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片式低频蜂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52015发布日期:2021-12-22 21:28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贴片式低频蜂鸣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蜂鸣器技术领域,具体为贴片式低频蜂鸣器。


背景技术:

2.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
3.现有的蜂鸣器通常采用焊接方式将主体安装在外壳上,之后通过螺栓将外壳固定在墙体上或装置的外壁、内壁上,虽然焊接后固定效果较好,但是使蜂鸣器主体不便于拆卸维护和更换,导致蜂鸣器主体在损坏后需要将外壳一同更换,资源浪费较多导致成本增加,且现有的蜂鸣器分为电磁式与压电式,电磁式频率较低高频能力差,压电式频率较高低频能力较差,现有同款体积小高度低贴片蜂鸣器不便提供低频声压和高频声压两种声压,不便满足大部分使用者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贴片式低频蜂鸣器,以解决不便安装拆卸和不便提供低频声压和高频声压两种声压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贴片式低频蜂鸣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拆卸组件,所述外壳的内部下方连接有电极,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蜂鸣器主体,所述蜂鸣器主体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盖板的安装槽,所述盖板的顶部开设有出音孔,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蜂鸣组件,所述蜂鸣器主体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有限位块和密封条,所述蜂鸣器主体的两侧下方均开设有凹槽,所述蜂鸣器主体的底部连接有引脚,且所述引脚与电极紧密贴合。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拆卸组件通过第一弹簧失去压力推动限位架复位,将蜂鸣器主体固定在外壳中,蜂鸣组件通过电极和引脚接触将方波电压信号传输至蜂鸣器主体内,之后通过焊台底部的针脚接入方波电压信号,之后通过导线和接触点将方波电压信号传递至金属基片和压电陶瓷片中,使蜂鸣器主体自带的蜂鸣片在逆压电效应下产生弹性形变,通过振动使蜂鸣器主体内自带的谐振腔内空气振动,之后震动产生的声音从出音孔发声。
7.进一步的,所述拆卸组件包括分别连接于外壳内部两侧推块和贯穿于外壳两侧的操纵杆,所述操纵杆的一端连接有限位架,所述操纵杆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推块的一侧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部套接有第二弹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拉动两个操纵杆分别驱动两个限位架向两侧滑动,同时限位架将第一弹簧压缩,之后工作人员只需将蜂鸣器主体放入放置槽内即可,蜂鸣器主体进入放置槽内后工作人员按动蜂鸣器主体,使引脚与电极相接触,同时蜂鸣器主体被按动后其两侧的凹槽推动推块缩回外壳中将第二弹簧压缩,放置好蜂鸣器主体后工作人
员停止拉动操纵杆,使第一弹簧失去压力推动限位架复位,将蜂鸣器主体固定在外壳中,在需要拆卸蜂鸣器主体时工作人员只需拉动两个限位架,限位架被拉动后结束对蜂鸣器主体的限位,同时使推块和第二弹簧失去压力,驱动推块滑动将蜂鸣器主体顶起,方便工作人员取出。
9.进一步的,所述蜂鸣组件包括位于安装槽内部的金属基片和安装槽内部两侧的四个焊台,四个所述焊台的底部均连接有针脚,两个所述焊台的顶部均连接有接触点,且所述金属基片的顶部连接有接触点,所述金属基片的顶部中间安装有压电陶瓷片,且所述压电陶瓷片的顶部一侧连接有接触点,两个所述接触点之间连接有导线,且所述导线设置有两个。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极和引脚接触将方波电压信号传输至蜂鸣器主体内,之后通过焊台底部的针脚接入方波电压信号,之后通过导线和接触点将方波电压信号传递至金属基片和压电陶瓷片中,使蜂鸣器主体自带的蜂鸣片在逆压电效应下产生弹性形变,通过振动使蜂鸣器主体内自带的谐振腔内空气振动,之后震动产生的声音从出音孔发声。
11.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条采用硅胶材料制作而成,且所述密封条的顶部与盖板的底部紧密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和蜂鸣器主体闭合时通过密封条增加结构的密封性,减少雨水渗透进入蜂鸣器主体内的可能性,增加蜂鸣器主体的使用寿命。
1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架呈“7”字形,且所述限位架和操纵杆均与外壳滑动连接,所述推块的一侧呈斜坡状,且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呈倒“t”字形,所述推块和导向杆均与外壳滑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拉动两个操纵杆分别驱动两个限位架向两侧滑动,同时限位架将第一弹簧压缩,之后工作人员只需将蜂鸣器主体放入放置槽内即可,蜂鸣器主体进入放置槽内后工作人员按动蜂鸣器主体,使引脚与电极相接触,同时蜂鸣器主体被按动后其两侧的凹槽推动推块缩回外壳中将第二弹簧压缩,放置好蜂鸣器主体后工作人员停止拉动操纵杆,使第一弹簧失去压力推动限位架复位,将蜂鸣器主体固定在外壳中。
1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架、操纵杆、第一弹簧、推块、导向杆和第二弹簧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限位架、操纵杆、第一弹簧、推块、导向杆和第二弹簧均沿外壳纵轴中心线镜像分布。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拉动两个操纵杆分别驱动两个限位架向两侧滑动,同时限位架将第一弹簧压缩,之后工作人员只需将蜂鸣器主体放入放置槽内即可,蜂鸣器主体进入放置槽内后工作人员按动蜂鸣器主体,使引脚与电极相接触,同时蜂鸣器主体被按动后其两侧的凹槽推动推块缩回外壳中将第二弹簧压缩,放置好蜂鸣器主体后工作人员停止拉动操纵杆,使第一弹簧失去压力推动限位架复位,将蜂鸣器主体固定在外壳中。
17.进一步的,所述针脚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针脚均采用银质材料制作而成。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极和引脚接触将方波电压信号传输至蜂鸣器主体内,之后通过焊台底部的针脚接入方波电压信号,之后通过导线和接触点将方波电压信号传递至金属基片和压电陶瓷片中。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字形,且限位架701和操纵杆702均与外壳1滑动连接,推块704的一侧呈斜坡状,且导向杆705的一端呈倒“t”字形,推块704和导向杆705均与外壳1滑动连接,限位架701、操纵杆702、第一弹簧703、推块704、导向杆705和第二弹簧706均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限位架701、操纵杆702、第一弹簧703、推块704、导向杆705和第二弹簧706均沿外壳1纵轴中心线镜像分布,工作人员拉动两个操纵杆702分别驱动两个限位架701向两侧滑动,同时限位架701将第一弹簧703压缩,之后工作人员只需将蜂鸣器主体2放入放置槽11内即可。
31.参阅图3

4,蜂鸣组件8包括位于安装槽10内部的金属基片801和安装槽10内部两侧的四个焊台804,四个焊台804的底部均连接有针脚806,两个焊台804的顶部均连接有接触点802,且金属基片801的顶部连接有接触点802,金属基片801的顶部中间安装有压电陶瓷片803,且压电陶瓷片803的顶部一侧连接有接触点802,两个接触点802之间连接有导线805,且导线805设置有两个,针脚806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针脚806均采用银质材料制作而成,通过导线805和接触点802将方波电压信号传递至金属基片801和压电陶瓷片803中,使蜂鸣器主体2自带的蜂鸣片在逆压电效应下产生弹性形变。
32.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在安装时工作人员通过螺栓将外壳1固定在墙体上,之后工作人员拉动两个操纵杆702分别驱动两个限位架701向两侧滑动,同时限位架701将第一弹簧703压缩,之后工作人员只需将蜂鸣器主体2放入放置槽11内即可,蜂鸣器主体2进入放置槽11内后工作人员按动蜂鸣器主体2,使引脚5与电极6相接触,同时蜂鸣器主体2被按动后其两侧的凹槽707推动推块704缩回外壳1中将第二弹簧706压缩,放置好蜂鸣器主体2后工作人员停止拉动操纵杆702,使第一弹簧703失去压力推动限位架701复位,将蜂鸣器主体2固定在外壳1中,在使用蜂鸣器主体2时,先通过电极6和引脚5接触将方波电压信号传输至蜂鸣器主体2内,之后通过焊台804底部的针脚806接入方波电压信号,之后通过导线805和接触点802将方波电压信号传递至金属基片801和压电陶瓷片803中,使蜂鸣器主体2自带的蜂鸣片在逆压电效应下产生弹性形变,通过振动使蜂鸣器主体2内自带的谐振腔内空气振动,之后震动产生的声音从出音孔9发声,在需要拆卸蜂鸣器主体2时工作人员只需拉动两个限位架701,限位架701被拉动后结束对蜂鸣器主体2的限位,同时使推块704和第二弹簧706失去压力,驱动推块704滑动将蜂鸣器主体2顶起,方便工作人员取出。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