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班卓琴的木制共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7175发布日期:2022-08-23 23:1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班卓琴的木制共鸣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班卓琴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班卓琴的木制共鸣器。


背景技术:

2.班卓琴上部的形状像吉他,下部的形状像铃鼓,有四根弦或者五根弦,用手指或拨子弹奏。历史相传,班卓琴起源于西非,在17 世纪奴隶买卖盛行的时代,黑奴把它引进新大陆,后来,班卓琴从南方的种植园渐渐传至美国北方各州,在拓殖者中流行起来。
3.班卓琴跟吉他族其他乐器一样是用拨奏发声的,但是其音量不大,班卓琴具有独特的音,产自琴身外膜的柔韧特性。绷紧的琴弦发出干脆明快的声音,可是音量比较小,所以需要在琴身背后加上木制共鸣器,可以把声音向外扩散,大大改善其音质,以及增强其声音的回响,但是由于木质共鸣器的添加,不仅影响班卓琴的外在美观,且使用螺丝钉对木质共鸣器进行固定,还会损伤班卓琴,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班卓琴的木制共鸣器,它设置可以增加班卓琴音量的木质共鸣器,且木质共鸣器通过卡杆与卡槽卡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所以方便安装和拆卸,以供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又卡杆、卡槽和拉环等均设置在班卓琴琴身的内部,不会裸露在外影响琴体本身的美观,也不会损坏琴身,就有保证班卓琴本体美观性和完整性的作用,利于使用。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班卓琴的木制共鸣器,包括班卓琴本体,所述班卓琴本体的下端设置有琴身,上端设置有琴体,所述琴身的背面设置有空槽,所述琴身上端中间部位设置有弧形槽,所述空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空槽的内部卡接有木质共鸣器,所述琴身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圆环,所述卡杆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弹簧,所述卡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木质共鸣器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杆的另一端与卡槽卡接,该班卓琴的木制共鸣器设置可以增加班卓琴音量的木质共鸣器,且木质共鸣器通过卡杆与卡槽卡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所以方便安装和拆卸,以供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又卡杆、卡槽和拉环等均设置在班卓琴琴身的内部,不会裸露在外影响琴体本身的美观,也不会损坏琴身,就有保证班卓琴本体美观性和完整性的作用,利于使用。
7.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槽的下端与空槽的上端连通,通过弧形槽的设置,不仅具有将木质共鸣器卡接在空槽内部进行固定的作用,还具有方便将木质共鸣器从空槽内部取出的作用。
8.进一步的,所述木质共鸣器的下端与支撑环接触,支撑环具有支撑木质共鸣器的作用,同时也具有限制木质共鸣器位置的作用。
9.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圆环接触,另一端与滑动槽的内壁接触,弹簧属于复
位弹簧,具有弹性和复位作用。
10.进一步的,所述拉环与琴身滑动连接,且不突出琴身,拉环具有方便拉动卡杆,使其与卡槽卡接,或者脱离卡槽的作用,且通过拉环位置的设置,不仅不会妨碍使用拉环带动卡杆移动,还具有保护班卓琴本体外观美观性的作用。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2.(1)本方案设置可以增加班卓琴音量的木质共鸣器,且木质共鸣器通过卡杆与卡槽卡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所以方便安装和拆卸,以供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又卡杆、卡槽和拉环等均设置在班卓琴琴身的内部,不会裸露在外影响琴体本身的美观,也不会损坏琴身,就有保证班卓琴本体美观性和完整性的作用,利于使用。
13.(2)弧形槽的下端与空槽的上端连通,通过弧形槽的设置,不仅具有将木质共鸣器卡接在空槽内部进行固定的作用,还具有方便将木质共鸣器从空槽内部取出的作用。
14.(3)木质共鸣器的下端与支撑环接触,支撑环具有支撑木质共鸣器的作用,同时也具有限制木质共鸣器位置的作用。
15.(4)弹簧的一端与圆环接触,另一端与滑动槽的内壁接触,弹簧属于复位弹簧,具有弹性和复位作用。
16.(5)拉环与琴身滑动连接,且不突出琴身,拉环具有方便拉动卡杆,使其与卡槽卡接,或者脱离卡槽的作用,且通过拉环位置的设置,不仅不会妨碍使用拉环带动卡杆移动,还具有保护班卓琴本体外观美观性的作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木质共鸣器连接侧视图;
19.图3为图1的a处放大图;
20.图4为图1的b处放大图。
21.图中标号说明:
22.1班卓琴本体、2琴身、3琴体、4空槽、5弧形槽、6支撑环、7木质共鸣器、8滑动槽、9卡杆、10圆环、11弹簧、12拉环、1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4,一种班卓琴的木制共鸣器,包括班卓琴本体1,请参阅图1-4,班卓琴本体1的下端设置有琴身2,上端设置有琴体3,琴身2的背面设置有空槽4,琴身2上端中间部位设置有弧形槽5,空槽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环6,支撑环6具有支撑木质共鸣器7的作用,空槽4的内部卡接有木质共鸣器7,木质共鸣器7具有将班卓琴本体1声音向外扩散,改善其音质,以及增强其声音的回响的作用,琴身2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滑动槽8,滑动槽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卡杆9,卡杆9不仅具有支撑弹簧11的作用,还具有与卡槽13卡接,从而对木
质共鸣器7的位置进行固定的作用,卡杆9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圆环10,圆环10具有支撑弹簧11和压缩弹簧11的作用,卡杆9的外表面滑动套接有弹簧11,卡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12,木质共鸣器7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卡槽13,卡杆9的另一端与卡槽13卡接,通过卡杆9与卡槽13的卡接,具有将木质共鸣器7固定在琴身2的背面,对班卓琴本体1的音量进行放大的作用。
25.请参阅图2和图3,弧形槽5的下端与空槽4的上端连通,通过弧形槽5的设置,不仅具有将木质共鸣器7卡接在空槽4内部进行固定的作用,还具有方便将木质共鸣器7从空槽4内部取出的作用,木质共鸣器7的下端与支撑环6接触,支撑环6具有支撑木质共鸣器7的作用,同时也具有限制木质共鸣器7位置的作用。
26.请参阅图4,弹簧11的一端与圆环10接触,另一端与滑动槽8的内壁接触,弹簧11属于复位弹簧,具有弹性和复位作用,拉环12与琴身2滑动连接,且不突出琴身2,拉环12具有方便拉动卡杆9,使其与卡槽13卡接,或者脱离卡槽13的作用,且通过拉环12位置的设置,不仅不会妨碍使用拉环12带动卡杆9移动,还具有保护班卓琴本体1外观美观性的作用。
27.该班卓琴的木制共鸣器在使用时,若使用者觉得班卓琴本体1的音量较小,需要增加音量时,则需要将木质共鸣器7安装在琴身2的背面,先同时向外拉动琴身2内部左右两端的拉环12,拉环12带动卡杆9以及圆环10向外移动,圆环10向外移动压缩弹簧11,使得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同时卡杆9向外移动至与滑动槽8滑动连接,然后将木质共鸣器7可接在空槽4的内部,使其下表面与支撑环6接触,左右两端的卡槽13位置与卡杆9的位置对齐,最后松开拉环12,弹簧11复位,由于弹簧11复位向内推动圆环10和卡杆9,使得卡杆9与卡槽13卡接,此时卡杆9即可将木质共鸣器7固定在琴身2背面空槽4的内部,木质共鸣器7发挥作用,可以将班卓琴本体1的音量放大,且该木质共鸣器7的固定方式简单,不仅方便对其进行安装或者拆卸,且连接材料不会突出班卓琴本体1,更不会影响班卓琴本体1的美观,还能够保证班卓琴本体1的美观,利于使用。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