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发条鼓蓄力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154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面发条鼓蓄力电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是一种双面发条鼓蓄力电筒。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照明手电筒一般采用几节电池或充电电池作电能供给二极管发亮,普通电池的蓄电量不多,一般只能几个小时连放,高能量电池最多工作十几个小时也就耗尽。野外探险,外出野营,走路等往往不够用,且电池即将耗尽又无法预知,见它不太亮时,只有几分钟就完全不亮了。在野外无法充电,也无商店购买,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双面发条鼓蓄力装置带动小型发电机供电给发光管的蓄力电筒,它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双面发条鼓双独立传动轴为整体,并设计该鼓的传动轴能与另一个鼓的传动轴相互连接,连接越多存力越多,并通过终端传动轴与组合传动轮的传动轴相连接,使组合传动轮快速运转,再由组合传动轮带动小发电机发电。
结构特征是在电筒外壳内装有若干个双面发条鼓;双面发条鼓的鼓壳内凹的两面有发条槽,各装入一条发条,并分别插入传动轴,分别盖上鼓盖而成;鼓与鼓之间由传动轴的螺栓与另一传动轴的螺帽互相扭接为一体组成蓄力装置。蓄力装置一端经组合传动轮固定有发电机、连接有发光二极管的整流固定板;另一端经四方转轴固定一梅花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安装,由于都是采用机械部件,不容易老化变质,经久耐用;不需消耗其它资源,用时只需扭两分钟电筒尾的梅花扭,它就能亮上半个小时,再扭或按一下,电筒就可一直发亮,经济实用。而且不用电池,还可以减少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面发条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双面发条鼓结构见图2。
A1为双面发条鼓的第一面鼓盖,鼓盖内有转轴套圈,A2为双面发条鼓第一根转动轴,第一转动轴设有连接螺栓口和勾头,A3为第一发条,有内勾口和外勾口,A4为双面鼓壳,鼓壳两边内凹设有发条槽,发条槽里面各有勾发条口的槽钉,壳芯里有双面转轴套圈,A5为第二发条,第二发条同第一发条一样有内外勾口,A6为第二轴设有勾头连接下一个螺栓,A7为第二面发条鼓盖,内有转轴套圈。安装办法先把发条外口勾紧鼓槽钉,用力拉紧发条压入鼓槽里,就这样一圈圈压完为止,装好发条后把传动轴插入发条内芯,扭动几下,给勾头勾好发条内勾口,盖上鼓盖即第一面安装好,再到第二面用同样方法安装,就成为一个双面发条鼓。
蓄力电筒结构见图1。
图中,1是梅花扭,2是四方转轴,3是卡轮,4为双面发条鼓,5为传动轴,6为电筒外壳,7为组合传动轮,8为发电机,9为整流固定板,10为发光二极管。把若干个双面发条鼓4连接好,再连上组合传动轮7,并把它放进电筒壳6内,扭动组合传动轮7固定在电筒壳里;然后在四方转轴2装上卡轮3,扭好卡片和扣头在电筒外壳6一端,套上梅花扭1,上紧螺钉。再将发电机8装在组合转动轮7上,用线连接到整流固定板9,供电给二极管10发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用人手扭动梅花扭,梅花扭拉动第一个转动轴,转动轴拉动第一发条内芯勾口,第一发条得到力量扭动收缩,在收缩过程中第一发条外勾头拉动鼓壳,第二发条的外勾头得到外鼓壳拉动,发条收缩储存力量,第二发条内芯轴勾头得到转动拉力,第二个转轴又去转动下一个双面发条鼓的传动轴,一直到组合传动轮的传动主轴并带动发电。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多个双面发条收缩膨胀过程而储存力量,在释放时转化为动力的工作原理来提高其工作能力,使其达到推动所需工作力为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双面发条鼓蓄力电筒,包括电筒外壳、发光二极管,其特征是在电筒外壳(6)内装有若干个双面发条鼓(4);双面发条鼓(4)的鼓壳(A4)内凹的两面有发条槽,各装入一条发条(A3)、(A5),并分别插入传动轴(A2)、(A6),分别盖上鼓盖(A1)、(A7)而成;鼓与鼓之间由传动轴的螺栓与另一传动轴的螺帽互相扭接为一体组成蓄力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发条鼓蓄力电筒,其特征是蓄力装置一端经组合传动轮(7)固定有发电机(9)、连接有发光二极管(10)的整流固定板(8);另一端经四方转轴(2)固定一梅花扭(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双面发条鼓蓄力装置为能源的手电筒,结构特征是在电筒外壳内装有若干个双面发条鼓;鼓与鼓之间由传动轴的螺栓与另一传动轴的螺帽互相扭接为一体组成蓄力装置。蓄力装置一端经组合传动轮固定有发电机、连接有发光二极管的整流固定板;另一端经四方转轴固定一梅花扭。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安装,由于都是采用机械部件,不容易老化变质,经久耐用;不需消耗其它资源,用时只需扭两分钟电筒尾的梅花扭,它就能亮上半个小时,再扭或按一下,电筒就可一直发亮,经济实用。而且不用电池,还可以减少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
文档编号F21L13/06GK2881302SQ20062009568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6日
发明者黄世菊 申请人:黄世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