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21592发布日期:2019-01-05 10:00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智能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功能的多样化,例如电子设备中通常会装有多个响应应用(响应方式),例如语音应用,该多个语音应用可用于基于用户的指令而对对应的语音应用唤醒,然后再基于用户再次输入的需求信息做出响应。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是,用户需要自己单独选择对应的语音应用,使其进行响应,而设备本身不能根据用户输出的信息而自动进行选择,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根据获得的音频数据自动识别确定出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响应方式的信息处理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获得并存储音频数据;

至少处理所述音频数据;

如果所述音频数据满足第一条件,从至少两个候选响应方式中确定目标响应方式;

以所述目标响应方式响应存储的所述音频数据。

作为优选,所述音频数据包括语音数据,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语音数据至少包括用于指定一响应方式为目标响应方式的第一语义信息;

所述从至少两个候选响应方式中确定目标响应方式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语义信息自候选响应方式中确定所述目标响应方式。

作为优选,所述以所述目标响应方式响应存储的所述音频数据具体包括:

所述目标响应方式基于获得的所述语音数据中除去与所述第一语义信息对应部分以外的语音数据而做出响应。

作为优选,所述音频数据包括语音数据,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语音数据至少包括用于表征需要设备进行响应的第二语义信息。

所述从至少两个候选响应方式中确定目标响应方式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语义信息自所述候选响应方式中确定所述目标响应方式。

作为优选,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语义信息的基础上至少结合所述候选响应方式的设置信息、历史使用信息、使用条件信息或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所述目标响应方式。

作为优选,所述设置信息包括用户自定义的第二语义信息和第一语义信息间的对应关系信息;

所述使用条件信息至少包括网络使用信息、完成响应的功耗信息、用于反馈响应数据的数据平台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至少两个所述候选响应方式为至少有两个不同能够对所述音频数据进行响应的语音应用;

其中,所述两个不同的语音应用的区别包括具有不同的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支持、不同的本地数据库进行数据支持、能够进行通讯的不同的人工操作平台作为数据支持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申请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采集装置,其用于获得音频数据;

存储装置,其用于存储所述音频数据;

响应程序,其至少为两个,用于基于所述音频数据而做出响应;以及

处理装置,其用于在处理所述音频数据后确定所述音频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从至少两个候选响应程序中确定目标响应程序,并令所述目标响应方式响应存储的所述音频数据。

作为优选,所述音频数据包括语音数据,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语音数据至少包括用于指定一响应方式为目标响应方式的第一语义信息;

所述处理装置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语义信息自候选响应方式中确定所述目标响应方式。

作为优选,所述音频数据包括语音数据,所述第一条件包括:

所述语音数据至少包括用于表征需要设备进行响应的第二语义信息。

所所述处理装置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语义信息自所述候选响应方式中确定所述目标响应方式。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公开可以获知,本申请实施例具备如下的有益效果:

设备自身能够根据获得的音频数据而确定其是否符合第一条件,当符合第一条件时,则可基于该音频数据自动识别确定出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响应方式,并令该目标响应方式对音频数据进行响应,无需用户单独指示选择目标响应方式,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信息处理方法的一实施例中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又一实施例中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不作为本申请的限定。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下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公开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公开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公开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公开。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公开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获得并存储音频数据;

步骤2:至少处理音频数据;

步骤3:如果音频数据满足第一条件,从至少两个候选响应方式中确定目标响应方式;

步骤4:以目标响应方式响应存储的音频数据。

基于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法,设备可在获得音频数据后对其进行存储,接着处理存储的音频数据,使基于处理结果而判断该音频数据是否满足第一条件,若是,则至少从两个候选响应方式中确定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目标响应方式,并令该目标响应方式响应存储的音频数据。如此,用户无需像现有技术中一样需要预先单独输入指令以确定出目标响应方式,然后令该目标响应方式响应后续设备单独获得的音频数据。而是在设备获得音频数据后能够直接基于该音频数据确定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目标响应方式,因此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可大大简化用户的操作步骤,提高设备的响应效率,而且当用户不知道应该选哪种响应方式进行响应时,设备可自动为用户选择出最佳响应方式并令其进行响应,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1:获得并存储音频数据;

获得音频数据的方式不唯一,例如可通过主动采集的方式,也可通过接收外部设备采集后转发而来的方式进行获取。当为主动采集时,执行主体需要具有采集设备,比如智能终端;而当采用接收转发的方式获得音频数据时,执行主体为后台设备,通过通信接口接收具有采集设备的智能终端采集的音频数据。

获取音频数据后存储该音频数据至单独设置的存储设备中,或存储在设备的硬盘内等,该硬盘内可同时存储其他数据。当然,也可存储在缓存中,即硬盘或存储设备为非易失性存储设备,而存在缓存中时则属于易失性存储,具体存储方式不唯一,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根据设备当前的存储负载状态而定。

另外,该存储的时间可为一段时间,具体时长可由用户自行设置,也可为设备出厂时设置的时长;或者,也可长期存储该音频数据,直至后续用户手动删除等等。

步骤2:至少处理音频数据;

该处理音频数据,可根据音频数据的具体形式进行对应处理,例如音频数据为语音数据,则可对语音数据进行语音识别等。

步骤3:如果音频数据满足第一条件,从至少两个候选响应方式中确定目标响应方式;

基于音频数据的处理结果判断该音频数据是否满足第一条件,以从至少两个候选响应方式中确定出目标响应方式。其中候选响应方式可为目前设备中的所有响应方式,也可为目前设备中已有的部分响应方式,例如为用户预先自定义设置的候选响应方式,或设备基于处理结果而做出一个简单判断,基于判断结果确定出的候选响应方式等等,具体方式不唯一。

步骤4:以目标响应方式响应存储的音频数据;

即,令选择出的目标响应方式基于存储的音频数据进行响应,无需用户再次输入需要执行响应的信息,仅基于已经存储的音频数据即可实现响应。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音频数据包括语音数据,也即,获得的音频数据中包括用户输出的语音数据。第一条件包括:

语音数据至少包括用于指定一响应方式为目标响应方式的第一语义信息;

从至少两个候选响应方式中确定目标响应方式包括:

基于第一语义信息自候选响应方式中确定目标响应方式。

其中,所述的语音数据中包含用于指定设备中的多个响应方式中的某一响应方式为目标响应方式的第一语义信息,例如,语音数据为用户输出的“小联帮我看下明天的天气”、“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呢小联”、“今天天气真好啊小联”、“我好饿啊小联,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店铺推荐吗”,也即,语音数据中包含了某一语音应用的“唤醒词”-小联,设备基于该“唤醒词”的语音识别结果确定出上述的第一语义信息。其中,该“唤醒词”在语音数据中的位置不唯一,如上述举例内容,其可在句首、句中、句尾等任意位置处。也就是,只要语音数据的识别结果中包含了“唤醒词”,设备便可基于该“唤醒词”而确定出对应的目标响应方式。

进一步地,确定出目标响应方式后,设备执行步骤4时,即,目标响应方式响应存储的音频数据时,具体包括:

目标响应方式基于获得的语音数据中除去与第一语义信息对应部分以外的语音数据而做出响应。

也就是目标响应方式基于存储的音频数据的语音识别结果中除“唤醒词”以外的语音数据而做出响应。例如目标响应方式基于“小联帮我看下明天的天气”中“帮我看下明天的天气”的语音数据而做出响应;基于“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呢小联”中“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呢”的语音数据而做出响应;基于“今天天气真好啊小联”中的“今天天气真好啊”的语音数据而做出响应;基于“我好饿啊小联,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店铺推荐吗”中的“我好饿啊,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店铺推荐吗”的语音数据做出响应。如此,用户无需单独选择以唤醒目标响应方式,再等待目标响应方式启动,或切换为准备接收指令的状态,之后再输出语音指令使目标响应方式做出响应。也即,用户在输出选择指令(即对应第一语义信息的语音数据)与需要进行响应的信息之间无需是断开的状态,用户能够通过一次性、不间断的同时输出选择指令和需要进行响应的信息的方式而实现令目标响应方式进行响应的技术效果,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提高了用户的输入效率。另外,所述的需要进行响应的信息,如上述举例内容,可为表征疑问的信息,即,可为疑问句,还可为表征感叹的信息,即,感叹句,如“今天天气真好啊小联”,使目标响应方式不仅能够响应用户的问题,为用户提供答案,还能够与用户如朋友般进行对话,提高了设备的智能性,使用户的使用体验更佳。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若用户并不知道应该由哪一个响应方式进行响应时,或用户忘记响应方式的“唤醒词”时,为了使用户输出的需求信息仍能够得到响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条件还可包括:

语音数据至少包括用于表征需要设备进行响应的第二语义信息;

例如,设备获得的语音数据的识别结果为“请告诉我明天的天气”,“今天下午会下雨吗”,“今天我适合洗车吗”等,设备可基于该识别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如通过寻找关键词和/或关键字,包括“告诉”,“吗”,具体不唯一,还可包括“天气”,“知道”,“推荐”,“请”等,之后设备可基于寻找到的所有关键词和/或关键字而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出该语音数据是否具有第二语义信息,也即,语音数据是否需要进行响应。还可基于语音数据的语调、声纹信息、是否和预存储的需求信息相似或匹配等而确定出是否具有第二语义信息,最终确定出该语音数据是否需要响应。当然,该语音数据也可不包括表征疑问的信息,如上文介绍的,可包括表征感叹的信息,而为了避免设备误识别用户输出的语音数据,例如用户可能在和朋友聊天,因此,可增加响应条件,使在符合响应条件时,用户输出的表征感叹的语音信息设备才会响应。例如设备为手机,用户将手机举在面前时说出“我今天好开心啊”,此时,设备便会基于该语音数据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为是需要进行响应的信息;或者,用户点击下手机的屏幕,同时说出“我今天不太开心”时,设备便会基于该语音数据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为是需要进行响应的信息;再或者,对用户输出的语音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确定是否为预设信息中的一种,若是,则确定为是需要进行响应的信息等等。当然,该设置响应条件的步骤也可体现在设备是否需要确定第二语义信息之前,也即,只有在符合响应条件时,设备才会分析语音数据的语义,进而确定出是否响应用户的表征需求的信息,以减少设备的误操作。

进一步地,设备在确定出第二语义信息后执行步骤3中确定目标响应方式时包括:

基于第二语义信息自候选响应方式中确定目标响应方式。

例如,当第二语义信息表明用户想要知道明天的天气、今天下午是否会下雨、今天是否适合洗车的信息时,设备便可基于该信息选择出最佳响应方式对该语音数据做出响应,即令目标响应方式向用户反馈明天的天气为多少度,是阴天还是晴天,是否有风,等等信息;或反馈出今天下午是下雨,还是不下雨的信息;或反馈出今天是可以洗车,还是不可以洗车,原因是什么,例如今天会刮风,会下雨,有沙尘暴等信息。再如,当语音识别结果包括表征感叹类的信息,或不仅包含感叹累的信息且符合响应条件时,设备便可基于该信息而选择出最佳响应方式对该语音数据做出响应,例如语音数据的识别结果表明用户今天心情很好、今天心情很不好时,目标响应方式可向用户反馈出一个笑盈盈的表情,或一个哭泣的表情,或者输出一语音信息“听到你这样说我好开心啊”,或“听到你这样说我好难过啊”等之类的信息。

进一步地,设备在基于第二语义信息确定目标响应方式时,为了使得确定结果更加令用户满意,本实施例中设备在执行上述步骤时,还包括:

在第二语义信息的基础上至少结合候选响应方式的设置信息、历史使用信息、使用条件信息或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目标响应方式。

其中,设置信息包括用户自定义的第二语义信息和第一语义信息间的对应关系信息;例如当第二语义信息表明用户需要响应天气类的信息时,则基于该对应关系信息可确定出由第一响应方式进行响应;当第二语义信息表明用户需要响应旅游类的信息时,则基于该对应关系可确定出由第二响应方式进行响应;当第二语义信息表明用户需要响应语言类的信息时,如需要中译英、中译日等时,则基于该对应关系信息可确定出由第三响应方式进行响应;当第二语义信息表明用户输出的为一表达心情、表达某一看法等等的信息时,则基于该对应关系可确定出由第四响应方式进行响应;也即,该对应关系信息包含的是需要响应的信息对应的语义种类和对应的目标响应方式间的匹配关系,设备基于该匹配关系即可快速确定出目标响应方式。

使用条件信息至少包括网络使用信息、完成响应的功耗信息、用于反馈响应数据的数据平台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该目标响应方式若要完成响应是否需要有网络支持,完成响应所需的功耗是高是低,用于提供反馈数据的数据平台是何平台等。

具体地,当语音数据表明用户想知道明天的天气时,设备可首先根据配置信息确定是否有匹配的响应方式,若有,且为多个,或没有时,设备可再结合历史使用信息,例如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设备在响应该类信息时通常选择由哪个响应方式进行响应,或用户最满意由哪个响应方式进行响应,由此确定出目标响应方式。

其中,当设备需要自行确定哪个响应方式响应当前问题最能够让用户满意时,可采用以下方案:

方案一、统计用户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或实时采集统计用户每次针对某一类问题,例如天气、旅游等信息时,用户手动点击选择哪个响应方式进行响应的次数最多,则可将该响应方式与该类问题相匹配,并关联存储,使在后续用户同样输出该类问题时,便可基于该匹配关系令匹配的响应方式进行响应。

方案二、统计用户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或实时采集统计用户每次针对某一类问题,例如天气、旅游等信息时,用户手动点击哪个应用获得反馈数据的历史使用次数最高;接着确定哪些响应方式能够访问该应用,或和该应用同用同一个后台数据库,或使用与该应用的后台数据库相似的数据库,最后,基于记录及查找到的信息确定出用户提出哪类问题时应对应选用哪一种响应方式进行响应最能得到用户满意的匹配关系。使在后续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基于该匹配关系快速确定出匹配的响应方式。

方案三,统计当设备确定出令第一响应方式向用户输出的第一问题后,用户是否以同样的问题选择第二响应方式进行响应,同时统计在第二响应方式进行响应后,用户是否停止向设备继续输入同一问题。若统计结果表明该种现象次数较多,便将该第一问题所属的类型与第二响应方式相匹配,使在后续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设备能够基于该匹配关系确定令第二响应方式响应第一问题所述类型的问题。

进一步地,若基于上述方案仍不能确定出目标响应方式,或设备中无历史使用信息时,设备可基于使用条件信息,如上所述的关于网络、功耗、数据平台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选择,以选择出数据平台的数据丰厚、功耗低、满足当前网络状态的响应方式为目标响应方式。若基于此仍不能确定出目标响应方式则可基于环境信息进行确定,例如当前是处于国内还是国外等,基于此确定出最终的目标响应方式。也即,不论使用上述何种方案,设备至少要自行推测出响应当前问题的最佳响应方式,使基于该响应方式反馈的内容用户最满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步骤3中的至少两个候选响应方式为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能够对音频数据进行响应的语音应用,例如为语音助手,如小联、小想、小乐、小静等等;

其中,不同的语音应用的区别包括具有不同的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支持、不同的语音识别分析平台、不同的本地数据库进行数据支持、能够进行通讯的不同的人工操作平台作为数据支持中的一个或多个。

也即,不同的语音应用,如小联,支持其的数据平台为联想公司建立的数据平台,其语音识别分析平台为由a公司建立。小想助理,支持其的数据平台为b搜索引擎,小乐、小静,支持其的数据平台为c数据系统等等。还可有一些语音应用对应的数据平台为人工操作平台,例如用户的语音数据会被发送至对应的人工操作平台,由人工操作平台向设备发送响应结果,例如可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也可基于该语音应用而输出文字信息或语音信息等。

进一步地,设备在执行步骤1至步骤4时,也就是在获得音频数据、处理音频数据以及确定目标响应方式时,其执行主体可为设备中任意一个处理装置,如中央芯片或嵌入式处理器等等,也可为多个语音应用中的一个或多个。

例如,当设备获得并存储音频数据后,可由中央芯片控制语音识别引擎对音频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得到识别结果,接着中央芯片基于该识别结果进行“唤醒词”的识别、语义分析等,并基于识别结果、分析结果而确定出目标响应方式,最后向目标响应方式发出指令,控制其做出正确响应。或,由一个或多个语音应用控制获得、存储音频数据,并基于存储的音频数据而进行识别、分析等,并基于最终的识别、分析结果最终确定出目标响应方式。例如,各语音应用间可进行通信,各语音应用在处理完音频数据后可生成一是否适合执行该响应的结果信息,或为一能够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响应的成功率信息等,基于该信息而最终确定出目标响应方式。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同时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采集装置,其用于获得音频数据;

存储装置,其用于存储所述音频数据;

响应程序,其至少为两个,用于基于音频数据而做出响应;以及

处理装置,其用于在处理音频数据后确定该音频数据满足第一条件时,从至少两个候选响应程序中确定目标响应程序,并令该目标响应程序响应存储的音频数据。

基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电子设备,其可在采集装置获得音频数据后由存储装置对其进行存储,接着由处理装置处理存储的音频数据,使基于处理结果而判断该音频数据是否满足第一条件,若是,则至少从两个候选响应程序中确定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目标响应程序,并令该目标响应程序响应存储的音频数据。如此,用户无需像现有技术中一样需要预先单独输入指令以确定出目标响应程序,然后令该目标响应程序响应后续设备单独获得的音频数据。而是在设备获得音频数据后能够直接基于该音频数据确定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目标响应程序,因此相比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大大简化用户的操作步骤,提高设备的响应效率,而且当用户不知道应该选哪种响应程序进行响应时,设备可自动为用户选择出最佳响应程序并令其进行响应,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采集装置获得音频数据,并由存储装置存储音频数据时:

采集装置获得音频数据的方式不唯一,例如可通过主动采集的方式,也可通过接收外部设备采集后转发而来的方式进行获取。当为主动采集时,执行主体需要具有采集设备,比如智能终端;而当采用接收转发的方式获得音频数据时,执行主体为后台设备,通过通信接口接收具有采集设备的智能终端采集的音频数据。获取音频数据后存储装置可为用于存储该音频数据而单独设置的存储设备,或为设备的硬盘。该硬盘内可同时存储其他数据。当然,也可存储在缓存中,即硬盘或存储设备为非易失性存储设备,而存在缓存中时则属于易失性存储,具体存储方式不唯一,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根据设备当前的存储负载状态而定。另外,该存储的时间可为一段时间,具体时长可由用户自行设置,也可为设备出厂时设置的时长;或者,也可长期存储该音频数据,直至后续用户手动删除等等。

处理装置至少处理音频数据,如果音频数据满足第一条件,从至少两个候选响应程序中确定目标响应程序时:

该处理音频数据,可根据音频数据的具体形式进行对应处理,例如音频数据为语音数据,则可对语音数据进行语音识别等。处理装置执行后续步骤时,是基于音频数据的处理结果判断该音频数据是否满足第一条件,以从至少两个候选响应程序中确定出目标响应程序的。其中候选响应程序可为目前设备中的所有响应程序,也可为目前设备中已有的部分响应程序,例如为用户预先自定义设置的候选响应程序,或设备基于处理结果而做出一个简单判断,基于判断结果确定出的候选响应程序等等,具体方式不唯一。

处理装置在控制以目标响应程序响应存储的音频数据时:

是令选择出的目标响应程序基于存储的音频数据进行响应,无需用户再次输入需要执行响应的信息,仅基于已经存储的音频数据即可实现响应。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音频数据包括语音数据,也即,获得的音频数据中包括用户输出的语音数据,第一条件包括:

语音数据至少包括用于指定一响应程序为目标响应程序的第一语义信息;

处理装置还用于基于第一语义信息自候选响应程序中确定目标响应程序。

其中,所述的语音数据中包含用于指定设备中的多个响应程序中的某一响应程序为目标响应程序的第一语义信息,例如,语音数据为用户输出的“小联帮我看下明天的天气”、“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呢小联”、“今天天气真好啊小联”、“我好饿啊小联,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店铺推荐吗”,也即,语音数据中包含了某一语音应用的“唤醒词”-小联,处理装置基于该“唤醒词”的语音识别结果确定出上述的第一语义信息。其中,该“唤醒词”在语音数据中的位置不唯一,如上述举例内容,其可在句首、句中、句尾等任意位置处。也就是,只要语音数据的识别结果中包含了“唤醒词”,处理装置便可基于该“唤醒词”而确定出对应的目标响应程序。

进一步地,确定出目标响应程序后,处理装置在令目标响应程序响应存储的音频数据时,具体包括:

令目标响应程序基于获得的语音数据中除去与第一语义信息对应部分以外的语音数据而做出响应。

也就是令目标响应程序基于存储的音频数据的语音识别结果中除“唤醒词”以外的语音数据而做出响应。例如目标响应程序基于“小联帮我看下明天的天气”中“帮我看下明天的天气”的语音数据而做出响应;基于“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呢小联”中“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呢”的语音数据而做出响应;基于“今天天气真好啊小联”中的“今天天气真好啊”的语音数据而做出响应;基于“我好饿啊小联,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店铺推荐吗”中的“我好饿啊,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店铺推荐吗”的语音数据做出响应。如此,用户无需单独选择以唤醒目标响应程序,再等待目标响应程序启动,或切换为准备接收指令的状态,之后再输出语音指令使目标响应程序做出响应。也即,用户在输出选择指令(即对应第一语义信息的语音数据)与需要进行响应的信息之间无需是断开的状态,用户能够通过一次性、不间断的同时输出选择指令和需要进行响应的信息的方式而实现令目标响应程序进行响应的技术效果,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提高了用户的输入效率。另外,所述的需要进行响应的信息,如上述举例内容,可为表征疑问的信息,即,可为疑问句,还可为表征感叹的信息,即,感叹句,如“今天天气真好啊小联”,使目标响应程序不仅能够响应用户的问题,为用户提供答案,还能够与用户如朋友般进行对话,提高了设备的智能性,使用户的使用体验更佳。

进一步地,若用户并不知道应该由哪一个响应程序进行响应时,或用户忘记响应程序的“唤醒词”时,为了使用户输出的需求信息仍能够得到响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条件还可包括:

语音数据至少包括用于表征需要处理装置进行响应的第二语义信息;

例如,处理装置获得的语音数据的识别结果为“请告诉我明天的天气”,“今天下午会下雨吗”,“今天我适合洗车吗”等,处理装置可基于该识别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如通过寻找关键词和/或关键字,包括“告诉”,“吗”,具体不唯一,还可包括“天气”,“知道”,“推荐”,“请”等,之后处理装置可基于寻找到的所有关键词和/或关键字而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出该语音数据是否具有第二语义信息,也即,语音数据是否需要进行响应。还可基于语音数据的语调、声纹信息、是否和预存储的需求信息相似或匹配等而确定出是否具有第二语义信息,最终确定出该语音数据是否需要响应。当然,该语音数据也可不包括表征疑问的信息,如上文介绍的,可包括表征感叹的信息,而为了避免处理装置误识别用户输出的语音数据,例如用户可能在和朋友聊天,因此,可增加响应条件,使在符合响应条件时,用户输出的表征感叹的语音信息处理装置才会响应。例如处理装置为手机,用户将手机举在面前时说出“我今天好开心啊”,此时,处理装置便会基于该语音数据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为是需要进行响应的信息;或者,用户点击下手机的屏幕,同时说出“我今天不太开心”时,处理装置便会基于该语音数据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为是需要进行响应的信息;再或者,对用户输出的语音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确定是否为预设信息中的一种,若是,则确定为是需要进行响应的信息等等。当然,该设置响应条件的步骤也可体现在处理装置是否需要确定第二语义信息之前,也即,只有在符合响应条件时,处理装置才会分析语音数据的语义,进而确定出是否响应用户的表征需求的信息,以减少处理装置的误操作。

进一步地,处理装置在确定出第二语义信息后执行确定目标响应程序时包括:

处理装置还用于基于第二语义信息自候选响应程序中确定目标响应程序。

例如,当第二语义信息表明用户想要知道明天的天气、今天下午是否会下雨、今天是否适合洗车的信息时,处理装置便可基于该信息选择出最佳响应程序对该语音数据做出响应,即令目标响应程序向用户反馈明天的天气为多少度,是阴天还是晴天,是否有风,等等信息;或反馈出今天下午是下雨,还是不下雨的信息;或反馈出今天是可以洗车,还是不可以洗车,原因是什么,例如今天会刮风,会下雨,有沙尘暴等信息。再如,当语音识别结果包括表征感叹类的信息,或不仅包含感叹累的信息且符合响应条件时,处理装置便可基于该信息而选择出最佳响应程序对该语音数据做出响应,例如语音数据的识别结果表明用户今天心情很好、今天心情很不好时,目标响应程序可向用户反馈出一个笑盈盈的表情,或一个哭泣的表情,或者输出一语音信息“听到你这样说我好开心啊”,或“听到你这样说我好难过啊”等之类的信息。

进一步地,处理装置在基于第二语义信息确定目标响应程序时,为了使得确定结果更加令用户满意,本实施例中处理装置在执行上述步骤时,还包括:

在第二语义信息的基础上至少结合候选响应程序的设置信息、历史使用信息、使用条件信息或环境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目标响应程序。

其中,设置信息包括用户自定义的第二语义信息和第一语义信息间的对应关系信息;例如当第二语义信息表明用户需要响应天气类的信息时,则基于该对应关系信息可确定出由第一响应程序进行响应;当第二语义信息表明用户需要响应旅游类的信息时,则基于该对应关系可确定出由第二响应程序进行响应;当第二语义信息表明用户需要响应语言类的信息时,如需要中译英、中译日等时,则基于该对应关系信息可确定出由第三响应程序进行响应;当第二语义信息表明用户输出的为一表达心情、表达某一看法等等的信息时,则基于该对应关系可确定出由第四响应程序进行响应;也即,该对应关系信息包含的是需要响应的信息对应的语义种类和对应的目标响应程序间的匹配关系,处理装置基于该匹配关系即可快速确定出目标响应程序。

使用条件信息至少包括网络使用信息、完成响应的功耗信息、用于反馈响应数据的数据平台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该目标响应程序若要完成响应是否需要有网络支持,完成响应所需的功耗是高是低,用于提供反馈数据的数据平台是何平台等。

具体地,当语音数据表明用户想知道明天的天气时,处理装置可首先根据配置信息确定是否有匹配的响应程序,若有,且为多个,或没有时,处理装置可再结合历史使用信息,例如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处理装置在响应该类信息时通常选择由哪个响应程序进行响应,或用户最满意由哪个响应程序进行响应,由此确定出目标响应程序。

其中,当处理装置需要自行确定哪个响应程序响应当前问题最能够让用户满意时,可采用以下方案:

方案一、统计用户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或实时采集统计用户每次针对某一类问题,例如天气、旅游等信息时,用户手动点击选择哪个响应程序进行响应的次数最多,则可将该响应程序与该类问题相匹配,并关联存储,使在后续用户同样输出该类问题时,便可基于该匹配关系令匹配的响应程序进行响应。

方案二、统计用户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或实时采集统计用户每次针对某一类问题,例如天气、旅游等信息时,用户手动点击哪个应用获得反馈数据的历史使用次数最高;接着确定哪些响应程序能够访问该应用,或和该应用同用同一个后台数据库,或使用与该应用的后台数据库相似的数据库,最后,基于记录及查找到的信息确定出用户提出哪类问题时应对应选用哪一种响应程序进行响应最能得到用户满意的匹配关系。使在后续处理装置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基于该匹配关系快速确定出匹配的响应程序。

方案三,统计当处理装置确定出令第一响应程序向用户输出的第一问题后,用户是否以同样的问题选择第二响应程序进行响应,同时统计在第二响应程序进行响应后,用户是否停止向处理装置继续输入同一问题。若统计结果表明该种现象次数较多,便将该第一问题所属的类型与第二响应程序相匹配,使在后续处理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处理装置能够基于该匹配关系确定令第二响应程序响应第一问题所述类型的问题。

进一步地,若基于上述方案,处理装置仍不能确定出目标响应程序,或存储装置中没有存储相应的历史使用信息时,处理装置可基于使用条件信息,如上所述的关于网络、功耗、数据平台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选择,以选择出数据平台的数据丰厚、功耗低、满足当前网络状态的响应程序为目标响应程序。若基于此仍不能确定出目标响应程序则可基于环境信息进行确定,例如当前是处于国内还是国外等,基于此确定出最终的目标响应程序。也即,不论使用上述何种方案,设备至少要自行推测出响应当前问题的最佳响应程序,使基于该响应程序反馈的内容用户最满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至少两个候选响应程序为设备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能够对音频数据进行响应的语音应用,例如为语音助手,如小联、小娜、灵犀、谷歌助理等等;

其中,不同的语音应用的区别包括具有不同的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支持、不同的语音识别分析平台、不同的本地数据库进行数据支持、能够进行通讯的不同的人工操作平台作为数据支持中的一个或多个。

也即,不同的语音应用,如小联,支持其的数据平台为联想公司建立的数据平台,其语音识别分析平台为由a公司建立。小想助理,支持其的数据平台为b搜索引擎,小乐、小静,支持其的数据平台为c数据系统等等。还可有一些语音应用对应的数据平台为人工操作平台,例如用户的语音数据会被发送至对应的人工操作平台,由人工操作平台向设备发送响应结果,例如可通过邮件、短信等方式,也可基于该语音应用而输出文字信息或语音信息等。

进一步地,设备在控制采集、存储音频数据、处理音频数据以及确定目标响应程序时,处理装置,即执行主体可为设备中的央芯片或嵌入式处理器等等,还可为多个语音应用中的一个或多个。

例如,当中央芯片控制采集装置、存储装置获得并存储音频数据后,可由中央芯片控制语音识别引擎对音频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得到识别结果,接着中央芯片基于该识别结果进行“唤醒词”的识别、语义分析等,并基于识别结果、分析结果而确定出目标响应程序,最后向目标响应程序发出指令,控制其做出正确响应。或,由一个或多个语音应用控制获得并存储音频数据,并基于存储的音频数据而进行识别、分析等,使基于最终的识别、分析结果最终确定出目标响应程序。例如,各语音应用间可进行通信,各语音应用在处理完音频数据后可生成一是否适合执行该响应的结果信息,或为一能够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响应的成功率信息等,基于该信息而最终确定出目标响应程序。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应用于的电子设备,可以参考前述产品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