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提琴弓弦乐器上的按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8019发布日期:2020-10-09 18:35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小提琴弓弦乐器上的按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小提琴弓弦乐器上的按键装置。



背景技术:

小提琴是一种弦乐器,在器乐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学习小提琴的人越来越多,但现有的小提琴具有携带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显示屏表面清洁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小提琴具有携带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用于小提琴弓弦乐器上的按键装置,包括琴身、第一纽带、连接座、第二纽带、连接头和按钮,所述第一纽带的一端与所述琴身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纽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纽带的一端与所述琴身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与所述第二纽带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插入所述连接座,所述按钮与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用户按动所述按钮,则所述第一纽带与所述第二纽带解开。

其中,所述连接座上具有盲孔,所述连接头插入所述盲孔内。

其中,所述连接头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纽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一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和所述第三板插入所述盲孔内。

其中,所述连接座上具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所述盲孔的轴线垂直,所述通孔与所述盲孔连通,所述按钮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于所述第二板和所述三板固定连接,所述按钮与所述连接座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通孔的内侧。

其中,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三板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连接座往所述第二纽带的方向逐渐增加。

其中,所述连接头还包括第四板,所述第四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抵持,并位于所述第一板远离所述第二纽带的一侧,所述第四板位于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三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小提琴弓弦乐器上的按键装置,通过由琴身、第一纽带、连接座、第二纽带、连接头和按钮构成,所述连接头和所述连接座经所述按钮连接,所述第一纽带和所述第二纽带经所述连接座和所述连接头连接,此时所述第一纽带和所述第二纽带以及所述琴身之间形成环状,可挂在人体上,当需要使用时,按动所述按钮,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连接座之间解开便可使用,从而获得携带小提琴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按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座和连接头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按键装置、10-琴身、20-第一纽带、30-连接座、31-盲孔、32-通孔、40-第二纽带、50-连接头、51-第一板、52-第二板、53-第三板、54-第四板、60-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小提琴弓弦乐器上的按键装置100,包括琴身10、第一纽带20、连接座30、第二纽带40、连接头50和按钮60,所述第一纽带20的一端与所述琴身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30与所述第一纽带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纽带40的一端与所述琴身1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50与所述第二纽带4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50插入所述连接座30,所述按钮60与所述连接头50固定连接,用户按动所述按钮60,则所述第一纽带20与所述第二纽带40解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琴身10为市面上的小提琴本体,所述第一纽带20和所述第二纽带40选用布袋,所述连接座30和所述连接头50以及所述按钮60可以选用塑料或者金属材质,当需要在路途中携带所述琴身10时,所述连接头50和所述连接座30经所述按钮60连接,所述第一纽带20和所述第二纽带40经所述连接座30和所述连接头50连接,此时所述第一纽带20和所述第二纽带40以及所述琴身10之间形成环状,可挂在人体上,当需要使用时,按动所述按钮60,所述连接头50与所述连接座30之间解开便可使用,从而获得携带小提琴方便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30上具有盲孔31,所述连接头50插入所述盲孔31内。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盲孔31满足所述连接头50稳定的插入所述连接座30内,又能避免所述连接座30从所述连接座30上穿出。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50包括第一板51、第二板52和第三板53,所述第一板51与所述第二纽带4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52与所述第一板5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板53与所述第一板5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52和所述第三板53插入所述盲孔31内。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51和所述第三板53采用弹簧片制成,所述第一板51和所述第三板53的弹力作用下卡在所述盲孔31内,当需要解开时,将所述第二板52和所述第三板53向内按压然后抽出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30上具有通孔32,所述通孔32的轴线与所述盲孔31的轴线垂直,所述通孔32与所述盲孔31连通,所述按钮60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与所述第二板52和所述三板固定连接,所述按钮60与所述连接座30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通孔32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在进行携带时,由所述按钮60卡在所述通孔32内实现固定连接,当需要使用小提琴时,将所述按钮60向内按动,然后抽出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52与所述第三板53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连接座30往所述第二纽带40的方向逐渐增加。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52和所述第三板53插入的深度越深,则与所述连接座30的连接越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50还包括第四板,所述第四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5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30抵持,并位于所述第一板51远离所述第二纽带40的一侧,所述第四板位于所述第二板52与所述第三板5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四板可以增加所述连接头50与所述连接座30的连接强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