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弦立码式压颤全转调箜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581阅读:19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排弦立码式压颤全转调箜篌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乐器改进。
双排弦立码式压颤箜篌是改革空候中的一种。它的基本结构由底座、琴柱和装有转调机械的上弦臂及共鸣箱组成。共鸣箱的底边框上安装了数十根压颤杠杆〔见图1.(5〕。每根杠杆中间有一个支点〔见图1.(1)〕。两条对应琴弦的下端〔见图1.(2)〕分别直接挂在每根压颠杠杆两头的凹槽内〔见图1.(3)〕。弦的上端,拴在上弦臂的弦轴上。双面音板的立式共鸣箱夹在两排弦列中间,两列琴码分别立置在共鸣箱两侧的音板上,支撑着琴弦做为导音体。整个琴体形成了一个倒置三角型。由于对应的每两条琴弦通过压颤杠杆连接为一体,所以达到了演奏揉、滑、按、颤的特殊音响效果。
但是,这种箜篌还存在着音准不稳定、转调音不准、音量小和转调机械轴〔见图2.(8)〕由于加工的公差和自然磨损造成的松动而产生噪音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在新型的“双排弦立码式压颤全转调箜篌”的设计上采取了以下措施1.设计了调距压颠杠杆〔见图3.(6)〕。在原压颠杠杆两端加有带凹槽的可调螺丝〔见图3.(7)〕,两条相对应的琴弦〔见图3.(2)〕分别挂在可调螺丝的凹槽内。依靠调解螺丝来改变压颤杠杆支点〔见图3.(1)〕两端臂长的比例关系,以达到调解两条对应琴弦的张力,解决两条对应琴弦由于制做质量上的差异所造成的在有效弦长相等而音高不相等及音准不稳定等问题。为准确设计、计算双排弦全转调箜篌的截弦变音机械位置提供了必要条件。
2.设计了带有“自动回位公差补偿”装置的转调机械轴〔见图4.(9)〕。在转调机械轴的一端加有具备弹力、扭力两种功能的扭簧〔见图4.(10)〕。另一端设有锥面〔见图4.(11)〕。在转调机械系统传动控制下,转调机械轴向扭簧的扭力相反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后复位时,由于扭簧扭力的作用,使传动系统回位迅速灵活。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使转调机械轴自动向有锥面的一端靠近,控制了转调机械轴的轴向串动,起到了“公差补偿”作用。
3.设计了新型结构的音板。以木材的纵向纤维横跨音箱的底边框和上边框。增加了音板的抗压强度,改善了音板板面振动的横向传导功能,使整个音板得到了充分振动,加大了音量。并将音板支撑码子的部位制成平面,增加了码脚与音板之间的磨擦力,使码子在演奏时更加稳定。
4.设计了可控制的止音装置。由于双排弦协振作用,余音较长,难以完成音乐中的断音、休止音的演奏要求。在琴弦的有效振动区内,设计了可控制的止音装置,可随时控制琴弦的振动,增加了演奏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排弦立码式压颤全转调箜篌,它的基本结构由底座、琴柱和装有转调机械的上弦臂及共鸣箱组成。共鸣箱底边柜装有压颤杠杆,双面音板的立式共鸣箱夹在两排弦的中间。两列琴码分别立置在共鸣箱两侧的音板上,支撑着琴弦。两条对应的琴弦分别将一端栓在压颤杠杆上,另一端栓在装有转调机械的上弦臂的弦轴上。整个琴体形成一个倒置三角型。其特征是1.设有带凹槽的可调螺丝的调距压颤杠杆;2.带有自动回位公差补偿装置的转调机械轴;3.以木材的自然纹里与弦列平行的音板制做结构;4.有可控制的止音装置。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双排弦立码式压颤全转调箜篌,其特征是在转调机械轴的一端加有具备弹力、扭力两种功能的扭簧,另一端设有锥面。
3.按照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双排弦立码式压颤全转调箜篌,其特征是以木材的自然纹理与弦列平行的音板制做结构,将音板支撑码子的部位制成平面。
4.按照权利要求
1.2所述的双排弦立码式压颤全转调箜篌,其特征在于可控制的止音装置,设置在琴弦的有效振动区内。
专利摘要
一种双排弦立码式压颤全转调箜篌。本箜篌属于乐器改进。以往改革的箜篌,存在着音准不稳定、音量较小,转调机械系统易松动产生噪音和转调不全等问题,本箜篌技术特征是在压颤机械两端设置了调距装置,解决了音准问题。在变音截弦盘的机械轴上,设置了公差补偿自动回位装置,解决噪音及机械传动系统不灵活的问题。改变了音板制做方法,增设了止音装置,加大了音量,丰富了演奏技巧。
文档编号G10D3/00GK85200599SQ85200599
公开日1986年1月1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赵广运 申请人:赵广运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