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挎式电子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447阅读:1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抱挎式电子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电子乐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子琴形制的改进。
现有电子琴的形制为架式双手同向弹奏箱,它不适于抱在怀里弹奏。对于需要走行及舞动时弹奏乐曲的场合,因为是双手同向弹奏,就难以做到,使电子琴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适合于走动及舞动时弹奏的电子琴。
本发明的技术要点是它是将普通电子琴,原为双手同向弹奏装置的一组音键,改制为互为平行或互为斜向、互为垂直的非同向双弹奏装置两组音键。其音响电路与并联的两组音键相接。在琴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挎带的孔和环。
本发明出现后,使电子琴不但能在舞台上演出使用,而且可坐着或仰卧抱在怀里,挎在身上站着、行走和舞动时弹奏。适合于家庭娱乐、学生歌咏及儿童音乐教学等使用,便于推广应用。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六六式”音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七五式”图案“六六式”结构键盘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十二音二行六六式音位排列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大音阶音位结构形式两组系列图。
本发明的互为平行两弹奏装置音键,可采用“七五式”音位结构键盘,也可采用十二音二行系列“六六式”音位结构音键、及其键盘或巴扬(译音)钮式手风琴键钮组合、手风琴低音贝司结构音键。附图1给出的是与原弹奏装置A键盘(1)相对应的另一组弹奏装置B音键(3),为2-6行列交错设置的“十二者二行系列六六式”音位结构。若能将弹奏装置音键改制成具有坡形制的结构,并设有半音阶滑奏部位(申请人曾在申请号为87101560的专利申请中提出),可使两手姆指能够直接往返于白、黑键之间快速弹奏,并可滑奏出半音阶的色彩性音响。在两弹奏装置相交处设有扬声器(2),弹奏装置B的侧面为启动开关(7)和滑动调整钮(8),弹奏装置B上面的音键(3)侧部是显示器(5)和多种功能按键(4)。在琴体两端部分别为配备挎带用的固定孔(6)和固定环(9),演奏者可挎到身上弹奏。
“十二音二行系列的六六式”是将音乐使用的十二音律半音阶,按其顺序,以2列(可斜位)依次排成2行,称为十二音二行所得C、D、E、#F、#G、#A六个音为一行,及#C、#D、F、G、A、B六个音为另一行的样式称为“六六式”(见图4)。
十二音2行排列的特点,是十二个调的音阶各音之间的位置联系(术语称为音阶音位结构形式)只有两组。即C、D、E、#F、#G、#A六个调的音阶音位结构形式相同,为一组,#C、#D、F、G、A、B六个调的音阶音位结构形式相同,为另一组,形成两组“系列”的音阶音位结构形式(见图5)。此种系列情形对于和弦音程同样也存在。当配置坡形音键键盘时,弹奏十二个调音阶只需用一组指法。如大音阶,只用“1-2-3-1-2-3-4-5(1)指”及姆(1)指往返于长、短音键即可,简化了“七五式”键盘的繁杂指法,达到了调的弹奏指法通用。
为适于五线谱技术和视感习惯,六六式键盘的外观颜色,可采用“七五式”键盘白黑色图案(见图3)。
权利要求
1.一种由弹奏装置和音响电路组成的抱挎式电子琴,其特征在于它是将普通电子琴原为双手同向弹奏装置的一组音键,改制为互为平行或互为斜向、互为垂直的非同向双弹奏装置两组音键;其音响电路与并联的两组音键相接;在琴体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挎带的孔和环。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挎式电子琴,其特征在于互为平行的两弹奏装置A、B音键(1、3)可采用“七五式”音位结构键盘,也可采用十二音二行系列“六六式”音位结构音键、及其键盘或巴扬(译音)钮式手风琴键钮组合、手风琴低音贝司结构音键。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挎式电子琴,其特征在于弹奏装置A、B音键(1、3)改制成具有坡形制的结构,并设有半音阶滑奏部位。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挎式电子琴,其特征在于两弹奏装置相交处设有扬声器(2),弹奏装置B的侧面为启动开关(7)和滑动调整钮(8),弹奏装置B上面的音键(3)侧部是显示器(5)和多种功能按键(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是电子乐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子琴形制的改进。它是将普通电子琴,原为双手同向弹奏装置的一组音键,改制为互为平行或互为斜向、互为垂直的非同向双弹奏装置两组音键。其音响电路与并联的两组音键相接。本电子琴不但能在舞台上演出使用,而且可坐着或仰卧抱在怀里、挎在身上站着、行走和舞动时弹奏。适用于家庭娱乐、学生歌咏及儿童音乐教学等使用。
文档编号G10H1/32GK1051810SQ89107339
公开日1991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1989年11月13日
发明者赵德震, 赵建宁, 关常珍 申请人:赵德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