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442阅读:1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激光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电控制的激光琴。
现有的激光琴主要包括产生激光光源的激光器、扩束透镜、反射式分光器、光接收器、光电变换放大器、接口开关电路和发声器等部件或组件。激光光源一般采用一台或两台输出为10瓦级的铜蒸气激光器,输出的激光光束通过扩束透镜射向由多个反光镜构成的反射式分光器分散成与“光琴弦”数相同的光束,称之为“琴弦光束”,反光镜的数量取决于“光琴弦”的根数,被分出来的光束射向光接收器;表演者用手将反射式分光器反射出来的光束遮断,通过光接收器、光电变换放大器、接口开关电路和发声器,就会发出音乐声音。产生与“光琴弦”数相同的光束,其采用的必要装置或部件为激光器、扩束镜和反射式分光器。这种产生“琴弦光束”的方法存在着以下一些缺点。其一,激光器(例如铜蒸气激光器)结构复杂庞大,重达几百公斤,并且耗电量很大,达几个仟瓦;其二,激光器的工作是通过频率为10千赫兹左右的高压大电流脉冲放电实现的,脉冲电压高达1万伏,电流达几千安培,这对表演场所设置的音响器件(话筒、伴奏电子乐器等)造成很大的干扰,影响其正常工作;其三,这种激光器中的放电开关需要水冷,运转十分麻烦;其四,这种激光器的输出光束直径为10毫米量级,输出光束中,光弦分布不均匀,且随时间变化,经过反射式分光器分出来的光的亮度不均匀,有时甚至到难以操作的程度;其五,由于扩束镜、反射式分光器受振动等因素的影响,常会使分出来的光束偏离已对准好的光接收器,从而导致演奏失败;其六,整套激光琴运输搬动不易,而且整套装置耗资巨大,运作及其维护费用也很昂贵。总之,现有的激光琴由于上述诸多缺点,很不适用,也很难普及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激光琴的激光光源及作为“光琴弦”的光束进行根本性的改进,从而能制造出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作方便、调整容易、体积小重量轻、无电干扰和不受振动影响的适合于文娱艺术表演的激光琴。
本实用新型激光琴采用了另一种激光光源发生装置或部件,即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小巧的重量仅为几十克、由直流4伏50毫安供电的激光二极管和一个更为小巧的聚焦透镜所构成的激光二极管组件来代替现有激光琴所用的激光器。采用激光二极管组件的个数与激光琴的“光琴弦”数相同,一般为16~22个。本实用新型激光琴的结构部件主要包括由激光二极管和聚焦透镜所构成的激光二极管组件、光接收器、光电变换放大器、接口开关电路和发声器。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专门设计的辅助操作板。由于激光二极管组件所产生的“琴弦光束”功率较弱,表演者难以进行实际操作,于是专门设计了一个辅助操作板,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辅助操作板由透明有机玻璃材料制成,板面上按“琴弦光束”间的距离开有直径为4毫米左右的小圆孔,小圆孔的数目与激光琴的“光琴弦”确定的音符数目相同。辅助操作板上的小圆孔略小于光束的截面,使光束的大部分透过圆孔射向光接收器,一小部分光束在圆孔边缘形成相应的红色光环,以指示“光琴弦”的位置,便于表演者操作,故辅助操作板起着显示“光琴弦”位置的作用。为了便于表演者或初学者操作,还可在小圆孔周围恰当位置标注上各个音高符号。辅助操作板上的小圆孔可以作一直线式排列,也可按需要以其它方式布置。
表演者操作时,通过用手操作或遮断从激光二极管组件发送出的光束,这些“琴弦光束”通过辅助操作板上的小圆孔,经光接收器、光电变换放大器、接口开关电路和发声器各部件,最后使发生器发出美妙动听的音乐声来。
表演者既可用在辅助操作板圆孔的上方或下方用手遮断光束的方式进行表演,也可用扬琴棒敲击圆孔而遮断光束进行表演。
激光二极管组件和光接收器的排列方式还可以按表演者舞蹈动作,在其间隔空间进行适当排列,以实现以往未有的“自己舞蹈、自己伴奏”的奇特功效。
本实用新型激光琴克服了以往采用复杂庞大、高功率的激光器来产生激光光源所带来的许多缺点和麻烦问题,对激光光源和激光琴的“光琴弦”进行根本性改进,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激光琴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运作和操作,造价低廉、无电干扰等优点,并且特别适合于表演者进行弹拨、敲击以及与舞蹈动作相结合形式的激光琴艺术表演。


图1为本实用新型激光琴的结构示意图。
现结合附图将本实用新型详细叙述于下。
本实用新型激光音乐琴由产生激光光源的激光二极管1、聚焦透镜2(此两者构成激光二极管组件A)、辅助操作板3、光接收器4、光电变换放大器5、接口开关电路6及发声器7组成。辅助操作板3上开有若干小圆孔8,圆孔直径为4毫米左右,按“琴弦光束”间的距离排列。所采用的激光二极管组件A的个数与激光琴的“光琴弦”数相同,一般为16~22个。激光二极管1可发出红色可见光,由直流供电,电压为4伏,电流为50毫安。辅助操作板3设置于激光二极管组件A与光电接收器4之间,该板是由可透过红色可见光的有机玻璃材料制成,在辅助操作板3上按照激光琴“光琴弦”的数量,间隔设有多个小于激光光束截面的小圆孔8。其圆孔数量一般亦为16~22个。在有机玻璃板小圆孔周围适当位置标注有音高符号,便于表演者或初学者进行弹拨或敲击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激光琴,包括有产生激光光源的部件或装置1、光学透镜2、光接收器4、光电变换放大器5、接口开关电路6和发声器7,其特征是产生激光光源的部件1是激光二极管,光学透镜2为聚焦透镜,激光二极管和聚焦透镜构成产生“琴弦光束”的激光二极管组件A,另外还设有开有若干圆孔8的辅助操作板3,“琴弦光束”通过该圆孔射向光接收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琴,其特征是激光二极管组件A的个数与激光音乐琴所需的“琴弦光束”数相一致,一般为16~2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琴,其特征是辅助操作板3由一透明有机玻璃板制成,板上按“琴弦光束”间的距离打有若干个小圆孔8,小圆孔8数量与激光琴确定的琴弦音符数目相一致;小圆孔8的直径约为4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琴,其特征是激光二极管采用的是由直流4伏、50毫安供电的激光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琴,其特征是辅助操作板3上的小圆孔8周围恰当位置标注有便于表演者操作的音高符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琴,其特征是辅助操作板3上的小圆孔8可以作一直线排列方式布置,也可按需要以其他排列方式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改进的激光音乐琴,它由激光二极管1、聚焦透镜2、辅助操作板3、光接收器4、光电变换放大器5、接口开关电路6及发声器7所组成。“琴弦光束”通过辅助板3上的小孔8射向光接收器4,再通过光电变换放大器5、接口开关电路6及发声器7而发出音乐声。表演者操作即遮断相应音符的“琴弦光束”,发声器7即能发出相应的音乐声来。本实用新型激光音乐琴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调整方便、无干扰等许多优点,适合文娱激光艺术表演。
文档编号G10H3/00GK2292320SQ97206358
公开日1998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15日
发明者杨天立 申请人:杨天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