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12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置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灯(built-in lamp),它包括托架、灯泡配件(bulbfitting)和反射器,其中该托架可固定在安装表面上,特别是房间的天花板上。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这种内置灯有多种形式,例如,可用作向下照射的灯或向上照射的灯。这些内置灯通常带有灯泡配件,此灯泡配件的纵轴与照明方向垂直或倾斜地延伸,或与安装表面基本平行。灯泡配件的所述取向通常是有选择的,特别是在使用紧凑的荧光灯时,因为取向可降低灯的安装高度。
然而,灯泡配件的取向与照明方向垂直或倾斜是不利的,因为必须将灯泡插入灯泡配件内并且使灯泡配件相对反射器被理想地定位,但由于空间条件紧张,因此难于将灯泡插入灯泡配件内;并且由于在最佳位置反射器会妨碍灯的插入,因此灯泡配件也无法相对反射器理想地定位。
根据现有技术已知的内置灯,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对此进行补救,例如,灯泡配件和灯泡的一部分从反射器沿横向伸出,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在反射器的与灯泡配件相对的一侧上提供一个孔,灯泡可以插入该孔内,且灯泡的侧面远离该配件,这是为了随后将灯泡插入相对布置的灯泡配件内。就这一实施例而言,通常必须在反射器中提供一个孔是不利的,这一情况既关系到成本和效果,又降低了反射器的效率,此外,还允许光通过所述孔以不利的方式照到与理想的照明方向相反的方向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进一步开发开始所指的那种内置灯,因此当灯泡配件的纵轴与照明方向倾斜或垂直地延伸时,也可以毫无困难地在低的安装深度上舒适地更换灯泡;同时也可以做到灯泡配件相对反射器的最佳定位。
根据本发明,这一目的由如下的反射器来达到,该反射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反射器区域,在照明方向上,该区域后面是第二反射器区域,该第二反射器区域可以从第一反射器区域上拆除,从而允许更换灯泡。
根据本发明,可以将反射器分成至少一个第一反射器区域和一个第二反射器区域,并且沿照明方向布置的第二反射器区域可以从第一反射器区域拆除,以将灯泡配件和灯泡安排在第一反射器区域的前面。因此,至少部分第二反射器区域可以被安排在灯泡的前面,从而可以这么说使灯泡位于第一反射器区域和第二反射器区域之间。由于第二反射器区域可以从第一反射器区域拆除,因此人可以不受第二反射器区域的阻碍,可自由地接近保持在灯泡配件内的灯泡并可以抓住它,并且可使灯泡从灯泡配件拆除。由于可取下第二反射器区域,因此可以同样毫无困难地将灯泡插入灯泡配件内,且不受第二反射器区域的阻碍。
最后,根据本发明,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内置灯而言,可以将一度是更换灯泡的障碍的那个反射器区域简单地从内置灯上或从剩余的反射器区域上取下来以进行更换,这提供了将灯插入灯泡配件内或将灯从灯泡配件上取下来所需的足够空间。根据本发明,由于取下第二反射器区域之后有相当大的工作空间或进入空间可用于更换灯泡,因此可以毫无问题地进行这一程序,例如不会损坏或弄脏反射器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内置灯设计,还允许灯泡和所有的反射器区域之间有最佳的相对位置。
优选让第二反射器区域能枢轴转动地离开第一反射器区域,或能从第一反射器区域上完全拆除。当第二反射器区域只枢轴转动地离开第一反射器区域时,有利的是在更换灯泡的时候,就无须把第二反射器区域作为分开的部分进行处理,这是由于第二反射器区域被铰接到内置灯上,因此它总是保持在内置灯上。相比之下,由于第二反射器区域与内置灯完全分开,因此有利的是,用较低的经济成本即可实现这点。
灯泡配件和第一反射器区域优选可以被安排在外罩内,而且第二反射器区域被铰接支撑在该外罩上,并且/或者可以借助于可拆除的螺钉连接件、磁体连接件、夹子连接件、插销连接件或卡口连接件将其紧固到外罩上。
关于外罩,有利的是将它制成不透光的,举例来说,这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吊顶,如果不是故意,从后面则无法照亮表面加工(finishing)中的不精密之处。还可以将外罩做成防尘的,这是为了防止灯泡和反射器被污染,例如被空调系统污染。
第二反射器区域可以有反射器开口,该开口被布置在照明方向上,并且在可能的实施例中,该开口采用至少基本上防尘的方式由半透明的或透明的板终接(terminate)。采用这种方式,可避免频繁地清洗各反射器区域和灯泡,这是由于所述板形成了可靠的防尘保护措施。特别是,如果反射器开口不但用板终接,而且如果整个外罩采用至少基本上防尘的方式由可拆除地紧固到外罩上的第二反射器区域和/或由固定地连接到它上面的元件终接,那么就可以实现良好的防尘保护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可靠地避免灰尘进入任何外罩区域或反射器区域。
第一和第二反射器区域至少可以部分相互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反射器区域可以一起采用统一的反射器形状,这个反射器在其与反射器开口相对的侧面上是闭合的。在这个例子中,反射器的闭合侧面由第一反射器区域形成,特别是该第一反射器区域不可拆除地连接到外罩上。当第一和第二反射器区域不只是部分、而是至少几乎全部相互连接时,有利的是,这两个反射器区域中的一个有朝向另一个反射器区域的敞口部分,并且灯泡可以通过该部分从侧面伸到反射器的内部空间内。该部分同时允许第二反射器区域从第一反射器区域拆除,而灯泡不会妨碍这种拆除。
特别优选的是将第一反射器区域制成辅助反射器,而将第二反射器区域制成直射光反射器。在这个例子中,在辅助反射器和直射光反射器之间可以形成光通过区域,一部分光可以通过该区域,这部分光最终被用于产生散射照明。相比之下,一部分光直接且立即作用在直射光反射器上,这部分光用于产生直接照明。布置在照明方向上的直射光反射器的反射器开口可以限定直射光射出区域,该区域至少部分被漫射光射出区域包围起来。优选有一部分光作用在该漫射光射出区域上,这部分光首先通过在辅助反射器和直射光反射器之间形成的所述光通过区域。
除了直射光射出区域之外,还提供了漫射光射出区域,因此使其有可能在直射光射出区域内根据暗光(dark-light)原理工作,暗光原理避免了眩光效应,同时该漫射光射出区域还可确保从直射光射出区域周围的根据本发明的漫射光射出区域发出非眩光散射的光,因此总是确保光源的可见标记(marking),尽管用到了暗光原理,但这可使房间内的灯光环境感觉柔和。
可安装在灯泡配件中的共用灯泡可以作用在直射光射出区域和漫射光射出区域上。在这种情况下,不必为本发明的漫射光射出区域提供单独的灯泡。
特定形状的辅助反射器可以确保将照到直射光射出区域和漫射光射出区域上的那部分反射光以预先可调的方式分开。照到直射光射出区域和漫射光射出区域上的那部分光的分配,因而可以按各自所需的方式由辅助反射器的形状选择。
当可插入灯泡配件内的灯泡仅通过辅助反射器间接作用在漫射光射出区域上时,可产生特别良好的漫射光照明。
辅助反射器可以由至少一个平面的反射器表面形成,该表面与安装表面的平面平行延伸。另外,也可以特别使该反射器表面旋转对称地弯曲或扭曲。所述的反射器表面可以制成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特别有利的是,将承载灯泡配件的外罩的内表面的至少部分区域制成辅助反射器。这种外罩在照明方向上是敞口的,在使用这种外罩时,外罩的基部可以被特别地制成反射器表面,该表面形成辅助反射器的至少一个区域。这种外罩的侧壁也可以被制成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因此这些侧壁可以充当辅助反射器的其他区域。当外罩基部或外罩侧壁形成辅助反射器时,有利的是,不需要额外的部件即可实现辅助反射器。必要的只是为外罩的内侧配备各自所需的反射性能。
特别有利的是,承载灯泡配件的外罩大体上为平行六面体形,而且可安装在灯泡配件中的灯泡为细长形,灯泡配件的纵轴在平行于安装表面延伸的平面上沿平行六面体形外罩的对角线延伸。由于该对角线的长度大于外罩侧面的长度,因此所述布置提供相当大的空间供插入和取下灯泡,借助该空间可以更简单地进行所述程序。
本发明其他优选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


下面将结合各实施例和各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内置灯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内置灯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内置灯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为根据本发明内置灯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所示的内置灯有近似为平行六面体的外罩10,该外罩在照明方向上是敞口的,并且在其敞口侧有外围框架9。框架9的远离照明方向的侧面接触安装表面11,安装表面11例如由悬垂的天花板元件12的下侧面形成。
直射光反射器4被连接到外罩10的内侧,且该反射器在照明方向上有圆形的第一开口,该开口与直射光射出区域1重合。直射光反射器4形成上面发明内容部分所述的第二反射器区域。在远离直射光射出区域1的那一端,直射光反射器4有另外一个同样近似为圆形的开口,该开口正对外罩10的基部,并且灯泡6发出的光有一些可以通过该开口沿与照明方向相反的方向即朝向外罩10基部的方向从直射光反射器4射出。直射光反射器4的形状沿外罩10基部的方向逐渐变细,并且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其远离直射光射出区域1的一端有切口14,以便为灯泡6的配件提供空间。
外罩10的基部形成辅助反射器7的一个区域。辅助反射器7的其他各个区域由外罩10的各侧壁形成。辅助反射器7形成上面发明内容部分所述的第一反射器区域。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外罩10的敞口侧即面向将要被照射到的区域的那一侧用板13终接,其中板13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能。在直射光射出区域1内,该板被制成完全透明的,因此灯泡6发出的光可以不受阻碍地穿过该区域。相反,在漫射光射出区域2,板13被制成散射板,该板可分散从外罩内侧入射到它上面的光,从而产生漫射光。散射板区域向上延伸到框架9的外缘,以使框架9由板13的散射光区域覆盖。
在另外一个成本更低的变形中,也可以将板13设计成具有多个孔的环形元件,特别是一块多孔的金属板,在这种情况下,直射光射出区域最好不用板终接,而是将其做成敞口的。
在图1中,举例说明灯泡6发出的三条光线,这三条光线都从灯泡6直接入射到板13的透明区域上,由于板13是透明的,因此它们会不受阻碍地穿过该区域。在图1中,同样也只是举例说明的另外一条光线从光源6入射到直射光反射器4的内镜面反射侧上,接下来,这条光线从这里发生偏转,并通过板13的透明区域。在图2中,只是再次举例说明的一条额外的光线从光源6以锐角入射到辅助反射器7上,同样,这条光线也从这里发生偏转,并通过板13的透明区域。
就本发明的内置灯而言,所述的那类光线,即穿过板13的透明区域并且穿过直射光射出区域1的光线,提供了所需的室内照明。
然而,灯泡6发出的一些光线也会进入在直射光反射器4和外罩10的基部之间形成的光通过区域,因此这些光经过一次或多次反射后也可以进入漫射光射出区域2。图1同样举例画出了一条经过多次反射后进入漫射光射出区域2的光线。这条光线从灯泡6开始,以一个较小的锐角入射到外罩10的基部上,并从这里反射到外罩10的侧壁上。随后在外罩10的所述侧壁和直射光反射器4的外镜面反射侧之间发生多次反射,直到这条光线最终入射到板13的被制成散射板的区域上。这一散射板区域确保光线被转化成漫射光,漫射光从漫射光射出区域2射出,并且以已经解释过的方式标记直射光射出区域1,这样就在室内形成了所述的柔和的灯光环境。因此,这同样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两条光线,这两条光线在外罩基部处反射之后或者在外罩基部处被反射且在外罩的侧壁处被简单反射之后仅移动到漫射光射出区域2。
板13可以与紧固在它上面的直射光反射器4一起从外罩10或框架9拆除。为此目的,板13的边缘区域例如可以有磁性元件,它们与例如铁磁性的框架9配合。然后只需取下前者即可将板13从框架9拆除,克服在所述磁性元件和框架9之间起作用的磁力。另外,可使板13可枢轴转动地保持在框架9处,特别是可以用夹子连接件的方式紧固或锁住板13。
通过将板13从框架9拆除或将板13枢轴转动地离开框架9,也可将固定地连接到板13上的直射光反射器4移出外罩10。随后可自由地接近现在不再位于辅助反射器7和直射光反射器4之间的灯泡6,因此可以毫无困难地更换它。更换之后,再次使板13和直射光反射器4一起朝向外罩10移动或枢轴转动,并将板13磁性连接或锁定到外罩10上。
图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内置灯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如图2所示的内置灯也有近似为圆柱体的外罩10’,外罩10’在照明方向上是敞口的,并且它有外围框架9’,光无法透过框架9’的敞口侧。框架9’又接触安装表面11’,安装表面11’由悬垂的天花板元件12’的下侧面形成。
远离外罩开口的外罩10’的基部被制成第一反射器区域15,该区域特别是具有镜面反射特性。此外,在外罩10’的内侧提供第二反射器区域16,该区域与图1所示的直射光反射器区域4类似,也有两个分别为圆形且远远地相对的开口17、18,其中,面对第一反射器区域的开口17小于布置在照明方向上的开口18。因此,第二反射器区域16的形状沿外罩10基部的方向逐渐变细。在其面对第一反射器区域15的边缘处,第二反射器区域具有断开部分14’,以便为灯泡6’或为其配件提供空间,以使灯泡配件或灯泡6’被安排在两个反射器区域15、16之间。
面向第一反射器区域15的第二反射器区域16的开口17被安排成与图2所示的第一反射器区域15隔开。另外,也可以将第二反射器区域16向上延伸到第一反射器区域15,以便实现两个反射器区域15、16直接相连。以这种方式延伸的第二反射器区域16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反射器区域16采用防尘方式用板13’终接,板13’位于框架9’的布置在照明方向上的开口18区域内,且被固定地连接到框架9’的边缘区域上。这样,框架9’就与板13’一起封闭外罩10’的整个内部空间。另外,也可以将布置在照明方向上的第二反射器区域16的开口18做成敞口的。
不透光的框架9’具有如下效果,即光只可以从外罩10’通过开口18射出。
为了更换灯泡6’,可以使框架9’和固定到它上面的板13’一起,与第二反射器区域16从外罩10’拆除,因此可以自由地接近灯泡6’,这么做所带来的好处在图1中已经解释过。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内置灯的平面图,它有直射光射出区域1’和环绕它的漫射光射出区域2’(与图1相似)。直射光射出区域1’的外缘以环线19为界,环线19同时代表漫射光射出区域2’的内边界。
直射光射出区域1’在附图的平面上即与直射光反射器的开口相同的平面上延伸,直射光反射器被布置在照明方向上,且同样沿环线19延伸。直射光反射器延伸到附图平面内,并直达后面的反射器开口,该开口被布置在与照明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并且未在图3中展示。
灯泡6”被安排在直射光反射器的内侧,并且被设计成紧凑的细长形荧光灯。另外,灯泡6”也可以被安排在直射光反射器的后面或上面。
在直射光反射器的后面提供辅助反射器7’,直射光反射器延伸到附图的平面内,而辅助反射器7’沿与附图平面平行的平面延伸。直射光反射器、灯泡6和辅助反射器7’的相对布置与图1的显示相似。
漫射光射出区域2’的内侧以环线19为界,其外侧以正方形线20为界,正方形线20反过来形成所示的内置灯的框架9”的内边界。框架9”的远离照明方向的侧面接触安装表面(未示出),特别是房间的天花板,这样,它就与保持在框架9”内的内置灯一起盖住安装表面上出现的开口,该开口用于容纳内置灯的平行六面体形的外罩。
图3所示的内置灯与图1所示的内置灯在材料上的差异包括如下情况保持图3所示的灯泡6”的灯泡配件被安排在外罩内,因此插入灯泡配件内的灯泡6”沿外罩的对角线延伸。根据图3的显示,说明了在反射器区域内因而可以实现灯泡6”的最佳和中心位置。此外,在将框架9”和直射光反射器一起从外罩上取下来之后,就有非常大的空间用于更换灯泡6”,因此可以舒服地从灯泡配件上取下灯泡6”,或将其插入灯泡配件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置灯,包括托架、灯泡配件和反射器,其中该托架可固定在安装表面(11,11’)上,特别是房间天花板上,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反射器区域(7,7’,15),在照明方向上,该区域后面是第二反射器区域(4,16),该第二反射器区域可以从第一反射器区域(7,7’)拆除,从而允许更换灯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灯,其特征在于,第二反射器区域(4,16)能够枢轴转动离开第一反射器区域(7,7’,15),或者从第一反射器区域(7,7’,15)完全拆除。
3.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置灯,其特征在于,该灯泡配件和第一反射器区域(7,7’,15)被安排在外罩(10,10’)内,特别是,该外罩是不透光的和/或防尘的,并且第二反射器区域(4,16)被铰接支撑在该外罩上,或者可以借助于可拆除的螺钉连接件、磁体连接件、夹子连接件、插销连接件或卡口连接件将其紧固到该外罩上。
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置灯,其特征在于,第二反射器区域(4,16)具有反射器开口(18),该开口被设置在照明方向上,并且被做成敞口的,或者该开口采用至少基本上防尘的方式由半透明的或透明的板(13,13’)终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置灯,其特征在于,外罩(10,10’)采用至少基本上防尘的方式由可拆除地紧固到其上的第二反射器区域(4,16)和/或固定地连接到其上的元件(9’)终接。
6.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置灯,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反射器区域(15,16)至少部分地相互连接。
7.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置灯,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射器区域(7,7’)被制成辅助反射器,第二反射器区域(4)被制成直射光反射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置灯,其特征在于,在辅助反射器(7,7’)和直射光反射器(4)之间形成光通过区域。
9.如权利要求7或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置灯,其特征在于,被设置在照明方向上的直射光反射器(4)的反射器开口(18)限定直射光射出区域(1,1’),该区域至少部分被漫射光射出区域(2,2’)包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置灯,其特征在于,直射光射出区域(1,1’)和漫射光射出区域(2,2’)可以受到可安装在灯泡配件中的共用灯泡(6,6”)的作用。
11.如权利要求9或10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置灯,其特征在于,漫射光射出区域(2,2’)可以间接地仅通过辅助反射器(7,7’)而受到可安装在灯泡配件中的灯泡(6,6”)的作用。
12.如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置灯,其特征在于,辅助反射器(7,7’)至少部分由至少一个平面的、或者预定曲面的或弯曲的反射器表面形成,该表面确保照到直射光射出区域(1)和漫射光射出区域(2)上的那部分反射光按照预定方式分开。
13.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置灯,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3的外罩(10,11’)的内表面,其至少部分区域被制成辅助反射器(7,7’)。
1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置灯,其特征在于,第二反射器区域(4,16)的面向第一反射器区域(7,7’,15)的边缘区域上有切口(14,14’),该切口可供可安装在灯泡配件中的灯泡(6,6’,6”)通过。
15.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置灯,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3的外罩(10,10’)大体上为平行六面体形,可安装在灯泡配件中的灯(6”)为细长形,该灯泡配件的纵向轴线,在平行于安装表面(11,11’)延伸的平面上沿平行六面体形外罩(10,10’)的对角线延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灯,包括托架、灯泡配件和反射器,其中该托架可固定在安装表面(11)上,特别是房间天花板上,其中该反射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反射器区域(15),在照明方向上,该区域后面是第二反射器区域(16),该第二反射器区域可以从第一反射器区域(15)上拆除,从而允许更换灯泡。
文档编号F21V7/00GK1751206SQ200480004375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3日
发明者哈特姆特·S·英格尔 申请人:哈特姆特·S·英格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