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76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读书灯等照明器具,能够使具有光源的灯具的朝向 自如地变化而调节光的照射方向。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一种筒灯(downlight)(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该筒灯是借由在具有器具主体的圆形开口的边缘,载置着光源内置的大致 球形的灯具,并使具有弹性构件的一对固定部固定在器具主体上,且使弹 性构件的按压部与灯具的背面相抵接,从而实现将灯具从上方按压而在灯 具器具主体上的安装,和灯具的照射方向的保持。
在该筒灯中,可借由器具主体的圆形开口的边缘和被按压在其上的灯 具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灯具和与其弹性相接的按压部之间的摩擦力,而使 灯具保持静止状态。同时,借由从器具主体的圆形开口的下侧将灯具与前 述摩擦力相对抗地进行旋转操作,而任意地变化灯具的朝向,可调节从灯 具所发出的光的照射方向。日本专利特开2005 - 149790号公报(段落0013 - 0019, 图1 —图5)
专利文献1的照明器具采用一种在其灯体被压入时,只由弹性构件来 承接所压入的灯体的构成。因此,在设置照明器具之际,当确认灯具的旋 转状态时或实际的使用时,如错误地使灯体被过度按压,则弹性构件特别 是按压部将会过度变形,并有可能产生永久变形。这种问题在照明器具不 为筒灯,且该灯具在被按压的可能性高的条件下使用时,更加显著。而且,如 弹性构件永久变形,则不能以规定的力对灯具进行按压,随之使灯具保持
在调节的朝向上的性能下降,而难以保持照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灯具被过度压入,也不会使对该灯具施 力的弹性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照明器具。
本发明的第一项的特征在于,包括灯具,其为一种内置光源的灯具,且 该灯具的正面侧部位具有半球状外面,而且,前述灯具的背面侧部位具有 由球面的一部分所构成的背面;器具主体,其具有多个构件安装部且具有 直径较前述半球状外面的最大直径还小的开口 ,并利用该开口的边缘来承
接前述半球状外面,且以使前述灯具的照射方向可变的形态,而使前述灯
具可变向地被支持着;弹性材料制的按压构件,其具有在前述构件安装部 上所安装的多个固定部,及设置在这些固定部间并与前述背面弹性相接的 按压部,并将前述灯具按压在前述开口的边缘上;以及止动器,其在前述 器具主体上固定地设置着,并在前述灯具被向前述按压构件方向压入而移 动时,对移动的灯具进行阻止。
在第一项的发明中,器具主体的开口利用其全周边来对灯具的半球状 外面进行支持较佳,但也可沿着开口边缘的周围方向间隔地或较佳是等间 隔地设置三处以上对该边缘的一部分进行支持的凸部,并使这些支持凸部 支持灯具的半球状外面。在第一项的发明中,可在半球状外面的顶部突出 设置着射出凸部,并通过该凸部而射出光源所发出的光,而且,也可除去 射出凸部而通过半球状外面的顶部,以射出光源所发出的光。在第一项的 发明中,光源可利用除了发光二极管以外的灯。在第一项的发明中,止动 器可由从器具主体的外侧柠入到内侧并向器具主体内突出的多个螺丝而形 成,也可由>^人器具主体向其内侧立起的多个切起部而形成,在这些情况下 可设置尽可能多的止动器。而且,在止动器是由不同于器具主体的构件形 成的情况下,也可使该止动器沿着器具主体的中心轴线所延伸的方向稍微 晃荡地进行设置。
在第 一项的发明中,通常是利用按压部的弹性力而将灯具按压在器具 主体的开口的边缘上,所以灯具是与止动器分离。借此,止动器不会妨碍 伴随灯具的变向操作所产生的灯具的动作,所以可变化灯具的朝向而任意 地调节光的照射方向。而且,在4普误地以过大的力压入灯具的情况下,灯 具会受到止动器所阻挡,所以可不使灯具再进一步被按压。借此,在将灯 具朝着器具主体的开口施力的弹性构件的按压部上,过大的按压负重不是 全部都发生作用,可不使弹性构件产生永久变形。
本发明的第二项的特征在于前述止动器是由前述器具主体的内部所 安装的环形部所形成。
在第二项的发明中,无论灯具被过度压入的方向为哪个方向,都可由止 动器确实地阻止^f皮压入的灯具。
本发明的第三项的特征在于,器体主体具有圆弧状壁,且包括金属 制的板簧,其具有按压部,并利用该按压部而将前述灯具按压在前述开口 的边缘上,其中,该按压部具有安装在该器具主体上的第1至第3臂部并 形成三叉状,且对前述背面进行按压;绝缘被覆电线,其一端与前述光源 电气连接,并通过关系到前述第1、第2臂部的前述按压部的侧边和前述圓 弧状壁之间而被拉出到前述器具主体外,而且,在绝缘被覆电线的另一端 上安装有电气连接器;电线固定器,其将该电线的横跨过前述第3臂部的 部位固定在前述第3臂部上,并对从该固定位置开始的关系到前述电气连 接器的连接器侧电线部位,以从背面侧观察前述器具主体时,从前述圆弧
状壁的外面突出的形态而予以限制;以及固定装置,其将前述绝缘被覆电 线固定在前述背面侧部位上,并对从该固定位置而跨过前述第1臂部的前 述电线固定器上的中间电线部位,以在与前述连接器侧电线部位的突出方 向相反的一侧形成倾斜的拉扯转动状态下,而与前述电线固定器一起予以 限制。
在第三项的发明中,电线固定器可与第3臂部分别形成,并安装在该 臂部上,而且,也可与第3臂部一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是借由弯曲而在 第3臂部上将绝缘被覆电线进行固定以免其动作的弯曲部来形成。在第三 项的发明中,固定装置用于将绝缘被覆电线的中间电线部位固定在灯具的 背面侧部位以免其动作,除了实施形态所说明的形态以外,也可由例如在 背面侧部位一体突出设置的突起来形成,借由使该突起弯曲而将中间电线 部位固定在背面侧部位。
在第三项的发明中,是将绝缘被覆电线的中间电线部位,在电线固定 器和固定装置上跨过板簧的第1臂部而设置,以确保该中间电线部位的长 度较长,所以伴随灯具的变向操作,中间电线部位可顺利地变形而追随灯 具的动作。
在该灯具的变向操作中,当灯具进行变向操作而使固定装置从板簧远 离时,长的中间电线部位接近第1臂部的背面而顺利地进行变形,且固定 装置从第l臂部远离。借此,可避免中间电线部位接近板簧的第1、第2臂 部的侧边,所以可防止中间电线部位4察到4反簧的侧边。
而且,在灯具的变向操作中,当灯具进行变向操作而使固定装置接近 板簧的前述侧边时,中间电线部位从第1臂部的背面远离而顺利地进行变 形,且该中间电线部位由于与板簧的侧边形成一种非接触或轻微相接的状 态,所以可防止对板簧的侧边形成强力的摩擦。
与此同时,如上面所说明的,由于长的中间电线部位从第1臂部的背
面远离而顺利地进行变形,所以对灯具的变向操:作,中间电线部位所形成
的阻力并不是随着固定装置与板簧的接近而增大,所以能够轻松地进行灯 具的变向操作。
而且,如上面所说明的,由于中间电线部位跨过板簧的第1臂部,所 以在从侧方向观察照明器具的情况下,中间电线部位成为在从板簧的背面 离开的方向上具有某种程度的突出的状态。但是,该中间电线部位是由对 器具主体的圓弧状壁规定连接器侧电线部位的突出方向的电线固定器和前 述固定装置,施以扭转而拉扯转动,所以保持一种在与连接器侧电线部位 的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成为倾斜的状态。借此,中间电线部位可使从板簧
的背面离开的方向上的突出尺寸减小。而且,由于连接器侧电线部位是沿 着与中间电线部位的突出方向不同的方向突出,所以对从板簧的背面离开
的方向上的占空因数(space factor)不造成影响。因此,为了形成一种可 轻松地进行灯具的朝向调节的操作且防止与板簧的干涉的配置的绝缘被覆 电线,使从板簧的背面离开的方向上配置该绝缘被覆电线用的空间增大已 成为不需要。
本发明的第四项的特征在于,在前述按压部或前述背面侧部位安装着 接触构件,并使该接触构件与前述背面侧部位的背面或前述按压部的中央 部接触,其中,该接触构件是由与前述背面侧部位相比强度低的材料构成。
在第四项的发明中,伴随灯具的变向操作,而对灯具的背面与较其更 硬的板簧直接接触而产生磨耗的现象予以防止。因此,在长期的使用中,可 使灯具保持在变向了的位置上的性能的下降受到抑制,且可使搡作灯具的 操作力大致一定地持续着。
本发明的第五项的特征在于,在板簧的按压部和灯具的背面侧部位的 背面之间,挟持有接触构件,该接触构件是由与灯具的背面侧部位相比强 度低的材料构成。
在第五项的发明中,利用该接触构件,在伴随灯具的变向操作时,对 该灯具的背面侧部位的背面与较其更硬的板簧直接接触而形成磨耗的现象 予以防止。借此,在长期的照明器具的使用中,可使灯具保持在变向了的 位置上的性能的下降受到抑制,且可使操作灯具的操作力大致一定地持续着。
本发明的第6项的特征在于,器具主体具有弹簧安装孔和阶梯部,其 中,弹簧安装孔是为了将板簧在多个位置上固定在器具主体上,而将板簧 上所设置的固定部进行系结,阶梯部是被设置在前述圆弧状壁上,而且,前 述止动器是借由挟持在前述板簧的固定部和器具主体阶梯部之间而固定。
在第6项的发明中,在不需要特别的构件即可设置止动器这一方面较佳。
发明的效果
如利用第1项的发明,则在过度按压灯具的情况下,并不是压入负重 的全部都作用在对该灯具施力的弹性构件上,所以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弹 性构件的永久变形的照明器具。
如利用第2项的发明,则无论灯具被过度压入的方向为哪个方向,都可 由止动器确实地阻止被压入的灯具,使弹性构件不会永久变形。
如利用第3项的发明,则能够提供一种照明器具,可防止因与板簧的 接触所造成的绝缘被覆电线的损伤,并可减轻绝缘被覆电线的阻力而轻松 地进行灯具的朝向的调节操作,而且,在这些的实现过程中尽管绝缘被覆
电线从板簧的背面突出,但可抑制器具主体的设置空间的增大。
如利用第4项的发明,则可在第3项发明的照明器具中防止灯具背面 侧部位的磨耗,所以在长期的使用中,能够使灯具保持在变向了的位置上 的性能的下降受到抑制,且使操作灯具的操作力大致一定地持续着。
如利用第5项的发明,则可利用该接触构件在伴随灯具的变向操作时, 使该灯具背面侧部位的背面与比其更硬的板簧直接接触而产生磨耗的现象 可被避免,所以在照明器具长期的使用中,能够使灯具保持在变向了的位 置上的性能的下降受到抑制,且使操作灯具的操作力大致一定地持续着。
如利用第6项的发明,则是借由将止动板挟持在板簧的固定部和器具 主体阶梯部之间而进行固定,所以不需要特殊的构件即可设置止动器。


图1所示为从背面侧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照明器具的立体图。
图2所示为从表面侧观察图1的照明器具的立体图。
图3所示为图1的照明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4所示为图1的照明器具的背面图。
图5所示为图1的照明器具的侧面图。
图6所示为图1的照明器具的剖面图。
图7为沿着图6中的F7 -F7线的剖面图。
图8所示为将图1的照明器具除去了其板簧之后的状态的背面图。
图9所示为从背面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的照明器具的立体图。
图IO所示为从正面侧观察图9的照明器具的立体图。
图11所示为图9的照明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所示为图9的照明器具的背面图。
图13所示为图9的照明器具的侧面图。
图14所示为图9的照明器具的剖面图。
图15为沿着图14中的F7-F7线的剖面图。
图16所示为将图9的照明器具除去了其板簧及电线之后的状态的背面图。
图17所示为从图12中的箭形符号F9方向进行观察的照明器具的侧面图。
图18所示为从图12中的箭形符号F10方向进行观察的照明器具的侧面图。
1:读书灯(照明器具)
11:灯具
12a:半球状外面
6:阶梯部
12:盖体(正面侧部位) 13:射出凸部 15:灯身(背面侧部位)15a:凹部16:灯身基部16a: 端面16b:电线通孔17:背面凸部
17a:背面17b:沟部18:圆弧状部18a:突起19: 螺丝20:光源
20a:基板20b: LED21:导热片22 透镜
23透镜支持器24螺丝
26电线26a:中间电线部位26b:连接器侧电线部位27电线支持器
31器具主体32环形部
32a:圓形开口33圆弧状壁
34引导部35弹簧安装孔(构件安装部)
36阶梯部37凹沟
41板簧(按压构件)41a:侧边42固定部43按压部
43a:中央部43b、 43c、 43d:臂部43e:孔部44支持器承接部
45沟部45a:中央部47接触构件51止动器
52防转动凸部53脱出沟
57.保护壳61固定装置
62电线支持器63螺丝
65.电线固定器G:间隙
偏离距离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进行说明。该实施形态的照明器 具是作为读书灯1使用。亦即,在例如客车、飞机的客抢、客船等运输体 内的通路的至少一侧,座席是沿着通路延伸的方向并列配置着,且在这些 座席所具有的靠背的上端部且在靠背的宽度方向的一末端,换言之,在座
席肩部,设置有读书灯l。在这种情况下,在通路侧和窗口侧并排设置的一 对座席中,通路侧的座席是在通路侧的座席肩部上设置读书灯1,而且,窗 口侧的座席是在窗口侧的座席肩部上设置读书灯1。读书灯1在落座于座席 上的乘客读书时,是越过乘客的肩部而朝着手部集中一点式地投射光束,以
进行照明。
如图1 ~图8所示,读书灯1包括灯具11、器具主体31、弹性材冲+制 的按压构件例如板簧41以及止动器51。
灯具11包括盖体12、灯身15、光源20及透镜22等。 盖体12形成灯具11的正面侧部位,为合成树脂制。如图3及图6等 所示,盖体12具有半球状外面12a,并具有从该外面12a的顶部一体突出 的射出凸部13,且形成碗状。射出凸部13的顶端开放。与射出凸部13相 反一侧的盖体12的末端也开放,且在其开放末端,半球状外面12a的外径 为最大。
灯身15形成灯具11的背面侧部位,为金属制品,较佳为较铁轻且导热 性也优良的铝合金的压铸(die cast)制品。如图3、图6~图8等所示,灯 身15包括灯身基部16、背面凸部17和一对圓弧状部18。
灯身基部16为配置在盖体12内部的部位。当将灯身基部16插入到盖 体12内时成为顶头的端面,亦即,朝向射出凸部13侧的端面16a是由平 坦面形成。
背面凸部17在灯身基部16的背面侧一体突出设置着。背面凸部n的 两侧面彼此大致平行,且这些两侧面间的背面17a是由球面的一部分形成。
背面凸部17具有一对沟部l"7b。这些沟部Hb是从背面凸部17的顶部 偏离而形成,且在背面17a上开放。
一对圆弧状部18使其两端与灯身基部16的侧面一体连结着,并从灯 身基部16的侧面呈直角突出而设置着。这些圓弧状部18覆盖着盖体l2的 大径开口端,且在圆弧状部18的中央部外周面上分别设置有突起18a。这 些突起18a以远离背面凸部17的形态而突出。如图6所示,灯身15具有 分别形成于圓弧状部18和灯身基部16的侧面之间的凹部15a。
如以上所述那样,使灯身15的背面凸部17的两侧面彼此大致平行,并 在该背面凸部17上设置一对沟部17b,在灯身15上设置一对凹部Ua的构 成,有助于使金属制的灯身15变轻,结果可使进行旋转操作的部分即灯具 ll轻量化,且使读书灯l全体轻量化,所以较佳。另外,由于利用一对沟 部17b及一对凹部15a而使灯身15的表面积增加,所以可使该灯身15的 散热性能提高,这点也较佳。
灯身15和盖体12在如图7所示那样彼此嵌合的状态下,利用从沟部 17b通过灯身基部16而^皮柠入到盖体12中的一对螺丝19来进行连结。
如图6及图7所示,光源20利用基板20a上安装的例如进行白色发光 的LED20b (发光二极管)。光源20被配置在灯身基部16的端面16a上并挟 持导热片21。覆盖光源20而配置的透4竟22用于控制并射出LEDMb所发出 的光,并被支持在透镜支持器23内。透镜支持器23是使分为二个的支持
器构件组合而形成。透镜支持器23插入到射出凸部13内,并配置在盖体12 的内侧。而且,透镜支持器23是利用从一对凹部15a的内侧分别插入,并通 过灯身基部16被拧入到透镜支持器23的螺丝承接部中的螺丝24而安装在 灯身15上。
借由该安装,使彼此重合的导热片21和光源20的基板20a被挟持在 透镜支持器23和灯身基部16的端面16a之间,并使导热片21与灯身基部 16的端面16a紧密接合。借此,伴随点灯而从LED20b所产生的热,可经由 导热片21而顺利地传送到灯身基部16,并从该灯身基部16的表面放出,所 以能够抑制LED20b的温度上升,维持规定的发光性能。
在图1~图3及图6中,符号26表示绝缘被覆的电线,电线26是通过 一凹部15a的底部,而与光源20的基板20a上所设置的未图示的供电用的 图案相连接。如图3-图6所示,电线26是沿着背面凸部17的一侧面,且 在该部分上利用被拧入到背面凸部17的一侧面中的电线支持器27而被保 持着。
器具主体31为例如铝合金的压铸制品,如图1 ~图4等所示,是在环 形部32的背面上突出设置一对圆弧状壁33而形成。环形部32具有的圆形 开口 32a的直径较半球状外面12a的最大直径还小,且该开口 的边缘 是由与半球状外面12a接触且使该半球状外面12a可滑动地得以支持的弧 状面来形成。
一对圆弧状壁33以在它们之间收纳灯具11的形态而相对向地设置着, 并在该圆弧状壁33的圆弧所延伸的方向的末端之间形成间隙G(参照图3 )。 这一对间隙G在器具主体31的周方向上大致偏离180度。间隙G的宽度较 灯身15的突起18a的宽度还大。
在各圓弧状壁33上,分别在与环形部32相反一侧的末端上设置有至 少一个引导部34,以及作为构件安装部的例如弹簧安装孔35。引导部34 在前述相反侧的末端的端面上开放,且以从该端面向圆弧状臂33的外面推 出的形态而倾斜地形成。弹簧安装孔35相对引导部34,是由较靠近环形部 32而邻接设置的四角孔形成。
在各圓孤状壁33的内面上,分别在与环形部32相反一侧的末端形成 有阶梯部36。这些阶梯部36沿着圓弧状壁33的圆弧延伸而形成。在阶梯 部6的中途,使凹沟37与弹簧安装孔35相连而设置着。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板簧41具有固定部42和按压部43,其中,固 定部42与在器具主体31上所形成的弹簧安装孔35为相同数目,按压部43 是处于这些固定部之间。各固定部42以等间隔例如每隔120。而配置着,且 都呈L字形状而弯曲形成。按压部43采用使三根臂部呈放射状突出的形状, 换言之,是呈三叉形状,且使固定部42从各个臂部的顶端弯曲。该板簧41 是借由将各个固定部42从外侧插入到弹簧安装孔35中并挂上,而安装在 器具主体31上。
如图3等所示,止动器51是由例如金属的环形部形成。在该环形的止 动器51外周的一部分上, 一体突出设置有防转动凸部52。防转动凸部52 的宽度是与前隙间隙G的宽度大致相等地形成,以嵌合在该间隙G中。在 止动器51的内周,与防转动凸部52邻接设置有脱出沟53。该脱出沟53的 设置是为了抑制一种与通过止动器53内而被拉出的前述电线26之间的干 涉。如图6及图7所示,止动器51是由阶梯部36支持着,并配置在器具 主体31的内部。
接着,对准备该器具主体31、板簧41、止动器51及预先组装的灯具 11而组装该读书灯1的程度进行说明。
首先,使灯具11的一对突起18a与器具主体31的一对间隙G进行位 置对合,并将灯具11以其盖体12为顶头而收纳在器具主体31的内侧。借 此,使含有射出凸部13的盖体12的顶部侧部分插通到器具主体31的开口 32a中,并使灯具11的半球状外面12a与该开口 32a的边缘相接,使灯具 ll获得支持。与此同时,使一对突起18a配置在对应的一对间隙G内。而 且,在该收纳状态下,灯具11的背面凸部17的顶端部较器具主体31的圆 弧状壁33还高地突出。
然后,使脱出沟53成与从灯具11所拉出的电线26对向的形态,而将 环形的止动器51收纳在器具主体31内,并在该器具主体31的阶梯部36上 载置着止动器51,且使该止动器51的防转动凸部52嵌合到一间隙G中。借 此,使灯具11的背面凸部17不与止动器51相接触地与其内侧相通,且使 止动器51对灯具11的圆弧状部18而与器具主体31的中心线所延伸的方 向偏离地配置着。该偏离距离在图5及图6中以符号L表示。对器具主体 31设置偏离距离L,是为了可容许以人手来活动该灯具11。
最后,将板簧41安装在器具主体31上。该安装是借由使各固定部42 分别与器具主体31的引导部34相符并按压板簧41而进行。借此,固定部 42伴随弹性变形而在引导部34上滑动并通过之后,进入到弹簧安装孔35 中并桂上。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及图2所示,固定部42是以在与阶梯部36 之间挟持止动器51的形态而进行配置。因此,在板簧41的安装的同时,可 利用该板簧41而将止动器51保持着,以免其从器具主体31分离。
而且,借由以上程序的组装,而使板簧41的按压部43形成具有某种程 度的弹性变形的状态,并使其中央部43a与灯具11的背面17a弹性相接,且 灯具11的半球状外面12a成为#1按压在开口 32a的边纟彖上的状态,而将灯 具11进行保持以免其从器具主体31分离。因此,是借由器具主体31的开 口 32a的边缘和其上所按压的灯具11的半球状外面12a之间的摩擦力,以
及灯具11的背面17a和按压在其上并形成点接触的板簧41的按压部43之 间的摩擦力,而使灯具11保持静止状态。而且,如图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 电线26是绕过按压部43的一个臂部43b,而被拉出到器具主体31外。该电 线26的中间部通过被安装在支持器承接部44上的未图示的电线支持器,而 被保持在按压部43上,其中,支持器承接部44是形成在按压部43上,而 且,借由该保持部和前述电线支持器27,而使它们之间的电线部分保持一 定的形态,不管灯具ll的动作如何,都不会与臂部43b相接触。
前述构成的读书灯1被收纳在图5中以双点划线所示的保护盒57中, 并安装在前述座席的肩部。保护盒57具有射出凸部13所通过的孔。该孔 形成一种不妨碍灯具ll的倾斜调节的直径。在向座席的安装状态下,保护 盒57的前面是由座席所具有的未图示的緩冲材料及表盖所覆盖,但射出凸 部13经由这些緩沖材料及表盖而突出。借此,可摘下射出凸部13而调节 灯具11的朝向例如使灯具11倾斜等,所以与不具有射出凸部13的构成相 比,调节操作容易,且即使以轻微的动作也可正确地进行操作。在这种情 况下,如按压灯具11进行操作以使其半球状外面12a由开口 32a离开,则 对灯具11的动作的阻力减小,所以可更加容易地调节灯具11的朝向。
这样使来自灯具11的光的照射方向予以变化的调节,可借由对灯具11 付与超出前述摩擦力的操作力,将该灯具11进行旋转操作而实现。此时,灯 具11的半球状外面12a是在器具主体31的开口 32a的边缘上滑动,且灯 具11的背面17a是在板簧41的中央部43a上滑动。因此,借由在灯具11 被调节到所需的朝向上时,将手从射出凸部13上拿开,可使灯具11静止 在此时的位置上。另外,由于器具主体31的间隙G的宽度较灯具11的突 起18a充份大,所以在前述调节中,当突起18a在间隙G内游动,且突起 18a与圓弧状壁33抵接时,灯具11的最大倾斜角度会受到限制。
当进行以上的调节操作时,有时灯具11会被过大的力压入。除此以外, 当通过前述通路的乘客不小心用手碰到读书灯1时,灯具11会由过大的力 而被压入。在这种情况下,灯具11最大只被压入前述偏离距离L的量,与 此相伴随的背面凸部17按压板簧41的按压部43,而使该按压部43产生弹 性变形。
但是,当前述按压进行到某种程度时,灯具11的圆弧状部18会与器 具主体31上所安装的止动器51抵接。该止动器51是由板簧41的固定部 42所支持着,其中,板簧41挂在多个弹簧安装孔35上并由器具主体31支 持着。因此,通过止动器51而由板簧41来阻止灯具11,以阻碍灯具11的进 一步的压入。亦即,可超过前述偏离距离L而使灯具11不被过度压入。借 此,过大的压入负重不会全部作用在将灯具11朝器具主体31的开口 32a 施力的板簧41的按压部43上。而且,在由止动器51而使灯具11的压入 受到限制时,板簧41的按压部43的变形还在弹性界限内,所以可防止板 簧41的永久变形。而且,在前述过大的按压力消失的同时,借由板簧41 的按压部43的弹性还原,而使灯具ll被按回。因此,由板簧41的弹力所 形成的前述摩擦力被保持在规定值,所以可使灯具11保持在调节了的朝向 上的性能不会下降,且与此相伴随地可确实地保持灯具11的照射方向。
另外,因为止动器51为环形部,所以当将灯具11过度压入时,无论 该灯具11的朝向如何,换言之,无论灯具11被过度压入的方向为哪个方 向,都可利用止动器51而确实地阻止被压入的灯具11,其中,止动器51 是通过板簧41而支持在器具主体31上。这种情况在按压灯具11并调节该 灯具11的朝向时也是同样,此时,因止动器51所在的位置限制,可使成为 朝向正在变化的灯具11的旋转中心的位置发生大的变化现象受到限制,所 以灯具11的朝向的调节较容易。
而且,伴随以上的阻止动作,或在灯具11的朝向的调节中,沿着止动 器51周围方向的移动力有时会作用在止动器51上,但由于防转动凸部52 嵌合在间隙G中,所以环形的止动器51不会旋转。因此,可使电线26不 与板簧41的边缘相接而不受到损伤。而且,以上的防转动的构成不需要特 别地设置防转动构件,所以较佳。
而且,止动器51在器具主体31上的安装,是利用在器具主体31上所 安装的板簧41的多个固定部42,在它们和器具主体31上所设置的阶梯部 36之间挟持止动器51而实现,不需要特别的构件,所以较佳。
下面参照图9~图1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进行说明。本实施形 态的照明器具是作为读书灯1使用。
如图9 图18所示,读书灯l包括灯具ll、绝缘被覆电线(以下简称 为电线)26、器具主体31、具有弹性的金属制的板簧41以及止动器51。
灯具11包括盖体12、灯身15、光源20及透镜22等。
盖体12形成灯具11的正面侧部位,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2及图15 等所示,盖体12具有半球状外面以及从该半球状外面的顶部一 体突出的射出凸部13,且形成碗状。射出凸部13的顶端开放。与射出凸部 13相反一侧的盖体12的末端也开放,且在其开放末端,半球状外面的 外径成为最大。
灯身15形成灯具11的背面侧部位,为金属制品,较佳为较铁轻且导 热性也优良的铝合金的压铸制品。如图12、图15~图17等所示,灯身15 包括灯身基部16、背面凸部17和一对圓弧状部18。
灯身基部16为配置在盖体12内部的部位。当将灯身基部l6插入到盖 体12内时,形成顶头的端面,亦即,朝向射出凸部13侧的端面16a是由 平坦面形成。
背面凸部U在灯身基部16的背面侧一体突出设置着。背面凸部17的 两侧面彼此大致平行,且这些两侧面间的背面17a是由球面的 一部分形成。 背面凸部17具有一对沟部17b。这些沟部17b是从背面凸部17的顶部偏离 而形成且在背面17a上开;^文。
一对圆弧状部18使其两端与灯身基部16的侧面一体连结,并从灯身 基部16的侧面呈直角突出设置着。这些圓弧状部18覆盖着盖体12的大径 开口端,且在圆弧状部18的中央部外周面上分别设置有突起18a。这些突 起18a以远离背面凸部17的形态而突出。如图14所示,灯身15具有分别 形成于圓弧状部18和灯身基部16的侧面之间的凹部15a。
如以上所述那样,使灯身15的背面凸部17的两侧面彼此大致平行,并 在该背面凸部17上设置一对沟部17b,在灯身15上设置一对凹部15a的构 成,有助于使金属制的灯身15变轻,结果可使进行旋转操作的部分即灯具 ll轻量化,且使读书灯l全体轻量化,所以较佳。另外,由于利用一对沟 部17b及一对凹部15a而使灯身15的表面积增加,所以可使该灯身15的 散热性能提高,也较佳。
灯身15和盖体12在如图15所示那样彼此嵌合的状态下,利用/人沟部 17b通过灯身基部16被柠入到盖体12中的一对螺丝19而进行连结。
如图14及图15所示,光源20利用基板20a上安装的例如进行白色发 光的LED (发光二极管)20b。光源20被配置在灯身基部16的端面16a上 并挟持导热片21。覆盖光源20而配置的透镜22用于控制并射出LED20b所 发出的光,并在透镜支持器23内被支持着。透镜支持器23是使分为二个 的支持器构件相组合而形成。透镜支持器23插入到射出凸部13内,并配 置在盖体12的内侧。而且,透镜支持器23是利用从一对凹部15a的内侧 分别插入,并通过灯身基部16被拧入到透镜支持器23的螺丝电线固定部 中的螺丝24而安装在灯身15上。
借由该安装,使彼此重合的导热片21和光源20的基板20a被挟持在 透镜支持器23和灯身基部16的端面16a之间,并使导热片21与灯身基部 16的端面16a紧密接合。借此,伴随点灯而从LED20b所产生的热,可经由 导热片21而顺利地传送到灯身基部16,并从该灯身基部16的表面放出,所 以能够抑制LED20b的温度上升,维持规定的发光性能。
电线26用于向光源20供电。该电线26的一端通过一凹部15a的底部, 而与光源20的基板20a上所设置的未图示的供电用的图案相连接。如图11、 图12、图17及图18所示,电线26在其另一端具有电连接器27。
器具主体31为例如铝合金的压铸制品,如图1~图12、图16~图18 等所示,是在环形部32的背面上突出设置一对圓弧状壁33而形成。环形 部32具有的圆形开口 32a的直径较半球状外面12a的最大直径还小,且该
开口 32a的边缘是由与半球状外面12a接触且使该半球状外面12a可滑动 地得到支持的弧状面所形成。
一对圓弧状壁33以在它们之间收纳灯具11的形态而相对向地设置着, 并在该圓弧状壁33的圓弧所延伸的方向的末端之间,形成间隙G (参照图 11及图16)。这一对间隙G在器具主体31的周围方向上大致偏离180度。 间隙G的宽度较灯身15的突起18a的宽度还大。间隙G和突起18a规定该 器具主体31的中心轴线周围中灯具11可进行旋转的角度。
在各圆弧状壁33上,分别在与环形部32相反一侧的末端上设置有至少 一个引导部34以及弹簧安装孔35。引导部34在前述相反侧的末端的端面 上开放,且以从该端面向圆弧状臂33的外面推出的形态而倾斜地形成。弹 簧安装孔35相对于引导部34是由较靠近环形部32而邻接设置的四角孔形
成o
在各圆弧状壁33的内面上,分别在与环形部32相反一侧的末端形成 有阶梯部36。这些阶梯部36沿着圆弧状壁33的圆弧延伸而形成。在阶梯 部6的中途,使凹沟37与弹簧安装孔35相连而设置着。
如图9、图11及图12所示,板簧41具有固定部42和按压部43,其 中,固定部42与在器具主体31上所形成的弹簧安装孔35为相同数目,按 压部43是处于这些固定部42之间。
作为较佳的例子,各固定部42以等间隔例如每隔U0。而配置着,且都 呈L字形状而弯曲形成。按压部43采用使第l臂部43b-第3臂部43d呈 放射状突出的形状,换言之,是呈三叉形状,且使固定部42分别从各第1 臂部43b 第3臂部43d的顶端弯曲。该板簧"是借由将各个固定部"从 外侧插入到弹簧安装孔35中并桂上而安装在器具主体31上。
其中的某一个臂部例如第3臂部43d,在其一侧具有一体突出的电线固 定部44 (参照图11及图12)。电线固定部44与突出设置有电线固定部44 的第3臂部43d的侧边之间,形成有沟45,呈例如T字形。另外,在按压 部43的中央部43a,换言之,在第1臂部43b 第3臂部43d相合的部位 上,设置有接触构件47。详细地说,接触构件47是由较灯身l5的构成材 料的强度还弱且较佳是摩擦系数小的材料,例如硬质合成树脂所形成。该 接触构件47是从灯身15侧,轻压入前述中央部43a上所打开的孔4Se(参 照图11 )中而进行安装。接触构件47具有较孔43e的直径还大的末端,且 该末端与灯身15的背面17a相接触。
如图11等所示,止动器51是由例如金属的环形部形成。在该环形的止 动器51外周的一部分上,一体突出设置有防转动凸部52。防转动凸部52的 宽度是与前述间隙G的宽度大致相等地形成,以嵌合在该间隙G中。在止动 器51的内周,与防转动凸部52邻接而设置有脱出沟53。该脱出沟53的设 体31外的前述电线26之间的干涉。如 图14及图15所示,止动器51是由阶梯部36支持着,并配置在器具主体 31的内部。
接着,对准备器具主体31、板簧41、止动器51及预先组装的灯具11 而组装读书灯1的程序进行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在所准备的灯具11上,不 只是使电线26进行连接,还利用图9、图11、图16等所示的固定装置61 而使电线26被固定。具体如图11等所示,固定装置61是由电线支持器62 和固定构件例如螺丝63所形成,其中,电线支持器62由金属等构成,固 定构件是将该电线支持器62固定在背面凸部17的一侧面上。电线26与电 线支持器62相通,且电线26所经由的电线支持器62的部位进行塑性变形 而缩径,以保持该电线26以免其相对于电线支持器62而移动。因此,电 线26的接近光源20的末端侧部位,如图11及图14所示,是沿着背面凸 部17的一侧面而i殳置着。而且,电线26所经由的电线支持器62的部位,和 相对一凹部15a的电线26的拉出位置,是如图11所示那样,以沿着背面 凸部17的一侧面而位于灯具11的光轴两側的形态进行偏离。另外,图16 中的符号16b是表示灯身基部16上于一凹部15a处形成开口而设置的电线 通孔,并通过该电线通孔16b而将电源26导向光源20。
首先,使灯具11的一对突起18a与器具主体31的一对间隙G进行位 置对合,并将灯具11以其盖体12为顶头而收纳在器具主体31的内侧。借 此,使含有射出凸部13的盖体12的顶部侧部分插通到器具主体31的开口 32a中,并使灯具11的半球状外面12a与该开口 32a的边缘相接以使灯具 ll被支持着。与此同时,使一对突起18a配置在对应的一对间隙G内。而 且,在该收纳状态下,灯具11的背面凸部17的顶端部较器具主体31的圆 弧状壁33还高地突出着。
然后,以使脱出沟53与朝着器具主体31的上方而从灯具U所拉出的 电线26对向的形态,而将环形的止动器51收纳在器具主体31内,并在该 器具主体31的阶梯部36上载置着止动器51,且使该止动器51的防转动凸 部52嵌合到一间隙G中。借此,使灯具11的背面凸部17不与止动器51 相接触地与其内侧相通,且使止动器51对灯具11的圆弧状部18成与器具 主体31的中心线所延伸的方向偏离而配置着。该偏离距离在图13及图14 中以符号L表示。对器具主体31设置该偏离距离L,是为了可容许以人手 来活动该灯具11。
接着,将预先安装了接触构件47的板簧41,安装在器具主体31上。该 安装是借由使各固定部42分别与器具主体31的引导部34相符并按压板簧 41而进行。借此,固定部42伴随弹性变形而在引导部34上滑动并在通过之 后,进入到弹簧安装孔35中并挂上。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及图IO所示,固
定部42是以在与阶梯部36之间挟持止动器51的形态而进行配置。因此, 在板簧41的安装的同时,可利用该板簧41而将止动器51予以保持,以免 其从器具主体31分离。与此同时,如以上那样,利用器具主体31上所安 装的板簧41的多个固定部42,在它们和器具主体31的阶梯部36之间挟持 止动器51,所以可不需要特殊的构件,可将止动器51安装在器具主体31 上。
借由这样的板簧41的安装,而使板簧41的按压部43成为具有某种程 度的弹性变形的状态,并在其中央部43a与灯具11的背面17a之间挟持有 接触构件47的末端。借此,通过接触构件47而以板簧41的施力作用在灯 具11上,形成一种灯具11的半球状外面12a被按压在开口 32a的边缘上 的状态,所以可保持灯具11以免其从器具主体31分离。因此,借由器具 主体31的开口 32a的边缘和其上所按压的灯具11的半球状外面12a之间 的摩擦力,以及灯具11的背面17a和按压在其上并形成点接触的板簧41 的按压部43之间的摩擦力,而使灯具11保持静止状态。
最后,进行电线26的拉扯转动。电线26在从背面侧观察器具主体31 时,是如图12等所示那样,通过板簧41的侧边41a和一圆弧状壁33之间, 被拉出到器具主体31外,其中,板簧41是位于与脱出沟53对向的第l臂 部43b和第2臂部43c上, 一圆弧状臂33是与板簧41的侧边41a对向设 置着。侧边41a是朝着板簧41的中央部而凹入地弯曲形成。
首先,以将电线26进行固定的电线支持器62作为起点,使电线26朝着 与一凹部15a相对的电线的拉出位置侧即电线通孔16b而返回,并使该电线 26跨过第1臂部43b,而且,沿着第3臂部43d的背面进行拉扯转动。借此, 使电线26的从电线支持器62到第3臂部43d的部位,亦即,跨过第1臂部 43b的中间电线部位26a被扭转,且当从背面侧观察器具主体31时,是呈U 字形状。与此同时,与第3臂部43d交差的电线26的从前述第3臂部43d 到电连接器27的部位,亦即连接器侧电线部位26b,在从背面侧观察器具主 体31时,是受到限制而从圆弧状臂33的外面突出(参照图9及图12),例 如以沿着圓弧状壁33的大致切线方向而突出的形态来进行拉扯转动。
接着,利用电线固定器65,以保持这种电线26的拉扯转动状态。电线 固定器65是在第3臂部43d的背面将电线26进行固定,例如利用皮带 (band)。该皮带经由前述沟部45,而将电线26固定在第3臂部43d的电 线固定部44上。利用随之在5夸过第3臂部43d的中间电线部位26a上所施 加的扭转,和连接器侧电线部位26b的突出方向的限制,而使中间电线部 位Ha保持着向与连接器侧电线部位26b的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倾斜的状 态。该状态如图13、图17及图18所示。借由这种情况,以及如前面所说 明的,侧边41a朝着板簧41的中央部凹入而弯曲形成的情况,从而伴随着
改变灯具11的朝向的操作,而使电线26的中间电线部位26a不会与板簧 41的侧边41a接触,或者即使接触也只是轻微相接,不会产生强力的摩擦。
前述构成的读书灯1被收纳在图13中以双点划线所示的保护盒57中, 并安装在前述座席的肩部上。然而,由于被拉出到器具主体31外的电线26 的中间电线部位26a,如前述所说明的,保持一种向与连接器侧电线部位 26b的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倾斜的状态,所以可缩短从板簧41的背面离开的 方向上的中间电线部位26a的突出尺寸R (参照图17及图18)。换言之,可 缩短沿着器具主体31的中心轴线所延伸的方向上的、从器具主体31的环 形部32到中间电线部位26a为止的高度尺寸S (参照图17及图18)。
因此,读书灯1不需要大的设置空间,在座席肩部那种狭窄的设置位 置上也可较佳地设置着。另外,在读书灯1向座席肩部的设置中,电线26 的连接器侧电线部位26b是沿着与中间电线部位26a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 向被拉出,具体地说,是如前述那样,在从背面侧观察器具主体31时,以 从圆弧状臂33的外面突出的形态而^皮4立出,所以在从板簧41的背面离开 的方向上,不需要特别设置用于收纳连接器侧电线部位26b的空间。
前述保护盒57具有射出凸部13所通过的孔。该孔形成一种不妨碍灯 具11的倾斜调节的直径。在向座席的安装状态下,保护盒57的前面是由 座席所具有的未图示的緩冲材料及表盖所覆盖,但射出凸部13经由这些緩 冲材料及表盖而突出。借此,可摘下射出凸部13而调节灯具11的朝向例 如使灯具11倾斜等,所以与不具有射出凸部13的构成相比,调节操作容 易,且以轻微的动作也可正确地进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按压灯具11 来进行操作以使其半球状外面12a离开该开口 32a,则对灯具11的动作的 阻力减小,所以可更加轻松地调节灯具11的朝向。
这样将来自灯具11的光的照射方向予以变化的调节,可借由对灯具11
付与超出前述摩擦力的搡作力,将该灯具li进行旋转操作而实现。此时,灯 具11的半球状外面12a是在器具主体31的开口 32a的边缘上滑动,且灯具 11的背面17a是在板簧41的中央部43a处所安装的接触构件47上滑动。 因此,借由在灯具11被调节到所需的朝向时,将手从射出凸部13上拿开,可 使灯具11静止在此时的位置上。另外,由于器具主体31的间隙G的宽度 较灯具11的突起18a还大,所以在前述调节中,当突起18a在间隙G内游 动,且突起18a与圆弧状壁33抵接时,灯具11的最大倾斜角度受到限制。 另外,电线26的中间电线部位26a跨过第1臂部43b,且其一端被固 定在进行变向操作的灯具11上,另一端^L固定在相对于器具主体31而固 定安装着的板簧"的第3,C3上。而且,第3^M3d与电线M被拉 出到器具主体31外的位置相距最远,亦即,第3臂部43d相对于板簧41的 侧边41a和与侧边41a对向设置的一圆弧状壁33之间为最远。换言之,在
板簧"上,其第3臂部43d与侧边41a相距最远。因此,中间电线部位26a 的长度,与电线26在板簧41上的固定位置为第l臂部43b或第2臂部43c 的情况相比,长度在2倍以上。
在以上的灯具11的变向操作中,当对灯具11进行变向操作而使固定 装置61从板簧41远离时,随着电线支持器62与器具主体31的开口 32a的 接近,中间电线部位26a被拉动。然后,随着该拉动,如前面所说明的,长的 中间电线部位26a以电线固定器65为支点而靠近第1臂部43b的背面,顺 利地进行变形,且固定装置61从板簧41的侧边41a远离,所以中间电线 部位26a可维持非接触地跨过第1臂部43b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从背 面侧观察器具主体31时的中间电线部位26a的U字形状稍稍变宽而发生变 形,但该中间电线部位26维持着向与连接器侧电线部位26b相反一侧倾斜 的拉扯转动状态。因此,使中间电线部位26a被强力按压在第1臂部43b 的侧边41a上而产生摩擦的现象不会发生,从而不用担心电线26的绝缘被 覆受到损伤。
另外,因中间电线部位26a如前述那样自如地进行变形,所以不管前 述变向操作如何,朝着器具主体31的开口 32a侧进行拉动的力,都不会作 用在固定于板簧41的第3臂部43d处的部位上。因此,不会因第3臂部43d 的侧边,而使中间电线部位26a受到损伤。
另外,在灯具ii的变向操作中,当对灯具11进行变向操作而使固定装 置61接近板簧41的侧边41a时,长的中间电线部位26a从第1臂部43b的 背面远离而顺利地进行变形。在这种情况下,从背面侧观察器具主体31时 的中间电线部位26a的U字形状稍稍变窄而发生变形,但其中间电线部位 26a维持着向与连接器侧电线部位26b相反一侧倾斜的拉扯转动状态。因此, 中间电线部位26a与板簧41的侧边41a形成非接触或轻微相接的状态,可 防止强力的摩擦,所以中间电线部位26a不会受到损伤。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因中间电线部位26a如前述那样自如地进 行变形,所以不管前述变向操作如何,对中间电线部位26a进行按压而使 其从第1臂部43b的背面远离的力,都不会作用在被固定于板簧41的第3 臂部43d处的部位上。因此,不会因第3臂部43d的侧边,而使中间电线 部位26a受到损伤。
与此同时,如前面所说明的,长的中间电线部位26a从第1臂部43b 的背面远离而顺利地进行变形。因此,对灯具11的前述变向操作,不会随 着固定装置61与板簧41的侧边的接近,而使中间电线部位26a的变 形变得拘束且使阻力大大地增加。从而,可轻松地进行灯具11的变向操作。
而且,当进行以上的调节操作时,有时灯具11会^L过大的力压入。除 此以外,当通过前述通路的乘客不小心用手碰到读书灯1时,灯具11会由
过大的力被压入。在这种情况下,灯具11最大只被压入前述偏离距离L的
量,与此相伴,背面凸部U按压该板簧41的按压部43,而使该按压部43 产生弹性变形。
但是,当前述按压进行到某种程度时,灯具11的圆弧状部18会与器 具主体31上所安装的止动器51抵接。该止动器51是由板簧41的固定部 42所支持,其中,板簧41挂在多个弹簧安装孔35上并由器具主体31所支 持。因此,通过止动器51而由板簧41来阻止灯具11,以阻碍灯具ll的进 一步的压入。亦即,可超过前述偏离距离L而使灯具11不被过度压入。借 此,过大的压入负重不是全部都作用在将灯具11朝器具主体31的开口 32a 施力的板簧41的按压部43上。而且,在借由止动器51而使灯具11的压 入受到限制时,板簧41的按压部43的变形还在弹性界限内,所以可防止 板簧41的永久变形。而且,在前述过大的按压力消失的同时,借由板簧41 的按压部43的弹性还原,而使灯具ll被押回。因此,由板簧41的弹力所 形成的前述摩擦力被保持在规定值,所以可使灯具11保持在调节了的朝向 上的性能不会下降,且与此相伴,可确实地保持灯具11的照射方向。
另外,因为止动器51为环形部,所以当将灯具11过度压入时,无论 该灯具11的朝向如何,换言之,无论灯具11被过度压入的方向为哪个方 向,都可利用止动器51而确实地阻止被压入的灯具11,其中,止动器51 是通过板簧41而由器具主体31所支持着。这种情况在按压灯具11并调节 该灯具11的朝向时也是同样的,此时,因止动器51所在的位置限制,可 使成为朝向正在变化的灯具ll的旋转中心的位置发生大的变化的现象受到 限制,所以灯具11的朝向的调节较容易。
而且,伴随以上的阻止动作,或在灯具11的朝向的调节中,有时以沿 着止动器51周围方向的移动力作用在止动器51上,但由于防转动凸部52 嵌合在间隙G中,所以环形的止动器51不会进行旋转。因此,可使电线26 不与板簧41的边缘相接而不受到损伤。而且,以上的防转动的构成不需要 特别地设置防转动构件,所以较佳。
而且,前述构成的读书灯1是在板簧41的按压部43和灯身15的背面 17a之间,挟持着接触构件47,其由较灯具11的灯身(背面侧部位)15强度 还低的材料所构成,所以伴随灯具11的变向操作,能够利用该接触构件47 来防止该灯具11的背面17a与较其更硬的板簧41直接相接而产生磨耗。 借此,在长期的读书灯1的^f吏用中,能够在变向了的位置上将灯具11予以保 持的性能的下降予以抑制,且使操作灯具11的操作力大致一定地持续着。 另外,为了得到这样的作用效果,也可不将该接触构件47安装在板簧41 上,而代之以安装在灯具11的灯身15的背面17a上,并使该接触构件47 与按压部43的中央部45a相4妄触。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灯具,其为一种内置光源的灯具,且该灯具的正面侧部位具有半球状外面,而且,前述灯具的背面侧部位具有由球面的一部分所构成的背面;器具主体,其具有多个构件安装部且具有直径较前述半球状外面的最大直径还小的开口,并利用该开口的边缘来承接前述半球状外面,且以使前述灯具的照射方向可变的形态,而使前述灯具可变向地被支持着;弹性材料制的按压构件,其具有在前述构件安装部上所安装的多个固定部,及设置在这些固定部间并与前述背面弹性相接的按压部,并将前述灯具按压在前述开口的边缘上;以及止动器,其在前述器具主体上固定地设置着,并在前述灯具被向前述按压构件方向压入移动时,对移动的灯具进行阻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前述止动器是由前述 器具主体的内部所安装的环形部所形成。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器体主体具有圆弧状壁,且包括金属制的板簧,其具有按压部,并利用该按压部而将前述灯具按压在 前述开口的边缘上,其中,该按压部具有安装在该器具主体上的第l至第3 臂部并形成三叉状,且对前述背面进行按压;绝缘被覆电线,其一端与前述光源电气连接,并通过关系到前述第1、第 2臂部的前述按压部的侧边和前述圆弧状壁之间,而^f皮拉出到前述器具主体 外,而且,在绝缘被覆电线的另一端上安装有电气连接器;电线固定器,其将该电线的横跨过前述第3臂部的部位固定在前述第3 臂部上,并对从该固定位置开始的关系到前述电气连接器的连接器侧电线 部位,以从背面侧观察前述器具主体时,从前述圆弧状壁的外面突出的形 态而予以限制;固定装置,其将前述绝缘被覆电线固定在前述背面侧部位上,并对从 该固定位置而跨过前述第1臂部的前述电线固定器上的中间电线部位,以 在与前述连接器侧电线部位的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形成倾斜的拉扯转动状 态,而与前述电线固定器一起予以限制。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按压部或前述 背面侧部位安装着接触构件,并使该接触构件与前述背面侧部位的背面或 前述按压部的中央部接触,其中,该接触构件是由与前述背面侧部位相比 强度较低的材料构成。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板簧的按压部和灯 具的背面侧部位的背面之间,挟持有接触构件,该接触构件是由与灯具的背 面侧部位相比强度较低的材料构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器具主体具有弹簧安 装孔和阶梯部,该弹簧安装孔是为了将板簧在器具主体上进行固定,而在 多个位置将板簧上所设置的固定部进行系结,阶梯部是被设置在前述圆弧 状壁上,而且,前述止动器是借由挟持在前述板簧的固定部和器具主体阶梯部 之间而进行固定。
全文摘要
一种即使灯具被过度压入也不会使对该灯具施力的弹性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照明器具,其包括内置有光源(20)的灯具(11)、器具主体(31)、板簧(41)和止动器(51)。灯具的正面侧部位具有半球状外面(12a),灯具的背面侧部位具有由球面的一部分所构成的背面(17a)。器具主体具有多个弹簧安装孔(35),和直径较半球状外面的最大直径还小的开口(32a)。利用开口(32a)的边缘来承接半球状外面,且以使灯具的照射方向可变的形态,使灯具可变向地得以支持。板簧具有在安装孔上所安装的多个固定部(42),及设置在这些固定部间并与背面(17a)弹性相接的按压部(43),且将灯具按压在开口的边缘上。止动器(51)在器具主体上固定地设置着。当灯具被向板簧方向压入而移动时,可利用止动器(51)来阻止移动的灯具。
文档编号F21V21/14GK101169237SQ20071016533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0月27日
发明者小野桂辅 申请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