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结合线材及多个冷阴极管的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1643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结合线材及多个冷阴极管的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子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将多个冷阴极管与线材结合在一起的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用于结合冷阴极管等发光组件与线材的第一公知技术,冷阴极管10a的灯心11a与线材20a的导线21a分别穿设一金属片30a(一般为铜片),利用锡焊方式,该灯心11a与该金属片30a及该导线21a与该金属片30a之间通过锡构造40a而互相紧密固着,进而达到结合作用。
该第一公知技术的该锡构造40a的焊接所费人工太多,焊接时需注意维持锡量及熔湿(Wet)态样,其中,该锡量的多少以及该熔湿态样的恰当与否,和该线材20a与该冷阴极管10a问附着后所能承受的拉力多少相关(此为公知技术,故不予赘述);该第一公知技术的该锡构造40a因其内含成分不同(如锡铅比、或含银量等)而具有不同的熔融温度,当该线材20a承受较高的驱动电流时相对产生较高温度,一旦超过该熔融温度,该锡构造40a便会产生熔融状态,而使该灯心11a与该金属片30a、及该导线21a与该金属片30a之间无法相固着;并且,该第一公知技术的该锡焊方式容易残留助焊剂、或锡渣等,影响该冷阴极管10a的品质,且随无铅制程的推广,该第一公知技术更需重新评估制程的可行性以及产品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台湾专利公告第472945号的“冷阴极管接点结构”,其令一体成型的端子30b具有设于前后两端的两导位部31b、32b及设于中段的两压合部33b,令冷阴极管10b的灯心11b穿设于其中之一的前导位部31b内、及两线材20b穿设于其中之一的后导位部32b内,该两压合部33b包覆并紧密压合该灯心11b与该线材20b的导线21b于其中。
该端子30b需设有前后两端的上述两个导位部31b、32b,用以分别导引该两线材20b及该冷阴极管10b的该灯心11b,该两压合部33b需具有较长的尺寸用以同时容纳该灯心11b及该导线21b的长度;此外,该第二公知技术所揭示仅具有该两压合部33b的该端子30b,该导线21b与该灯心31b分别穿设于不同的压合部33b内,并非同时容设于同一压合部b内;该第二公知技术也因该两压合部33b紧密排列的结构限制,而无法同时套设两个冷阴极管10b。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用于结合线材及多个冷阴极管的端子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结合线材及多个冷阴极管的端子结构,其可以节省人力、成本及制造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结合线材及多个冷阴极管的端子结构,其可以同时结合多个冷阴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结合线材及多个冷阴极管的端子结构,其可以防止线材脱落,提高机械拉力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结合线材及多个冷阴极管的端子结构,其可以耐高电流、耐高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结合线材及多个冷阴极管的端子结构,其可以有效对位,无须测量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结合线材及多个冷阴极管的端子结构,其可以避免锡焊方式所造成的助焊剂残留或含铅制程等困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结合线材及多个冷阴极管的端子结构;该端子结构包括间隔部、及分别一体成型于该间隔部两侧的两压合部;其中,该冷阴极管的导柱及该线材的导线可容设于该两压合部内;借此,该两压合部通过该间隔部产生的间隔距离,可同时结合该冷阴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该端子结构无须用锡焊方式固着,从而避免该第一公知技术所需考虑的问题锡量不均所造成机械拉力强度不一;承受较高的驱动电流时锡构造无法耐高温而产生熔融状态;残留的助焊剂、锡渣等影响该冷阴极管的品质等;及环保观念推广所需配合的无铅制程;并且进一步提高该线材及该冷阴极管间的机械拉力强度、耐高电流及耐高温的能力。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附图所示仅提供参阅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所示为第一公知技术的应用示意图;图2所示为第二公知技术的应用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结构的应用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结构的示意图;及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结构实施状态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a 冷阴极管 11a 灯心20a 线材 21a 导线30a 金属片 40a 锡构造10b 冷阴极管 21b 导线30b 端子 31b 灯心33b 压合部 31b、32b导位部30 端子结构31 间隔部 32 压合部10 冷阴极管 11 导柱12 本体 20 线材21 导线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结合线材20及多个冷阴极管10的端子结构30;如图4,该端子结构30包括间隔部31、及分别接设于该间隔部31两侧的两压合部32;其中,该端子结构30是以含黄铜材料制成,该间隔部31呈板状。该两压合部32是由该间隔部31先向两侧延伸后再向内侧翻折所形成,且其自由端与该间隔部31相接合,形成一容置空间33,该冷阴极管10的导柱11及该线材20的导线21可容设于该压合部32的该容置空间33内;该两压合部32通过该间隔部31产生的间隔距离,可同时结合多个的该冷阴极管10。于此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将两冷阴极管10与一线材20结合在一起。
请参阅图5所示,该端子结构30先包覆该线材20的该导线21及该多个冷阴极管10的该导柱11于其内后开始进行压合,令该导线21及该导柱11可同时容设于该容置空间33。
本实用新型制作方便,分别一体成型于该间隔部31的该两压合部32形成结构简单、可同时结合该线材20及该多个冷阴极管10的该端子结构30,因此,降低材料成本;并利用相关设备及治具进行半自动化生产,使该两压合部32包覆并压合该线材20的该导线21及该冷阴极管10的该导柱11于其内,利用该间隔部31间隔于该两压合部32之中,可以有效利用该间隔部31达到有效对位,无须测量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该端子结构无须用锡焊方式固着,从而避免该第一公知技术所需考虑的问题锡量不均所造成机械拉力强度不一;承受较高的驱动电流时该锡构造40a无法耐高温而产生熔融状态;残留的助焊剂、锡渣等影响该冷阴极管10的品质等;及环保观念推广所需配合的无铅制程;并且进一步提高该线材20及该冷阴极管10间的机械拉力强度、耐高电流及耐高温的能力。
该端子结构30进一步包括有套管(未图标)套设于该冷阴极管10的该导柱11上,且设于该冷阴极管10的本体12与该端子结构30之间,该套管用于隔热或防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任何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特征所进行的修饰与变化,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结合线材及多个冷阴极管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结构包括间隔部;及两压合部,其分别一体成型于该间隔部的两侧,其中该冷阴极管的导柱及该线材的导线容设于该两压合部内。
2.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用于结合线材及多个冷阴极管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间隔部呈板状。
3.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用于结合线材及多个冷阴极管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两压合部是由该间隔部先向两侧延伸后再向内侧翻折形成,该两压合部的自由端与该间隔部相接合,形成可容设该冷阴极管的该导柱及该线材的该导线的容置空间。
4.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用于结合线材及多个冷阴极管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套管设于该冷阴极管的该导柱上,且设于该冷阴极管的本体与该端子结构之间。
5.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用于结合线材及多个冷阴极管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以含黄铜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结合线材及多个冷阴极管的端子结构,该端子结构包括间隔部、及分别一体成型于该间隔部两侧的两压合部;其中,该冷阴极管的导柱及该线材的导线可容设于该两压合部内;借此,该两压合部通过该间隔部产生的间隔距离,可同时结合该多个冷阴极管。本实用新型的该端子结构无须用锡焊方式固着,从而避免采用该方式所需考虑的问题,并且进一步提高该线材及该冷阴极管间的机械拉力强度、耐高电流及耐高温的能力。
文档编号H01J61/36GK2694473SQ200420006009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日
发明者廖书尉 申请人:亚帝欧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