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转换装置及其能量转换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5094发布日期:2020-06-30 19:56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能量转换装置及其能量转换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量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及其能量转换模块。



背景技术:

蜂鸣器是一种将电信号转成音频信号的能量转换装置,被广泛的应用于计算器、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蜂鸣器与喇叭是不同的产品,蜂鸣器通电后会发出震动警示音,用于防盗或其它警示用途。

现有的各类的能量转换装置,例如当使用于汽车或者设置于户外时,往往受到天候的影响,例如下雨天,或者当车辆行驶经过积水之处,在这些情况下,往往会在能量转换装置的壳体内产生积水的现象,当能量转换装置的壳体内产生积水时,立刻会影响到能量转换片的工作,也会影响到能量转换片输出的能量,甚至会影响到能量转换装置的功能及寿命,因此成为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及其能量转换模块,其主要是要解决当能量转换装置及其能量转换模块应用时,因为环境原因造成外部的水渗入壳体内部后,如何能顺利将积水排出壳体,并且达到ip68的防水等级规范。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其包括:第一壳体,其具有第一容置空间且具有第一开口;转换驱动电路,其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内;第二壳体,其借由环状壁体形成第二容置空间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壳体的底侧结合于第一开口,第二壳体的底面具有能量传输孔及多个泄水孔,又环状壁体形成有至少一个泄水槽;第三壳体,其具有第三容置空间及第三开口,又第三开口结合于第二壳体的底侧;能量转换片,设置于第三容置空间内且对应于能量传输孔的位置,又能量转换片与转换驱动电路电性连接;以及档板,其借由多根立柱结合于第二容置空间内且位于能量传输孔的输出端,又档板与第二壳体间形成能量传输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均为圆型壳体。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壳体的底面为壳体波浪状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该些泄水孔与该壳体波浪状结构的一个波谷及该至少一个泄水槽相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该能量传输孔具有火山口型体。

在一实施例中,该档板的内侧具有档板波浪结构,且该档板波浪结构与该壳体波浪状结构的波峰相互交错且具有一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该能量转换片为压电蜂鸣片。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能量转换模块,其包括:第二壳体,其借由环状壁体形成第二容置空间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壳体的底面具有能量传输孔及多个泄水孔,又环状壁体形成有至少一个泄水槽;第三壳体,其具有第三容置空间及第三开口,又第三开口结合于第二壳体的底侧;能量转换片,设置于第三容置空间内且对应于能量传输孔的位置,又能量转换片与转换驱动电路电性连接;以及档板,其借由多根立柱结合于第二容置空间内且位于能量传输孔的输出端,又档板与第二壳体间形成能量传输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均为圆型壳体。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壳体的底面为壳体波浪状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该些泄水孔与该壳体波浪状结构的一个波谷及该至少一个泄水槽相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该能量传输孔具有火山口型体。

在一实施例中,该档板的内侧具有档板波浪结构,且该档板波浪结构与该壳体波浪状结构的波峰相互交错且具有一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该能量转换片为压电蜂鸣片。

综合以上,本发明的优点及其效果在于:

1、将每一泄水孔与壳体波浪状结构的一个波谷以及至少一各泄水槽相连通,可以使得在环境原因造成外部的水渗入壳体内部后,能顺利将积水排出壳体,并且达到ip68的防水等级规范;

2、能量传输孔设计成具有火山口型体,使转换后的声音,能产生足够的音压;

3、当声波由能量传输孔输出后,先借由档板的反射,然后又借由档板与第二壳体间的能量传输路径对外传递,过程中不断提升音压,以产生最佳的音响效果;

4、将第一壳体、该第二壳体、及第三壳体均设置为圆型壳体,如此能配合能量转换片的形体,使能量转换模块的空间使用更有效率。

为了使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范围及附图,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因此将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能量转换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能量转换装置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a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模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模块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换驱动电路与第一壳体结合剖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壳体底面的壳体波浪状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档板波浪结构与壳体波浪状结构组合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能量转换装置

200能量转换模块

10第一壳体

110第一容置空间

120第一开口

130固定柱

20转换驱动电路

210穿孔

30第二壳体

310环状壁体

320第二容置空间

330第二开口

340泄水孔

350泄水槽

360壳体波浪状结构

361波谷

370能量传输孔

40第三壳体

410第三容置空间

420第三开口

50能量转换片

60档板

610立柱

620档板波浪结构

630能量传输通道

631能量传输路径

d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a至图2b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能量转换装置100,其包括:第一壳体10;转换驱动电路20;第二壳体30;第三壳体40;能量转换片50;以及档板60。其中能量转换模块200,其包括:第二壳体30;第三壳体40;能量转换片50;以及档板60。

第一壳体10,可以为圆型壳体,又第一壳体10具有第一容置空间110且具有第一开口120。

如图3所示,转换驱动电路20,其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110内以便被有效保护;为了方便转换驱动电路20的固定,可以在第一壳体10内侧设有一对固定柱130,并且在转换驱动电路20的电路板设有一对穿孔210,借由将固定柱130穿越穿孔210,如此就可以达到将转换驱动电路20进行固定的目的。

如图1a至图2b所示,第二壳体30,其借由环状壁体310形成第二容置空间320具有第二开口330,借由第二壳体30的底侧结合于第一开口120,可使得第二壳体30与第一壳体10密封并结合为一体。为了达到有效泄水的目的,第二壳体30的底面具有多个泄水孔340,又第二壳体30的环状壁体310形成有至少一个泄水槽350。

如图4所示,此外,第二壳体30的底面可以为壳体波浪状结构360。设计及制造时,可将每一泄水孔340与壳体波浪状结构360的一个波谷361以及至少一各泄水槽350相连通,如此可以使积水更有效及快速的排出。

如图1b至图2b所示,又为了使转换后的能量,例如声音,能有效传输,因此第二壳体30的底面又具有能量传输孔370,又为了使转换后的声音,能产生足够的音压,因此能量传输孔370可以设计成具有火山口型体。

第三壳体40,其主要是容置及保护能量转换片50,因此第三壳体40其具有第三容置空间410及第三开口420,又第三开口420结合于第二壳体30的底侧。

能量转换片50,可以为压电蜂鸣片,例如是压电陶瓷片。能量转换片50,设置于第三容置空间410内且对应于能量传输孔370的位置,又能量转换片50与转换驱动电路20电性连接,因此能量转换片50被转换驱动电路20驱动后,所转换产生的能量,可借由能量传输孔370进行输出。

如图5所示,档板60,其借由多根立柱610结合于第二容置空间320内且位于能量传输孔370的输出端。档板60内侧具有档板波浪结构620,且档板波浪结构620与第二壳体30的壳体波浪状结构360的波峰相互交错且具有一间距d。

上述档板波浪结构620与壳体波浪状结构360两者间,形成具有波浪状间距的能量传输通道630作为能量传输路径631。当声波由能量传输孔370输出后,先借由档板60的反射,然后又借由档板60与第二壳体30间的能量传输路径631对外传递,过程中不断提升音压,以产生最佳的音响效果。

设计时可将第一壳体10、该第二壳体30、及第三壳体40均设置为圆型壳体,如此能配合能量转换片50的形体,使能量转换模块200的空间使用更有效率。

上述各实施例是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其目的在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而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其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而完成的等效修饰或修改,仍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多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