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哨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0642阅读:9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哨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发声器具,适用于交通指挥、工地指挥、体育比赛等需用口吹哨子的场所。
目前使用的口吹哨子,通过口吹发声,时间一长就很费力累人,尤其是在室外长时间使用,就会吸入大量废气和有害气体,影响身体健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子哨子,用以取代口吹哨子,减轻劳动强度,避免吸入有碍健康的有害气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低音频振荡器产生的低音频信号对音频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进行调制,调制后的双音频混频信号经功率放大、并由变压器升压后耦合至蜂鸣器,从而发出哨子声。同时,在蜂鸣器的输出口上装一可调式谐振腔,以调节输出音频的谐波频率,取得满意的哨子声。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线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型图,其中a为其不使用状态;b为其使用状态。

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由虚线框出的由电池E、开关K组成的电源1、由低音频振荡电路IC1、电容C1及电阻R1组成的低音频振荡器2、由音频振荡电路IC2、电容C2、电阻R2、R3组成的音频振荡器3、由大功率晶体管BG、变压器L1、L2及蜂鸣器Y组成的放大发声器4,且电源1、低音频振荡器2、音频振荡器3、放大发声器4依次串联。图2中,5为可伸缩调节的圆筒形谐振腔,它通过螺纹套在圆筒形壳体6上的蜂鸣器输出口,壳体6上还有与电源开关K连接的按钮7。当按钮7按下时,开关K导通,电池E开始供电,低音频振荡器2产生低音频信号,该信号输入到音频振荡器3,对后者产生的音频信号进行调制,调制后的双音频混频信号输入到大功率晶体管BG的基极,经放大后再由变压器L1、L2升压后耦合至蜂鸣器Y,产生哨子声,最后通过谐振腔5的伸缩调节来调节音频的谐振频率,以调节哨子声至最佳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适用于交通路口、施工工地、体育场馆、学校操场等场所进行交通指挥、工地指挥、体育比赛、体育课操练等活动,能取代口吹哨子,且能省力,益于健康。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哨子,其特征在于其电子线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由电池E、开关K组成的电源1、由低音频振荡电路IC1、电容C1及电阻R1组成的低音频振荡器2、由音频振荡电路IC2、电容C2、电阻R2、R3组成的音频振荡器3、由大功率晶体管BG、变压器L1、L2及蜂鸣器Y组成的放大发声器4,其外壳为一圆筒形壳体6,上有按钮7与电子线路的开关K相连,另有可伸缩调节的谐振腔5通过螺纹套在壳体6上的蜂鸣器输出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哨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依次串联的电源1、低音频振荡器2、音频振荡器3、放大发声器4构成的电子线路以及由圆筒形可伸缩调节的谐振腔5、壳体6、按钮7连成一体的外壳,当电源接通后,其电子线路产生电子哨声,可取代口吹哨子,用于交通指挥、工地指挥、体育比赛等需用哨子的场所。
文档编号G10K9/00GK2321091SQ9822331
公开日1999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24日
发明者杨东根, 张忠瑛, 任启祥 申请人:上海无线电二十三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