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677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显示图像的结构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通常,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是一种利用放电来显示图像的装置。由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亮度和视角方面具有优良的显示性能,所以这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已经变得非常普及。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根据电极的布置分为对向放电型和表面放电型。在对向放电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一对维持电极设置在上基底和下基底上,在面板的垂直方向上产生放电。另一方面,在表面放电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一对维持电极设置在同一基底上,在基底的表面上发生放电。
虽然对向放电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高的发光效率,但是它具有放电易引起荧光体劣化的缺点。近来,已主要采用表面放电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图1是示出通常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构造的视图。图1中示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是表面放电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为了容易地示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内部构造,切除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相对于下基底10仅将上基底20旋转90°。
多个寻址电极11以条形布置在下基底10的上表面上。寻址电极11嵌入在由白色介电材料制成的第一介电层12中。为了防止放电室15中的电学或光学串扰,多个分隔件13以预定间隔设置在第一介电层12的上表面上。荧光层14涂覆在由分隔件13限定的各放电室15的内表面上,放电室15填充有通常是Ne和Xe的混合物的放电气体,以产生等离子体放电。
上基底20是透明基底,主要由玻璃制成,使可见光线通过。上基底20被密封地组装到其上形成有分隔件13的下基底10。在上基底20的下表面上,在垂直于寻址电极11的方向上以条形设置成对的维持电极21a和21b。维持电极21a和21b由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制成。由金属制成的汇流电极22a和22b设置在维持电极21a和21b的下表面上,以降低其线路电阻,汇流电极22a和22b的宽度比维持电极21a和21b的宽度窄。维持电极21a和21b以及汇流电极22a和22b嵌入在第二透明介电层23中。保护层24形成在第二介电层23的下表面上,用于防止由等离子体粒子的溅射造成第二介电层23损坏,也用于通过发射二次电子来降低放电电压和维持电压。保护层24通常由氧化镁(MgO)制成。
多个黑条纹30形成在上基底20的上表面上,以防止光从面板的外部进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内部。黑条纹30以规则的间隔与维持电极21a和21b平行地形成。
采用以上布置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维持电极21a和21b中的任一个和寻址电极11之间产生寻址放电。在该寻址放电过程中,产生壁电荷。然后,由成对的维持电极21a和21b之间的电势差引发维持放电,因此从放电气体产生UV光线。荧光体层14被UV光线激发,以发射可见光线。穿过上基底20的可见光线形成人眼可看到的图像。
在传统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在外部明亮的条件下,即,在亮室的条件下,外部光进入放电室15的内部或者由上基底20反射,使得亮室对比度劣化。此外,由于从放电室15产生的可见光线是没有特定方向的发散光线,所以它的透光率降低,因此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屏幕显示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基本解决与传统布置相关的以上和其它问题并提供下列目的,已经开发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会聚并发射从放电室产生的可见光线,并使外部光的影响最小化,以提高亮室对比度,使得用户可看到优质的图像。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滤光器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该滤光器对于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产生的发散光能够保持高效的透射特性,且能使对外部光的反射作用最小化,从而提高了亮室对比度。
根据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基本实现了上述和其它目的和优点,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上基底,用于图像显示的光穿过上基底;多个导光件,形成在上基底上,以会聚和发射透射过上基底的光。
多个导光件可具有光入射表面和光出射表面,光入射到光入射表面并从光出射表面出射,光入射表面可大于光出射表面。
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形成在多个导光件之间的多个外部光滤光构件,以过滤外部光。
多个外部光滤光构件可由炭黑和折射率低的介质的混合物制成。
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形成在上基底的上表面上的EMI(电磁干扰)屏蔽部分,以屏蔽电磁干扰(EMI)。
可以以网状或作为导电膜来形成EMI屏蔽部分。
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形成在上基底的上表面上的抗反射部分,以防止外部光的反射。
抗反射部分可由抗反射膜制成。
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形成在上基底的上表面上的近红外滤光部分,以过滤透射过上基底的光中包含的近红外光线。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上基底,从放电室产生的光穿过上基底;多个导光件,会聚和发射透射过上基底的光。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形成在多个导光件之间的多个外部光滤光构件,以过滤外部光。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过滤显示装置的图像输出的滤光器,所述滤光器包括多个导光件,会聚和发射从显示装置输出的光;多个外部光滤光构件,形成在多个导光件之间,以过滤外部光。
多个导光件可具有光入射表面和光出射表面,光入射到光入射表面并从光出射表面出射,光入射表面的面积可大于光出射表面的面积。
多个外部光滤光构件可由炭黑和折射率低的介质的混合物制成。
滤光器还可包括为显示装置的图像输出屏蔽电磁干扰(EMI)的EMI屏蔽部分。
可以以网状或作为导电膜来形成EMI屏蔽部分。
滤光器还可包括防止外部光的反射的抗反射部分。
抗反射部分可由抗反射膜制成。
滤光器还可包括过滤从显示装置输出的光中包含的近红外光线的近红外滤光部分。
滤光器还可包括增强滤光器的刚性的玻璃基底。
在本发明的再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附于显示面板的膜,所述膜包括多个导光件,会聚和发射从显示面板输出的光;多个外部光滤光构件,形成在多个导光件之间,以过滤外部光;EMI屏蔽部分,为显示面板的图像输出屏蔽电磁干扰(EMI);抗反射部分,防止进入显示面板的外部光的反射。


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的以上方面和特征将更加清楚,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通常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构造的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构造的视图;图3A、图3B和图3C是说明设置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的视图;图4是示出用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滤光器的视图。
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将被理解为指相同的部分、组件和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
在下面的描述中,即使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号也用于相同的元件。提供在描述中限定的内容例如详细的构造和元件,以有助于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因此,明显的是,在没有那些限定内容的情况下,也可实施本发明。此外,由于公知功能或构造会使对发明的理解不清楚,所以没有详细描述公知功能或构造。
图2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构造的视图。
参照图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隔开的上基底120和下基底110。多个放电室115形成在上基底120和下基底110之间,在放电室115中产生等离子体放电。
下基底110是玻璃基底,产生寻址放电的多个寻址电极111以条形布置在下基底110的上表面上。第一介电层112形成在下基底110的上表面上,以覆盖寻址电极111。可将白色介电材料涂覆到下基底110的上表面上来形成第一介电层112。
多个分隔件113以预定间隔设置在第一介电层112的上表面上。分隔件113与寻址电极111平行地布置。分隔件113限定下基底110和上基底120之间的空间,以形成放电室115,并同时防止相邻的放电室115之间的电学和光学串扰。因此,分隔件113用于提高色纯度。具有预定厚度的红色(R)、绿色(G)和蓝色(B)荧光体层114涂覆在形成各放电室115的内表面的第一介电层112的上表面和分隔件113的侧壁上。
放电室115填充有通常是Ne和Xe的混合物的放电气体,以产生等离子体放电。荧光体层114被由放电气体的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UV光线激发,因此发射具有对应于各荧光体层114的颜色的可见光线。
在上基底120的下表面上,在垂直于放电电极111的方向上以条形设置放电电极121a和121b。如图2所示,放电电极121a和121b组成一对,并由透明导电材料例如氧化铟锡(ITO)制成,使可见光线穿过放电电极。
由金属制成的汇流电极122a和122b设置在放电电极121a和121b的下表面上,与放电电极121a和121b一样,汇流电极122a和122b组成一对。汇流电极122a和122b是用于降低放电电极121a和121b的线路电阻的电极,并具有比放电电极121a和122b的宽度窄的宽度。
形成第二介电层123以覆盖放电电极121a和121b以及汇流电极122a和122b。可通过将透明介电材料涂覆到上基底120的下表面上以具有预定厚度来形成第二介电层123。保护层124形成在第二介电层123的下表面上,并用于防止由等离子体粒子的溅射造成第二介电层123和放电电极121a、121b损坏,也用于通过发射二次电子来降低放电电压。通过将氧化镁(MgO)以预定厚度涂覆到第二介电层123的下表面上来形成保护层124。
采用以上布置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放电电极121a和121b中的一个和寻址电极111之间产生寻址放电。在该寻址放电过程中,形成壁电荷。当AC电压被施加到成对的放电电极121a和121b时,在其上形成有壁电荷的放电室115中产生维持放电,因此UV光线从放电气体产生。荧光体层114被UV光线激发,以发射可见光线。
近红外滤光部分125形成在上基底120的上表面上,以过滤或阻断从放电室115产生的比可见光线略长的近红外光线,并提高色纯度。此外,光学部分126形成在近红外滤光部分125的上表面上,并具有导光件126a,会聚和发射已过滤掉近红外光线的可见光线;外部光滤光构件126b,防止外部光进入放电室115。
导光件126a包括光入射表面和光出射表面,从放电室115产生的可见光线在所述光入射表面入射。光入射表面的面积大于光出射表面的面积。可见光线通过光入射表面照射到导光件126a中,并从光出射表面射出。由于导光件1 26a可形成等于几十微米的宽度,所以它用于形成高精度的图像,从而提高了面板的亮度。外部光滤光构件126b由炭黑和折射率低的介质的混合物制成。因此,外部光滤光构件126b吸收从外部进入的光,以防止由外部光造成对比度降低。
在光学部分126的上表面上,以网状或者作为导电膜来形成屏蔽电磁干扰(EMI)的EMI屏蔽部分127。此外,防止外部光反射的抗反射部分128形成在EMI屏蔽部分127的上表面上。抗反射膜可用作抗反射部分128。
如上所述,通过形成在上基底120的上表面上的元件125、126、127和128,从放电室115产生的可见光线被过滤、会聚和发射,还使外部光的影响最小化,从而提高了亮室对比度。
同样地,形成在上基底120的上表面上的元件125、126、127和128可以形成为膜,使得它可粘附上基底120上。
图3A至图3C是说明设置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光学膜的光学特性的视图。
通常,当光以一定角度从折射率高的介质入射到折射率低的介质时,当入射角大于特定的临界角时,在两种介质的边界处发生全内反射(TIR)。如上所述,通过利用这样一种特征,即,总量的入射光在边界处被反射,导光件126a会聚并发射从放电室115产生的可见光线。
参照图3A,当可见光线以期望的入射角α进入导光件126a的边界F时,如果入射角α大于临界角θ,则在导光件126a中发生全内反射。在这种情况下,可由方程式(1)来计算临界角。
θ=arc sin(Na/Nf)......(1)在方程式(1)中,Na表示外部光滤光构件126b的折射率,Nf表示导光件126a的折射率。
图3B是说明取决于从放电室115发射的可见光线的视角β的亮度分布的图解。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放电室115产生的可见光线是在全部方向上发射的发散光,因此,所述发散光的亮度分布作为视角β的函数而变化。
表1示出了图3B中示出取决于视角β的亮度和入射角α之间的关系。


如表1所示,发散光的亮度和进入边界F的入射角α取决于视角β而变化。即,随着视角β增大,发散光的亮度减小,入射角α也减小。
图3C是示出设置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的导光件的全内反射效率的视图。
假设外部光滤光构件126b的折射率是1.4,通过方程式1计算出从放电室115产生的可见光线的临界角θ为大约63.8°。因此,具有大于63.8°的入射角的光从导光件126a全反射,并向出射表面O发射。即,参照表1,视角为大约-23°至+23°的发散光满足全反射的条件。
图4是示出用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中的滤光器300的视图。
图4中示出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的构造等同于传统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构造。即,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包括形成在下基底210的上表面上的寻址电极211、第一介电层212、分隔件213和荧光体层214。此外,在上基底220的下表面上,形成放电电极221a和221b、汇流电极222a和222b、第二介电层223和保护层224。下基底210和上基底220彼此隔开,以形成产生等离子体放电的多个放电室215。放电室215填充有通常是Ne和Xe的混合物的放电气体,以产生等离子体放电。
设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的上表面上的滤光器300包括近红外滤光部分310、光学部分320、EMI屏蔽部分330、玻璃基底340和抗反射部分350。
近红外滤光部分310用于过滤或阻断从放电室215产生的比可见光线略长的近红外光线,并用于提高色纯度。
光学部分320包括导光件321和外部光滤光构件322。导光件321用于会聚并发射从放电室215产生的可见光线。导光件321的光入射表面的面积大于光出射表面的面积。由于导光件321可形成等于几十微米的宽度,所以它用于形成高精度的图像,从而提高了面板的亮度。外部光滤光构件322由炭黑和折射率低的介质的混合物制成。
EMI屏蔽部分330用于屏蔽电磁干扰(EMI),并形成为网状或导电膜。滤光器300具有玻璃基底340,以增强它的刚性。用在滤光器中的玻璃基底340是钢化玻璃,并使滤光器300上的褶皱的产生最小化。抗反射部分350用于防止外部光的反射,抗反射膜可用作抗反射部分350。
通过提供具有滤光器300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00,从放电室215产生的可见光线被过滤、会聚和发射,外部光的亮度也被最小化,从而提高了亮室对比度。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改造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上基底的构造或者提供具有改进的滤光器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可提高亮室对比度,或可将优质的图像提供给用户。
上述实施例和优点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可将本教导容易地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装置。此外,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意在是示出性的,并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许多选择、修改和变化将是明显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基底,用于图像显示的光穿过所述上基底;多个导光件,会聚并发射透射过所述上基底的光;抗反射部分,防止外部光的反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导光件具有光入射表面和光出射表面,光入射到所述光入射表面并从所述光出射表面出射,其中,所述光入射表面大于所述光出射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多个导光件之间的多个外部光滤光构件,以过滤外部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外部光滤光构件由炭黑和折射率低的介质的混合物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抗反射部分形成在所述上基底的上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抗反射部分是抗反射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电磁干扰屏蔽部分,以屏蔽电磁干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电磁干扰屏蔽部分形成在所述上基底的上表面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电磁干扰屏蔽部分形成为网状或导电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近红外滤光部分,以过滤透射过所述上基底的光中包含的近红外光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近红外滤光部分形成在所述上基底的上表面上。
12.一种用于过滤显示装置的图像输出的滤光器,包括多个导光件,会聚和发射从所述显示装置输出的光;多个外部光滤光构件,形成在所述多个导光件之间,以过滤外部光。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光器,其中,所述多个导光件具有光入射表面和光出射表面,光入射到所述光入射表面并从所述光出射表面出射,其中,所述光入射表面大于所述光出射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光器,其中,所述多个外部光滤光构件由炭黑和折射率低的介质的混合物制成。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光器,还包括为所述显示装置的图像输出屏蔽电磁干扰的电磁干扰屏蔽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滤光器,其中,以网状或作为导电膜来形成所述电磁干扰屏蔽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光器,还包括防止所述外部光的反射的抗反射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滤光器,其中,所述抗反射部分由抗反射膜制成。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光器,还包括过滤从所述显示装置输出的光中包含的近红外光线的近红外滤光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滤光器,还包括增强所述滤光器的刚性的玻璃基底。
21.一种附于显示面板的膜,包括多个导光件,会聚和发射从所述显示面板输出的光;多个外部光滤光构件,形成在所述多个导光件之间,以过滤外部光;电磁干扰屏蔽部分,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图像输出屏蔽电磁干扰;抗反射部分,防止进入所述显示面板的外部光的反射。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是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玻璃基底。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玻璃基底是钢化玻璃。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玻璃基底防止所述显示面板起皱。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膜,其中,所述膜附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膜,还包括玻璃基底。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膜,其中,所述玻璃基底是钢化玻璃。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膜,其中,所述玻璃基底防止所述显示面板起皱。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上基底,用于图像显示的光穿过上基底;多个导光件,会聚和发射透射过上基底的光。该显示面板还可包括抗反射部分、EMI屏蔽部分、红外滤光部分或玻璃基底,以增大亮室对比度,或改进显示面板显示的图像。
文档编号H01J17/02GK101086944SQ20061016454
公开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7日
发明者尹锡溢, 卢正镐, 林成焕, 全昱济, 李大熙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