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led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7107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led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便携式LED灯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尤其是便携式LED灯。背景技术
LED灯具有环保、安全、寿命长、节能等多项优点,现有照明器具大多 采用LED灯。多数便携式LED灯,在外型结构设计上常采用圆形设计,不 太符合人手掌控,且为顶部发光,发光面积较窄。现有的LED灯的反光板上的发光管常为直线型,容易产生强光或弱光,发光不均匀。而且,现有便携式LED灯在携带时,功能较单一,最多是在壳体上增加一条腕带,实际意义不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LED灯,其设计 为适应人手掌握,可使灯具掌控更稳、舒适,且发光面积更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携式LED 灯,其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收容腔体,于所述收容腔体内设有一可 反光的反光板、多个可发光的发光管及给发光管供电的电池,所述发光管安 装在反光板上;其中,所述外壳为适应人手掌的流线形扁平体,所述外壳上 设有可透过光线的透明罩,所述透明罩与反光板及发光管相对。所述便携式LED灯的若干发光管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排列。所述便携式LED灯的反光板上设有若干可收容发光管的收容槽,所述收 容槽内具反光杯。所述便携式LED灯的若干发光管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排列,其中一 个方向上设有至少两个平行排列的反光面,所述反光面向下凹陷而成,位于 所述方向上的收容槽位于反光面的相交处,而位于另一个方向上的收容槽则 分别位于所述反光面上。所述便携式LED灯的反光面呈半圆形。所述便携式LED灯的外壳上设有一皮带扣,其包括一可吸在铁上的磁吸 及一可夹持在物体上的夹持件,所述磁吸安装在底盖上。所述便携式LED灯的夹持件一端与磁吸相连接,其另一端为悬挂自由端。所述便携式LED灯的电池为充电电池,所述外壳上设有充电插孔,所述 充电插孔上还设有一盖在充电插孔上的防水盖。所述便携式LED灯的电池为充电电池,所述收容腔体内还设有一充电指 示灯,所述充电指示灯的发光方向倾斜指向发光管的发光方向。所述便携式LED灯的充电指示灯采用高亮度白发红大角度LED灯,红 色光射向透明罩、反光板及发光管。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便携式LED灯设计为扁平的适应人手掌 的流线形结构,可使灯具掌控更稳、更舒适,且拥有更宽的发光面积。再者,所述反光板上的发光管排列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且每一发 光管的光线通过反光杯、及反光面照射到物体上,可避免强光或弱光,将灯
具内LED发出的光尽数反射到被照物体上,既提高反光效率又增加产品的美 观。另外,底盖上设有带磁吸的皮带扣,既方便使用者携带,又能在双手在无法掌控时将便携式LED灯吸附在铁件上。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LED灯从正面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LED灯从背面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LED灯的后视示意图。图4是沿图3中P-P线的剖示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LED灯的反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LED灯的皮带扣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l至图6,本实用新型便携式LED灯100包括外壳1及设置于 外壳1内的反光板2、多个发光管3、以及给发光管3供电的电池4。所述外 壳1包括一面盖10及一底盖12, 二者扣合在一起形成一收容腔体14。所述面盖10及底盖12扣在一起后呈扁平状,可适应绝大部份人手掌的 流线形,可使灯具掌控更稳、更舒适。所述便携式LED灯采用扁平设计,使 其比一般圆形灯具拥有更宽的发光面积。所述面盖10上设有一通孔16,所 述底盖12上设有一皮带扣18。请再次参阅图6,所述皮带扣18包括一皮带扣主体180,所述皮带扣主
体180通过螺钉固定在底盖12上。所述皮带扣主体180包括一磁吸182及一 夹持件184,所述磁吸182的一端与夹持件18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夹持件 184的另一端为悬挂自由端。所述皮带扣18不仅可以将灯具挂在皮带上便于 携带,当双手无法掌控灯具时能夹住上衣口袋、背包带上等其它可夹的物件 上;而且最实用的还是皮带扣上的磁吸182,在修理汽车或在狭小空间修理 机器时, 一手拿灯一手抓工具进行维修是十分不方便的,磁吸182可吸附在 金属体上,可解决便携灯具在维修时的不便。请再次参阅图4,所述收容腔体14分为发光室140及电池室142, 二者 之间通过一开关144隔开,所述开关144从面盖IO上的通孔16伸出。其中, 与发光室140相对的面盖10上设有透明罩146,发光室140内反射出来的光 可透过面盖10上的透明罩146照射到物体上。所述反光板2及若干发光管3设置在所述发光室140内,所述发光室140 内还设有一充电指示灯5。如图5所示,所述反光板2呈长方形体,所述透 明罩146的表面积大于或等于反光板2的表面积。所述反光板2上设有若干 收容槽(图中未标示),所述收容槽可收容发光管3, 二者正对透明罩146。 所述充电指示灯5与反光板2相邻。所述反光板2表面采用真空镀膜技术使 其具有高反光率和美观的外形,根据发光管3的发光角度,所述反光板2上 的若干收容槽在相互垂直的X轴及Y轴方向均有排列,图中为X轴向排三 行,Y轴向排两列。其中,Y轴上设有三个平行排列的反光面,所述反光面 向下凹陷而呈半圆形,位于Y轴上的两列收容槽分别位于各反光面的相交处;
而位于x轴向的三排收容槽则分别位于所述反光面上,上述每一收容槽内还 设有反光杯22,所述反光杯22将发光管3的所有的光都反射到被照物体上。 此种排列方式与现有技术的单纯直线型排列或单纯竖线型排列相比,光分布 均匀,可避免出现强、弱光。所述发光管3发光,可通过反光板2将光都反 射到被照物体上。所述充电指示灯5安装在反光室30内,充电指示灯5的发 光方向与发光管3的发光方向成一定的角度,斜对面盖10。所述充电指示灯 5采用高亮度白发红大角度LED灯,红色光射向与反光室30相对的透明罩 146、反光板2及发光管3,光线经被照发光管3的LED晶体折射和反光板2 的多次反射后,使面盖10的透明罩146能射出漫散的红光。故在黑暗的环境 中整个便携式LED灯100上的面盖10的透明罩146都能发出红光,既能给 黑暗环境提供照明,又能指引灯具所处位置。所述电池4设在电池室142内,所述底盖12与面盖IO之间设有一充电 插孔40,所述充电插孔40与电池室142相邻。所述充电插孔40上还设有一 防水盖42。通过充电插孔40可对电池4进行充电,在未充电时,可将防水 盖42盖在充电插孔40上,达到防水的效果。工作时,按下开关144,使电池4开始供电,发光管3发光,光线经反 光板2反射至面盖IO的透明罩146,而因充电指示灯5为高亮红色,使得面 盖10的透明罩146显示为红光。本实用新型便携式LED灯100设计为扁平的适应绝大部份人手掌的流线 形结构,可使灯具掌控更稳、更舒适,且比一般圆形灯拥有更宽的发光面积; 所述反光板2上的收容槽设计合理,可避免强光或弱光,将灯具内LED发出 的光尽数反射到被照物体上,既提高反光效率又增加产品的美观;底盖12 上设有带磁吸182的皮带扣18,既方便使用者携带,又能在双手在无法掌控 时将便携式LED灯100吸附在铁件上。
权利要求1.一种便携式LED灯,其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收容腔体,于所述收容腔体内设有一可反光的反光板、多个可发光的发光管及给发光管供电的电池,所述发光管安装在反光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适应人手掌的流线形扁平体,所述外壳上设有可透过光线的透明罩,所述透明罩与反光板及发光管相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发光管在相 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排列。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上设有若 干可收容发光管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内具反光杯。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发光管在相 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排列,其中一个方向上设有至少两个平行排列的反光面, 所述反光面向下凹陷而成,位于所述方向上的收容槽位于反光面的相交处, 而位于另一个方向上的收容槽则分别位于所述反光面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呈半圆形。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一皮 带扣,其包括一可吸在铁上的磁吸及一可夹持在物体上的夹持件,所述磁吸 安装在底盖上。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一,端与磁 吸相连接,其另一端为悬挂自由端。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充电电池, 所述外壳上设有充电插孔,所述充电插孔上还设有一盖在充电插孔上的防水。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充电电池, 所述收容腔体内还设有一充电指示灯,所述充电指示灯的发光方向倾斜指向 发光管的发光方向。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指示灯 采用高亮度白发红大角度LED灯,红色光射向透明罩、反光板及发光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LED灯,其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收容腔体,于所述收容腔体内设有一可反光的反光板、多个可发光的发光管及给发光管供电的电池,所述发光管安装在反光板上;其中,所述外壳为适应人手掌的流线形扁平体,所述外壳上设有可透过光线的透明罩,所述透明罩与反光板及发光管相对。本实用新型便携式LED灯设计为扁平的适应人手掌的流线形结构,可使灯具掌控更稳、舒适,且拥有更宽的发光面积。
文档编号F21V21/08GK201014222SQ20062001650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5日
发明者郑文威 申请人:郑文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