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拆装的低磨损便携式天琴

文档序号:25111513发布日期:2021-05-19 00:5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拆装的低磨损便携式天琴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拆装的低磨损便携式天琴。


背景技术:

2.天琴原为天婆(巫婆)为人禳灾治病时所用,后来,这种巫术性质的弹琴歌舞演变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但仍称唱天、弹天、跳天,天琴形制独特,音色圆润明亮,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深受偏人喜爱。
[0003]“跳天”是天琴演奏者边弹琴边唱歌边跳舞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这种形式多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常在节日、庆丰收或婚娶喜庆等场合进行,人数众多,场面浩大,个个情绪激动,人人欢畅快乐,但是现有的天琴存在结构固定,占地面积较大,不方便拆装携带,且天琴表面易磨损,耐用性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拆装的低磨损便携式天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方便拆装携带和磨损严重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拆装的低磨损便携式天琴,包括琴筒,所述琴筒上端依次活动连接有下琴杆和上琴杆,所述下琴杆前后两端均开设有上榫眼,所述琴筒前后两端均开设有与上榫眼相匹配的下榫眼,所述上榫眼和下榫眼内卡合连接有榫头,所述榫头上开设有上下对称设置的穿孔,所述琴筒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弦锥,所述上琴杆前端固定连接有琴弦柱,所述琴弦柱和固弦锥间安装有琴弦,所述琴筒前端固定连接有弦枕,所述弦枕安装在琴弦的后端,所述琴筒、下琴杆和上琴杆后端均固定连接有防磨垫。
[0006]
优选的,所述上琴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下琴杆上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和卡槽为卡合连接,所述卡块的长度大于上琴杆长度的一半,所述卡槽内开设有左右贯通的穿槽,所述卡块内开设有另一穿槽。
[0007]
优选的,所述穿槽内插接有插件,所述穿槽内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前后对称设置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和限位弹珠,所述限位弹珠和插件为卡合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插件的长度大于卡槽的长度,且插件的长度小于限位弹珠到另一限位弹珠间的距离。
[0009]
优选的,所述下琴杆和上琴杆前端均固定连接有指板,所述琴筒左右两端外侧均开设有等距分布的音窗孔。
[0010]
优选的,所述上琴杆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调弦纽,所述琴弦柱和调弦纽为转动连接,且调弦纽和琴弦柱一一对应。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
1、该方便拆装的低磨损便携式天琴,采用分体式的设计,有效减少天琴的占地面
积,便于天琴的携带,且增设的防磨垫,大大降低了对天琴的磨损,保证了天琴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0013]
2、该方便拆装的低磨损便携式天琴,通过上榫眼、下榫眼和榫头的配合使用,便于琴筒和下琴杆的连接,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且琴筒和下琴杆的位置不易发生偏移;
[0014]
3、该方便拆装的低磨损便携式天琴,通过卡槽和卡块的设计,便于上琴杆和下琴杆的连接,且增设的穿槽和插件进一步提高卡槽和卡块相对位置的稳定性,且配合限位弹珠的设计,防止插件从穿槽内滑出。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1、琴筒;2、下琴杆;3、上琴杆;4、上榫眼;5、下榫眼;6、榫头;7、穿孔;8、固弦锥;9、琴弦柱;10、琴弦;11、弦枕;12、防磨垫;13、卡块;14、卡槽;15、穿槽;16、插件;17、限位孔;18、限位弹簧;19、限位弹珠;20、指板;21、音窗孔;22、调弦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拆装的低磨损便携式天琴,包括琴筒1、下琴杆2、上琴杆3、上榫眼4、下榫眼5、榫头6、穿孔7、固弦锥8、琴弦柱9、琴弦10、弦枕11、防磨垫12、卡块13、卡槽14、穿槽15、插件16、限位孔17、限位弹簧18、限位弹珠19、指板20、音窗孔21和调弦纽22,琴筒1上端依次活动连接有下琴杆2和上琴杆3,下琴杆2前后两端均开设有上榫眼4,琴筒1前后两端均开设有与上榫眼4相匹配的下榫眼5,上榫眼4和下榫眼5内卡合连接有榫头6,榫头6上开设有上下对称设置的穿孔7,琴筒1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固弦锥8,上琴杆3前端固定连接有琴弦柱9,琴弦柱9和固弦锥8间安装有琴弦10,琴筒1前端固定连接有弦枕11,弦枕11安装在琴弦10的后端,琴筒1、下琴杆2和上琴杆3后端均固定连接有防磨垫12;
[0022]
进一步的,上琴杆3下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3,下琴杆2上端开设有卡槽14,卡块13和卡槽14为卡合连接,卡块13的长度大于上琴杆3长度的一半,卡槽14内开设有左右贯通的穿槽15,卡块13内开设有另一穿槽15,通过卡块13和卡槽14的配合使用,便于对上琴杆3和下琴杆2进行拆装,减小占地面积,携带方便;
[0023]
进一步的,穿槽15内插接有插件16,穿槽15内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前后对称设置的限位孔17,限位孔17内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18和限位弹珠19,限位弹珠19和插件16为卡合连接,通过插件16的设计,进一步对上琴杆3和下琴杆2的位置进行加固,且增设的限位弹珠19,防止天琴倾斜时,插件16滑出;
[0024]
进一步的,插件16的长度大于卡槽14的长度,且插件16的长度小于限位弹珠19到另一限位弹珠19间的距离,确保插件16对上琴杆3和下琴杆2的固定效果;
[0025]
进一步的,下琴杆2和上琴杆3前端均固定连接有指板20,琴筒1左右两端外侧均开设有等距分布的音窗孔21,确保天琴的正常使用;
[0026]
进一步的,上琴杆3左右两端均转动连接有调弦纽22,琴弦柱9和调弦纽22为转动连接,且调弦纽22和琴弦柱9一一对应,便于对琴弦10的松紧度进行调节,确保音准。
[0027]
工作原理:首先将下琴杆2放在琴筒1上端,将上榫眼4和下榫眼5对齐,然后将手指插入穿孔7,并捏住榫头6,然后将榫头6放入上榫眼4和下榫眼5内,从而将琴筒1和下琴杆2进行固定,然后将上琴杆3下端的卡块13插入下琴杆2上端的卡槽14内,然后向内按压限位弹珠19,限位弹珠19向内挤压限位弹簧18,直至限位弹珠19进入限位孔17内,然后将插件16插入穿槽15内,在限位弹簧18反弹力的作用下,将限位弹珠19向外推动,限位弹珠19对插件16左右两端进行限位,进一步对下琴杆2和上琴杆3进行加固,将琴弦10的下端通过固弦锥8进行固定,琴弦的上端与琴弦柱9连接,然后转动调弦纽22,调节琴弦10的松紧度,然后拨动琴弦10即可进行弹奏,当暂停弹奏后,琴筒1、下琴杆2和上琴杆3后端的防磨垫12,有效降低天琴的磨损,当不需要使用后,反向操作刚才的步骤,即可对天琴进行拆卸。
[0028]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