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氧机排氮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64622发布日期:2022-07-15 22:31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氧机排氮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制氧机排氮消声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家用制氧机,超过90%以上是采用psa双塔循环制氧原理,空气压缩机与切换阀进气口连通,将高压的压缩空气持续提供到切换阀,由切换阀将高压空气循环供给两个分子筛塔,即:当给一个分子筛塔提供高压空气时,该分子筛塔工作,将空气中的氮气吸附,氧气筛分出来;另一个分子筛塔将吸附的氮气通过切换阀的排气口排出;当第一个分子筛塔吸附完毕,第二个分子筛塔释放完毕,切换阀将高压空气提供到第二个分子筛塔,此时第一个分子筛塔将吸附的氮气通过切换阀的排气口排出,第二个分子筛塔工作,将空气中的氮气吸附,氧气筛分出来,依次循环,持续制氧。分析整个过程,排氮噪声主要由高压气流通过切换阀造成的阀体振动的机械噪声、高压气流的气动噪声和阀切换时的先导排气口造成的气动噪声,如何消除制氧机的排氮噪声就是如何消除这三个主要噪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氧机排氮消声器,该消声器制氧机的排氮噪声,结构简单。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制氧机排氮消声器,所述制氧机排氮消声器包括底座、切换阀、上盖和端盖;
6.所述切换阀上设置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出气口、排气口、第一先导排气口和第二先导排气口;
7.所述底座和上盖扣合构成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容置切换阀;所述上盖和端盖扣合构成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切换阀的第一先导排气口和第二先导排气口连通;
8.所述进气口连通底座的进气通道,所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连通消声器外部空间;
9.所述排气口连通第一腔体。
10.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第一出气通道、第二出气通道、第一底座气流通道和第二底座气流通道;所述第一出气通道连通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通道连通第二出气口;第一底座气流通道将第一腔体与消声器外部空间连通。
11.优选地,所述上盖上设置第一上盖气流通道和第二上盖气流通道;第一上盖气流通道连通第一先导排气口,第二上盖气流通道连通第二先导排气口。
12.优选地,所述上盖上设置第三上盖气流通道;
13.所述第三上盖气流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二腔体,另一端连通底座上设置的第二底座气流通道,第二底座气流通道连通消声器外部空间;
14.或第三上盖气流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二腔体,另一端连通消声器外部空间。
15.本实用新型能同时消除制氧机的三种主要噪声,是一种阻抗型复合消声器。
16.本实用新型将切换阀置于第一腔体内,高压气流通过切换阀造成的阀体振动的机械噪声在透过密闭的第一腔体时,声音受到第一腔体壁的阻碍,被消弱;高压气流的气动噪声和阀切换时的先导排气口造成的气动噪声随排氮气流从排气口排到第一腔体,撞击到第一腔体壁,部分噪声被反射和原有噪声相抵消掉一部分,噪声被消弱,剩余噪声透过第一腔体壁后再次被消弱;高压气流的气动噪声和阀切换时的先导排气口造成的气动噪声再透过密闭的第二腔体时,声音受到第二腔体壁的阻碍,被消弱。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的消除制氧机的排氮噪声,降低了切换阀处连接管路的复杂性,节约了制氧机整机的成本。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氧机排氮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底座的内侧结构图;
21.图3为底座的外侧结构图;
22.图4为切换阀的底部结构图;
23.图5为切换阀的上部结构图;
24.图6为上盖的外侧结构图;
25.图7为上盖的内侧结构图;
26.附图标记:
27.1、底座;2、切换阀;3、上盖;4、端盖;a1、进气通道内侧口;a2、进气通道外侧口;b1、第二出气通道内侧口;b2、第二出气通道外侧口;c1、第一出气通道内侧口;c2、第一出气通道外侧口;d1、第一底座气流通道内侧口;d2、第一底座气流通道外侧口;e1、第二底座气流通道内侧口;e2、第二底座气流通道外侧口;e3、第三上盖气流通道外侧口;e4、第三上盖气流通道内侧口;f1、第一上盖气流通道外侧口;f2、第一上盖气流通道内侧口;g1、第二上盖气流通道外侧口;g2、第二上盖气流通道内侧口;h、进气口;i、第一出气口;j、第二出气口;k、排气口;l、第一先导排气口;m、第二先导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以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9.实施例1
30.如图1-7所示,一种制氧机排氮消声器,所述制氧机排氮消声器包括底座1、切换阀2、上盖3和端盖4;
31.所述切换阀2上设置进气口h、第一出气口i、第二出气口j、排气口k、第一先导排气口l和第二先导排气口m;
32.所述底座1和上盖3扣合构成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容置切换阀2;所述上盖3和端盖4扣合构成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切换阀2的先导排气口连通;
33.所述进气口h连通底座的进气通道,所述第一出气口i和第二出气口j连通消声器外部空间;
34.所述排气口k连通第一腔体。
35.所述底座上设置第一出气通道、第二出气通道、第一底座气流通道和第二底座气流通道;所述第一出气通道连通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通道连通第二出气口;第一底座气流通道将第一腔体与消声器外部空间连通。
36.所述上盖上设置第一上盖气流通道和第二上盖气流通道;第一上盖气流通道连通第一先导排气口,第二上盖气流通道连通第二先导排气口。
37.所述底座上设置第二底座气流通道,所述上盖上设置第三上盖气流通道;所第二底座气流通道连通第三上盖气流通道,第三上盖气流通道连通第二腔体,第二底座气流通道连通消声器外部空间。
38.如图2-图7所示,进气通道内侧口a1和进气通道外侧口a2之间为底座上的进气通道a1-a2;第二出气通道内侧口b1和第二出气通道外侧口b2之间为底座上的第二出气通道b1-b2;第一出气通道内侧口c1和第一出气通道外侧口c2为底座上的第一出气通道c1-c2;第一底座气流通道内侧口d1和第一底座气流通道外侧口d2为底座上的第一底座气流通道d1-d2;第二底座气流通道内侧口e1和第二底座气流通道外侧口e2为底座上的第二底座气流通道e1-e2;第三上盖气流通道外侧口e3和第三上盖气流通道内侧口e4之间为上盖上的第三上盖气流通道e3-e4;第一上盖气流通道外侧口f1和第一上盖气流通道内侧口f2之间为上盖上的第一上盖气流通道f1-f2;第二上盖气流通道外侧口g1和第二上盖气流通道内侧口g2为上盖上的第二上盖气流通道g1-g2。
39.其中,各个口的连接对应关系如下:
40.进气通道内侧口a1与进气口h连接,进气通道外侧口a2与空压机的出气口连接;第二出气通道内侧口b1与第二出气口j连接,第二出气通道外侧口b2与消声器的外部空间连接;第一出气通道内侧口c1与第一出气口i连接,第一出气通道外侧口c2与消声器的外部空间连接;第一底座气流通道内侧口d1与第一腔体连接,第一底座气流通道外侧口d2与消声器的外部空间连接;第二底座气流通道内侧口e1与第三上盖气流通道内侧口e4连接,第二底座气流通道外侧口e2与消声器的外部空间连接;第三上盖气流通道外侧口e3与第二腔体连接;第一上盖气流通道外侧口f1与第二腔体连接,第一上盖气流通道内侧口f2与第一先导排气口l连接;第二上盖气流通道外侧口g1与第二腔体连接,第二上盖气流通道内侧口g2与第二先导排气口m连接。
41.本实施例所述的消声器外部空间可以为外部空气、外部密闭空间或外部其他制氧机组件等。
42.本实施例中,制氧机排氮消声器包括:底座、切换阀、上盖和端盖,所述底座和上盖扣合构成第一腔体,该腔体将切换阀包裹;所述上盖和端盖扣合构成第二腔体,该腔体与切换阀的先导排气口连接,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相互独立且不连通,其中:
43.所述的底座和上盖扣合构成的第一腔体,且底座上存在a1-a2、b1-b2、c1-c2、d1-d2形成的四个气流通道,a1-a2、b1-b2、c1-c2与切换阀连接,d1-d2与第一腔体连通;底座和上盖扣合还形成了一个贯穿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的气流通道e1-e2-e3-e4(底座和上盖各有半截通道直接连接,通道e1-e2-e3-e4与第一腔体不连通);
44.所述的上盖和端盖扣合构成的第二腔体,且上盖上存在f1-f2、g1-g2两个气体通道与第二腔体连通;
45.所述的切换阀有一个进气口h、两个出气口i和j、一个排气口k和两个先导排气口l
和m,且进气口与底座上的a1口连接,两个出气口中,j和底座的b1口连接,i和底座的c1口连接,排气口k通入第一腔体中,两个先导排气口中,l与上盖的f2口连接、m和上盖的g2口连接,d1-d2和e1-e2-e3-e4两个气流通道通到消声器外部的空气中。
46.本实用新型采用包裹住切换阀的结构形式;将切换阀本体和先导部分进行分腔可以更好的消除噪声;
47.本实施例中,底座和上盖扣合还形成了一个贯穿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的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将第二腔体连通消声器外部,还可以直接设置一个不穿过第一腔体的气流通道将第二腔体与空气连通。
48.本实施例不止降低了高压气流的气动噪声,还降低了高压气流通过切换阀造成的阀体振动的机械噪声和阀切换时的先导排气口造成的气动噪声;将消声器和切换阀集成到了一体,降低了成本和装配难度,提高了可靠性。
49.本实用新型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均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知识。
50.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