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1673发布日期:2019-09-12 09:30阅读:20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短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鸣乐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笛。



背景技术:

笛子是古老的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多年来,笛子的结构和布局基本保持一致,按照笛子国家轻工业标准 (20170114116002)的描述,笛子包括管体、吹孔、膜孔、按音孔、基音孔和助音孔,根据音域和调名可以分为低音笛、中音笛和高音笛。

传统竹笛的调音接口普遍采用宽套铜圈,这种显眼的金属连接方案一方面不符合简约的审美趋势,另一方面容易由于氧化生锈影响竹笛的美观。同时,现有调音接口的开设位置也没有固定标准,上、下笛身的比例也较为随意,调音接口的切口处也不会做特殊处理,由于竹材具有管状纤维的特性,容易通过横截面快速的吸收和流失水分,造成笛子发霉或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基于黄金分割的原则,调整了传统笛身的比例和布局,在不影响音准的前提下减少了笛子的长度,使其携带方便、易于演奏。同时,该方案采用“窄环”设计理念,精简、改进了笛子的传统结构,使笛中的调音接口以及两端的配饰更加和谐和美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笛子发霉或开裂几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短笛,其特征在于,包括笛身以及所述笛身上的笛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笛身包括上笛身、下笛身、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上笛身与下笛身的调音接口,其中:所述下笛身的长度占笛身总长度的60%至63%;所述调音接口由设置在上笛身底部的子套筒和设置在下笛身顶部的母套筒组成。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调音接口设置在所述笛孔的吹孔和膜孔之间。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调音接口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笛孔的膜孔和指孔之间。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调音接口上套设有用于准确延长或缩短笛子震动管长的调音环。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还包括安装在笛头和笛尾处的保护配饰,所述保护配饰由空心帽和保护环组成,其中:所述空心帽的一端能够安插在笛身的内部,空心帽的另一端能够将保护环固定在笛身末端的横切面上。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调音接口2的横切面上也套设有多个保护环。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调音环和保护环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其中:所述调音环的数量可以为1、2、3、4、5或6个,所述保护环的数量可以为1、 2、3、4、5或6个。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笛孔还包括基音孔,所述基音孔设置在笛身的背面、且位于指孔与笛尾之间。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笛孔还包括助音孔,所述助音孔设置在笛身的正面、且位于所述基音孔与笛尾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短笛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基于黄金分割原则进行设计,将黄金分割点设置在调音接口,本方案设计的下笛身长度占笛身总长度的60%至63%,整体接近黄金分割,最优的比例为61.8%,该设计方案调整了传统笛身的比例和布局,在不影响音准的前提下减少了笛子的长度,使其携带方便、易于演奏。

(2)为了满足黄金分割设计原则,同时又保证竹笛音准,需要改变调音接口的位置,本设计方案提出了两种设计思路:调音接口位于膜孔与指孔之间、调音接口位于吹孔和膜孔之间;同时,还进一步提出了笛头和笛尾长度的调整方案:保留助音孔、不保留助音孔。需要说明的是,不保留助音孔的方案中,基音孔至笛尾端的距离将会缩短,能够显著提升发音的灵敏性。

(3)提出了调音环的设计思路,利用调音接口结合调音环的技术方案改变笛子的震动管长,从而准确改变竹笛的音高。同时,由于增加了调音环可以有效解决调音接口拔开后容易晃动的问题,延长使用寿命,增加牢靠性。

(4)在笛头和笛尾处设置了保护配饰,该保护配饰由空心帽和保护环组成,保护配饰一方面可以密封笛身两端的横切面,另一方面可以与调音环的配色呼应,使整个笛子的外观更加的协调,提升设计感。

(5)该方案充分利用“窄环”设计要素,调音环和保护环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其颜色也可以为多种,能够丰富竹笛本身的色彩,把传统的较宽的铜套包裹改为窄环造型,提升了黄金分割感,外观更为简洁精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拔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拔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拔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拔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配饰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笛身、101-上笛身、102-下笛身、2-调音接口、201-子套筒、202- 母套筒、3-笛孔、301-吹孔、302-膜孔、303-指孔、304-基音孔、305-助音孔、 4-调音环、5-保护配饰、501-空心帽、502-保护环。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短笛,包括笛身1以及笛身1上的笛孔3,笛身1 包括上笛身101、下笛身102、以及用于连接上笛身101与下笛身102的调音接口2。图1中,下笛身102的长度占笛身1总长度的61.8%,正好将调音接口2 设置在黄金分割点的位置。

如图2所示,笛孔3从上至下一共包括1个吹孔301、1个膜孔302、6个指孔303。本实施例中,调音接口2设置在笛孔3的吹孔301和膜孔302之间。图2中,调音接口2由设置在上笛身101底部的子套筒201和设置在下笛身102 顶部的母套筒202组成,子套筒201和母套筒202可以组成方便插拔的子母套筒。

本实施例中,调音接口2上套设有1个用于准确延长或缩短笛子震动管长的调音环4,同时,在调音接口2的切口处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2个保护环502,其颜色分别为白色和黑色。

本实施例的笛头和笛尾处安装保护配饰5,保护配饰5由空心帽501和保护环502组成,其中:空心帽501的一端能够安插在笛身1的内部,空心帽501 的另一端能够将保护环502固定在笛身1末端的横切面上,此处的保护环5为白色。

具体的,空心帽501的小端外径略小于笛身1内径,可以实现过渡配合,同时,保护环502的中心孔能够套设在空心帽501的小端上,保护环502的外径与笛身1外径一致,本实施例中,笛身1的上下各包含1个白色的保护环502。

需要说明的是,笛孔3还包括一对横向布置的基音孔304和一对竖向布置的助音孔305,基音孔304设置在笛身1的背面、且位于指孔303与笛尾之间,助音孔305设置在笛身1的正面、且位于基音孔304与笛尾之间。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短笛,包括笛身1以及笛身1上的笛孔3,笛身1 包括上笛身101、下笛身102、以及用于连接上笛身101与下笛身102的调音接口2。图1中,下笛身102的长度占笛身1总长度的60-63%,本实施例中,下笛身102的长度占笛身1总长度为63%,将调音接口2设置在接近黄金分割点的位置。

如图4所示,笛孔3从上至下一共包括1个吹孔301、1个膜孔302、6个指孔303。本实施例中,调音接口2设置在笛孔3的吹孔301和膜孔302之间。图4中,调音接口2由设置在上笛身101底部的子套筒201和设置在下笛身102 顶部的母套筒202组成。

本实施例中,调音接口2上套设有1个用于准确延长或缩短笛子震动管长的调音环4,同时,在调音接口2的切口处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2个保护环502,其颜色分别为白色和黑色。

本实施例的笛头和笛尾处安装保护配饰5,保护配饰5由空心帽501和保护环502组成,其中:空心帽501的一端能够安插在笛身1的内部,空心帽501 的另一端能够将保护环502固定在笛身1末端的横切面上,图中,保护环502 为白色。

具体的,空心帽501的小端外径略小于笛身1内径,可以实现过渡配合,同时,保护环502的中心孔能够套设在空心帽501的小端上,保护环502的外径与笛身1外径一致,本实施例中,笛身1的上下各包含1个白色的保护环502。

需要说明的是,笛孔3还包括一对横向基音孔304,基音孔304设置在笛身 1的背面、且位于指孔303与笛尾之间。

实施例三

如图5和图6所示,一种短笛,包括笛身1以及笛身1上的笛孔3,笛身1 包括上笛身101、下笛身102、以及用于连接上笛身101与下笛身102的调音接口2。图5中,下笛身102的长度占笛身1总长度的62%,将调音接口2设置在黄金分割点附近的位置。

如图6所示,笛孔3从上至下一共包括1个吹孔301、1个膜孔302、6个指孔303。本实施例中,调音接口2设置在笛孔3的膜孔302和最高处指孔303 之间。图6中,调音接口2由设置在上笛身101底部的子套筒201和设置在下笛身102顶部的母套筒202组成。

本实施例中,调音接口2上套设有1个用于准确延长或缩短笛子震动管长的调音环4,同时,在调音接口2的切口处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2个保护环502,其颜色分别为白色和黑色。

本实施例的笛头和笛尾处安装保护配饰5,保护配饰5由空心帽501和保护环502组成,其中:空心帽501的一端能够安插在笛身1的内部,空心帽501 的另一端能够将保护环502固定在笛身1末端的横切面上。

具体的,空心帽501的小端外径略小于笛身1内径,可以实现过渡配合,同时,保护环502的中心孔能够套设在空心帽501的小端上,保护环502的外径与笛身1外径一致,本实施例中,笛身1的上下各包含1个白色的保护环502。

需要说明的是,笛孔3还包括一对横向基音孔304和一对竖向助音孔305,基音孔304设置在笛身1的背面、且位于指孔303与笛尾之间,助音孔305设置在笛身1的正面、且位于基音孔304与笛尾之间。

实施例四

如图7和图8所示,一种短笛,包括笛身1以及笛身1上的笛孔3,笛身1 包括上笛身101、下笛身102、以及用于连接上笛身101与下笛身102的调音接口2。图7中,下笛身102的长度占笛身1总长度的61.8%,将调音接口2设置在接近黄金分割点的位置。

如图8所示,笛孔3从上至下一共包括1个吹孔301、1个膜孔302、6个指孔303。本实施例中,调音接口2设置在笛孔3的膜孔302和最高处指孔303 之间。图8中,调音接口2由设置在上笛身101底部的子套筒201和设置在下笛身102顶部的母套筒202组成。

本实施例中,调音接口2上套设有1个用于准确延长或缩短笛子震动管长的调音环4,同时,在调音接口2的切口处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2个保护环502,其颜色分别为白色和黑色。

本实施例的笛头和笛尾处安装保护配饰5,保护配饰5由空心帽501和保护环502组成,其中:空心帽501的一端能够安插在笛身1的内部,空心帽501 的另一端能够将保护环502固定在笛身1末端的横切面上。

具体的,空心帽501的小端外径略小于笛身1内径,可以实现过渡配合,同时,保护环502的中心孔能够套设在空心帽501的小端上,保护环502的外径与笛身1外径一致,本实施例中,笛身1的上下各包含1个白色的保护环502。

需要说明的是,笛孔3还包括一对横向基音孔304,基音孔304设置在笛身 1的背面、且位于指孔303与笛尾之间。

基于实施例1至4,需要说明的是,调音环4和保护环50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其颜色也可以为多种,其中:调音环4的数量可以为1、2、3、4、5或6 个,保护环502的数量可以为1、2、3、4、5或6个。例如:保护环502的数量可以2个,外侧的保护环502可以为白色、内侧的保护环502可以为黑色,具体如图9所示。同时,调音环4和保护环502的厚度为1-5mm,可以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制作材质可以为牛角或金属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例如:短笛的制作材料可以包括竹子、木头或其他合成材料制,不仅限于竹材;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