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壳接电的易触发氘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871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镍壳接电的易触发氘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分析试验仪器用光源的氖灯,尤其是一种镍壳接 电的易触发氘灯。
背景技术
氘灯属气体放电灯中弧光放电型的一种光源,其工作时能从光窗辐射
出160nm 400mn连续分布紫外光谱,故其是目前紫外分光光度计用理想的 紫外光源,灯内充有氘气( 10nraiHg),灯丝电压Vf〈2 10V、交流或直流。 起辉电压Vs 300V直流稳压稳流电源供应,起辉后工作电压Va=70 IOOV。工作电流 300mA。氘灯的发光机理是灯丝阴极发射的热电子在电 场加速下向阳极运动与気气分子实现非弹性碰撞而激发,从而辐射氘分子 的连续光谱,氘灯工作是利用其阳极光柱,因此强度很大,为避免阳极电 弧光斑,在阳极垂直方向安装一个开有小孔的隔挡片以隔除杂光,使光自 小孔发出。氘灯一旦被点燃,延时电路将自动切断灯丝电源Vf (—般灯丝 加热约数秒)。工作中氘灯不宜频繁起动,要注意気灯的预热,以获得稳定 的光输出。
由于氘灯触发需要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流能量很大,但是国内传统的 紫外分光光度计(主要的使用氘灯的仪器)由于考虑氖灯的使用寿命设计 的用于触发氘灯的电源功率总是比较低,电压约为300V左右,而国际上通 用的触发电压标准为500V,所以国内电源的电流能量偏低,对目前结构的 氘灯激发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氘灯的触发性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镍壳接电的易 触发氘灯,包括阳极、阴极、镍壳、泡壳和固定镍壳的镍壳固定杆,所述 的阳极通过一电阻与镍壳串接。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阳极通过电阻与镍壳串接的形式,是将与镍壳相 连的镍壳固定杆延长伸出泡壳再与泡壳外的阳极导线之间串接电阻。
更进一步说所述的电阻的阻值为10-15千欧姆。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在気灯的阳极和镍壳之间增加一个10-15千欧 姆的起辉电阻,使镍壳通过电阻接至阳极也带上正电位(相对于阴极),这 相当于让整个镍壳变成一个栅极,由于镍壳离阴极距离很近,在很强的电 场下加速阴极的电子发射,在阴极周围产生一层电子云,但此时由于在电 路中有10-15千欧姆的电阻存在,形成的电流很小,不足以灯的起辉(此 过程只是增加阴极附近离子云的密度,积蓄能量准备触发),当灯电源在阳 极和阴极之间加上另一组150伏左右的工作电压时,此时阴极周围的大量 电子通过光栅孔往阳极方向运动,激发、电离氘分子,使之导电,灯即顺 利起辉,同时切断触发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氘灯的阳极和镍壳之间通过一个电 阻相连,使镍壳也带上正电位,这相当于让整个镍壳变成一个栅极,加速 了电子从阴极向阳极的速度,从而提高了电子的能量,使氘气激发电离,
从而保证了氘灯的触发性能,进一步保证了氖灯的合格率提髙达30%以上。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阳极,2、阴极,3、镍壳,4、泡壳,5、电阻,6、镍壳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
图1的镍壳接电的易触发気灯剖面结构,有总体为圆柱形的透明 玻璃泡壳4、阳极l、阴极2、镍壳3和用于支撑固定镍壳3的镍壳固定杆 6,将镍壳固定杆6延长并伸出泡壳4,其伸出端与阳极1在泡壳4外的接 线处用电阻5相接通,电阻5的阻值可选择用10-15千欧姆。
总之,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仅在于在氘灯的阳极与镍壳之间串接一电 阻,使镍壳也带上正电位,使整个镍壳变成一个栅极,从而加速了电子从 阴极向阳极的速度,提高了电子的动量,使氘气激发电离,更易触发氖灯。
权利要求1.一种镍壳接电的易触发氘灯,包括阳极(1)、阴极(2)、镍壳(3)、泡壳(4)和固定镍壳(3)的镍壳固定杆(6),其特征是所述的阳极(1)通过一电阻(5)与镍壳(3)串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壳接电的易触发氖灯,其特征是所述的 阳极(1)通过电阻(5)与镍壳(3)的串接,是将与镍壳(3)相连的镍 壳固定杆(6)延长伸出泡壳(4)再与泡壳(4)外的阳极导线之间串接电 阻(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壳接电的易触发気灯,其特征是所述的 电阻(5)的阻值为10-15千欧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分析试验仪器用光源的氘灯,尤其是一种镍壳接电的易触发氘灯,包括阳极、阴极、镍壳、泡壳和固定镍壳的镍壳固定杆,阳极通过一电阻与镍壳串接、将与镍壳相连的镍壳固定杆延长伸出泡壳再与泡壳外的阳极导线之间串接电阻。本实用新型在氘灯的阳极与镍壳之间串接一电阻,使镍壳也带上正电位,使整个镍壳变成一个栅极,从而加速了电子从阴极向阳极的速度,提高了电子的动能,使氘气激发电离,更易触发氘灯,进一步保证了氘灯的合格率提高达30%以上。
文档编号H01J61/36GK201000873SQ20072003424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2日
发明者殷尧平 申请人:殷尧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