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弦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17919发布日期:2019-11-01 20:10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拉弦乐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弦乐器,属于弦乐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弦乐器是乐器家族内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古典音乐乃至现代音乐中,几乎所有的抒情旋律都由弦乐声部来演奏。

弦乐器(strings)的发音方式是依靠机械力量使张紧的弦振动发音,故发音音量受到一定限制。弦乐器从其发音方式上来说,分为拨弦乐器(如吉他和阮)和拉弦乐器(如提琴类和胡琴类),击弦乐器(扬琴类)。西洋乐器中的拉弦乐器主要是提琴类(大提琴,小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则主要是胡琴类(二胡、京胡等)。目前,低音拉弦乐器一直是西洋乐器中的大提琴、低音提琴占据主导地位。为适应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发展的需要,音乐工作者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传统拉弦乐器的基础上,研制改革出类似于西洋大提琴、低音提琴的民族低音拉弦乐器。近年来,研制改革出的低音拉弦乐器有:大胡、低胡系列;革胡、低音革胡系列;大马头琴、低音马头琴系列;拉阮、低音拉阮系列等等。由于改革出的民族低音拉弦乐器在性能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现今绝大多数民族管弦乐队仍然采用西洋大提琴、低音提琴作为民族管弦乐队的低音拉弦乐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性能更好的民族低音拉弦乐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拉弦乐器,包括琴身、琴颈、琴头、琴弦、系弦柱和琴码,琴颈一端与琴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琴身固定连接,系弦柱设于琴头上,琴弦为并排设置的多根,琴弦根据预设的弦位进行安装,琴身为顶部开口的箱体结构,琴身的顶端中部位置设置有基座,基座外侧通过横向构件与琴身的内壁固定连接;基座为中空结构,基座的下端开口通过连接筒体连接有共振板,连接筒体与基座的下端开口之间为封闭连接结构,共振板与连接筒体的底端面之间为封闭连接结构,共振板在连接筒体的下端开口区域内设置有孔、使得连接筒体与琴身的内腔相互连通;基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与基座上端开口相适配的座盖;座盖下表面的外沿具有安装凸台,安装凸台与基座的上端面之间固定设置有高音发音片;琴颈的下端底面固定连接于座盖的顶面中部位置,琴码固定设置于琴颈的下端正面,座盖在琴码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座盖孔,琴码底部具有连接片,连接片在座盖孔处悬伸设置,连接片与高音发音片之间设置有垫片,螺栓依次穿过连接片、垫片、高音发音片后将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琴身的顶部开口在端面处设置有低音发音片,低音发音片为环形结构件,低音发音片的外沿与琴身的顶部开口固定连接,低音发音片的内沿与基座的外壁具有间距,并且低音发音片的内沿固定连接有竖向连杆,竖向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横向连杆,横向连杆的另一端与琴码固定连接,琴码两侧均设置有横向连杆;琴弦一端与琴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系弦柱相连接;琴身的底板上设置有出音孔。

进一步的是:琴身处于竖向状态时,高音发音片和低音发音片位于同一水平面位置,横向连杆与琴码的连接位置高于连接片的位置。

进一步的是:高音发音片与基座上端开口形成封闭连接结构。

进一步的是:琴身的外壁为圆筒形结构;基座为圆筒形结构,连接筒体为圆锥形筒体结构。

进一步的是:琴身处于竖向状态时,共振板水平设置,共振板的外沿与琴身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空间。

进一步的是:琴弦为并排设置的四根;琴颈在靠近琴头的一端设置有弦枕。

进一步的是:出音孔连接有扩音筒;扩音筒的内径由上往下呈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是:琴身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竖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设置有调节杆,竖向支撑杆与调节杆同轴线设置,调节杆的底端通过万向接头与支撑板连接。

进一步的是:系弦柱在琴头上转动设置,系弦柱的内端设置有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外壳、蜗轮和蜗杆,蜗轮蜗杆外壳在琴头上固定设置,系弦柱与蜗轮同轴设置、并与蜗轮中心孔键连接;系弦柱的外周套设有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的两端配设有用于单向离合器轴向定位的结构,琴弦固定连接于单向离合器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是:单向离合器为滚子式单向离合器或者滚针式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的外周设置有凸块,该凸块上设置有固定琴弦孔。

用于单向离合器内端轴向定位的结构为,通过蜗轮蜗杆外壳的外表面与系弦柱外壁配合形成的t型结构进行定位,或者通过在系弦柱外表面直接设置定位凸台进行定位。

用于单向离合器外端轴向定位的结构为,系弦柱的外端设置有定位螺钉,系弦柱的外端面开设有用于连接定位螺钉的螺纹孔,定位螺钉与系弦柱同轴设置,定位螺钉的头部对单向离合器起轴向限位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施时,与提琴的演奏方式相同,主要也是采用弓毛拉弦,此外,也可采用弹拨等方式演奏。相对于大提琴,本发明将琴码设置于琴身的顶面位置,并且琴身不再设置系弦板,而是将琴弦直接与琴码连接固定;此外,还通过高音发音片、低音发音片和共振板的独特结构设置,使得琴弦振动时,琴身内部可以产生更好的共振效果,从而提升了乐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琴身顶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系弦柱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琴身、2-琴颈、3-琴头、4-琴弦、5-系弦柱、6-琴码、7-基座、8-横向构件、9-座盖、10-连接筒体、11-共振板、12-高音发音片、13-座盖孔、14-连接片、15-螺栓、16-垫片、17-安装凸台、18-低音发音片、19-竖向连杆、20-横向连杆、21-出音孔、22-弦枕、23-蜗轮蜗杆外壳、24-扩音筒、25-竖向支撑杆、26-调节杆、27-蜗轮、28-蜗杆、29-单向离合器、30-定位螺钉、31-固定琴弦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琴身1、琴颈2、琴头3、琴弦4、系弦柱5和琴码6,琴颈2一端与琴头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琴身1固定连接,系弦柱5设于琴头3上,琴弦4为并排设置的多根,琴弦4根据预设的弦位进行安装,琴身1为顶部开口的箱体结构,琴身1的顶端中部位置设置有基座7,基座7外侧通过横向构件8与琴身1的内壁固定连接;基座7为中空结构,基座7的下端开口通过连接筒体10连接有共振板11,连接筒体10与基座7的下端开口之间为封闭连接结构,共振板11与连接筒体10的底端面之间为封闭连接结构,共振板11在连接筒体10的下端开口区域内设置有孔、使得连接筒体10与琴身1的内腔相互连通;基座7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与基座7上端开口相适配的座盖9;座盖9下表面的外沿具有安装凸台17,安装凸台17与基座7的上端面之间固定设置有高音发音片12;琴颈2的下端底面固定连接于座盖9的顶面中部位置,琴码6固定设置于琴颈2的下端正面,座盖9在琴码6的对应位置开设有座盖孔13,琴码6底部具有连接片14,连接片14在座盖孔13处悬伸设置,连接片14与高音发音片12之间设置有垫片16,螺栓15依次穿过连接片14、垫片16、高音发音片12后将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琴身1的顶部开口在端面处设置有低音发音片18,低音发音片18为环形结构件,低音发音片18的外沿与琴身1的顶部开口固定连接,低音发音片18的内沿与基座7的外壁具有间距,低音发音片18的内沿固定连接有竖向连杆19,竖向连杆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横向连杆20,横向连杆20的另一端与琴码6固定连接,琴码6两侧均设置有横向连杆20;琴弦4一端与琴码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系弦柱5相连接;琴身1的底板上设置有出音孔21。实施时,与提琴的演奏方式相同,主要也是采用弓毛拉弦。根据本发明的整体规格和大小不同,琴弦4的弦位设置方式也不同。为方并且便控制,本发明一般设置四个弦位,即琴弦4为并排设置的四根。而为了方便琴弦4的定位,琴颈2在靠近琴头3的一端设置有弦枕22。本发明中的固定连接结构可通过螺钉连接或者粘接等方式实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座盖9、高音发音片12、基座7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低音发音片18的外沿与琴身1之间为粘接固定;低音发音片18与竖向连杆19的连接,竖向连杆19与横向连杆20的连接,横向连杆20与琴码6的连接均通过螺钉连接实现。琴码6两侧的横向连杆20也可做成一体结构,此时横向连杆20可与连接片14共用螺栓15,横向连杆20设于连接片14和垫片16之间。琴码6为弧形板状结构,琴弦4与琴码6的固定连接通过在琴码6上开设固定安装孔实现,安装时,琴弦4连接于琴码6的这一端设置有固定挡块,琴弦4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安装孔,与系弦柱5安装即可,固定挡块起卡栓作用。横向构件8可设置于基座7侧面,也可设置于基座7底面,当横向构件8设置于基座7底面时,横向构件8可采用整体结构,然后在中部开设供连接筒体10穿过的孔。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高音发音片12和低音发音片18,并不涉及发音片的参数限制,只表示在这两个发音片中,一个发音片的声音比另一个发音片的声音更高。在演奏时,琴弦4带动两个发音片振动,高音发音片12在连接筒体10内部发音,并通过共振板11上的孔往下传播,低音发音片18在琴身1内部发音,共振板11同步振动发音,所有声音在共振板11下方产生混响效果,最后通过出音孔21发出声音。本发明通过高音发音片12、低音发音片18和共振板11的独特结构设置,使得琴弦4振动时,琴身1内部可以产生更好的共振效果,从而提升了乐器性能。

为具有更好的音振效果,本发明还可采用如下优选实施方式:琴身1处于竖向状态时,高音发音片12和低音发音片18位于同一水平面位置,横向连杆20与琴码6的连接位置高于连接片14的位置。高音发音片12与基座7上端开口形成封闭连接结构。本发明中的琴身1的外壁为圆筒形结构;基座7为圆筒形结构,连接筒体10为圆锥形筒体结构,共振板11上的开孔大小与连接筒体10的底端内径相同。琴身1处于竖向状态时,共振板11水平设置,共振板11的外沿与琴身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隔空间。琴身1在顶部开口配设有顶盖,顶盖设于低音发音片上方,顶盖可起到遮盖作用,是乐器整体更美观。

为具有更好的声音效果,出音孔21连接有扩音筒24;扩音筒24的内径由上往下呈逐渐增大。扩音筒24采用锥形结构或者喇叭形结构均可。

为方便演奏时将乐器支撑于地面上,琴身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竖向支撑杆25;竖向支撑杆25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结构设置有调节杆26,竖向支撑杆25与调节杆26同轴线设置,调节杆26的底端通过万向接头与支撑板连接。调节杆26采用外螺纹或者内螺纹孔结构与竖向支撑杆25相连接均可。

为提高上弦效率,本发明还可采用如下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系弦柱5在琴头3上转动设置,系弦柱5的内端设置有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外壳23、蜗轮27和蜗杆28,蜗轮蜗杆外壳23在琴头3上固定设置,系弦柱5与蜗轮27同轴设置、并与蜗轮27中心孔键连接;系弦柱5的外周套设有单向离合器29,单向离合器29的两端配设有用于单向离合器29轴向定位的结构,琴弦4固定连接于单向离合器29的外表面。单向离合器29为现有技术,通常也可称作单向超越离合器,本发明优选采用滚子式单向离合器或者滚针式单向离合器,为方便固定琴弦4,单向离合器29的外周设置有凸块,该凸块上设置有固定琴弦孔31。本发明的上弦过程如下:先将琴弦4的一端与琴码6固定连接,再将另一端连接于单向离合器29的外表面;人工旋转单向离合器29,将琴弦4初步旋紧,然后再通过人工旋转蜗杆28,蜗杆28朝着绷紧琴弦4的方向旋转,直至琴弦4绷紧,然后再根据试音情况,通过人工旋转蜗杆28进行微调节。众所周知,琴弦4需要较高的安装精度,因而琴弦4的松紧度需要进行微调节。本发明中,琴弦4的微调节可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实现,该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传动比约为1:20左右,本实施例中的传动比为1:18,蜗杆28旋转18圈,系弦柱5才能旋转1圈,如果只靠旋转蜗杆28进行上弦,效率较低。本发明在满足琴弦4微调节功能的前提下,还可通过旋转单向离合器29预先完成大部分上弦工作,由于琴弦4产生的拉力,单向离合器29和系弦柱5会产生摩擦力,因而在通过旋转单向离合器29将琴弦4初步旋紧后,后期通过人工旋转蜗杆28来驱动系弦柱5旋转时,单向离合器29和系弦柱5会同步转动。该实施方式可大大提升上弦的效率。在具体安装时,琴头3上可以开设t型腔体结构,系弦柱5的外端在琴头3正面伸出,单向离合器29安装在琴头3正面,用于安装琴弦4;蜗杆28的操作端则在琴头3侧面伸出,用于琴弦4的精调节。用于单向离合器29轴向定位的结构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对于单向离合器29的内端方向,可通过蜗轮蜗杆外壳23的外表面与系弦柱5外壁配合形成的t型结构进行定位,也可以通过在系弦柱5外表面直接设置定位凸台实现;对于单向离合器29的外端方向,系弦柱5的外端设置有定位螺钉30,系弦柱5的外端面开设有用于连接定位螺钉30的螺纹孔,定位螺钉30与系弦柱5同轴设置,定位螺钉30的头部对单向离合器29起轴向限位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