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声电古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8054发布日期:2018-12-18 21:22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原声电古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乐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声电古琴。



背景技术: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

传统古琴因为采用很厚的木材为琴身,所以古琴声音很小,只能供少部分人近距离欣赏,因而无法在剧院等听众较多的场所直接演奏,需要先通过话筒进行声音采集,再通过音响播放才能满足听众的需求。但是,由于话筒的收音范围较广,现场的咳嗽声甚至呼吸声都会被话筒同时采集,因此,现场听音感受不佳。因此,应运而生了一种借鉴电木吉他技术制造的电古琴,将拾音器安装在琴弦下方的琴身表面,采集效果较话筒的方法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拾音器为电磁感应式拾音器,传导出来的声音带有很浓厚的电声感,与传统古琴的音色相差甚大,且影响古琴的外观神韵。而如果将拾音器安装在琴身的龙池中,则会影响琴声的共鸣,降低古琴的琴音质量。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声电古琴,既能够高质量地采集古琴的琴音,又不影响古琴的外观神韵,保留了古琴的传统音色,琴音质量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原声电古琴,包括古琴本体,该古琴本体包括位于其中部的琴身,其要点在于:在所述琴身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呈薄片状结构的贴片拾音器,各个贴片拾音器靠近琴身的底面,并沿琴身的宽度方向等间距排布,各个所述贴片拾音器与古琴本体一端端面的距离呈等差数列。

采用以上结构,舍弃了电木吉他采用厚度较大的拾音器,采用厚度较小的贴片拾音器,并将贴片拾音器安装在古琴本体中,既大幅减少了贴片拾音器安装对古琴本体产生的破坏,又不会影响龙池的共鸣,保证了古琴的琴音质量;同时,贴片拾音器靠近琴身的底面,既能够高质量地采集古琴的琴音,又能够保留传统古琴的音色,无电声感,发音质量高;而且,贴片拾音器完全隐藏在古琴的内部,不会破坏古琴的外观神韵,同时,在贴片拾音器不启动时,本实用新型则可作为传统古琴直接弹奏。

作为优选:所述古琴本体的一端为琴头,该琴头与琴身之间为琴颈,在所述琴头中设置有音频输出接口,该音频输出接口的插接口外露在琴头的外表面,各个所述贴片拾音器同音频输出接口之间通过音频传输线连接,所述音频传输线从琴颈的内部穿过。采用以上结构,音频输出接口和音频传输线完全隐藏在古琴的内部,不会破坏古琴的外观神韵,同时通过电信号采集和传输的方式简单可靠。

作为优选:在所述琴身的底部设置有与各个贴片拾音器相适应的拾音器安装腔,各个所述贴片拾音器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拾音器安装腔中,在所述琴头的底部设置有与音频输出接口相适应的音频接口安装腔,所述音频输出接口安装在该音频接口安装腔中,所述音频接口安装腔的一端外露在琴头的外表面,另一端通过音频线通道与各个拾音器安装腔连通,所述音频线通道从琴颈的内部穿过,所述音频传输线安装在音频线通道中。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拾音器安装腔、音频接口安装腔和音频线通道的设计能够可靠地固定贴片拾音器、音频输出接口和音频传输线,防止各部件发生晃动而发出杂音,保证了贴片拾音器高质量地采集古琴的琴音。

作为优选:所述古琴本体包括木胎和涂覆在木胎外表面的灰胎,其中,所述木胎由木料制成,所述灰胎为层状涂层,所述音频接口安装腔一部分位于木胎中,另一部分位于灰胎中。采用以上结构,音频接口安装腔不完全位于木胎中,尽可能地减少了对木胎的破坏,保证了古琴的发声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音频线通道和各个拾音器安装腔均位于灰胎中。采用以上结构,贴片拾音器和音频传输线的安装不会对木胎造成破坏,保证了古琴的发声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音频线通道和每个拾音器安装腔的一部分位于木胎中,另一部分位于灰胎中。采用以上结构,拾音器安装腔和音频线通道不完全位于木胎中,尽可能地减少了对木胎的破坏,保证了古琴的发声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音频线通道和各个拾音器安装腔位于灰胎部分的深度均大于位于木胎部分的深度。采用以上结构,进一步地减少了音频线通道和拾音器安装腔制作对木胎造成的破坏。

作为优选:所述琴身的内部具有呈腔体结构的龙池,各个所述拾音器安装腔位于龙池下部的琴身中。采用以上结构,能够高质量地采集古琴的琴音。

作为优选:所述贴片拾音器共有奇数个,其中一个贴片拾音器位于琴身的中心线上,其余各个贴片拾音器等分在该贴片拾音器的两侧。采用以上结构,有效提高了对古琴琴音的采集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插接口位于琴头的侧缘上。采用以上结构,不会影响古琴外观的美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原声电古琴,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易于实现,既能够高质量地采集古琴的琴音,又不影响古琴的外观神韵,保留了古琴的传统音色,琴音质量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除贴片拾音器、音频输出接口和音频传输线后的示意图;

图3为古琴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古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原声电古琴,包括古琴本体1,该古琴本体1从头到尾依次包括一体的琴头11、琴颈12、琴身13和琴尾14。所述古琴本体1包括木胎和灰胎,其中,所述木胎由木料制作而成,所述灰胎为涂覆在木胎外表面的层状涂层,即在木胎外表面一层一层上涂料而得到所述灰胎。

请参见图1,在所述琴身13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贴片拾音器2,所述贴片拾音器2呈薄片状结构,并靠近琴身13的底面,该底面指琴身13远离琴弦5 的一侧表面。相邻两个贴片拾音器2之间的距离相等,并沿古琴本体1的宽度方向均匀排布,而且,各个贴片拾音器2与古琴本体1同一端面之间的距离呈等差数列,以能够高质量地采集古琴发出的琴音。所述贴片拾音器2优选为奇数个,其中一个贴片拾音器2位于琴身13的中心线上,其余各个贴片拾音器2 等分在该贴片拾音器2的两侧,以提高对古琴琴声的采集质量。

贴片拾音器2的信号传输既可以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又可以采用有线传输方式,本实施例优选采用有线传输方式,请参见图1和图4,在所述琴头11中设置有音频输出接口3,该音频输出接口3的插接口31外露在琴头11的外表面,为保证古琴的外观效果,所述插接口31位于琴头11的侧缘上,并且,为缩短信号的传输距离,提高信号采集质量,需要使音频输出接口3尽可能地靠近各个贴片拾音器2,因而将音频输出接口3设置在琴头11靠近琴颈12的位置。各个所述贴片拾音器2同音频输出接口3之间通过音频传输线4连接。即各个贴片拾音器2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经音频传输线4传输到音频输出接口3,由音频输出接口3输出。其中,贴片拾音器2采用蓝格(RANGO)RGT系列拾音器,本实施例采用三个贴片拾音器2,具体型号为RGT-III,进一步地,贴片拾音器2 还可以是丽声(LSM)CPP3/4系列拾音器,本实施例体型号为CPP4IIIL;音频输出接口3为传统的6.5mm或3.5mm音响线接口。

请参见图1和图2,在所述琴身13的底部设置有与各个贴片拾音器2相适应的拾音器安装腔131,具体地说,所述琴身13的内部具有呈腔体结构的龙池 132,各个所述拾音器安装腔131位于龙池132下部的琴身13中。各个所述贴片拾音器2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拾音器安装腔131中,在所述琴头11的底部设置有与音频输出接口3相适应的音频接口安装腔111,所述音频输出接口3安装在该音频接口安装腔111中,所述音频接口安装腔111的一端外露在琴头11的外表面,另一端通过音频线通道16与各个拾音器安装腔131连通,所述音频传输线4安装在音频线通道16中。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采用6.5mm音响线接口,其体积较大,因此,所述音频接口安装腔111一部分位于木胎中,另一部分位于灰胎中。

进一步地,为避免对木胎的破坏,且音频线通道16和拾音器安装腔131的厚度较小,所述音频线通道16和各个拾音器安装腔131均位于灰胎中。

相应地,若音频线通道16和拾音器安装腔131厚度较大时,所述音频线通道16和各个拾音器安装腔131均一部分位于木胎中,另一部分位于灰胎中,该处的部分指的是音频线通道16或拾音器安装腔131的空间,即单个拾音器安装腔131一部分位于木胎中,另一部分位于灰胎中。为了减少对木胎的破坏,保证古琴琴音的音质,所述音频线通道16和各个拾音器安装腔131位于灰胎部分的深度均大于位于木胎部分的深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