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放电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175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体放电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显示板等的气体放电面板。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板(PDP)是等离子显示装置的一种,虽然尺寸小也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大画面的显示,因而作为下一代的显示面板而备受注目。现在,60英寸的产品已经商品化。
图42是表示一般的交流表面放电型PDP的主要结构的部分截面的透视图。图中,z方向为PDP的厚度方向,xy平面为与PDP的面板平行的平面。如图所示,该PDP1由主面相对设置的前面板20及后面板26构成。
形成前面板20的基片的前面板玻璃21中,在其主面的一侧沿着x轴方向形成多对成对的两个显示电极22、23(扫描电极22、维持电极23),使在各对显示电极22、23间可以进行表面放电。这里,显示电极22、23是由例如Ag和玻璃混合而形成。
对各个扫描电极22进行电气上独立的供电。各个维持电极23全部电气连接到相同电位。
在配置了上述显示电极22、23的前面板玻璃21的主面上,顺次涂敷由绝缘材料形成的介质层24和保护层25。
形成后面板26的基片的后面板玻璃27中,在其主面的一侧以y轴方向为纵向、每隔一定间隔并列设置条纹状的多个地址电极28。该地址电极28由Ag和玻璃混合而成。
在配置了地址电极28的上述后面板玻璃27的主面上涂敷由绝缘材料形成的介质层29。在介质层29上,配合相邻的两个地址电极28的间隙而设置隔壁30。然后,在相邻的两个隔壁30的各个侧壁和其间的介质层29的表面上,形成与红色(R)、绿色(G)、蓝色(B)等任何一种颜色对应的荧光体层31~33。
具有这样结构的前面板20和后面板26相对设置,使地址电极28和显示电极22、23相互在纵向上成直角正交。
在前面板20和后面板26的各个边缘部分用熔融玻璃等密封材料进行密封,使两个面板20、26的内部形成密封状态。
另外,该图中,为了便于说明,显示电极22、23和地址电极28用比实际少的根数以实线进行表示。
在这样密封的前面板20和后面板26的内部,以规定的压力(传统通常为40kPa~66.5kPa左右)封入包含Xe的放电气体(封入气体)。
从而,在前面板20和后面板26之间,介质层24、荧光体层31~33以及相邻的两个隔壁30分隔的空间成为放电空间38。另外,相邻的一对显示电极22、23和一根地址电极28夹着放电空间38而交叉的区域成为用以显示图像的单元(未图示)。这里,在图43中表示了PDP的多对显示电极22、23(N行)和多个地址电极28(M行)形成的矩阵。
PDP驱动时,在各个单元中,地址电极28和显示电极22、23的任何一个之间开始放电,在一对显示电极22、23之间通过放电产生短波长的紫外线(Xe共振线,波长约147nm),荧光体层31~33接收该紫外线而发光,进行图像的显示。
以下,根据图44、45说明传统的PDP的具体的驱动方法。
图44表示传统的PDP采用的图像显示装置(PDP显示装置)的方框概念图,图45表示对各电极施加的驱动波形的一例。
如图44所示,为了驱动PDP,PDP显示装置中内置有帧存储器10、输出处理电路11、地址电极驱动装置12、维持电极驱动装置13、扫描电极驱动装置14等。各个电极22、23、28分别按顺序连接到扫描电极驱动装置14、维持电极驱动装置13、地址电极驱动装置12。这些地址电极驱动装置12、维持电极驱动装置13、扫描电极驱动装置14连接到输出处理电路11。
接着,PDP驱动时,外部的图像信息暂时存储在帧存储器10,根据定时信息从帧存储器10导入输出处理电路11。然后,根据图像信息和定时信息驱动输出处理电路11向地址电极驱动装置12、维持电极驱动装置13、扫描电极驱动装置14发出指示,对各电极22、23、28施加脉冲电压,进行画面显示。
PDP驱动时,图45中,首先,向扫描电极22施加初始化脉冲,初始化面板的单元内的壁电荷。接着,向y方向最上位(显示器最上位)的扫描电极22、维持电极23分别施加扫描脉冲、写入脉冲,进行写入放电。从而,上述扫描电极22和维持电极23对应的单元的介质层24的表面积蓄了壁电荷。
然后,与上述同样,分别向上述最上位后续的第2位以下的扫描电极22、维持电极23施加扫描脉冲、写入脉冲,在各单元对应的介质层24的表面积蓄壁电荷。通过对显示器表面全体的显示电极扫描电极22、维持电极23进行这样的操作,写入1个画面的潜像。
接着,将地址电极28接地,通过向扫描电极22、维持电极23交互施加维持脉冲,进行维持放电。在介质层24的表面积蓄有壁电荷的单元中,通过使介质24的表面的电位超过放电开始电压,发生放电,在维持脉冲施加期间(维持期间),进行由写入脉冲所选择的显示单元的维持放电。然后,通过施加宽度窄的消除脉冲,发生不完全放电,消除壁电荷,进行画面的消除。
在显示电视图像时,NTSC方式中的图像由1秒内的60个场构成。原来,在等离子显示板中,为了显示用点亮或熄灭的2个灰度无法表现的中间色,采用对红(R)、绿(G)、蓝(B)的各色的点亮时间进行时间分割,将1个场分割成数个子场,根据其组合进行中间色的表现的方法。
这里,图46是表示传统的交流驱动型等离子显示板中表现各色的256个灰度时子场的分割方法的图。这里,用二进制进行加权,使得各子场的放电维持期间内施加的维持脉冲数的比为1、2、4、8、16、32、64、128,通过该8个比特的组合进行256个灰度的表现。
这样,传统的PDP的驱动方法中,通过初始化期间、写入期间、维持期间、消除期间的一系列的顺序进行显示。
但是,在期望尽可能抑制消耗功率的电器的今天,希望降低PDP在驱动时的消耗功率。尤其在最近大画面化和高精度化的趋势下,开发的PDP的消耗功率有增加倾向,更要求能够实现省电的技术。因而希望降低PDP的消耗功率。
但是,在进行简单地降低PDP的消耗功率的对策时,前述的多对显示电极间发生的放电规模变小,不能获得足够的发光量,因而,必须在抑制消耗功率的同时获得良好的显示性能(即获得良好的发光效率)。发光量如果不足会导致显示性能的低下,因而单纯地降低PDP的消耗功率的对策不能认为是提高发光效率的有效的对策。
另外,为了提高发光效率,例如,虽然进行着用以提高萤光体将紫外线变换成可见光时的变换效率的研究,但是到现段阶没有获得显著的改善,依然有很多研究的余地。
从而,在PDP等的气体放电面板中确保适当的发光效率在现今伴随着很大的困难。
发明的公开本发明是针对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发光效率佳的显示性能良好的气体放电面板。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气体放电面板是这样实现的,在相对设置的一对基片间以矩阵状配置封入放电气体的多个单元,前述的一对基片中,在第一基片中与第二基片相对的面上,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成对形成的多个显示电极以横跨状态配置于多个单元,前述维持电极及前述扫描电极分别由前述矩阵的行方向延伸的多根线形成,且驱动时通过设定相邻的2根前述线间的线间隙和主放电间隙,使前述显示电极的放电电流波形的波峰变得单一。
更具体地说,最好单元内的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的至少任何一个由3根以上上述线形成,另外,最好前述线间隙的间距设置为越远离前述主放电间隙越小。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设定成使放电电流波形形成单一波峰,1次的驱动脉冲的放电发光在1μs以内结束。而且,由于从驱动脉冲上升开始到放电电流表现为最大值为止的时间(即放电延迟时间)短至约0.2μs,因而可以进行数μs级的高速驱动。
而且,除了上述效果以外,由于显示电极22、23构成线状图案,与传统的带状显示电极相比,放电中的静电容量较少。这里,一般说来,一对的显示电极由线状图案形成时,放电变得分离,放电电流波形呈现多个波峰的倾向,具有由于放电开始电压上升而导致功率消耗容易变大的性质,但是本发明中,如上所述放电电流波形的波峰变得单一,因而可以以比较低的电压驱动,与传统相比,能够抑制消耗功率,获得良好的发光效率(驱动效率)。
从而,本发明的气体放电面板采用比传统的显示电极面积小的形状图案(线22a~22c,23a~23c)的显示电极22、23,能够降低消耗功率,同时,通过确保单一的放电电流波峰波形,可以实现良好的发光效率和高速驱动。
而且,本发明中,由于可以获得良好的单一放电电流波峰,前述线间隙的间距可以设置成以等比级数或等差级数减小。
另外,实际的本发明的制造中,沿前述矩阵的列方向的单元大小为480μm~1400μm的范围,最好这样设定,使单元中所有的线间隙的平均值为S、主放电的间隙的值为G时,G-60μm≤S≤G+20μm的关系式成立。
而且,离主放电间隙最远位置的线的宽度可以设置成比除其以外的线或全部线的平均宽度大。
另外,前述线的宽度也可以设置成越远离前述主放电越宽。
这里,n根线形成的维持电极或扫描电极的任何一个中,最好设定各线宽度,使得沿着前述矩阵的列方向的单元尺寸为P、离主放电间隙最远位置的线的宽度为Ln、全部线的平均值为Lave时,关系式Lave≤Ln≤{0.35P-(L1+L2+...+Ln-1)}成立。
另外,最好离前述主放电间隙最远位置的线的电阻值R为0.1Ω≤R≤80Ω的范围的值。
图面的简单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2是驱动电压波形和放电电流波形的时间变化的关系的波形图。
图3是由点亮电压(驱动电压)与主放电间隙G和电极间隔S(=S1=S2)的差S-G的关系表示的放电电流波峰次数的关系的图。
图4是实施例2的显示电极图案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例2的PDP中的主放电间隙G、第1电极间隙S1、第2电极间隙S2和放电电流波峰数的关系的图。
图6是实施例3的显示电极俯视图。
图7是实施例3的PDP中,主放电间隙G、平均电极间隔Save、各电极间隔差ΔS和放电电流波峰数的关系的图。
图8是实施例2、3的性能比较图。
图9是实施例4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10是实施例4的PDP的放电发光波形的一例的图。
图11是实施例5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12是实施例5构成的PDP中,主放电间隙G与第1电极间隙S1的比(S1/G)和电极间隙比率(α=Sn+1/Sn)相关的放电电流波峰次数的关系的图。
图13是实施例6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14是实施例6的PDP中,驱动电压波形和放电电流波形的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图。
图15是实施例8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6、7的PDP中,功率~亮度曲线的图。
图17是实施例8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18是实施例8的PDP中,使L4变化时黑比率(原文为“黑比率”)和亮处(原文为“明所”)对比度的关系的图。
图19是实施例9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20是实施例10的沿PDP的隔壁30的部分截面图。
图21是实施例11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22是实施例11的PDP中,驱动电压波形和放电电流波形的时间变化的图。
图23是实施例12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24是实施例13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25是实施例14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26是实施例15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27是实施例16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28是实施例17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29是实施例17的PDP中,W1=W2时显示电极的面积和亮度的关系的图。
图30是实施例18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31是实施例18的PDP中,W1=W2时显示电极的面积和亮度的关系的图。
图32是实施例19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33是实施例19的PDP中,W1=W2时显示电极的面积和亮度的关系的图。
图34是实施例20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35是实施例20的PDP中,W1=W2时显示电极的面积和亮度的关系的图。
图36是实施例20的单元的亮度分布的估算结果的图。
图37是实施例21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38是实施例21的PDP中,W1=W2时显示电极的面积和亮度的关系的图。
图39是实施例22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40是实施例23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41是实施例24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图42是一般交流面放电型PDP的主要的部分截面透视图。
图43是表示PDP的多对显示电极22、23(N行)和多个地址电极28(M行)形成的矩阵的图。
图44是采用传统的PDP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方框概念图。
图45是表示分别施加于PDP的各电极(扫描电极、维持电极、地址电极)的驱动波形的一例的图。
图46是表示传统的交流驱动型PDP中,表现各色256个灰度时,子场的分割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发明实施例中的PDP的全体结构与前述传统例大致相同,本发明的特征主要为显示电极及其周边的结构,以下以该显示电极为中心进行说明。
<实施例1>
1~1.显示电极的结构图1是本实施例1的显示电极图案的俯视图(模式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1的特征为,2个相邻隔壁30的单元中,一对显示电极22、23(扫描电极22、维持电极23)分别分割成3根细线22a~22c、23a~23c进行设置。作为一个例子,这里,象素间距(y方向单元尺寸)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线宽度L1~L3=40μm、第1电极间隙S1=80μm,第2电极间隙S2=80μm。该显示电极22、23用金属材料(Ag或Cr/Cu/Cr等)制作。
另外,1个象素由对应于RGB3色的3个单元构成,因而象素间距P对应单元的x方向宽度(x方向单元尺寸)为P/3。
这样形成的显示电极的图案例,可以使得PDP驱动时的放电电流波形波峰变成单一,且设定成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光效率。
1~3.实施例的效果PDP中进行放电时,具有多个线形状的情况下,一般的放电电流的波形存在多个波峰。因而,任意的放电电流波峰引起的放电状态很容易受以前的放电电流波峰发生的放电的影响(残留离子和准稳定粒子等引起的启动(priming)效果)。具体的说,某放电状态受到先行的放电产生的驱动脉冲的上升时间的变动、电压的下降等的影响,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发生变动。从而,放电电流波形的波峰如果存在多个,灰度控制容易变得不稳定。这样,会极大妨碍电视接收机等的全色动画的良好显示。
对此,本实施例1中,由于放电电流波峰单一,能够进行稳定的维持放电,因而可以通过脉冲调制进行稳定的灰度控制。
这里,图2是本实施例1构成的PDP中驱动电压波形和放电电流波形的时间变化的图。从该图可以明白,本实施例1中,由于放电电流波形具有单一波峰,一次驱动脉冲的放电发光在1μs以内结束。而且,从驱动脉冲上升到放电电流表现为最大值为止的时间(即放电延迟时间)短至0.2μs左右,因而能够进行数μs级的高速驱动。这里,实施例1中,由于放电电流波形的波峰为单一,放电发光波形的波峰也表现为单一。该图中,作为本发明,最好单一波峰的放电发光波形的半值宽度Thw在50ns≤Thw≤700μs的范围内。
另外,图3是本实施例1构成的PDP中,传统的驱动波形(参照图47)驱动时的点亮电压和主放电间隙G和电极间隔S(=S1=S2)的差S-G、以及放电电流波峰次数的关系的图。从图可以明显看出,电极间隙S1、S2(图中为S)如果在主放电间隙G以下(即S-G为负值的范图),可以设定成使放电电流波形的波峰单一,实现PDP的高速驱动。
而且,本实施例1中,显示电极22、23构成线状图案,因而与传统带状显示电极相比,放电的静电容量较少。从而,能够抑制消耗功率,获得良好的发光效率(驱动效率)。
这样,本实施例1的PDP采用比传统的显示电极面积的小的形状图案的显示电极22、23(线22a~22c、23a~23c),能够实现消耗功率降低,同时通过确保单一的放电电流波峰波形获得良好发光效率和高速驱动的PDP。
另外,本申请发明的“放电电流的波形为单一波峰”的定义为,即使在放电电流波形中除了外观上最大的波峰外还有其他波峰,但是其幅值在最大波峰的10%以下的情况。
本实施例1中,通过进行如下设定,象素间距P为0.5mm≤P≤1.4mm、主放电间隙G为60μm≤G≤140μm、电极宽度L1~L3为10μm≤L1、L2、L3≤60μm,第1、第2电极间隙S1、S2为50μm≤S1,S2≤140μm的范围内,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作为单元尺寸(象素间距P),为了适用于本发明,最好设置在480μm~1400μm。
另外,本发明中,也可以在单元中所有线的电极间隙的平均值为S、主放电间隙的值为G时,使G-60μm≤S≤G+20μm的关系式成立。
另外,相邻的2个隔壁的间距不限定于P/3,也可以设定为以外的值。例如,通过将R、G、B各单元的前述隔壁的各间距比顺序不均等地设定为P/3P/3.75P/2.5,可以改善各色的亮度平衡。
1~2.等离子显示板的制造方法以下,举例说明上述实施例1的PDP的制作方法。而且,这里示例的制作方法与以下实施例的制作方法大致相同。
1~2~1.前面板的制作在厚度约2.6mm的钠钙玻璃形成的前面板玻璃的表面制作显示电极。这里,说明用采用金属材料(Ag)的金属电极形成显示电极的例子(厚膜形成法)。
首先,制作金属(Ag)粉末和有机溶剂中混入感光性树脂(光分解性树脂)形成的感光性材料。将其涂敷在前面板玻璃一侧的主面上,用具有形成显示电极的图案的掩膜覆盖。然后,从该掩膜上方曝光,并显影·焙烧(590℃~600℃左右的焙烧温度)。从而,与传统的形成界限为100μm的线宽度的丝网印刷法相比,可以形成30μm的宽度的细线。另外,也可以采用其他如Pt、Au、Ag、Al、Ni、Cr或氧化锡、氧化铟等作为其金属材料。
另外,前述电极除了上述方法以外,也可以采用蒸镀法、溅射法等,在电极材料成膜后进行光刻处理而形成。
接着,在介质层24的表面通过蒸镀法或CVD(化学蒸镀法)等形成厚度为约0.3~0.6μm的保护层25。保护层25最好采用氧化镁(MgO)。
这样,制作成了前面板20。
1~2~b后面板的制作在厚度约2.6mm的钠钙玻璃形成的后面板玻璃的表面上,采用丝网印刷法,以一定的间距涂敷带状的以Ag为主要成分的导电材料,形成厚度约5μm的地址电极。这时,为了制作PDP的规格为40英寸的NTSC或VGA,相邻2根地址电极的间距设定在0.4mm以下。
接着,在形成了地址电极的后面板玻璃的整个表面涂敷厚度约20~30μm的铅玻璃涂料并进行焙烧,形成介质膜。
接着,通过介质膜和相同的铅玻璃材料,在介质膜上每隔相邻的地址电极的间隙形成高度约60~100μm的隔壁。该隔壁可以通过例如反复丝网印刷包含有上述玻璃材料的涂料并进行焙烧而形成。
形成隔壁后,在隔壁的壁面和两个隔壁之间露出的介质膜的表面上涂敷包含有红色(R)荧光体、绿色(G)荧光体和蓝色(B)荧光体中任何一种的荧光墨水并进行干燥和焙烧,分别形成荧光体层。
这里,举例说明通常用于PDP的荧光体材料。红色(R)荧光体(YXGd1-X)BOEu3+绿色(G)荧光体Zn2SiO4Mn3+蓝色(B)荧光体BaMgAl10O17Eu3+(或BaMgAl14O23Eu3+)各荧光体材料可以使用例如粒径约3μm的粉末。有几种荧光体墨水的涂敷法,这里采用众所周知的弯液面法,在形成弯液面(由表面张力形成的交联)的同时从精细的喷嘴射出荧光体墨水。该方法可以将荧光体墨水非常均匀地涂敷在目标区域。另外,本发明的荧光体墨水的涂敷法当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丝网印刷等其他方法。
以上完成了后面板。
另外,这里采用钠钙玻璃形成前面板玻璃和后面板玻璃,但这只是作为一个例子,也可以采用别的材料。
1~2~3.PDP的完成制作的前面板和后面板用密封玻璃贴合。然后,将放电空间的内部排空到高真空(1.1×10-4Pa)左右,用所定的压力(这里为2.7×105Pa)封入Ne~Xe系列和He~Ne~Xe系列、He~Ne~Xe~Ar系列等的放电气体。
<实施例2>
图4是本实施例2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本实施例2的特征为,显示电极22、23用线22a~22c、23a~23c构成,第1、第2放电间隙S1、S2越远离主放电间隙越窄。例如,放电单元的各部分的尺寸为,象素间距P=1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3=40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PDP驱动时,除了获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还获得以下的效果。
图5是本实施例2的PDP中的主放电间隙G、第1电极间隙S1、第2电极间隙S2与放电电流波峰数的关系的图。从图可以明白,即使S1、S2比G宽10μm以上,当S2比S1窄时,放电波峰不分离,形成单一波峰,因而能够稳定进行由调制进行的灰度控制,可进行高速驱动。由于S1的位置靠近发生放电的主放电间隙,因而第1电极间隙中的放电扩大能够进行比较平滑的移动。
这里,本实施例2中,令放电单元的各部分的尺寸为,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距G=80μm,电极宽度L1~L3=40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0.5mm≤P≤1.4mm、60μm≤G≤140μm、10μm≤L1、L2、L3≤60μm、50μm≤S1≤150μm,40μm≤S2≤140μm的范围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3>
图6是本实施例3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实施例2中说明了S1、S2以等比级数减小的例子,本实施例3的特征为,显示电极22、23分别由4线22a~22d、23a~23d构成,越远离主放电间隙G,各显示电极间隙S2~S3按顺序以等差级数变得越小。这里举例分别进行如下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4=40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
通过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例1大致同样的效果,另外,还具有以下的特性。
图7表示本实施例3的PDP中,主放电间隙G、平均电极间隔 Save、各电极间隔差ΔS与放电电流波峰数的关系。从该图可以看出,即使第1电极间隙S1比主放电间隙G宽10μm以上,如果平均电极间隔Save比主放电间隙窄,各显示电极的间隙差为10μrn以上,则放电波峰变成单一,可以进行高速驱动。
图8a分别表示实施例2的结构(3根线)和本实施例3的结构(4根线)中的功率~亮度特性的一例,图8b表示维持电压~功率特性的一例。这些图中的显示点亮领域约4000象素,图8a的曲线的斜率表示效率的大小。图8a中,本实施例3的功率~亮度曲线与实施例 2的电极结构的功率~亮度曲线大致重叠,实施例3的PDP的性能在实施例2的PDP的延长线上。
另外,图8b中,同一施加电压条件中,4根线状显示电极的结构与3根线状显示电极的结构相比,其投入功率更大。
从而,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PDP中,如果分别供给同一功率,驱动时可以获得同一的亮度,且实施例3的驱动电压比较低,可以期望降低包含气体放电面板和该面板驱动装置在内的全体的功率损失和回路的负担。
另外,实施例3中,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4=40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如果在0.5mm≤P≤1.4mm、70μm≤G≤120μm、10μm≤L1、L2、L3、L4≤60μm、80μm≤S1≤130μm、70μm≤S2≤120μm、60μm≤S3≤110μm的范围内,也可以获得同样效果。
<实施例4>
图9是实施例4的显示电极的正视图。本实施例4的特征为,各显示电极22、23分别用4根线22a~22d、23a~23d构成,其中线22c、22d、23c、23d比线22a、22h、23a、23b的宽度宽,越远离主放电间隙G,各电极间隙S1~S3按顺序以等比级数变得越小。这里,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2=30μm,L3、L4=40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60μm,第3电极间隙S3=40μm。
通过这样的构成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另外,还有以下的特性。
图10是实施例4的PDP的放电发光波形的一例。这些数据是,在PDP中仅仅显示点亮1个单元,光纤连接到雪崩式光电二极管以获取仅仅一个单元的光,利用数字示波器测定驱动电压波形的同时测定的。该图的发光波峰波形在数字示波器进行1000次的累积后求出其平均值。
从该图可以明白,本实施例4的PDP中,由于放电发光波形为单一波峰,驱动脉冲的放电发光在短期间(400ns)以内结束,且在200ns左右非常迅速地上升到波峰的一半的值。另外,从驱动脉冲上升到发光波形表现为最大值的时间(放电延迟时间)也短至100~200ns左右,从而可以进行1.25μs左右的高速驱动。这是通过使S1~S3成等比级数减少而使线22d、23d附近的电场强度提高,放电迅速结束,从而减少放电的形成延迟和统计延迟,放电发光波峰的半值宽度及放电延迟的偏差也减少。
一般地,在PDP中,如果在写入期间选择放电单元时,地址电极放电的放电概率低下,会引起画面的闪烁和粗涩等的画质的降低。该地址放电的放电概率如果低于99.9%,画面的粗涩感增加,低于99%则画面产生闪烁。从而,地址放电时的写入不良必须抑制在至少0.1%以下。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放电延迟的平均时间必须在写入脉冲宽度的约1/3以下。
如果PDP的精密度为NTSC或VGA,则扫描线数须为500根左右,写入脉冲的宽度可以用2~3μs左右驱动,但是为了对应SXGA或全规格的高清晰电视等,扫描线数为1080根,写入脉冲宽度必须以1~1.3μs左右驱动。从而,多次发生放电发光的电极结构中,由于到放电结束为止的时间长,难以适应高精密化。
对此,由于在采用本实施例4的电极结构的PDP尽早结束单一的放电,放电延迟变得非常短,可以进行高速驱动、容易实现高精密化。
另外,实施例4中采用各维持电极以4根线状的显示电极构成的电极结构,但是也可以用具有更多根数线(例如5根线)的显示电极,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4中,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2=30μm、L3、L4=40μm、第1电极间隙S3=90μm、第2电极间隙S2=60μm、第3电极间隙S3=40μm,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如果在0.5mm≤P≤1.4mm、70μm≤G≤120μm、10μm≤L1、L2≤50μm、20μm≤L3、L4≤60μm、80μm≤S1≤130μm、70μm≤S2≤120μm、30μm≤S3≤110μm的范围内,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这样,在进行线宽度L1~L4调整时,尤其是设定离主放电间隙G最远的线的宽度时,所有线的平均值为Lave时,最好设定成使关系式Lave≤Ln≤{0.35P-(L1+L2+......Ln-1)}成立。
另外,实验证明,最好设定L1、L2使得关系式0.5Lave≤L1及L2≤Lave成立。
另外,前述电极宽度L1~L4设定成同一的宽度也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
而且,这里,用4根线22a~22d、23a~23d构成显示电极,也可以用5根以上构成。
<实施例5>
图11是本实施例5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本实施例5的特征为,各显示电极22、23分别用同一宽度的4根线22a~22d、23a~23d构成,越远离主放电间隙G,电极间隙S1~S3按顺序以等比级数变得越小。这里,例如,分别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4=40μm,第1电极间隙S1=120μm、第2电极间隙S2=90μm、第3电极间隙S3=67.5μm。
通过这样的构成也可以获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另外,还有以下的特性。
图12是本实施例5构成的PDP中,主放电间隙G与第1电极间隙S1的比(S1/G)和电极间隙比率(α=Sn+1/Sn)相关的放电电流波峰次数的关系的图。从该图可以明白,只要第1电极间隙S1比主放电间隙G宽1.5倍左右以上(即S1/G为1.5左右),如果电极间隙比率(α=Sn+1/Sn)在0.8以下,则放电波峰变成单一,可以进行高速驱动。
另一方面,通过采用本实施例的电极结构,放电电流波峰不会分离,可以进行稳定的维持放电,因而可以稳定地由脉冲调制进行灰度控制。
这里,实施例5中,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4=40μm、第1电极间隙P1=120μm、第2电极间隙P2=90μm、第3电极间隙P3=67.5μm,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如果在0.5mm≤P≤1.4mm、60μm≤G≤140μm、10μm≤L1、L2、L3、L4≤60μm、50μm≤P1≤150μm、40μm≤P2≤140μm、30μm≤P3≤130μm的范围内,也可以获得同样效果。
<实施例6>
图13是本实施例6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本实施例6的特征为,一对显示电极22、23分别用4根线22a~22d、23a~23d构成,其中使22d、23d较宽,各个电极间隙S1~S3设定成同一值。这里,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3=40μm,L4=80μm、电极间隔S1~S3=70μm。
通过这样的构成也可以获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另外,还有以下的特性。
图14表示本实施例6的PDP中,驱动电压波形和放电电流波形的时间变化。从该图可以明白,本实施例6中,由于放电电流波形为单一波峰,因而1次的驱动脉冲的放电发光在1μs以内结束,且驱动脉冲上升开始到放电电流表现最大值的时间,即S放电延迟时间短至约0.2μs左右。从而,可以进行2~3μs左右的高速驱动。
另外,下表1表示分别对本实施例6的PDP中使线22d、23d的宽度L4变化时线电阻值的变化、最小地址电压Vdmin以及放电电流波形的波峰数进行测定的结果。


从该表可以看出,在实施例6中,可以确保放电电流的单一波峰,同时,使L4增加,线电阻值减少,能够降低写入期间的地址操作所必要的地址施加电压值。
这里,实施例6中,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3=40μm、L4=80μm、电极间隔S1~S3=70μm,但是如果在0.5mm≤P≤1.4mm、60μm≤G≤140μm、10μm≤L1、L2、L3≤60μm、L1≤L4≤3L1、50μm≤S≤140μm的范围内,也可以获得同样效果。
<实施例7>
图15是实施例7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本实施例7的特征为,一对显示电极22、23分别用4根线22a~22d、23a~23d构成,其中线22c、22d、23c、23d较宽,越远离主放电间隙G,各电极间隙S1~S3变得越小。这里,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2=30μm,L3、L4=40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
通过这样的构成也可以获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另外,还有以下的特性。
图16表示实施例6及7的PDP中的功率~亮度曲线。一般地,PDP中,投入功率与面板亮度成正比例关系,但是表示该关系的功率~亮度曲线倾向饱和。从而,发光效率随着投入功率的增加变差。
但是,如图16所示,实施例7中,即使与实施例6有同样的功率条件,也可以实现高亮度,获得良好的发光效率。
另外,实施例7中,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3=40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如果在0.5mm≤P≤1.4mm、60μm≤G≤140μm、10μm≤L1、L2≤60μm、20μm≤L3、L4≤70μm、50μm≤S1≤150μm、40μm≤S2≤140μm、30μm≤S3≤130μm的范围内,也可以获得同样效果。
<实施例8>
图17是本实施例8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实施例8中,一对显示电极22、23分别由4根线22a~22d、23a~23d构成,其中线22c、22d、23c、23d较宽,越远离主放电间隙G,各电极间隙S1~S3设定得越小。该显示电极22、23和前面板玻璃21之间,配合前述显示电极22、23的形状图案设置包含氧化钌等的黑色材料的黑色层(未图示),可以提高显示的视认性。
这里,例如,分别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2=35μm、L3=45μm、L4=85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
通过这样的构成也可以获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另外,还有以下效果。
图18表示本实施例8的PDP中,L4变化时的黑比率和亮处对比度的关系。该图中,亮处对比度是通过测定相对PDP的显示面、垂直照度70Lx、水平照度150Lx下,显示白色时和显示黑色时的亮度比来求出的。
一般地,在PDP中,由于荧光体层和隔壁等为白色,因而面板显示面侧的外光反射大,亮处对比度比为20~50∶1左右。相对地,本实施例8中,通过使L4增加,能够获得足够的放电规模,同时通过与前述黑色层的效果相乘,亮处对比度可以实现约70∶1的非常高的比率。
而且,如果L4的值和黑比率增加,亮处对比度进一步上升,但是如果黑比率增加过度,单元开口率减少,亮度降低(黑比率为50%则亮度降低约1成)。因而最好黑比率最大不超过60%左右。
而且,本实施例3中,例如,设定象素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2=35μm,L3=45μm,L4=85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0.5mm≤P≤1.4mm,60μm≤G≤140μm,10μm≤L1、L2≤60μm,20μm≤L3≤70μm,20μm≤L4≤{0.3P-(L1+L2+L3)}μm,50μm≤S1≤150μm,40μm≤S2≤140μm,30μm≤S3≤130μm的范围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黑色层的材料中,可以采用含有镍、铬、铁等的金属氧化物。
<实施例9>
9~1.显示电极的构成图19是本实施例9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
本实施例9中,一对显示电极22、23分别由4根线22a~22d,23a~23d构成,其中,设定线22d、23d较宽,各电极间隙S1~S3按照顺序变小。而且,实施例9的最大的特征为,随机配置有与各线22a~22d、23a~23d电气连接的短路棒22Sb1~22Sb3、23Sb1~23Sb3。这里短路棒22Sb1~22Sb3、23Sb1~23Sb3采用以y方向为纵方向的带状,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形状。
本实施例9中,例如,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2=35μm,L3=45μm,L4=85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短路棒线宽度Wsb=40μm。
9~2.实施例9的效果具有以上的构成的实施例9的PDP中也可以获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另外,还有以下的效果。
表2中,表示了本实施例9的PDP的性能测定数据(短路棒有无,间隔和断线发生率(次/线),线电阻值及断线的可修理性)。这里进行了L4在50μm~85μm变化时的性能测定。另外,这里的“可修理性”是指发生断线的线22d、23d的修理的难易度(表中○、△、×按照顺序表示难度增加)。


从表2可以明白,设置了短路棒的PDP与未设置的PDP相比,电阻值变低,断线的发生概率从15%降低到0.4%,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本实施例4中,各电极间设置短路棒,通过随机配置其位置,降低断线的发生概率,可以获得波纹抑制良好的显示性能。
而且,本实施例9中,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2=35μm,L3=45μm,L4=85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S3=50μm,但是在0.5mm≤P≤1.4mm,60μm≤G≤140μm,10μm≤L1、L2≤60μm,20μm≤L3≤70μm,40μm≤L4≤{0.3P-(L1+L2+L3)}μm,50μm≤S1≤150μm,40μm≤S2≤140μm,30μm≤S3≤130μm,10μm≤Wsb≤80μm的范围内,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10>
图20是沿着本实施例10的PDP的隔壁的部分截面图(该图中,放电空间38的纸面内侧形成隔壁)。本实施例10的显示电极图案与实施例9相同,其特征为,如该图所示,线22d、23d的主放电间隙G侧和相对侧沿着前述线的纵向设置了辅助隔壁(第二隔壁)34。设置该辅助隔壁34,以分隔一对显示电极22、23,且与隔壁(第一隔壁)30正交形成矩阵。
本实施例10中,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2=35,L3=45μm,L4=85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短路棒线宽度Wsb=40μm,隔壁高H=110μm,辅助隔壁高h=60μm,辅助隔壁顶部宽度Walt=60μm,辅助隔壁底部宽度Walb=100μm。
根据这样的结构,除了实施例9的效果以外,还有以下的效果。
表3是表示本实施例10的PDP中,Ipg(y方向上相邻的2个的各单元间相邻的线22d、23d间的距离)在60μm~360μm中变化时,辅助隔壁的有无和色度亮度干扰误放电的有无相关的数据。


从表3可以明白,没有辅助隔壁34时,Ipg如果在约300μm以下,容易发生由色度亮度干扰引起的误放电。这成为在PDP驱动时显示画面的粗涩感和闪烁的原因。另一方面,本实施例10中,即使由于辅助隔壁34而使Ipg小到120μm左右也不会发生色度亮度干扰等的误放电,可获得良好的显示性能。这是由于,放电的等离子发生的带电粒子等的启动粒子和真空紫外线部分中的共鸣线,通过辅助隔壁34抑制了从放电单元周边部向相邻单元的扩散。
这里,如果辅助隔壁34的高度h(参照图20)增加则色度亮度干扰的抑制效果增加,但是如果提高到隔壁30的高度H左右,则制造工程时不能良好地对放电空间38内排气,注入放电气体。因而,辅助隔壁34的高度h最好比隔壁30的高度H低10μm以上。具体的说,最好在50μm以上、120μm以下的范围。
而且,由于辅助隔壁34的顶部宽度Walt以及底部宽度Walb如果取得太大,则会降低放电规模,因而具体的说,最好设定在30μm以上300μm以下的宽度。
而且,本实施例10中,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2=35μm,L3=45μm,L4=85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但是0.5mm≤P≤1.4mm,60μm≤G≤140μm,10μm≤L1、L2≤60μm,20μm≤L3≤70μm,20μm≤L4≤{0.3P-(L1+L2+L3)}μm,50μm≤S1≤150μm,40μm≤S2≤140μm,30μm≤S3≤130μm,10μm≤Wsb≤80μm,50μm≤Walt≤450μm,60μm≤h≤H-10μm的范围,也有同样的效果。
另外,辅助隔壁34也可应用于其他实施例。
<实施例11>
11~1.显示电极的结构图21是实施例11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本实施例11中,一对显示电极22、23分别由4根线22a~22d,23a~23d构成,其中线22d、23d较宽,各电极间隙S1~S3一定。且本实施例11的最大的特征为,将电气连接到各线22a~22d,23a~23d的短路棒22Sbg、23Sbg配置在显示绿色的放电单元(G单元)内。这里,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3=40μm,L4=80μm,电极间隔S(S1~S3)=70μm,短路棒线宽度Wsb=40μm。
11~2.实施例11的效果以上的构成可以获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另外还有以下的效果。
即,图22是表示本实施例11的PDP中,驱动电压波形和放电电流波形的时间变化的图。从图可以明白,本实施例11构成的电极结构中,由于放电电流波形是单一波峰,因而1次驱动脉冲的放电发光在1μs以内结束,且从驱动脉冲上升到放电电流表现最大值为止的时间,即放电延迟时间短至约0.2μs左右,可以进行2~3μs左右的高速驱动。
接着,表4是表示本实施例11的PDP中,R、G、B各单元的最小维持电压Vsusmin的短路棒依存性。


从表可以明白,在单元内没有短路棒的PDP中,R、G、B各单元的Vsusmin不同。这里,面板全体中的最小施加电压设定成电压值最高的G单元的Vsusmin以上,因而如果各单元中Vsusmin不同,则驱动界限的下限上升,从而驱动电压的设定界限变窄。
相对地,本实施例11中,通过在G单元内设置短路棒22Sbg、23Sbg,Vsusmin可以降低到10V左右。从而,可以使R、G、B间的Vsusmin的偏差变小,施加电压的设定值降低,驱动电压界限扩大。这是考虑到通过G单元设置的短路棒,该部分中的显示电极22、23的面积增加,G单元积蓄的壁电荷量增加,放电开始电压降低。
而且,本实施例11中,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3=40μm,L4=80μm,电极间隔S1~S3=70μm,短路棒线宽度Wsb=40μm,但是在0.5mm≤P≤1.4mm,60μm≤G≤140μm,10μm≤L1、L2、L3≤60μm,L1≤L4≤3L1,50μm≤S≤140μm,10μm≤Wsb≤100μm的范围也有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12>
图23是本实施例12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本实施例12中,一对显示电极22、23分别由4根线22a~22d,23a~23d构成,其中线22d、23d加宽,各电极间隙S1~S3越远离主放电间隙G设置得越小。而且,其特征为在显示绿色的单元(G单元)和显示红色的单元(R单元)内配置与各线22a~22d,23a~23d电气连接的短路棒22Sbg、22sbr、23Sbg、23sbr。这里,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3=40μm,L4=80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短路棒线宽度Wsb=40μm。
通过这样的构成,除了发光效率的提高,还有以下的效果。
即,具备R、G、B各单元的PDP中,一般地,由于R、G、B各单元的Ts各异,因而写入期间的地址放电时的放电延迟时间也各不相同。尤其,由于R单元及G单元的Ts大,这些单元中的地址放电的概率稍低,具有写入不良比较容易发生的性质。这成为PDP驱动时发生闪烁等降低画质的原因。
作为改善的方法,有使写入脉冲电压上升,Ts减少,提高写入时的放电概率的方法,但是会导致数据驱动回路的消耗功率增加,从而消耗功率增加的大问题。
对此,本实施例12在改善发光效率的同时,也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即,在R单元及G单元内设置短路棒,部分地增加这些单元中的电极面积,增加静电容量,以便缩短Ts。从而,与传统相比,地址放电时的放电概率提高1位左右,可以改善闪烁等的地址不良引起的画质劣化。另外,即使用比传统低的地址放电电压(Vdata)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显示性能,因而可以扩大驱动电压界限。
这里,表5表示本实施例2构成的PDP中,R、G、B各单元的统计延迟时间Ts的短路棒依存性。


从表5可以明白,即,在单元内没有短路棒的PDP中,由于R、G、B各单元的Ts各异,因而写入期间的地址放电时的放电延迟时间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采用本实施例2的电极结构的PDP通过在R单元及G单元内配置短路棒,改善统计延迟时间,抑制放电概率的偏差,可以实现良好的显示性能的PDP。
而且,本实施例12中,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3=40μm,L4=80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短路棒线宽度Wsb=40μm,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0.5mm≤P≤1.4mm,60μm≤G≤140μm,10μm≤L1、L2、L3≤60μm,L1≤L4≤3L1,50≤S1≤150μm,40μm≤S2≤140μm,30μm≤S3≤130μm,10μm≤Wsb≤100μm的范围内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13>
图24是本实施例13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与实施例12不同,短路棒22sbb、23sbb只配置在显示蓝色的单元(B单元)内。这里,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3=40μm,L4=80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短路棒线宽度Wsb=40μm。
这样的构成除了有发光效率的提高,还有以下的效果。
传统的PDP中,一般地,R、G、B各单元的亮度不容易取得平衡,面板的色温度限于5000~7000K左右。为了使该色温度上升到11000K左右,例如,有通过降低PDP驱动时的G单元和R单元的亮度、配合B单元的亮度·色度以取得白平衡的方法,但是会有显示器的显示亮度降低的问题。
对此,本实施例13的结构在改善发光效率的同时,也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即,通过在B单元内设置短路棒22sbb、23sbb,使B单元的电极面积增加,提高G、R单元的相对亮度,从而,与传统一样,不影响显示器的显示亮度,可以改善面板的色温度。
这里,表3表示本实施例13构成的PDP中,显示白色时的色温度的短路棒依存性。


从该表可以明白,本实施例13的PDP通过在B单元内配置的短路棒22sbb、23sbb,可以实现色温度为9500~13000K的非常高的PDP。
而且,本实施例13中,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3=40μm,L4=80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短路棒线宽度Wsb=40μm,但是实施例13不限定于此,0.5mm≤P≤1.4mm,60μm≤G≤140μm,10μm≤L1、L2、L3≤60μm,L1≤L4≤3L1,50≤S1≤150μm,40μm≤S2≤140μm,30μm≤S3≤130μm,10μm≤Wsb≤100μm的范围也可以获得同样效果。
<实施例14>
图25是本实施例14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与实施例12的不同点在于,短路棒22sb只在扫描电极22配置。这里,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3=40μm,L4=80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短路棒线宽度Wsb=40μm。
这里,短路棒22sb可以设置在R、G、B各单元的任何一个的扫描电极22上。本实施例14中,在所有的单元中设置了短路棒22sb。
这样的构成除了提高发光效率,还有以下的效果。
即,一般地,在PDP中,在选择特定的发光象素进行写入期间之前,用以使面板内的全部放电单元的壁电荷的状态均一的初始化放电必须在至少1个场内进行1次以上。该初始化时,由于面板内的全部放电单元一起发光(初始化发光),驱动时面板中即使进行黑色显示也不能够正确再现(即,不是完全的非点亮状态),成为对比度比不良的原因。从而,传统的PDP中,例如,对比度为500∶1左右。
对此,本实施例14的PDP中,通过在扫描电极22中设置短路棒22sb,扫描电极22的面积增加,该扫描电极22积蓄的壁电荷量增加。从而,由于壁电压增加、放电开始电压降低,初始化放电时的投入功率降低,此时的对比度提高,可以发挥良好的显示性能。
表7表示本实施例14构成的PDP中初始化电压(Vset)及对比度的短路棒依存性。


从该表可以明白,与无短路棒的例子比较,在扫描电极设置了短路棒的PDP(实施例14)中,Vset降低。从而,对比度改善为传统的2倍。
本实施例14中,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3=40μm,L4=80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短路棒线宽度Wsb=40μm,但在0.5mm≤P≤1.4mm,60μm≤G≤140μm,10μm≤L1、L2、L3≤60μm,L1≤L4≤3L1,50≤S1≤150μm,40μm≤S2≤140μm,30μm≤S3≤130μm,10μm≤Wsb≤100μm的范围内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15>
图26是本实施例15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与实施例14的不同点在于,短路棒22sb在扫描电极22的中央(线22b、22c间)配置。这里,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3=40μm,L4=80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短路棒线宽度Wsb=40μm。
这样的构成除了与实施例14相同的效果外,还有以下的效果。
即,通过将短路棒22sb设置在扫描电极22的中央部,可以维持这样的单元开口率,即单元内的发光亮度分布最高在主放电间隙G附近,同时确保比较宽的电极面积。从而,根据本实施例15,通过单纯的多线结构的显示电极也能够确保良好的亮度。
表8表示本实施例15构成的PDP中数据电压(Vdata)的短路棒依存性。


从该表可以明白,在设置了短路棒22sb的单元中,能够降低初始化电压(Vset)。
一般地,驱动时的地址放电电压的脉冲中,必须达到200~400V/μs左右的上升速度。地址放电中的无效功率WLd用WLd=Cp·Vdata2·f(Vdata地址放电电压,Cp面板静电容量,f写入频率)表示,与数据电压的2次方成比例。本实施例15中,地址放电电压可以比传统削减2成,结果,无效功率WLd可以比传统低36%左右。
另外,本实施例15中,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3=40μm,L4=80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短路棒线宽度Wsb=40μm,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0.5mm≤P≤1.4mm,60μm≤G≤140μm,10μm≤L1、L2、L3≤60μm,L1≤L4≤3L1,50≤S1≤150μm,40μm≤S2≤140μm,30μm≤S3≤130μm,10μm≤Wsb≤100μm的范围内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15中,短路棒22sb设置在扫描电极22的中央(线22b,22c间),但是也可以设置在除此以外,例如线22c,22d间。
<实施例16>
图27是本实施例16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与实施例15的不同点在于,短路棒22sb只在扫描电极22的线22a、22b间配置。这里,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3=40μm,L4=80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短路棒线宽度Wsb=40μm。
这样的构成除了达到与实施例14相同效果外,还有以下的效果。
即,本实施例16中,通过将短路棒22sb配置于线22a、22b间,主放电间隙G附近的壁电荷量或壁电压增加,Vset、Vdata降低,初始化放电和地址放电变得容易发生。另外,随着Vset、Vdata的降低,由于改善了初始化不良或地址不良,驱动界限扩展,Vsus也能够降低。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面板的消耗功率。
这里,表9表示实施例16的PDP中Vset、Vsus、Vdata的短路棒依存性。


从该表可以明白,与没有短路棒的电极结构的面板比较,在扫描电极的主放电间隙侧设置有短路棒的面板中,能够降低Vset、Vsus、Vdata的任何一个驱动电压。
而且,本实施例16中,例如,放电单元各个部分的尺寸设定象素间距P=1.08mm,主放电间隙G=80μm,电极宽度L1~L3=40μm,L4=80μm,第1电极间隙S1=90μm,第2电极间隙S2=70μm,第3电极间隙S3=50μm,短路棒线宽度Wsb=40μm,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0.5mm≤P≤1.4mm,60μm≤G≤140μm,10μm≤L1、L2、L3≤60μm,L1≤L4≤3L1,50μm≤S1≤150μm,40μm≤S2≤140μm,30μm≤S3≤130μm,10μm≤Wsb≤100μm的范围内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16中,短路棒22sb设置在R、G、B各色所有的单元中,且R、G、B各单元对应的短路棒的面积SbR,SbG,SbB设为SbB≤SbR≤SbG,则R,G各单元的壁电荷相对于B单元的壁电增加,地址放电时的Ts减少,能够获得R、G、B,各单元间的放延迟的差降低的效果。
<实施例17>
17~1.显示电极的结构图28是实施例17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本实施例17的特征与上述实施例1~16有很大差异。即,这里,显示电极22(23)由线221(231)和与其电气连接并设置于主放电间隙G侧的内侧突出部222(232)构成。内侧突出部222、232设置成上下边相互平行的中空的梯形状图案。这里,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电极长度L=0.37mm,Wf=220μm。另外,为了降低显示电极22、23的线电阻,设定内侧突出部的线宽度W2≤线宽度W1。
通过设定这样的显示电极的图案,可以使PDP驱动时的放电电流波形变得单一,且获得良好的发光效率。
17~2实施例的效果通过以上的构成也可以获得与实施例1同样的效果。即,放电开始时,在比较细(电极面积小)突出部222、232中,可以以少的静电容量开始放电,然后,可以将放电规模扩大到线221、231的间隙为止。从而可以抑制放电开始电压,获得良好的省电效果。
而且,由于显示电极22、23发生的放电的电流波形是单一波峰,因而1次驱动脉冲的放电发光在1μs以内结束。而且,从驱动脉冲上升开始到放电电流表现为最大值为止的时间(即放电延迟时间)短至约0.2μs左右,因而可以进行数μs左右的高速驱动,可以获得高描画性能。
这里,图29是表示本实施例17的PDP中,W1=W2时显示电极的面积和亮度的关系的图。从该图可以明白,如果电极宽度在40μm以下,则显示电极的面积减少,放电电流减少,从而亮度减少。相反,电极宽度在80μm以上,则显示电极面积增加,开口率减少,从而亮度减少。从以上可以明白,本实施例17中,电极宽度(线和内侧突出部的各宽度)在40~80μm的范围,面板亮度达到最大。
另一方面,该图中发光效率用各点和原点连接的直线的斜率表示。根据该图,细的电极宽度可获得较好的发光效率。从而,考虑其实际制作方法,最好使电极宽度为40≤W1≤80(μm),10≤W2≤40(μm)。
而且,本实施例17中,放电单元的各部分的尺寸设定为象素间距P=1.08mm,隔壁间隔为象素间距P的三分之一,电极长度L=0.37mm,Wf=220μm,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0.9mm≤P≤1.4mm,0.05mm≤L≤0.4mm,0.08mm≤Wf≤0.4mm的范围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最好突出部222、232的y方向侧面部配置在隔壁30附近的位置,这样,利用隔壁30附近的荧光体层31~33的壁电荷可使放电规模扩大。这也可以适用以下实施例18~24的任何一个。
<实施例18>
图30是本实施例18中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与实施例17的不同点在于,突出部222、232采用中空的长方形状图案。此时,为了达到与实施例17同样的目的,电极线宽度设定为W2≤W1。
根据这样的构成,除了与实施例17同样的效果,还有以下的效果。
图31表示本实施例18的PDP中,W1=W2时电极面积和亮度的关系。从该图可以明白,电极宽度如果在40μm以下,则电极面积减少,放电电流减少,从而亮度减少,相反,电极宽度如果在70μm以上,则电极面积增加,开口率减少,从而亮度减少。实施例18中,电极宽度在50~80μm的范围时亮度达到最大。另一方面,该图中发光效率用各点和原点连接的直线的斜率表示,可以明白最好采用细的电极宽度。考虑其实际制作方法,最好使电极宽度为40≤W1≤70(μm),10≤W2≤40(μm)。
而且,本实施例18中,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隔壁间隔为象素间距P的三分之一,电极长度L=0.37mm,Wf=220μm,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0.9mm≤P≤1.4mm,0.05mm≤L≤0.4mm,0.08mm≤Wf≤0.4mm的范围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19>
图32a、图32b分别表示是本实施例19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图32a表示具有梯形突出部的显示电极的结构,图32b表示具有三角形突出部的显示电极的结构。这些实施例19与实施例17的主要不同点在于,越远离主放电间隙G,突出部宽度W2、W3按照顺序变得越小。
根据这样的构成,除了与实施例17同样的效果,还有以下的效果。
即,PDP驱动时,通过在具有较宽的突出部宽度W2的突出部222部分中确保足够的静电容量,在主放电间隙G附近开始平滑的放电之后,利用放电等离子向放电电极(这里为显示电极)外侧扩展的性质,即使突出部宽度W3变小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放电规模。通过该细小的突出部宽度W3,放电等离子被引导到涂敷有荧光体的隔壁30附近为止,抑制了等离子密度的降低。从而,与传统相比放电所必要的静电容量较少,能够降低PDP的消耗功率。
这里,图33表示本实施例3的PDP中,W1=W2时电极面积和亮度的关系。从该图可以明白,电极宽度如果在50μm以下,则电极面积减少,放电电流减少,从而亮度降低,另外,电极宽度如果在120μm以上,则电极面积增加,开口率减少,从而亮度降低。为了获得平衡,在实施例19中,电极宽度在80~120μm的范围时亮度达到最大。另一方面,发光效率用各点和原点连接的直线的斜率表示,可以明白最好采用细的电极宽度。从而,最好使电极宽度为50≤W1≤100(μm),10≤W2≤50(μm)。另外,最好使10≤W3≤40(μm)。
<实施例20>
图34a、图34b分别表示本实施例20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如图34a、图34b所示,本实施例20的显示电极22、23同时具备线221、231和以y方向为纵向的带状的内侧突出部222、232。在单元内,1个显示电极22(23)中,形成2个内侧突出部222(232)。这里,使电极宽度W2≤W1,以实现上述实施例17同样的效果。
而且,本实施例20的特征为,如图34a所示示例中,2个内侧突出部222(232)之间的线221(231)的宽度W3变粗,该线221(231)的电阻值降低,同时,用前述线221(231)遮蔽PDP驱动时的初始化发光,从而提高对比度比。
另外,如图34b所示例中,在显示电极22、23形成外侧突出部223、233。从而,PDP驱动时,可以确保放电规模通过线221、231到达外侧。
图35表示本实施例20的PDP中,W1=W2时电极面积和亮度的关系。从该图可以明白,电极宽度如果在40μm以下,则电极面积减少,放电电流减少,从而亮度降低,另外,电极宽度如果在70μm以上,则电极面积增加,开口率减少,从而亮度降低。为了获得平衡,在实施例20中,电极宽度在40~70μm的范围时亮度达到最大。另一方面,发光效率用各点和原点连接的直线的斜率表示,可以明白最好采用细的电极宽度。从而,最好使电极宽度为40≤W1≤70(μm),10≤W2≤70(μm)。
接着,图36表示本实施例20的单元的亮度分布的估算结果。亮度分布进行这样的估算,即对电极进行分割,与分割的各部分的电极面积成比例地进行亮度分布的积分值分配,各个分布的重叠作为单元内部的亮度分布,从单元开口部取出可见光。
从该图可以明白,由于等离子生成部分(放电开始部分)在单元的中心部(主放电间隙G附近),等离子向单元的外侧扩展,因而单元的中心部分的亮度高。从而,具有带状的内侧突出部222、232的本实施例20中,由于确保了沿着等离子生成部分和扩展部分的中央的开口部,因而可以获得良好的面板亮度和发光效率。
这里,表10表示实施例17和实施例20的PDP的面板亮度和发光效率的比较。


从该表可以明白,实施例20的PDP是可以实现高亮度的优良PDP。这是因为,显示电极22、23是通过内侧突出部222、232和外侧突出部223、233的组合来构成的。
而且,本实施例20中,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隔壁间隔为象素间距P的三分之一,电极长度L=0.37mm,内侧突出部总宽度Wf=220μm,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0.9mm≤P≤1.4mm,0.05mm≤L≤0.4mm,0.08mm≤Wf≤0.4mm的范围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21>
图37a、图37b表示本实施例21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与实施例17的不同点在于,内侧突出部222、232的形状为中空的三角形状或中空的炮弹状,显示电极22、23的形状图案相对于单元的中心点成对称配置,使相对的内侧突出部222、232的顶点错开。这样,通过内侧突出部222、232的顶点错开配置,可以在尤其是小尺寸单元时形成比较大的显示电极。另外,由于放电等离子的移动距离(扩大规模)变长(变大),可以激励更多的荧光体表面,有提高面板亮度的优点。
根据这样的构成可以获得与实施例17同样的效果,另外,还有以下的效果。
图38表示本实施例21的PDP中,W1=W2时电极面积和亮度的关系。从该图可以明白,电极宽度如果在50μm以下,则电极面积减少,放电电流减少,从而亮度降低,相反,电极宽度如果在80μm以上,则电极面积增加,开口率减小,从而亮度降低。从而,图6的电极图案中,电极宽度在50~80μm的范围时亮度达到最大。另一方面,发光效率用各点和原点连接的直线的斜率表示,可以明白最好采用细的电极宽度。因而,最好使电极宽度分别为50≤W1≤80(μm),10≤W2≤50(μm)。
以下,表11表示实施形态17和实施例21的面板亮度及发光效率的比较。


从表可以明白,本实施例21的PDP具有比实施例17的PDP更佳的发光效率和高亮度。
而且,本实施例21中,例如,设定象素间距P=1.08mm,隔壁间隔为象素间距P的三分之一,电极长度L=0.37mm,Wf=220μm,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0.9mm≤P≤1.4mm,0.05mm≤L≤0.4mm,0.08mm≤Wf≤0.4mm的范围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22>
22~1.显示电极的结构图39a、图39b是本实施例22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本实施例22中,如该图所示,首先,维持电极23由线和突出部232a、232b构成,从而在y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形成菱形(图39a)或变形六角形(图39b)的突出部。然后,与这些突出部232a、232b相对,设置由线22a、22b构成的扫描电极22。通过这样的构成,本实施例22中,在单元内设置了2处主放电间隙。该图中,线22a、22b、231用比突出部232a、232b的宽度W2小的宽度W1形成,以降低线22a、22b、231中的静电容量。
根据这样的构成,除了与实施例17同样的效果以外,还有以下效果。
表12表示实施例17和实施例22中的显示电极和面板亮度等的性能比较。


从该表可以明白,与实施例17相比,实施例22的面板亮度和发光效率较高。维持放电在PDP驱动时从主放电间隙G附近开始,在该主放电间隙G附近的发光亮度达到最高。从而,具有2处主放电间隙G的本实施例22中,可以发挥良好的面板亮度。
另外,本实施例17中,说明了用扫描电极22的线22a、22b夹着维持电极23的结构,相反地,也可以构成由维持电极23形成的线23a、23b夹着扫描电极22的结构。
<实施例23>
图40a、图40b是本实施例23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与实施例22的不同点在于,在单元内设置扫描电极22的线22a、22b,使其夹着维持电极23,并从该线22a、22b相对于维持电极23设置中空梯形状(图40a)或中空三角状(图40b)的突出部222a、232a,从而确保单元内有2处主放电间隙G。
采用这样的结构有以下的理由。
即,最近,本发明人通过Xe发光的时间空间分解测定,详细地研究了AC型PDP的单元内的放电发生时的等离子的发展过程。然后,发现在同一板面上形成的一对显示电极22、23中,放电的等离子从面对主放电间隙G的阳极侧的显示电极的侧端部发生,向阴极侧的显示电极的侧端部发光扩展,其放电扩展到整个单元内部。另外,几乎在同时,观察到前述阳极侧的显示电极上也产生发光处,其发光位置在放电持续期间大致保持不变。
本实施例23利用这种性质,将开始维持放电的2个主放电间隙G设置于单元内的中央部分,使得该2个主放电间隙G产生足够亮度的放电,逐渐沿着突出部222a、232a扩展到线221a、231a为止。
这样的构成也能够获得与实施例17大体同样的效果,另外,还有以下效果。
表13表示实施例17、22、23的各PDP的显示性能的比较(面板亮度及发光效率的比较)。


从该表可以明白,与实施例17和22相比,根据上述效果,本实施例23的面板亮度和发光效率可以达到最佳。
另外,本实施例23可以与实施例22同样,采用显示电极图案保持不变,而扫描电极22与维持电极23互换的结构。
<实施例24>
图41a、41b是本实施例24的显示电极的俯视图。本实施例24的特征为,显示电极22、23由线221、231和y方向为纵向的带状线状突出部(图41a)或钩状突出部(图41b)构成。这些例子中,图41a的突出部222、232的最短距离成为主放电间隙G,图41b的突出部232的顶端(突出部222)和突出部232(突出部222的顶端)的最短距离相当于主放电间隙G。
通过这样的构成也可以获得与实施例17同样的效果,另外还有以下的效果。
即,以前,有通过确保大的主放电间隙G来提高发光效率的场合,从而,一般地,必须有高的放电开始电压。作为对策,有降低单元内的放电气压等而降低放电气体中的Xe浓度,抑制放电开始电压的方法,但是会导致亮度降低,从而有发光效率变差的问题。
对此,本实施例24a及24b通过确保1对显示电极22、23形成的主放电间隙G的区域为宽的区域(本实施例24a及24b中为沿着突出部222、232的y方向的侧面),即使是小的间隙值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发光效率。
下表14表示实施例17和实施例24a及24b的PDP的性能比较数据。


从该表可以明白,实施例24a及24b可以获得面板亮度及发光效率俱佳的性能。这是因为,沿着y方向的长的突出部222、232可以确保足够的静电量,并确保良好的放电规模和发光效率。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可以应用于电视,尤其是可进行高精密图像再现的高精密电视。
权利要求
1.一种气体放电面板,它是在相对设置的一对基片间以矩阵状配置封入放电气体的多个单元,所述的一对基片中,在第一基片中与第二基片相对的面上,使主放电间隙介于其间而配置的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成对形成的多个显示电极以横跨状态配置于多个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持电极及所述扫描电极分别由所述矩阵的行方向延伸的多根线形成,且驱动时通过设定相邻的2根所述线间的线间隙和主放电间隙,使所述显示电极的放电电流波形的波峰变得单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具有3根以上的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越远离所述主放电间隙,所述线间隙的间距设置为越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间隙的间距设置成以等比级数或等差级数减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矩阵的列方向的单元大小为480μm-1400μm的范围,单元中所有的线间隙的平均值为S、主放电的间隙的值为G时,G-60μm≤S≤G+20μm的关系式成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离主放电间隙最远位置的线的宽度设置成比除其以外的线或全部线的平均宽度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的宽度也可以设置成越远离所述主放电间隙越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n根线形成的维持电极或扫描电极的任何一个中,沿着所述矩阵的列方向的单元尺寸为P、离主放电间隙最远位置的线的宽度为Ln、全部线的平均值为Lave时,关系式Lave≤Ln≤{0.35P-(L1+L2+...+Ln-1)}成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离所述主放电间隙最远位置的线的电阻值R为0.1Ω≤R≤80Ω的范围的值。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离所述主放电间隙最近的第一线的宽度比其他线宽度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离所述主放电间隙最近的第一线和与其邻接的第二线的宽度比其他线宽度或线的平均宽度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的宽度为L1,第二线的宽度为L2时,0.5Lave≤L1及L2≤Lave成立。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持电极或所述扫描电极的至少任何一个中,具有用于电气连接相邻的2根线的连接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扫描电极。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依靠沿所述矩阵的行方向配置的多根第一隔壁和沿该矩阵的列方向配置的多根第二隔壁配置所述多个单元。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壁的宽度设定在30μm以上300μm以下的范围。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壁的高度设定在50μm以上120μm以下的范围。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波峰的发光波形的半值宽度Thw在50ns≤Thw≤700μs的范围内。
19.一种气体放电面板,它是在相对设置的一对基片间以矩阵状配置封入放电气体的多个单元,在所述矩阵的行方向上的单元内形成对应于R、G、B各色的荧光体层,所述的一对基片中,第一基片中与第二基片相对的面上,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成对形成的多个显示单元以横跨状态配置于多个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持电极和所述扫描电极分别由配置在主放电间隙以外、在所述矩阵的行方向上延伸的多根线组成,与所述R、G、B的荧光体层的至少一个配合,在所述维持电极或所述扫描电极的任何一个或两个中,配备了用于电气连接相邻2根线的连接部,且通过设定相邻的2根所述线间的线间隙和主放电间隙,使所述显示电极驱动时的放电电流波形的波峰变得单一。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R、G、B的荧光体层全部对应设置,它具有这样的结构,即与所述R、G、B的荧光体层分别对应的连接部的各自面积为SbR、SbG、SbB时,关系式SbR≤sbG≤SbB成立。
21.一种气体放电面板,它是在相对设置的一对基片间以矩阵状配置封入放电气体的多个单元,所述的一对基片中,在第一基片中与第二基片相对的面上,使主放电间隙介于其间而配置的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成对形成的多对显示电极以横跨状态配置于多个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的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中至少一个具有沿着显示电极的纵向延伸的线;与所述线宽度方向的端部电气连接并面向主放电间隙与另一个显示电极相对设置的线状或环状内侧突出部,且设定主放电间隙,使驱动时主放电间隙中发生的放电引起的单一波峰的波长发光。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突出部具有三角形、四边形、炮弹形的任何一个周边形状的环状图案。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的两个显示电极的至少一个中的所述线上,与靠近主放电间隙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相反的宽度方向端部上设置外侧突出部。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显示电极的2个显示电极分别具备所述线和所述内侧突出部,单元内的一对显示电极的图案相对于单元的中心点呈点对称。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显示电极中,互相夹着主放电间隙而设置的2个内侧突出部的顶部在矩阵的行方向上错开。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进行这样的设定,使得在驱动时内侧突出部的静电容量比显示电极其他部分的静电容量小。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气体放电面板,其特征在于,一对显示电极的维持电极或扫描电极的任何一个电极具有在矩阵行方向上延伸的2根线,且在另一个电极中的所述2根线之间插入1根线,通过所述总共3根线,在所述一对显示电极的图案中确保2个主放电间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气体放电面板是这样实现的,在相对设置的一对基片间以矩阵状配置封入放电气体的多个单元,所述的一对基片中,在第一基片中与第二基片相对的面上,使主放电间隙介于其间而配置的维持电极及扫描电极成对形成的多对显示电极以横跨状态配置于多个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持电极及所述扫描电极分别由所述矩阵的行方向延伸的多根线形成,且通过设定相邻的2根所述线间的线间隙和主放电间隙,使驱动时所述显示电极的放电电流波形的波峰变得单一。
文档编号H01J17/49GK1419704SQ01807055
公开日2003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25日
发明者长尾宣明, 东野秀隆, 安藤亨, 高田祐助, 西村征起, 村井隆一, 和迩浩一, 小杉直贵, 橘弘之, 渡边由雄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