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632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弹奏乐器。
古筝是我国民族的传统乐器,具有独特的音响效果和演奏技巧,所以深受民众喜爱,流传甚广。在保持传统工艺造型基础上,吉筝已由十三根弦发展成二十一根弦,由每组含1、2、3、5和6音的五分音格的四组音和外加一根1音弦所组成。由高声逐渐至低音的呈单排马列成一行。在右侧弹奏区只有一只山口。每根弦都有一只音符马支撑。但是由于无半音阶,调奏时不可以转调,音响区域和效果还不理想,影响了这一弹奏乐器的发展。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等曾将古筝改成蝶式,分左右共呜箱,虽然丰富了音阶,但由于音箱距离缩短而不能产生满意的音响效果,该筝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古筝工艺造型,由于两个弹奏区域距离远,演奏时还操作不便,所以未被公众采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保持古筝传统工艺造型,又具十二平均律音位排列的和便于演奏的筝。
本实用新型的筝与古筝在结构、工艺造型上基本保持一致,由音箱、弦、弦马、山口等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筝的特征之一是采用50根弦。这些弦分成三排。第一排和古筝相同,具有四组各五分音格的20根弦和一根1音的弦。第二组弦较第一组略长,也是有四组各五分音格的20根弦和一根1音的弦,弹奏这些弦后能发出第一排相应弦的半音。所以,在第二排能弹奏该排#3、#4基音的弦,该弹奏的音也相当于第一排发出的4、7基音。最长的第三组弦共有8根,为相应4、7基音的半音,共四组。上述三排弦均由高音逐渐至低音的呈单排马列成一行。弦在弹奏区离筝面板的高度是第一排的弦高于第二排的弦,第二排弦高于第三排的弦。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之二是有4个山口。除后山口外,在右侧的弹奏区采用3个山口,在第一和第二个山口中开有小孔。第一山口均匀排列的孔可以使第二、三排的弦通过,第三排的弦进而通过第二个山口的孔。而第一和第三排的弦如往常一样分别从第一和第三只上口顶上通过。各排弦在弹奏区有高低差落,便于弹奏。
每根弦均有一只马支撑,该马可采用各种形状,如桥式的。
本实用新型第三个特征是在第二、三排弦弹奏区的上面可以设计一个盖子,该盖子可以展开,並与筝右侧的一边相连接。当关闭盖子时(如图1中4所示)成为面板的一部份,外型和一般古筝相似,可以当一般的古筝演奏,而不需改变演奏的技巧。当开启时(如图1和2中4所示),利用三排弦,可以弹奏出十二平均律的各种音响,在演奏时可以转调,而弹奏方法不变。但增加了技巧。图1是筝的侧视图,其中3.1、3.2、3.3、2.2、2.3、2.4、4和1分别指第一排弦、第二排弦、第三排弦,第1只山口、第2只山口、第3只山口、盖子和音箱。虚线表示盖子关闭时的状态。图2是筝的音箱上弦的部份俯视排列图。其中3.1、3.2、3.3分别指第一排、第二排和第三排的弦,该图仅列出一组弦,其余三组弦依次类推排列。图3中A-AB-B分别是第一和第二只山口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特征是筝体四周用樟木贴皮,再配上雕塑的双龙拖珠图案。面板左右两端配上对称的凤凰雕塑。可以采用“刨花”新工艺进行雕塑。所以它是一件既古朴、雅典,而又美观的艺术装饰品。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筝,不需改变古筝的主要工艺结构和外观设计,也不改变传统演奏方法和技巧,又保持了古筝特有的传统音色、音响,且又增加了半音,实现十二平均律的音位排列。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筝,演奏者用一只手的五指即可奏出任何半音。双手配合即能方便地奏出各种和弦,如七和弦、减七和弦、九和弦等,丰富和提高了演奏内容和技巧。
权利要求
1.一种由音箱、弦、山口组成的弹奏乐器筝,其特征是所述的弦有50根。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筝,其特征是所述的弦分成第一排的21根、第二排的21根和第三排的8根。
3.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筝,其特征是所述的弦长度为第三排的弦大于第二排的弦大于第一排的弦,弦在弹奏区离筝面板的高度是第一排的弦高于第二排的弦高于第三排的弦。
4.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筝,其特征是所述的山口,在弹奏区有3只,第一和第二山口有小孔。
5.如权利要求
1、2、3或4所述的筝,其特征是有一盖子。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弹奏乐器。是由音箱、三排共50根的弦、三只山口、盖子等所组成。是一种既保持古筝传统特色,又能弹奏伴音、具十二平均音位排列的和便于演奏的筝。
文档编号G10D1/00GK86203011SQ86203011
公开日1987年4月8日 申请日期1986年5月5日
发明者陈贤明 申请人:陈贤明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