分4也可设于升降桌面100两端。每一电路安装部分4包括吸音板41和吸音槽42。所述吸音板41靠近升降桌面100边缘,吸音板41上设有吸音槽42,该吸音槽42沿升降桌100长度方向延伸成长形。所述电路部分设于吸音板41上,所述语音数据接收单元1a设于吸音槽42内底部。该吸音槽42的横截面呈倒锥形;所述吸音槽42具备吸音、聚音的作用,扩大声音的接收范围,增大音量,保证数据接收单元1a声音接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声音接收的灵敏度,于是所述语音数据接收单元1a为6个,且沿吸音槽42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当然,该语音数据接收单元1a的数量也可以是2-5个或者6个以上,具体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了进一步减少杂音,于是所述吸音板41位于吸音槽42外壁设有隔音层44,该隔音层44有现有的隔音材料制成。

所述调位架5包括螺母底座51以及两个插槽52,该螺母底座51套设于螺杆2外,螺母底座51与螺杆2螺纹连接。两个插槽52对立设于螺母底座51上。每一个电路安装部分4上均设有一个插杆43,该插杆43可插入插槽52内,该插杆43可拆卸连接插槽52,且插杆43与插槽52连接后,该插杆43可固定于插槽52内,实现电路安装部分4与调位架5的固定连接。所述电路安装部分42上设有防移位凹部42a,该防移位凹部42a与升降桌面100边缘配合,该防移位凹部42a可以呈l形、7字形或者c形,刚好供升降桌面100边缘放入。进而在螺杆2旋转时,能对调位架5和电路安装部分4起到周向限位作用,防止调位架5和电路安装部分4随螺杆2旋转。另外,为了避免升降桌升降过程中,将震动直接传递到电路安装部分4上,于是所述防移位凹部42a与升降桌面100边缘之间设有减震间隙42b,防移位凹部42a表面设有减震层42c,该减震层可以由海绵、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

为了进一步避免震动噪音对语音的接收产生影响,于是所述吸顶件3包括上安装部3a、下安装部3b以及减震防噪结构6。所述减震防噪结构6连接所述上安装部3a和下安装部3b之间。所述定位孔31设于所述下安装部3b上,所述吸合结构33设于上安装部3a上。

如图7所示,所述减震防噪结构6包括上弹性件61和下弹性件62,该上弹性将61和下弹性件62均由弹性材料制成,主要选择橡胶材料。

所述上弹性件61连接于上安装部3a上,下弹性件62连接于下安装部3b上。上弹性件61上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凹槽63,下弹性件62上设有向上突出的第一凸部64,第一凸部64可插入第一凹槽63内。该第一凸部64与第一凹槽63底面之间形成缓冲间隙65,所述第一凸部64朝向第一凹槽63底面处设有填充槽66,该填充槽66开口朝上。填充槽66内设有缓冲弹性物,填充槽66外壁连接第一凹槽63内壁,即填充槽66外壁与第一凹槽63内壁之间套设有密封层,还包括铆钉,该铆钉穿过填充槽66和第一凹槽63侧壁,实现填充槽66外壁与第一凹槽63内壁的连接。为了保证较好的减震效果,于是所述缓冲弹性物包括弹簧67和吸震物68。所述弹簧67设于填充槽66内,吸震物68分布于弹簧67外。弹簧67一端连接第一凹槽63底面,弹簧67另一端压紧连接填充槽66底面,吸震物68包括搅碎的稻草、波浪形的碎纸屑及海绵块。该吸震物68在起到缓冲的同时还能吸震,有效减小了震动。

实施例2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是用于实施例1所述的语音交互技术实现控制升降桌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接收语音数据。

语音数据接收单元1a接收语音数据;该步骤中,在用户启动智能终端语音交互技术控制升降装置的语音识别功能时,检测该智能设备是否允许接收用户发出的语音数据即录音设备是否可用,若允许录音则接收语音数据,否则提醒用户需要开启录音权限。

步骤二:识别语音数据识别并转换为语义文本

数据识别单元1b将接收到的语音转换成语义文本的语音;即数据识别单元1b把接收到语音数据上传到平台,经过平台识别并转换为语义文本。

步骤三:匹配命令字

该步骤中,文本匹配单元1c将语义文本与本地自定义命令字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得出匹配结果,进入步骤五;若匹配失败,则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匹配自定义语法

该步骤中,待匹配文本确定单元1d将步骤三中匹配失败的语义文本上传至平台,并与平台的自定义相关的语法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得出匹配结果,进行下一步骤;若匹配失败,则执行步骤六;

步骤五:执行命令

操作执行单元1e根据匹配结果发送对应命令到升降桌控制器,控制升降桌本体进行对应操作。

步骤六:默认操作

该步骤中,执行匹配失败条件下的通用操作(默认文本操作),如终止,或者重新识别语音。

本发明中通过唤醒词唤醒无输入的情况下进入休眠中的控制升降桌的智能终端语音交互系统,唤醒词的好处是防止误操作引起不必要的事端。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智能终端语音交互技术控制升降桌的方法,让使用者不需要使用按键式工具去操作升降桌,只需要说出升降桌要执行的命令,智能终端语音交互系统就会识别语音并返回要执行的命令发送到升降桌控制系统从而达到控制升降桌操作的目的,使控制方式更为简单快捷。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