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灯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000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灯外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灯,具体地说是一体式大功率节能灯的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一体式大功率节能灯普遍存在散热不良的问题,尤其是作为主要热源的灯管的热量散发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导致节能灯壳体以及壳体内电子元器件的温升过高,影响电子元器件的性能,使整灯寿命降低,达不到使用要求,处理不当还容易引燃,危害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节能灯外壳在使用中存在的温升过高、散热不良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能有效降低温升的节能灯外壳,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设计一种节能灯外壳,包括外壳本体,灯壳内具有至少一条由下至上的、用于散热的空气流动通道。
为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果,灯壳的表面还具有至少一道由下至上的、供空气流通的散热凹槽。
所述外壳本体由上壳、中壳、下壳和灯头构成,所述空气流动通道的底端位于中壳的底部,其顶端位于灯头内。上壳的表面开有对流空气出入口,其入口位于上壳的底部,出口位于上壳的顶部。下壳上开有对流空气出入口,入口位于下壳的底部中心位置,出口位于下壳的顶部中心位置,并与所述空气流动通道的底端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灯外壳由于在内部设有用于散热的空气流动通道,并可通过进一步改进,在灯壳表面设置供空气流通的散热凹槽,从而使灯壳内的空气与灯壳外的空气形成对流,能减小节能灯的温升,有效地改善节能灯性能,提高节能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部分局部采用了剖视画法;
图2为图1的仰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下壳1、中壳2、上壳3和灯头4,中壳2为连接上壳3和下壳2的配件,中壳2的上、下端分别与上、下壳相配套,中间具有多条连接柱。上壳3内设有镇流器等电子元器件6,壳体内设置有一条或多条由下至上的、用于散热的空气流动通道,其底端7位于中壳2的底部,其顶端10位于灯头4内。上壳3上分别开有对流空气入口8和出口5,入口8位于上壳3的底部,出口5位于上壳3的顶部。下壳1也分别开有入气口12和出气口,该出气口与所述空气流动通道的底端7相连通;对流空气从入气口12进入,从出气口流出并经底端7进入空气流动通道,形成拔烟效应。图1中的9为下壳内腔,图2中13为灯管安装孔。沿外壳壳体的表面设有若干凹槽11,该凹槽沿灯壳的长度方向从下壳底端一直延伸至上壳顶端,空气经此凹槽流动,达到降温散热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灯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其特征在于灯壳内具有至少一条由下至上的、用于散热的空气流动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灯外壳,其特征在于灯壳的表面还具有至少一道由下至上的、供空气流通的散热凹槽(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灯外壳,其特征在于外壳本体由上壳(3)、中壳(2)、下壳(1)和灯头(4)构成,所述空气流动通道的底端(7)位于中壳(2)的底部,其顶端位于灯头(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灯外壳,其特征在于上壳(3)的表面开有对流空气出入口,其入口(8)位于上壳的底部,出口(5)位于上壳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灯外壳,其特征在于下壳(1)上开有对流空气出入口,入口(12)位于下壳的底部中心位置,出口位于下壳的顶部中心位置,该出口与所述空气流动通道的底端(7)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灯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其特征在于灯壳内具有至少一条由下至上的、用于散热的空气流动通道;为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果,灯壳的表面还具有至少一道由下至上的、供空气流通的散热凹槽;所述外壳本体由上壳、中壳、下壳和灯头构成,所述空气流动通道的底端位于中壳的底部,其顶端位于灯头内。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使灯壳内的空气与灯壳外的空气形成对流,能减小节能灯的温升,有效地改善节能灯性能,提高节能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文档编号H01J61/52GK2727954SQ20042007132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5日
发明者邹瑛 申请人:惠州Tcl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