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65580阅读:来源:国知局
包括第一固持部41、第一紧固部42、及第一螺钉(bolt)43。第一固持部41形成为筒状。第一紧固部42形成为与该第一固持部41邻接的剖面大致C字状。第一螺钉43插入到分别形成于该第一紧固部42的圆周方向两端的孔中而将第一紧固部42的圆周方向两端彼此连结。
[0066]第一固持部41是固持保持管10的部位。第一紧固部42是拧紧固定支柱管20的部位。第一固持部41与第一紧固部42是以它们的中心轴相互垂直的方式构成。在保持管10与支柱管20连结于第一保持器40的状态下,保持管10相对于支柱管20垂直地延伸。
[0067]第一保持器40是以通过调整第一螺钉43的紧固量而使第一紧固部42的内径发生变化的方式构成。S卩,通过将第一螺钉43拧紧而缩小第一紧固部42的内径,可以将第一紧固部42固定在支柱管20上。而且,通过放松第一螺钉43的紧固而扩大第一紧固部42的内径,可以解除第一紧固部42相对于支柱管20的固定。
[0068]因此,在鼓架100中,通过进行第一保持器40相对于支柱管20的固定解除及再固定,可以变更第一保持器40相对于支柱管20的安装位置(第一保持器40在支柱管20的轴向上的安装位置)。通过变更第一保持器40的安装位置,可以变更保持管10相对于支柱管20的安装位置(连结保持管10的在支撑管20的轴向上的位置)。
[0069]脚构件30主要包括第一脚部31、及第二脚部32。第一脚部31的一端连结于支柱管20。第二脚部32向与该第一脚部31交叉的方向延伸。通过将第一脚部31的另一端部分与第二脚部32的轴向中心部分连结,脚构件30形成为大致T字状。由此,可以使脚构件30的构造简化,并且稳定地支撑支柱管20
[0070]第一脚部31包括呈直线状延伸的管状构件。第二脚部32包括弯曲的管状构件。
[0071]在第二脚部32的轴向两端部分,安装有形成为球状的接地部33。接地部33包括具有比第二脚部32高的弹性的弹性体。第二脚部32经由接地部33接地于地板F。
[0072]第二脚部32的轴向中央部分位于比两端部分更靠上方。第二脚部32以随着从轴向中央部分朝向两端而向地板F接近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
[0073]因此,与第二脚部32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第一脚部31的轴向长度。而且,由于第二脚部32是以两端向地板F接近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因此相应地,可以缩小接地部33的高度尺寸,从而谋求接地部33的小型化。结果,可以谋求脚构件30整体的小型化。S卩,可以抑制脚构件30的制造成本(cost)。
[0074]脚构件30经由第二保持器50而连结于支柱管20。第二保持器50位于比第一保持器40更靠下方。
[0075]第二保持器50包括第二固持部51、第二紧固部52、及第二螺钉53。第二固持部51形成为筒状。第二紧固部52连设于该第二固持部51,并且形成为剖面大致C字状。第二螺钉53插入到形成于该第二紧固部52的圆周方向两端的孔中而将第二紧固部52的圆周方向两端彼此连结。
[0076]第二固持部51是固持第一脚部31的部位。第二紧固部52是拧紧固定支柱管20的部位。第二固持部51与第二紧固部52是以它们的中心轴相互垂直的方式构成。第二固持部51的轴向一端侧连结于第二紧固部52的外周面。因此,在脚构件30与支柱管20连结于第二保持器50的状态下,第一脚部31相对于支柱管20垂直地延伸。
[0077]第二保持器50是以通过调整第二螺钉53的紧固量而使第二紧固部52的内径发生变化的方式构成。S卩,通过将第二螺钉53拧紧而缩小第二紧固部52的内径,可以将第二紧固部52固定在支柱管20上。而且,通过放松第二螺钉53的紧固而扩大第二紧固部52的内径,可以解除第二紧固部52相对于支柱管20的固定。
[0078]因此,在鼓架100中,通过进行第二保持器50相对于支柱管20的固定解除及再固定,可以变更第二保持器50相对于支柱管20的安装位置(第二保持器50在支柱管20的轴向上的安装位置)。通过变更该第二保持器50的安装位置,可以变更脚构件30相对于支柱管20的安装位置(连结脚构件30的在支撑管20的轴向上的位置)。
[0079]这里,接地部33也安装在支柱管20的下端。即,鼓架100是以安装在支柱管20及第二脚部32的两端的三个接地部33接地于地板F的方式构成。
[0080]S卩,支柱管20是在使支柱管20的下端接地于地板F的状态下支撑于脚构件30。艮P,支柱管20的下方部分(比固定第二保持器50的位置更靠下方部分)与脚构件30作为鼓架100的脚构造而构成。像这样,通过将支柱管20作为鼓架100的脚构造的一部分而利用,可以在稳定的状态下支撑支柱管20。此外,可以降低鼓架100的零件成本。
[0081]支柱管20的上端配置在比下端更靠后方,支柱管20是在使支柱管20的中心轴相对于地板F倾斜的状态下支撑于脚构件30。在脚构件30中,第一脚部31从支柱管20朝向后方延伸,接地部33在比支柱管20的下端更靠后方处,接地于地板F。像这样,脚构件30从后方侧支撑将要向后方倾倒的支柱管20。因此,可以稳定地支撑支柱管20。
[0082]其次,参照图2及图3 (a)?3 (c),对鼓架100的使用形态进行说明。图2是架子鼓1的立体图。图2图示有在鼓架100上保持有多个电子打击乐器的状态。图3(a)?图3(c)是架子鼓1的侧视图。图3(b)所示的架子鼓1的支柱管20与图3(a)所示的架子鼓1的支柱管20相比,相对于地板F的倾斜角度较小。而且,图3(b)所示的架子鼓1的支柱管20与图3(c)所示的架子鼓1的支柱管20相比,相对于地板F的倾斜角度较大。
[0083]如图2所示,在架子鼓1上,模拟钹(cymbals)、小军鼓(snare drum)、或手鼓(tomtom)等的电子打击乐器保持于保持管10。此外,在地板F上,配设有踏板装置P,该踏板装置P是作为随着演奏者的踩踏操作而被演奏的电子打击乐器所构成。
[0084]在架子鼓1中,保持管10连结于支柱管20。该支柱管20的上端配置在比下端更靠后方侧。由此,下段管13配置在前方,上段管11配置在后方。
[0085]在一个保持管10上保持有多个电子打击乐器。这些多个电子打击乐器的位置可以通过变更第一保持器40相对于支柱管20的安装位置而进行调整。
[0086]这里,通常来说,想要调整打击乐器的位置的演奏者在身高比之前使用该打击乐器的演奏者高的情况下,手脚的长度也长;在身高比之前使用该打击乐器的演奏者矮的情况下,手脚的长度也短。
[0087]因此,假设:在想要使打击乐器向易于进行演奏的适当位置移动的情况下,演奏者几乎都会根据自己的身高及手脚的长度,将多个打击乐器向上方且从演奏者的角度来看向里侧、或者向下方且从演奏者的角度来看向近前侧调整位置。
[0088]相对于此,架子鼓1是支柱管20相对于地板F倾斜,且支柱管20的上端配置在比下端更靠后方。由此,通过使第一保持器40沿着支柱管20的轴向滑行(slide)移动,除了可以调整保持于保持管10的多个打击乐器距离地板的高度位置以外,还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打击乐器向前后方向的位置调整。
[0089]S卩,在使第一保持器40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可以使保持管10向上方向且后方(从演奏者的角度来看是里侧)移动。另一方面,在使第一保持器40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可以使保持管10向下方且向前方(从演奏者的角度来看是近前侧)移动。由此,可以高效地调整多个打击乐器的位置。
[0090]这时,保持于保持管10的打击乐器沿着支柱管20的轴向滑行移动。由此,可以防止从演奏者的角度来看打击乐器的打击面朝向左侧或右侧。
[0091]S卩,当调整保持于保持管10的打击乐器的前后位置时,在使保持管10以支柱管20为轴而旋动的情况下,打击乐器也会以支柱管20为轴而旋转移动,从演奏者的角度来看打击乐器的打击面朝向左侧或右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对打击面进行击打而朝着纵向打下去的鼓槌(stick)会向打击面所朝向的左侧或右侧反弹。因此,例如,在想要对打击面进行连续击打的情况等下,会产生难以演奏等不良情况。
[0092]相对于此,在鼓架100中,可以防止从演奏者的角度来看打击面的方向朝向左侧或右侧。因此,可以消除因调整打击乐器的位置而使得打击乐器难以演奏等不良情况。
[0093]在鼓架100中,保持管10的轴向中央部分经由第一保持器40而连结于支柱管20。此外,通过一个保持管10,而在支柱管20的左侧及右侧两侧保持有打击乐器。
[0094]这里,当使保持于保持管10的打击乐器向前方或后方移动时,使一个保持管10以支柱管20为轴而旋动。在这种情况下,在支柱管20的左右方向一侧保持于一个保持管10的打击乐器向前方移动,相对于此,在支柱管20的左右方向另一侧保持于一个保持管10的打击乐器向后方移动。即,无法使被保持在支柱管20的左右方向一侧的打击乐器与被保持在左右方向另一侧的打击乐器这两者都相对于一个保持管10向前方或后方移动。
[0095]因此,在通过使保持管以支柱管为轴而旋动以调整打击乐器的前后位置的以往的鼓架中,需要个别地设置从支柱管向左右方向一侧延伸的保持管与向左右方向另一侧延伸的保持管。
[0096]相对于此,在鼓架100中,通过使保持管10沿着支柱管20的轴向滑行移动,可以使被保持在支柱管20的左右方向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