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提示音产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1134发布日期:2023-03-04 04:5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提示音产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中发声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汽车提示音产品结构。


背景技术:

2.新能源电动汽车在纯电动模式下低速行驶时,车外的平均噪声比传统燃油车明显要低,使得行人不易察觉到车辆的靠近,易造成交通事故;针对新能源电动汽车低速行驶安全性问题,在汽车前保险杠上或前格栅后方的防撞钢梁上会配置能够在低速行驶时发出警示的汽车提示音产品。
3.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9534883u]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低速行人提示音模块自防水结构,包括外壳与百叶窗,所述外壳的外侧设置有所述百叶窗,内侧设置有蜂窝状通孔板;虽然该专利能通过百叶窗阻挡大量雨水进入蜂窝状通孔板中,并能通过蜂窝状通孔板作为第二道防线,防止雨滴持续溅入低速行人提示音装置;但是由于蜂窝状通孔板上存在与百叶窗的进口相对的多个通孔,雨势大时,外界雨水能沿着百叶窗的进口到达这些通孔,并通过这些通孔到达喇叭处,降低了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提示音产品结构,其能够在保证喇叭的正常工作发声的基础上,通过双层相互错开的防水件防止雨水到达喇叭组件处、并能通过每层防水件上的凹槽完成防水件的自我泄水,具有很好防水性能。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提示音产品结构,包括:壳体,其具有空腔;第一防水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其侧壁上设有出水口,其背离所述壳体的一面上设有若干列间隔分布的第一凸起件,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一凸起件之间形成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每列所述第一凸起件的顶面均具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第一通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均与所述空腔连通;第二防水件,固定于所述第一防水件背离所述壳体的一面上,其背离所述第一防水件的一面上设有若干列间隔分布的第二凸起件,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二凸起件之间形成有第二凹槽,每列所述第二凸起件的顶面均具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凸起件与所述第一凸起件相互错开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正上方,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且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凸起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凸起件的下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通孔通过所述间隙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喇叭组件,固定于所述空腔,其发声端朝向所述第一防水件。
[0006]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凸起,每个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面均具有一个所述第一通孔,同一列所述第一凸起件中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形成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交织成第一网状结构,通过所述网状结构能可以减少所述第一防水件的材料耗费。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具有第一外侧壁,所述第一外侧壁从上往下且背向所述
第一通孔倾斜延伸,即所述第一凸起为上小下大设置,
[0008]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为上小下大设置;通过上小下大的所述第一凸起,可以使所述第二凹槽呈上大下小结构,从而使得通过所述第二通孔的水流都落入所述第一凹槽中,避免水流溅射至第一凸起的顶面,避免水流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空腔,且通过上小下大的所述第一通孔还可以减少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间隙连通处的截面积,减少水流溅射到所述第一通孔处的可能性,提高了由所述第一防水件和所述第二防水件形成的双层相互错开结构的防水性。
[0009]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呈四棱台形状,所述第一通孔呈四棱台形状。
[0010]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起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凸起,每个所述第二凸起的顶面均具有一个所述第二通孔,同一列所述第二凸起件中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形成有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所述第四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交织成第二网状结构,喷淋至所述第二防水件的外表面的水流,能沿着所述第二网状结构离开所述第二防水件的外表面。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起具有第二外侧壁,所述第二外侧壁从上往下且背向所述第二通孔倾斜延伸,即所述第二凸起为上小下大设置。
[0012]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孔为上小下大设置;通过上小下大的所述第二凸起,可以使所述第二凹槽和第四凹槽均呈上大下小结构,从而使得喷淋至所述第二防水件的表面的水流可以尽可能多的落入第二凹槽和第四凹槽中,从而可以减少落入第二凸起的顶面上的水流,进而减少了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落入所述第一凹槽中的水量,同时,通过上小下大的所述第二通孔还可以减少所述第二通孔与外界连通处的截面积,可以进一步减少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落入所述第一凹槽中的水量。
[0013]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起呈四棱台形状,所述第二通孔呈四棱台形状。
[0014]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的最小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最大宽度;限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关系,可以使得通过所述第二通孔的水流均落入所述第一凹槽中,并沿着所述第一凹槽通过所述出水口进行排出,从而可以避免通过所述第二通孔的水流落到所述第一防水件的顶面,进而可以避免水流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的路径进入所述空腔,提高了由所述第一防水件和所述第二防水件形成的双层相互错开结构的防水性能。
[0015]
优选地,第一通孔的最小宽度为d,所述第一通孔的最大宽度为e,所述第一凹槽的最大宽度为f;
[0016]
所述第二通孔的最小宽度为j,所述第二通孔的最大宽度为k,所述第二凹槽的最大宽度为l;
[0017]
所述j小于或等于f;
[0018]
所述d为2-6mm,所述e为6-14mm,所述f为2-8mm;
[0019]
所述j为2-6mm,所述k为6-14mm,所述l为3-8mm;
[0020]
所述间隙的高度为1-3mm。
[0021]
对所述第二凹槽、第二通孔、第一凹槽、第二通孔和间隙的尺寸进行限定,是因为在该尺寸下,本汽车提示音产品结构不仅能保证所述喇叭组件的正常发声,还能提升喇叭的低频声压,使得整个频响曲线更加“平滑”增加带宽。
[0022]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后盖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前盖远离第一防水件的一端上;所述第一防水件固定于所述前盖上,所述前盖和后盖之间垫有密封圈。
[0023]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件一体成型在所述前盖的一面上。
[0024]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件和所述第二防水件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水件的的侧边具有卡脚,所述第一防水件具有与所述卡脚对应配合的卡槽。通过把所述前盖和后盖设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把所述喇叭组件安装至所述空腔中;通过密封圈可以提高所述前盖和后盖组装而成的所述壳体的密封性。
[0025]
可选地,所述前盖和后盖螺丝连接。
[0026]
优选地,所述喇叭组件包括喇叭、电路板和导针;所述喇叭固定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喇叭的发声端朝向所述第一防水件;所述电路板件固定于所述空腔中并位于所述喇叭背离所述第一防水件的一侧,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喇叭电性连接;所述导针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导针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0027]
进一步的,所述导针为pin针,pin针是连接器中用来完成电(信号)的导电(传输)的一种金属物质。
[0028]
优选地,所述喇叭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可以选用卡扣连接、螺丝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
[002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孔、间隙和第二通孔共同组成发声通道,可以保证所述喇叭组件的声音的正常传出;通过相互错开的所述第一凸起件和第二凸起件,并通过把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凸起件和第二凸起件上,可以使得所述第一防水件和第二防水件形成双层相互错开的防水结构,避免水流沿着所述第二通孔、间隙和第一通孔的路径进入所述空腔中;水流喷淋至所述第二防水件的表面时,水流能沿着所述第二凹槽流走,完成所述第二防水件的自我泄水;水流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进入第一防水件时,水流能沿着所述第一凹槽从出水口进行排出,完成第一防水件的自我泄水;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保证喇叭的正常工作发声的基础上,通过双层相互错开的防水件防止雨水到达喇叭组件处、并能通过每层防水件上的凹槽完成防水件的自我泄水,具有很好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提示音产品结构的俯视图;
[0031]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32]
图3为图2的分解图;
[0033]
图4为图3的的第一防水件的结构图;
[0034]
图5为图3的第二防水件的结构图;
[0035]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防水件的俯视图;
[0036]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盖、第一防水件和第二防水件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0037]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声音沿第一通孔、间隙和第二通孔的路径进行传出时的示意图;
[0038]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提示音产品结构与裸喇叭关于频率-声压关
系的对比示意图。
[0039]
图中,1、壳体;11、前盖;12、后盖;13、密封圈;101、空腔;
[0040]
2、第一防水件;21、第一凸起件;22、第一凹槽;23、第一通孔;24、卡槽;25、出水口;
[0041]
3、第二防水件;31、第二凸起件;32、第二凹槽;33、第二通孔;34、卡脚;311、第二凸起;312、第四凹槽;
[0042]
4、喇叭组件;41、喇叭;42、电路板;43、导针;421、固定柱;
[0043]
10、间隙;
[0044]
1000、汽车提示音产品结构;
[0045]
2000、裸喇叭。
[0046]
d、第一通孔的最小宽度;e、第一通孔的最大宽度;f、第一凹槽的最大宽度;
[0047]
j、第二通孔的最小宽度;k、第二通孔的最大宽度;l、所述第二凹槽的最大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4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0]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51]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2]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是一种汽车提示音产品结构,包括壳体1、第一防水件2、第二防水件3和喇叭组件4,所述壳体1具有空腔101。
[0053]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壳体1包括前盖11和后盖12,所述前盖11和后盖1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防水件2固定于所述前盖11上,所述前盖11和后盖12之间垫有密封圈13。通过把所述前盖11和后盖12设为可拆卸连接,便于把所述喇叭组件4安装至所述空腔101中;通过密封圈13可以提高所述前盖11和后盖12组装而成的所述壳体1的密封性。
[0054]
优选地,所述前盖11和后盖12螺丝连接。
[0055]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件2一体成型在所述前盖11的一面上。
[0056]
进一步的,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防水件2固定于所述壳体1上,其侧
壁上设有出水口25,其背离所述壳体1的一面上设有若干列间隔分布的第一凸起件21,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一凸起件21之间形成有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与所述出水口25连通,每列所述第一凸起件21的顶面均具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第一通孔23,每个所述第一通孔23均与所述空腔101连通。
[0057]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件21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一凸起,每个所述第一凸起的顶面均具有一个所述第一通孔23,同一列所述第一凸起件21中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形成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22连通。
[0058]
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22交织成第一网状结构,通过所述第一网状结构能可以减少所述第一防水件2的材料耗费。所述第一防水件2的第一凸起、第一凹槽22和第三凹槽的结构和形状,请参照图6的所述第二防水件3的第二凸起311、第二凹槽32和第四凹槽312的结构和形状。
[0059]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具有第一外侧壁,所述第一外侧壁从上往下且背向所述第一通孔倾斜延伸,即所述第一凸起为上小下大设置。
[0060]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23为上小下大设置。通过上小下大的所述第一凸起211,可以使所述第二凹槽32呈上大下小结构,从而使得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3的水流都落入所述第一凹槽22中,避免水流溅射至第一凸起211的顶面,避免水流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3进入所述空腔101,且通过上小下大的所述第一通孔23还可以减少所述第一通孔23与所述间隙10连通处的截面积,减少水流溅射到所述第一通孔23处的可能性,提高了由所述第一防水件2和第二防水件3形成的双层相互错开结构的防水性。
[0061]
具体地,所述第一凸起呈四棱台形状,所述第一通孔23呈四棱台形状。
[0062]
进一步的,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二防水件3固定于所述第一防水件2背离所述壳体1的一面上,所述第二防水件背离所述第一防水件2的一面上设有若干列间隔分布的第二凸起件31,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二凸起件31之间形成有第二凹槽32,每列所述第二凸起件31的顶面均具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第二通孔33;所述第二凸起件31与所述第一凸起件21相互错开设置,使得所述第二通孔33与所述第一凹槽22对应且所述第二通孔33位于所述第一凹槽22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凹槽32与所述第一通孔23对应且所述第二凹槽32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3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凸起件31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凸起件21的下表面之间存在间隙10,所述第二通孔33通过所述间隙10与所述第一通孔23连通。
[0063]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件2和第二防水件3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水件3的的侧边具有卡脚34,所述第一防水件2具有与所述卡脚34对应配合的卡槽24,所述第二防水件3通过所述卡脚34可拆卸连接至所述第一防水件2上。
[0064]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起件31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凸起311,每个所述第二凸起311的顶面均具有一个所述第二通孔33,同一列所述第二凸起件31中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起311形成有第四凹槽312,所述第四凹槽312与所述第二凹槽32连通;所述第四凹槽312与所述第二凹槽32交织成第二网状结构,喷淋至所述第二防水件3的外表面的水流,能沿着所述第二网状结构离开所述第二防水件3的外表面。
[0065]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起311具有第一外侧壁,所述第一外侧壁从上往下且背向所述第二通孔33倾斜延伸,即所述第二凸起为上小下大设置。
[0066]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33为上小下大设置。
[0067]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上小下大的描述是基于本技术附图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汽车提示音产品结构实际安装时的位置关系,汽车提示音产品结构实际安装在车体上时,所述第二防水件3是位于所述壳体1的侧面,而不是位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
[0068]
具体地,所述第二凸起311呈四棱台形状,所述第二通孔33呈四棱台形状。通过上小下大的所述第二凸起311,可以使所述第二凹槽32和第四凹槽312均呈上大下小结构,从而使得喷淋至所述第二防水件3的表面的水流可以尽可能多的落入第二凹槽32和第四凹槽312中,从而可以减少落入第二凸起311的顶面上的水流,进而减少了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3落入所述第一凹槽22中的水量,同时,通过上小下大的所述第二通孔33还可以减少所述第二通孔33与外界连通处的截面积,可以进一步减少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3落入所述第一凹槽22中的水量。
[0069]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33的最小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凹槽22的最大宽度;限定所述第二通孔33与所述第一凹槽22的宽度关系,可以使得通过第二通孔33水流均落入所述第一凹槽22中,并沿着所述第一凹槽22通过所述出水口25进行排出,从而可以避免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3的水流落到所述第一防水件2的顶面,进而可以避免水流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3和所述第一通孔23的路径进入所述空腔101。
[0070]
优选地,如图4-5所示,第一通孔23的最小宽度为d,所述第一通孔23的最大宽度为e,所述第一凹槽22的最大宽度为f;
[0071]
所述d为4mm,所述e为10mm,所述f为4mm;
[0072]
所述第二通孔33的最小宽度为j,所述第二通孔33的最大宽度为k,所述第二凹槽32的最大宽度为l;
[0073]
所述j为4mm,所述k为10mm,所述l为4mm;
[0074]
所述间隙10的高度为1mm。
[0075]
参阅图8,图8是声音沿前盖11、第一防水件2和第二防水件3的路径进行传出时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代表声音的传出方向。
[0076]
参阅图9,图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提示音产品结构1000与裸喇叭2000的频率-声压关系的对比示意图。采用所述第一通孔23、间隙10和第二通孔33的传声结构,并对所述第一通孔23、间隙10和第二通孔33的尺寸进行限定,使得本实施例的汽车提示音产品结构1000在频率160-1434hz的范围内,声压db明显优于裸喇叭2000,并使得整个频响曲线更加“平滑”。
[0077]
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喇叭组件4固定于所述空腔101的内部,其发声端朝向所述第一防水件2。
[0078]
具体的,所述喇叭组件4包括喇叭41、电路板42和导针43;所述喇叭41固定于所述空腔101中,所述喇叭41的发声端朝向所述第一防水件2;所述电路板42固定于所述空腔101中并位于所述喇叭41背离所述第一防水件2的一侧,所述电路板42与所述喇叭41电性连接;所述导针43固定于所述电路板42上,所述导针4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的外部。
[0079]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42与所述喇叭41电线连接。
[0080]
优选地,所述导针43为pin针。
[0081]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42背离所述喇叭41的一面具有固定柱421,所述固定柱421具有螺丝孔,所述电路板42通过螺丝孔与所述后盖12螺丝连接。所述固定柱421主要在所述电
路板42和所述壳体1之间起到支撑、定位和固定的作用。
[0082]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提示音产品结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83]
(1)采用所述第一通孔23、间隙10和第二通孔33共同组成发声通道,可以保证所述喇叭组件4的声音的正常传出。
[0084]
(2)采用相互错开的所述第一凸起件21和第二凸起件31,并通过把所述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33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凸起件21和第二凸起件31的顶面上,可以使得所述第一防水件2和第二防水件3形成双层相互错开的防水结构,避免水流沿着所述第二通孔33、间隙10和第一通孔23的路径进入所述空腔101中,防水性能好。
[0085]
(3)采用所述第二凹槽32和第一凹槽22,水流喷淋至所述第二防水件3的表面时,水流能沿着所述第二凹槽32流走,完成所述第二防水件3的自我泄水;水流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3进入第一防水件2时,水流能沿着所述第一凹槽22从出水口25进行排出,完成第一防水件2的自我泄水,具有能自我完成泄水的功能,提高了由所述第一防水件2和第二防水件3形成的双层相互错开结构的防水性能。
[0086]
(4)采用上小下大结构的所述第一凸起,可以使所述第二凹槽32呈上大下小结构,从而使得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3的水流尽可能的落入所述第一凹槽22中,避免水流溅射至第一凸起211的顶面,避免水流通过所述第一通孔23进入所述空腔101。
[0087]
(5)采用上小下大结构的所述第一通孔23,可以减少所述第一通孔23与所述间隙10连通处的截面积,减少水流溅射到所述第一通孔23处的可能性,提高了由所述第一防水件2和第二防水件3形成的双层相互错开结构的防水性。
[0088]
(6)采用上小下大结构的所述第二凸起311,可以使所述第二凹槽32呈上大下小结构,从而使得喷淋至所述第二防水件3的表面的水流可以尽可能多的落入第二凹槽32,从而可以减少落入所述第二凸起311的顶面上的水流,进而减少了可以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3落入所述第一凹槽22中的水量。
[0089]
(7)采用上小下大结构的所述第二通孔33,可以减少所述第二通孔33与外界连通处的截面积,从而可以减少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3落入所述第一凹槽22中的水量。
[0090]
(8)采用所述第一通孔23、间隙10和第二通孔33的传声结构,并对所述第一通孔23、间隙10和第二通孔33的尺寸进行限定,使得实施例中的汽车提示音产品结构1000在频率160-1434hz的范围内,声压db明显优于裸喇叭,并使得整个频响曲线更加“平滑”。
[0091]
(9)采用可拆卸的方式把所述前盖11和所述后盖12组装成壳体1,便于把所述喇叭组件4安装至所述空腔101中。
[009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