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控制方法、模块、家电设备、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13553发布日期:2019-02-10 14:0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语音控制方法、模块、家电设备、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语音控制方法、一种语音识别模块、一种家电设备、一种系统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家电设备比如空调、电风扇、厨具和冰箱等作为生活电器,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产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具备语音识别功能的家电产品也层出不穷,极大的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相关技术中,上述家电设备通常设有语音识别模块和控制芯片(如mcu、cpu、dsp、单片机和嵌入式设备等),语音识别模块与控制芯片之间通过通信接口(如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异步收发传输器)、spi(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wi-fi接口、紫蜂接口和移动蜂窝接口等)进行控制指令交互,语音识别模块能够对已执行的控制指令进行播报,但是,上述语音控制方案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用户在嘈杂背景环境下,可能发出多次语音的控制指令来保证家语音识别模块能够识别,另外,语音识别模块也可能在噪声干扰下将同一控制指令误识别为多个控制指令,并且在控制指令被执行后,向用户播报多次重复的控制指令,进而导致用户误以为家电设备出现了故障,严重地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语音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语音识别模块。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电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语音控制方法,包括:播报已执行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将第一控制指令存储为对比指令;响应于用户的语音输入信息,生成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检测第二控制指令的时间戳与对比指令的时间戳之间的时间差;根据时间差与预设时间差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二控制指令和对比指令进行数据位比对,进而确定第二控制指令是否播报。

在该技术方案中,播报已执行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将第一控制指令存储为对比指令,由于误识别的重复控制指令通常是在短时间内生成的,因此,控制指令的时间戳较为接近,那么,在生成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时,首先,通过比对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之间的时间戳,来判断第二控制指令是否为误识别的重复控制指令,如果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之间的时间戳非常接近,那么需要进一步地比对数据位是否相同,进而更加准确地判断第二控制指令是否为误识别的重复控制指令。

其中,上述语音控制方法是在语音识别模块中实现的,而为了降低语音识别模块的功耗,语音识别模块通常属于休眠模式,在将用户发出的语音输入信息转换为指令并确定其中包括预设的控制指令时,语音识别模块才进入苏醒模式,并将控制指令转发至家用电器的硬件驱动模块(或称为控制芯片),苏醒模式下的每次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优选地,预设时间差被设置为1秒~5秒。

优选地,分别设置第一存储区域和第二存储区域,分别用于存储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和对比指令,其中,第一存储区域和第二存储区域优选为先入先出的存储空间,指针由队列头部向尾部逐渐移动,指针指向的控制指令是进行比对的对象,而经过比对后的控制指令即被清除掉,以释放缓存空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判断上述第二控制指令(位于第一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是否重复时,对比指令位于第二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以此类推,根据第二存储区域内的对比指令对第一存储区域内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依次进行判断。

另外,预设时间差是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确定的经验值,也即语音识别模块生成的误识别的控制指令仅可能在上述预设时间差内产生,因此,在检测到时间差超过预设时间差时,则可以确定第二控制指令不是误识别产生的控制指令。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第二存储区域的指针每次移动的周期大于或等于上述预设时间差,即指针指向第二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的控制指令的时间大于或等于上述预设时间差,另外,在第二存储区域为空时,说明预设时间差内不存在已播报的对比指令,等待第一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的第二控制指令完成执行,即可直接播对其进行播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时间差与预设时间差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二控制指令和对比指令进行数据位比对,进而确定第二控制指令是否播报,具体包括: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时,比对第二控制指令的数据长度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长度位是否相同;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数据长度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长度位相同时,比对第二控制指令携带的数据指示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指示位是否相同;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携带的数据指示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指示位相同时,确定不播报第二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如果能够进一步地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数据长度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长度位相同,且确定第二控制指令携带的数据指示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指示位相同,则可以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由于语音识别模块误识别或用户重复语音输入信息而产生的,因此作为误识别的重复指令,即不需要被执行,也不需要再次被语音播报。

其中,控制指令的数据长度位是指数据包的长度,为了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度,优选地,先判断对比指令的数据长度位是否与第二控制指令的数据长度位相同,如果数据长度位不同,则可以确定对比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为不同的语音输入信息,此时第二控制指令是需要被执行且语音播报的,而如果数据长度位相同,再进一步地判断上述两个控制指令的数据指示位是否相同,以进一步地提高本申请限定的语音控制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时间差与预设时间差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二控制指令和对比指令进行数据位比对,进而确定第二控制指令是否播报,具体还包括: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时,按照控制指令的编码顺序依次比对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的每个数据位是否相同;在依次确定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的每个数据位均相同时,确定不播报第二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将用户的语音输入信息生成控制指令的算法是一致的,即对比指令与第二控制指令的编码结构是相同的,因此,通过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时,按照控制指令的编码顺序依次比对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的每个数据位是否相同,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比对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的准确地和可靠性。

另外,如果语言播报功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进程,是可以被随时开启或关闭的,其与语音识别功能之间互不干扰,那么,在控制指令被执行完毕后,需要检测语音播报功能是否开启,进而确定是否播报第二控制指令,在等待第二控制指令完成播报后,再将其作为新的对比指令拷贝至第二存储区域,如果语音播报功能未开启,则不播报第二控制指令,也不将其拷贝至第二存储区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时间差与预设时间差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对第二控制指令和对比指令进行比对,具体还包括: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时,比对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是否相同;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不相同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的执行结果确定是否播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根据语音输入信息生成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时,为了减小数据交互冲突,在第二控制指令中的数据位中包括多个冗余数据位和信息数据位,其中,冗余数据位是用于指示通信规则,而信息数据位是用于指示控制信息的数据内容,即使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不同,其冗余数据位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通过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时,比对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是否相同,优选地,指定数据位为上述信息数据位,不需要对冗余数据位进行比对,能够有效地提升判断第二控制指令是否播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不相同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的执行结果确定是否播报,具体包括: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不相同时,确定第二控制指令为需要进行播报的指令;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已被执行的反馈信息时,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对第二控制指令进行播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不相同时,不需要比对冗余数据位,即可确定第二控制指令为需要进行播报的指令,同时,通过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已被执行的反馈信息时,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对第二控制指令进行播报,有利于提高语音播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响应于用户的语音输入信息,生成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具体包括:响应于用户的语音输入信息,按照预设的编码算法对语音输入信息进行编码,以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对生成的第二控制指令添加时间戳;按照时间戳的添加顺序依次排列生成的第二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响应于用户的语音输入信息,按照预设的编码算法对语音输入信息进行编码,以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对生成的第二控制指令添加时间戳,时间戳用于计算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并且对控制指令添加的时间戳是始终不变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语音识别模块,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语音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技术方案中,语音识别模块作为一个单独的通信设备,能够独立工作且与服务器之间进行控制指令交互,语音识别模块在实现上述语音控制方法的步骤时,核心方案是根据第二存储区域内的对比指令对第一存储区域内的控制指令依次进行判断,以减少控制指令被重复执行次数或语音播报次数,进而降低用户因重复播报控制指令而产生的困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家电设备,包括:上述语音识别模块;控制芯片,能够与语音识别模块之间进行数据交互,且能够执行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家电设备中设置语音识别模块,一方面,家电设备的控制芯片通过语音识别模块接收用户发出的语音输入信息,并且语音识别模块将语言指令转换为可被控制芯片识别的控制指令,另一方面,控制芯片通常是指家电设备中的mcu、cpu、dsp、单片机和嵌入式设备等,在执行完成语音输入信息对应的控制功能后,能够通过语音识别模块向用户播报完成了控制指令的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家电设备,包括:语音识别模块、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语音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该技术方案中,上述语音识别模块具备解析语音输入信息、存储控制指令、为控制指令添加时间戳的功能,例如,语音识别模块设计于空调器的遥控器上,不需要对空调器本体的硬件结构或电路结构进行改进,而将判别控制指令是否为误识别的重复指令的工作交由空调器本体的控制芯片来实现,仅仅需要在控制芯片中写入相应的软件代码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系统,包括:服务器;上述的语音识别模块,服务器和语音识别模块能够进行控制指令交互;和/或上述家电设备,服务器和家电设备能够进行控制指令交互。

在该技术方案中,上述语音识别模块具备解析语音输入信息、存储控制指令、为控制指令添加时间戳的功能,例如,语音识别模块设于终端设备上,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电脑、音乐播放器和手机等,终端设备将接收到的语音输入信息转换为控制指令,并通过服务器发送至家电设备,家电设备的控制芯片能够执行上述控制指令,家电设备在完成控制指令的执行后,通过服务器向终端设备反馈已执行完成控制指令,终端设备向用户播报已执行完成上述控制指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家电设备为电饭煲、豆浆机、电压力锅、电水壶、破壁机、冰箱、空调器、电脑、音响设备、洗衣机和热水器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上述语音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的存储区域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的存储区域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的存储区域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的存储区域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的存储区域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的存储区域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2,播报已执行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将第一控制指令存储为对比指令;步骤s104,响应于用户的语音输入信息,生成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步骤s106,检测第二控制指令的时间戳与对比指令的时间戳之间的时间差;步骤s108,根据时间差与预设时间差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二控制指令和对比指令进行数据位比对,进而确定第二控制指令是否播报。

在该技术方案中,播报已执行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将第一控制指令存储为对比指令,由于误识别的重复控制指令通常是在短时间内生成的,因此,控制指令的时间戳较为接近,那么,在生成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时,首先,通过比对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之间的时间戳,来判断第二控制指令是否为误识别的重复控制指令,如果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之间的时间戳非常接近,那么需要进一步地比对数据位是否相同,进而更加准确地判断第二控制指令是否为误识别的重复控制指令。

其中,上述语音控制方法是在语音识别模块中实现的,而为了降低语音识别模块的功耗,语音识别模块通常属于休眠模式,在将用户发出的语音输入信息转换为指令并确定其中包括预设的控制指令时,语音识别模块才进入苏醒模式,并将控制指令转发至家用电器的硬件驱动模块(或称为控制芯片),苏醒模式下的每次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优选地,预设时间差被设置为1秒~5秒。

优选地,分别设置第一存储区域和第二存储区域,分别用于存储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和对比指令,其中,第一存储区域和第二存储区域优选为先入先出的存储空间,指针由队列头部向尾部逐渐移动,指针指向的控制指令是进行比对的对象,而经过比对后的控制指令即被清除掉,以释放缓存空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判断上述第二控制指令(位于第一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是否重复时,对比指令位于第二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以此类推,根据第二存储区域内的对比指令对第一存储区域内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依次进行判断。

另外,预设时间差是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确定的经验值,也即语音识别模块生成的误识别的控制指令仅可能在上述预设时间差内产生,因此,在检测到时间差超过预设时间差时,则可以确定第二控制指令不是误识别产生的控制指令。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第二存储区域的指针每次移动的周期大于或等于上述预设时间差,即指针指向第二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的控制指令的时间大于或等于上述预设时间差,另外,在第二存储区域为空时,说明预设时间差内不存在已播报的对比指令,等待第一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的第二控制指令完成执行,即可直接播对其进行播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时间差与预设时间差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二控制指令和对比指令进行数据位比对,进而确定第二控制指令是否播报,具体包括: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时,比对第二控制指令的数据长度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长度位是否相同;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数据长度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长度位相同时,比对第二控制指令携带的数据指示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指示位是否相同;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携带的数据指示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指示位相同时,确定不播报第二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如果能够进一步地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数据长度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长度位相同,且确定第二控制指令携带的数据指示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指示位相同,则可以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由于语音识别模块误识别或用户重复语音输入信息而产生的,因此作为误识别的重复指令,即不需要被执行,也不需要再次被语音播报。

其中,控制指令的数据长度位是指数据包的长度,为了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度,优选地,先判断对比指令的数据长度位是否与第二控制指令的数据长度位相同,如果数据长度位不同,则可以确定对比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为不同的语音输入信息,此时第二控制指令是需要被执行且语音播报的,而如果数据长度位相同,再进一步地判断上述两个控制指令的数据指示位是否相同,以进一步地提高本申请限定的语音控制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时间差与预设时间差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二控制指令和对比指令进行数据位比对,进而确定第二控制指令是否播报,具体还包括: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时,按照控制指令的编码顺序依次比对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的每个数据位是否相同;在依次确定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的每个数据位均相同时,确定不播报第二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将用户的语音输入信息生成控制指令的算法是一致的,即对比指令与第二控制指令的编码结构是相同的,因此,通过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时,按照控制指令的编码顺序依次比对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的每个数据位是否相同,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比对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的准确地和可靠性。

另外,如果语言播报功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进程,是可以被随时开启或关闭的,其与语音识别功能之间互不干扰,那么,在控制指令被执行完毕后,需要检测语音播报功能是否开启,进而确定是否播报第二控制指令,在等待第二控制指令完成播报后,再将其作为新的对比指令拷贝至第二存储区域,如果语音播报功能未开启,则不播报第二控制指令,也不将其拷贝至第二存储区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时间差与预设时间差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对第二控制指令和对比指令进行比对,具体还包括: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时,比对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是否相同;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不相同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的执行结果确定是否播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根据语音输入信息生成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时,为了减小数据交互冲突,在第二控制指令中的数据位中包括多个冗余数据位和信息数据位,其中,冗余数据位是用于指示通信规则,而信息数据位是用于指示控制信息的数据内容,即使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不同,其冗余数据位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通过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时,比对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是否相同,优选地,指定数据位为上述信息数据位,不需要对冗余数据位进行比对,能够有效地提升判断第二控制指令是否播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不相同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的执行结果确定是否播报,具体包括: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不相同时,确定第二控制指令为需要进行播报的指令;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已被执行的反馈信息时,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对第二控制指令进行播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不相同时,不需要比对冗余数据位,即可确定第二控制指令为需要进行播报的指令,同时,通过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已被执行的反馈信息时,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对第二控制指令进行播报,有利于提高语音播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响应于用户的语音输入信息,生成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具体包括:响应于用户的语音输入信息,按照预设的编码算法对语音输入信息进行编码,以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对生成的第二控制指令添加时间戳;按照时间戳的添加顺序依次排列生成的第二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响应于用户的语音输入信息,按照预设的编码算法对语音输入信息进行编码,以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对生成的第二控制指令添加时间戳,时间戳用于计算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并且对控制指令添加的时间戳是始终不变的。

实施例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第一存储区域的指针指向的第一控制指令已被执行后,将其拷贝至第二存储区域并记作对比指令;在第一存储区域的指针指向第二控制指令时,计算第二控制指令的时间戳与第二存储区域的指针指向的对比指令的时间戳之间的时间差;根据时间差与预设时间差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播报第二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二存储区域内的对比指令均为已播报的第一控制指令,因此,通过在第一存储区域的指针指向第二控制指令时,计算第二控制指令的时间戳与对比指令的时间戳之间的时间差,能够准确且可靠地检测出第二控制指令是否为误识别的重复指令,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语音控制方案的准确性,继续根据时间差与预设时间差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播报第二控制指令,尤其是在时间差较小时,需要进一步地分析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的内容是否重复,进而确定是否对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语音播报。

如图2所示,第一存储区域200内存储有按时间戳顺序排列的多个第二控制指令202、指令203……指令20n,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指针a指向于队列首位的第二控制指令202,另外,已播报的第一控制指令被拷贝至第二存储区域300,即上述对比指令201,并作为第二存储区域300的队列首位而被指针b指向。

首先,默认语言播放功能是开启的,在需要判断控制指令202是否需要被播报时,第二控制指令202和对比指令201进行比对,其次,确定第二控制指令202的时间戳与对比指令201的时间戳之间的时间差,并包括以下具体情况:

(1)如果时间差大于预设时间差,则等待第二控制指令202被执行后,确定需要对其进行播报,并将其拷贝至第二存储区域300。

(2)如果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则比对第二控制指令202与对比指令201是否相同,优选地,先比对二者的数据长度位是否相同,如果数据长度位相同,再比对二者的数据指示位是否相同。

(3)如果数据长度位和数据指示位均相同,则确定第二控制指令202是误识别对比指令201的重复控制指令。

(4)如图3所示,如果数据长度位或数据指示位不同,则等待第二控制指令202被执行后,确定需要对其进行播报,将其拷贝至第二存储区域300,第二存储区域300的指针b指向新的对比指令(即第二控制指令202),以等待判断第一存储区域的下一个第二控制指令203是否需要播报。

(5)如图4所示,在将对比指令202拷贝至第二存储区域300后,第二存储区域300的指针b指向对比指令202,计算第二控制指令203的时间戳与对比指令202的时间戳之间的时间差,并确定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但是,二者的数据长度位相同且数据指示位相同,此时,指针a指向下一个第二控制指令204,且清除上一个第二控制指令203。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502,接收用户发出的语音输入信息,将语音输入信息转换为语音指令;步骤s504,判断语音指令是否与预设的控制信息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s506,若否,则执行步骤s508;步骤s506,唤醒语音识别模块,并将语音指令转换为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控制芯片;步骤s508,清除上述语音指令;步骤s510,判断苏醒模式的持续时长是否达到预设时长,若是,则执行步骤s512,若否,则执行步骤s514;步骤s512,语音识别模块进入休眠模式;步骤s514,语音识别模块保持苏醒模式。

其中,上述语音控制方法是在语音识别模块中实现的,而为了降低语音识别模块的功耗,语音识别模块通常属于休眠模式,在将用户发出的语音输入信息转换为指令并确定其中包括预设的控制指令(唤醒词)时,语音识别模块才进入苏醒模式,并将控制指令转发至家用电器的硬件驱动模块(或称为控制芯片),苏醒模式下的每次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优选地,预设时间差被设置为1秒~5秒。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602,判断通信接口是否接收到控制指令,若是,则执行步骤s604,若否,则结束;步骤s604,对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添加时间戳;步骤s606,将添加时间戳后的控制指令添加至第一存储区域;步骤s608,执行第一存储区域的数据解析流程。

实施例五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包括:开始执行第一存储区域的数据解析流程;步骤s702,判断第二存储区域是否有对比指令,若是,则执行步骤s704,若否,则执行步骤s712;步骤s704,确定第二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的对比指令的时间戳;步骤s706,判断对比指令与第一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的第二控制指令之间的时间差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若是,则执行步骤s710,若否,则执行步骤s708;步骤s708,执行第一存储区域与第二存储区域的比对流程;步骤s710,第二存储区域的指针移动至下一条对比指令;步骤s712,解析第一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的第二控制指令;步骤s714,判断第一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的第二控制指令是否已执行,若是,则执行步骤s716,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714;步骤s716,判断是否开启语音播报功能,若是,则执行步骤s720,若否,则执行步骤s718;步骤s718,不进行语音播报;步骤s720,播报执行成功的语音;步骤s722,将执行且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拷贝至第二存储区域的队列尾部,作为新的对比指令;步骤s724,控制第一存储区域的指针指向下一个第二控制指令;步骤s726,判断第一存储区域是否有控制指令,若是,则执行步骤s702,若否,则结束。

实施例六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语音控制方法,包括:开始执行第一存储区域和第二存储区域的对比流程;步骤s802,判断第一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的第二控制指令的数据长度位与第二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的对比指令的数据长度位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s806,若否,则执行步骤s804;步骤s804,判断第一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的第二控制指令的数据指示位与第二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的对比指令的数据指示位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s806,若否,则执行步骤s808;步骤s806,第一存储区域的指针移动至下一条第二控制指令;步骤s808,解析第一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的第二控制指令;步骤s810,判断第一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的第二控制指令是否已执行,若是,则执行步骤s814,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810;步骤s812,不进行语音播报;步骤s814,判断是否开启语音播报功能,若是,则执行步骤s816,若否,则执行步骤s812;步骤s816,播报执行成功的语音;步骤s818,将执行完的第二控制指令拷贝至第二存储区域的队列尾部,作为新的对比指令;步骤s820,控制第一存储区域的指针指向下一个第二控制指令;步骤s822,判断第一存储区域是否有第二控制指令,若是,则执行步骤s824,若否,则结束;步骤s824,执行第一存储区域的数据解析流程。

实施例七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播报已执行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将第一控制指令存储为对比指令;响应于用户的语音输入信息,生成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检测第二控制指令的时间戳与对比指令的时间戳之间的时间差;根据时间差与预设时间差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二控制指令和对比指令进行数据位比对,进而确定第二控制指令是否播报。

在该技术方案中,播报已执行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将第一控制指令存储为对比指令,由于误识别的重复控制指令通常是在短时间内生成的,因此,控制指令的时间戳较为接近,那么,在生成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时,首先,通过比对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之间的时间戳,来判断第二控制指令是否为误识别的重复控制指令,如果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之间的时间戳非常接近,那么需要进一步地比对数据位是否相同,进而更加准确地判断第二控制指令是否为误识别的重复控制指令。

其中,上述语音控制方法是在语音识别模块中实现的,而为了降低语音识别模块的功耗,语音识别模块通常属于休眠模式,在将用户发出的语音输入信息转换为指令并确定其中包括预设的控制指令时,语音识别模块才进入苏醒模式,并将控制指令转发至家用电器的硬件驱动模块(或称为控制芯片),苏醒模式下的每次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优选地,预设时间差被设置为1秒~5秒。

优选地,分别设置第一存储区域和第二存储区域,分别用于存储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和对比指令,其中,第一存储区域和第二存储区域优选为先入先出的存储空间,指针由队列头部向尾部逐渐移动,指针指向的控制指令是进行比对的对象,而经过比对后的控制指令即被清除掉,以释放缓存空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判断上述第二控制指令(位于第一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是否重复时,对比指令位于第二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以此类推,根据第二存储区域内的对比指令对第一存储区域内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依次进行判断。

另外,预设时间差是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确定的经验值,也即语音识别模块生成的误识别的控制指令仅可能在上述预设时间差内产生,因此,在检测到时间差超过预设时间差时,则可以确定第二控制指令不是误识别产生的控制指令。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第二存储区域的指针每次移动的周期大于或等于上述预设时间差,即指针指向第二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的控制指令的时间大于或等于上述预设时间差,另外,在第二存储区域为空时,说明预设时间差内不存在已播报的对比指令,等待第一存储区域的队列首位的第二控制指令完成执行,即可直接播对其进行播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时间差与预设时间差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二控制指令和对比指令进行数据位比对,进而确定第二控制指令是否播报,具体包括: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时,比对第二控制指令的数据长度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长度位是否相同;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数据长度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长度位相同时,比对第二控制指令携带的数据指示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指示位是否相同;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携带的数据指示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指示位相同时,确定不播报第二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如果能够进一步地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数据长度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长度位相同,且确定第二控制指令携带的数据指示位与对比指令的数据指示位相同,则可以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由于语音识别模块误识别或用户重复语音输入信息而产生的,因此作为误识别的重复指令,即不需要被执行,也不需要再次被语音播报。

其中,控制指令的数据长度位是指数据包的长度,为了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度,优选地,先判断对比指令的数据长度位是否与第二控制指令的数据长度位相同,如果数据长度位不同,则可以确定对比指令和第二控制指令为不同的语音输入信息,此时第二控制指令是需要被执行且语音播报的,而如果数据长度位相同,再进一步地判断上述两个控制指令的数据指示位是否相同,以进一步地提高本申请限定的语音控制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时间差与预设时间差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二控制指令和对比指令进行数据位比对,进而确定第二控制指令是否播报,具体还包括: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时,按照控制指令的编码顺序依次比对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的每个数据位是否相同;在依次确定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的每个数据位均相同时,确定不播报第二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将用户的语音输入信息生成控制指令的算法是一致的,即对比指令与第二控制指令的编码结构是相同的,因此,通过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时,按照控制指令的编码顺序依次比对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的每个数据位是否相同,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比对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的准确地和可靠性。

另外,如果语言播报功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进程,是可以被随时开启或关闭的,其与语音识别功能之间互不干扰,那么,在控制指令被执行完毕后,需要检测语音播报功能是否开启,进而确定是否播报第二控制指令,在等待第二控制指令完成播报后,再将其作为新的对比指令拷贝至第二存储区域,如果语音播报功能未开启,则不播报第二控制指令,也不将其拷贝至第二存储区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根据时间差与预设时间差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对第二控制指令和对比指令进行比对,具体还包括: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时,比对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是否相同;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不相同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的执行结果确定是否播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根据语音输入信息生成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时,为了减小数据交互冲突,在第二控制指令中的数据位中包括多个冗余数据位和信息数据位,其中,冗余数据位是用于指示通信规则,而信息数据位是用于指示控制信息的数据内容,即使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不同,其冗余数据位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通过在检测到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时,比对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是否相同,优选地,指定数据位为上述信息数据位,不需要对冗余数据位进行比对,能够有效地提升判断第二控制指令是否播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不相同时,根据第二控制指令的执行结果确定是否播报,具体包括: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不相同时,确定第二控制指令为需要进行播报的指令;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已被执行的反馈信息时,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对第二控制指令进行播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确定第二控制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与对比指令的指定数据位不相同时,不需要比对冗余数据位,即可确定第二控制指令为需要进行播报的指令,同时,通过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已被执行的反馈信息时,在预设时间间隔内对第二控制指令进行播报,有利于提高语音播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响应于用户的语音输入信息,生成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具体包括:响应于用户的语音输入信息,按照预设的编码算法对语音输入信息进行编码,以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对生成的第二控制指令添加时间戳;按照时间戳的添加顺序依次排列生成的第二控制指令。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响应于用户的语音输入信息,按照预设的编码算法对语音输入信息进行编码,以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对生成的第二控制指令添加时间戳,时间戳用于计算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并且对控制指令添加的时间戳是始终不变的。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语音控制方法、模块、家电设备、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播报已执行的第一控制指令,并将第一控制指令存储为对比指令,由于误识别的重复控制指令通常是在短时间内生成的,因此,控制指令的时间戳较为接近,那么,在生成待播报的第二控制指令时,首先,通过比对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之间的时间戳,来判断第二控制指令是否为误识别的重复控制指令,如果第二控制指令与对比指令之间的时间戳非常接近,那么需要进一步地比对数据位是否相同,进而更加准确地判断第二控制指令是否为误识别的重复控制指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应当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部件或步骤。位于部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部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