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凤尾式超薄坤式琵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8565发布日期:2019-09-13 22:50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凤尾式超薄坤式琵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琵琶乐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凤尾式超薄坤式琵琶装置。



背景技术: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但是现有的琵琶具有以下不足:

1.现有的琵琶琴身较厚,身形较小的练习者持琴极为不方便,不便于拨弹及观察;

2.琵琶的相均为竹制,由于练习者技术不够到位,对于拨弹力度的掌握不到火候,通常是在琴艺未成时,相已经磨损严重,影响使用。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凤尾式超薄坤式琵琶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凤尾式超薄坤式琵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背景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凤尾式超薄坤式琵琶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凤尾式超薄坤式琵琶装置,包括:琴身、琴颈、凤凰台、琴头、弦轴、山口、面板、相、品、复手、琴弦、耐磨片;所述琴颈位于琴身的上侧,且琴颈的上侧设置有凤凰台;所述琴头位于凤凰台的上侧;所述弦轴设置在琴头的两侧,且弦轴与琴头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所述山口位于琴头的前部;所述面板位于琴身的前部;所述相位于琴颈的前部;所述品设置在面板的前侧,且品与面板通过粘结方式相连接;所述复手位于面板的前侧;所述琴弦设置在面板的前侧,且琴弦与弦轴及复手相连接;所述耐磨片设置在品的前侧,且耐磨片与品通过粘结方式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凤尾式超薄坤式琵琶装置,所述品侧视结构呈梯形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凤尾式超薄坤式琵琶装置,所述耐磨片为截面呈梯形的长条,且梯形状耐磨片的前侧两边设置有圆倒角。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凤尾式超薄坤式琵琶装置,所述耐磨片为陶瓷材质,且耐磨片通过白胶与品粘合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凤尾式超薄坤式琵琶装置,所述琴身最厚处的厚度为5cm,琴身最宽处为31cm。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凤尾式超薄坤式琵琶的琴身最厚处的厚度为5cm,琴身最宽处为31cm,其较传统的琵琶在体积大小上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且厚度的减小,有效减轻了琴身重量,便于练习者的操控及拨弹观察,利于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一种凤尾式超薄坤式琵琶装置通过在相的前侧粘结耐磨片,其能够有效防止在练琴时琴弦磨损相,且琴艺略成时,可利用热风去吹瓷片,使得白胶融化,将耐磨瓷片摘除,之后进行相面打磨即可正常使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装置的改进,具有琴身轻薄、便于练习者进行练习,且相不易磨损,有利于延长相的使用寿命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相及耐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琴身1、琴颈2、凤凰台3、琴头4、弦轴5、山口6、面板7、相8、品9、复手10、琴弦11、耐磨片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凤尾式超薄坤式琵琶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凤尾式超薄坤式琵琶装置,包括:琴身1、琴颈2、凤凰台3、琴头4、弦轴5、山口6、面板7、相8、品9、复手10、琴弦11、耐磨片12;琴颈2位于琴身1的上侧,且琴颈2的上侧设置有凤凰台3;琴头4位于凤凰台3的上侧;弦轴5设置在琴头4的两侧,且弦轴5与琴头4通过贯穿方式相连接;山口6位于琴头4的前部;面板7位于琴身1的前部;相8位于琴颈2的前部;品9设置在面板7的前侧,且品9与面板7通过粘结方式相连接;复手10位于面板7的前侧;琴弦11设置在面板7的前侧,且琴弦11与弦轴5及复手10相连接;耐磨片12设置在品9的前侧,且耐磨片12与品9通过粘结方式相连接。

具体的,品9侧视结构呈梯形状,便于粘结耐磨片12,防止琴弦11磨损相9。

具体的,耐磨片12为截面呈梯形的长条,且梯形状耐磨片12的前侧两边设置有圆倒角,减小耐磨片12与琴弦的摩擦。

具体的,耐磨片12为陶瓷材质,且耐磨片12通过白胶与品9粘合相连接,用于防止品磨损。

具体的,琴身1最厚处的厚度为5cm,琴身1最宽处为31cm,琵琶形体更为轻薄,便于持琴练习。

具体实施步骤:

使用该装置时,将耐磨片12通过白胶与品9相连接,以在练习时使用,防止琴弦11磨损相9,当琴艺精进时,则可利用热风去吹瓷质耐磨片12,使得白胶融化,方便摘除耐磨片12,再对相8进行打磨,除去残余白胶并对相8边缘进行轻微打磨即可进行使用,该琵琶便于练习及演奏,且形体轻薄,持琴更为方便。

综上所述:该一种凤尾式超薄坤式琵琶装置,琴身最厚处的厚度为5cm,琴身最宽处为31cm,其较传统的琵琶在体积大小上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且厚度的减小,有效减轻了琴身重量,便于练习者的操控及拨弹观察,利于使用;通过在相的前侧粘结耐磨片,其能够有效防止在练琴时琴弦磨损相,且琴艺略成时,可利用热风去吹瓷片,使得明胶融化,将耐磨瓷片摘除,之后进行相面打磨即可正常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琵琶琴身较厚,身形较小的练习者持琴极为不方便,不便于拨弹及观察;琵琶的相均为竹制,由于练习者技术不够到位,对于拨弹力度的掌握不到火候,通常是在琴艺未成时,相已经磨损严重,影响使用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