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用电子喇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440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用电子喇叭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布的是机动车用电子喇叭,具体是一种由电子发声电路和助声腔构成的电子喇叭。
目前,机动车上使用的电喇叭,带有电器开关、衔铁连杆、发音膜片、调整螺母、助声腔等。在接通电源后,电流经电器开关上的动、静触点,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使磁力吸动衔铁连杆,连杆再推动发音膜片,带动调整螺母,使动、静触点分离,而切断磁力线圈电流又使磁场消失,发音膜片回位,当电流再接通又重复上述动作,周而复始,发音膜片产生往复振动而发声。这种产品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等优点,但机械振动部分因频繁使用而容易断裂,电接点因电弧烧蚀容易损坏,还须经常矫正调整螺母,并且耗能量高、音调单一、刺耳。因此很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电子发声电路和助声腔的电子喇叭,以替代现有机动车的电喇叭。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附图所示,由机芯和外壳构成。机芯即是在印刷线路板上带有各种电子元器件构成的电路板总成,外壳即是电子喇叭的助声腔体。其助声腔体的结构如


图1所示,在腔体的下部有一安装支架(4),在腔体一侧有一电路板防护罩(1),防护罩内装置电路板总成(2),在电路板的前部有一永磁体(3),在永磁体的前部有一发音膜片(5),腔体的最前部是喇叭状助声腔(6)。在腔体的后部带有接线端子(7)。其电子发声电路的结构如图2所示;整个电子发声电路包括音频振荡电路、调制振荡电路、音色形成电路、激励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其音频振荡电路上带IC1(CD4069)、电阻R1、R2、R3,电容器C1、C2、C3、C4、C5、C6。其调制振荡电路上带有电容器C1、C2、C3,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激励放大电路上带有IC9(TDA2002)、电容器C12、电阻R15、R16。其功率放大电路上带有IC3(TDA7240),电容器C16、C17、C18、C19、C28、C20。音色形成电路上带有电阻R13、线圈L、电容器C9、C10。各个电路相互联结装置于印刷线路板上。形成电路板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IC1是一个六非门逻辑电路,由其中b、c两个非门与电阻R4、R6、R5、电容器C4组成第一路音频振动电路。由e、f两个非门与电阻R10、R11、R12、电容器C6组成第二路音频振荡电路。调制振荡电路是非门a与电容器C1、C2、C3和电阻R1、R2、R3组成。电源接通后,第一路音频振荡电路产生出100赫芝的频率信号,为方波,第二路音频振荡电路产生出500赫芝频率信号,此时由调制振荡电路产生出的1~10赫芝低频信号调制第一路和第二路音频振荡电路产生的信号,经调制后的1~10赫芝频率信号由IC1上的2脚输出至a非门,再由a非门12脚输出,通过电容器C5和可调电阻R9、R7、R8分别输入音频振荡电路,使之产生出颤音效果。此时的音频信号由电容器C7、C8输送至音色形成电路。音色形成后的信号通过C11送至激励放大电路,激励放大后的信号由C15输送至功率放大电路,经IC3功率放大后的信号,由IC3的9脚和12脚输出一个28W功率信号,振动发音膜片和助声腔发出声音。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将各部件装配于腔体内后,用导线连接机动车按钮开关和腔体上的接线端子即可。按动按钮即能发出笛声。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由于是电子电路,克服了机械结构带来的因疲劳而断裂,电接点易烧触、耗能高等缺点。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又可根据需要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使其达到声音悦耳,减少噪声污染。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
图1-防护罩 2-电路板总成 3-永磁体 4-支撑架 5-发音膜片 6-助声腔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形图7-接线端子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涉及金属锻压、焊接和电子专业,参照说明书及附图,按其公知技术加工组装即可再现。
权利要求1.机动车用电子喇叭,由机芯和外壳构成,其特征在于电子发声电路上带有音频振荡电路、调制振荡电路、音色形成电路、激励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其音频振荡电路上带IC1,电阻R1、R2、R3,电容器C1、C2、C3、C4、C5、C6,其调制振荡电路上带有电容器C1、C2、C3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激励放大电路上带有IC2、电容器C13、电阻R15、R16功率放大电路上带有IC3、电容器C16、C17、C18、C19、C28、C20。音色形成电路上带有电阻R13、线圈L、电容器C9、C10。
专利摘要机动车用电子喇叭,由机芯和外壳构成,其机芯为电子发声电路,外壳为助声腔体。电子发声电路由音频振荡电路、调制振荡电路、音色形成电路、激励放大电流、功率放大电路构成。当音频振荡电路产生出的信号由调制振荡电路调制、激励放大、功率放大后,推动发音膜片和助声腔而发出声音。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且声音悦耳,可根据需要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减轻噪音污染。
文档编号G10K9/00GK2282247SQ97205060
公开日1998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8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8日
发明者王振奎 申请人:王振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