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罩、灯组单元及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5629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光罩、灯组单元及灯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以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灯板及 其灯组单元、以及反光罩。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光的半导体元件,由于其转换效率高, 因此比其它照明方式节省电能。除此之外,其还具有寿命长、热辐射低、反 应速度快与环保(无汞污染)等优点,所以被视为次世代的照明技术。也因 为发光二极管的潜在未来,使得发光二极管相关的应用与技术开发一直在不 间断地进行当中。
照明是发光二极管的主要应用之一,目前己有许多公开的相关开发技
术。其中,中国台湾专利第M322503号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 制作的一发光二极管反射管型灯的结构,该结构利用一内部贴附有反光膜材 料的透光直灯管,并在灯管两端分别设置发光二极管光源,光源通过反光膜 材料的散光反射使透光直灯管整体发亮。此专利公开的技术虽使透光直灯管 整体发亮达到大面积照射的目的,但因其发光源位于灯管的两端,在应用于 长尺寸灯管时,可能会产生两端与中央之间的光能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中国台湾专利第M276148号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阵列 作为光源的照明灯组。此专利是直接利用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作为照明光 源,与上述专利技术比较,虽可获得较大的灯具效率,然而,若无良好的散 热技术相配合,则难以将较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进行密集排列,使灯具发光 均匀;再者,由于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指向性高的发光源,不均匀的发光容易 造成使用者发生眩光的情形。
日本专利公开第2002-251903号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反射式 箱,其反射式箱内具有由5个反射面所包覆而构成的反射部,而多个发光二 极管的光投射入该反射部后,根据反射面的不同设计角度,将光反射出反射式箱外。此发明所公开的反射式箱设计较复杂,会使制造成本增加,而且如 果要以多个反射式箱连接组成一更大的箱体时,可能会造成光线在连接处产 生暗带的情形。
综上所述,要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照明的用途,仍需要开发出一种能产 生均匀不眩光且可以大面积照明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光罩、灯组单元及灯板,利用反射罩上可 遮叠的结构将反射罩进行遮叠排列,这样可遮蔽部分光源的发光,从而降低 眩光的产生。此外,这样的遮蔽设计还可使发光均匀。另一方面,反射罩的 遮叠排列可依照需求任意扩充,因此可满足大面积照明的需求。
本发明的灯组单元包括一反射罩及一线型光源。反射罩包括一第一曲面 部及一表面积大于该第一曲面部的第二曲面部,其中该线型光源设置于该第 一曲面部上,且该第一曲面部及第二曲面部与该线型光源同侧的表面共设有
一第一反射面;该线型光源产生的部分光线照射该第二曲面部,该第二曲面 部上的该第一反射面使该部分光线形成大约平行的反射光。
本发明的灯板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灯条以及多个反射罩。各所述反射罩 包括一第一曲面部及一第二曲面部,其中各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设置于该第 一曲面部上,且相邻接的两所述反射罩是以一个反射罩的第二曲面部遮叠于 另一个反射罩的第一曲面部上的方式排列。
本发明的反射罩是用于反射一线型光源的光线,该反射罩包括一第一曲 面部以及一第二曲面部,其中第二曲面部的表面积大于该第一曲面部的表面 积。该线型光源设置于该第一曲面部上,且该第一曲面部及第二曲面部与该 线型光源同侧的表面共设有一第一反射面;该线型光源产生的部分光线照射 该第二曲面部,该第二曲面部上的第一反射面使该部分光线形成大约平行的 反射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射罩上的第二曲面部的背面具有第二反射面。该第 二反射面可包括一凹面。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具有可轻易满足大面积照明需求的 优异的扩充性、简易的可防止眩光产生的结构,且可以使指向性高的发光二极管灯板发出均匀的光。


图1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板的立体图; 图2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板的侧视图; 图3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板的光路图; 图4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组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灯组单元的立体图;及 图6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灯板的侧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IOO灯板 104反射罩 108安置部 112出光面 208遮蔽空间 302第一反射面 306凹面 404第一反射面 408第一曲面部 412散热鳍片 504反射罩 606第二反射面 610第一反射面 2022第二曲面部 2042第二曲面部 2062第二曲面部 6041第二曲面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板的立体图。本实施例所示的灯板100为
102灯组单元
106发光二极管灯条
IIO灯座
202、 204、 206反射罩 210延伸边部 304第二反射面 402反射罩 406发光二极管灯条 410安置部 502发光二极管灯条 602、 604反射罩 608出光面 2021第一曲面部 2041第一曲面部 2061第一曲面部 6021第一曲面部一面光源装置,其是由多个灯组单元102以部分遮叠的方式并排组成,其中
灯组单元102包括一反射罩104与一发光二极管灯条106。反射罩104为一 凹状截面的长形结构体,其通过安置部108固定在灯座110上,其中鳍片状 的安置部108也可作为散热结构。多个反射罩104以部分遮叠的方式接续排 列,形成一条条大约等距间隔的出光面112,而所述出光面112的构成,使 灯板100可以发出平面光。
图2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板的侧视图。反射罩204的第二曲面部 2042前方具有一足可容纳反射罩202的第一曲面部2021的遮蔽空间208, 如此相对应的结构才可使第二曲面部2042叠放在第一曲面部2021的上方而 成为一种部分遮蔽且相叠的样式。设置于第一曲面部2021上的发光二极管 灯条106也由于这样的叠放设置,而使得其发出的部分直射光会被第二曲面 部2042所遮蔽。同样地,反射罩206的第二曲面部2062也以遮叠的方式放 置在反射罩204的第一曲面部2041上,发光二极管灯条106发出的部分直 射光被第二曲面部2062所限制并反射。这样的遮叠并排方式可依照灯板100 的尺寸依序排列而达到设定的宽度,显示出本发明具有优异的扩充性。实施 例中的反射罩206位于排列的末端,其后已无反射罩可提供遮蔽。在实施例 中, 一固定在灯座110上的延伸边部210用于为第一曲面部2061提供遮蔽, 该延伸边部210可与第二曲面部2022、 2042及2062有相同的曲面。
图3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板的光路图。反射罩202的正面为一第一 反射面302,其具有与发光二极管灯条106相对应的长度,并环绕在发光二 极管灯条106的后方,在发光二极管灯条106的一侧延伸到所需的光照范围。 随着光照范围的不同,延伸长度也不相同;光照范围越大,延伸长度需要越 长。反射罩204的第二曲面部2042背面具有一第二反射面304,发光二极管 灯条106被第二曲面部2042遮蔽的直射光会被该第二反射面304反射至第 一反射面302上。第二反射面304的反射光会经历至少一次反射后才通过出 光面112。由于发光二极管灯条106是一种指向性高的光源,通过这样的遮 叠设置,让部分直射光经由一次或多次反射后再通过出光面112,可让发光 更为集中且均匀,而且遮蔽掉部分角度的直射光从出光面112直接射出,还 可以避免产生眩光的问题。第二曲面部2042上的第二反射面304的靠近端 部处的凹面306的设计可让部分反射光进行多次反射,让光线利用率更高且出光更均匀;此外,这样的设计让遮蔽范围更加有效地延伸,即相同延伸长
度的情况下,可以比原曲面涵盖更宽的面积,使空间的利用更为经济。
图4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组单元的立体图。灯组单元400包括一反 射罩402及一发光二极管灯条406。反射罩402的正面是一第一反射面404, 该第一反射面404的长度与安设于其上的发光二极管灯条406相对应。发光 二极管灯条406以一固定装置(图未示)固定在第一曲面部408上,并通过 第一反射面404将光反射出。安置部410位于第一曲面部408的背面,并包 括多片用于为发光二极管灯条406散热的散热鳍片412。反射罩402可由多 片铝反射板所组成。铝反射板上可包括使光分布均匀的凸点。凸点的形状可 包括锥状体等。发光二极管灯条406可使用白光发光二极管,还可使用不同 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来组成。该发光二极管灯条406与适合的控制方法相配合, 可运用在情境模拟上。
图5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灯组单元的立体图。当使用较大功率的发 光二极管灯条502时,由于其可将一定强度的光投射到较远处,故可如图5 所示,使用较大的反射罩504与之搭配。使用较大的反射罩504的优点在于, 由于其可产生较大的光照面,在照射相同面积的表面时,可减少所使用的灯
组单元的数量。
图6显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灯板的部分侧面图。为防止眩光的发生, 反射罩604的部分第二曲面部6041遮叠在反射罩602的第一曲面部6021上。 第二曲面部6041用于遮叠的部分的背面为一反射面606。为了达到避免眩光 问题与使光照均匀的要求,需要有足够的遮蔽程度,故第二曲面部6041用 于遮叠的部分的高度需高于第一曲面部6021。为使从第二反射面606经过至 少一次反射的反射光在经过出光面608时的强度不至于减弱过多,且兼顾到 从出光面608发射出的光的均匀性,第二曲面部6041的形状结构设计上也 需考虑到让反射光合适地投射在第一反射面610上。这样在相对应结构上的 设计考虑,才可以使灯板产生较好的发光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具有可轻易满足大面 积照明需求的优异的扩充性、简易的可防止眩光产生的结构,且可以使指向 性高的发光二极管灯板发出均匀的光。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公开如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基于本发明的启示及公开而作种种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不应限于实施例公开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脱离本发明构思 的替换及修饰,所述替换及修饰涵盖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灯组单元,包括一线型光源;一反射罩,包括一第一曲面部及一表面积大于该第一曲面部的第二曲面部,其中该线型光源设置于该第一曲面部上,且该第一曲面部及该第二曲面部与该线型光源同侧的表面共设有一第一反射面;该线型光源产生的部分光线照射该第二曲面部,该第二曲面部上的该第一反射面使该部分光线形成大约平行的反射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组单元,其中该第一曲面部包括一安置部 及一用于固定该线型光源的固定装置,该安置部设置于该第一曲面部的与该 第一反射面相对的表面,且该安置部包括多片散热鳍片;该固定装置位于该 第一曲面部的该第一反射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组单元,其中该第二曲面部的与该第一反 射面相对的表面是一第二反射面,且该第二反射面包括一凹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组单元,其中该反射罩包括多条铝反射片, 而该铝反射片包括多个凸点。
5. —种灯板,包括 多个发光二极管灯条;以及多个反射罩,各所述反射罩包括一第一曲面部及一第二曲面部,其中各 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设置于该第一曲面部上,且相邻接的两反射罩是以一个 反射罩的第二曲面部遮叠于另一个反射罩的第一曲面部上的方式排列。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板,其中该第一曲面部及该第二曲面部与 该发光二极管灯条同侧的表面共设有一第一反射面;该第二曲面部的表面包 括一第二反射面,该发光二极管灯条产生的部分光线照射该第二反射面,该 第二反射面反射该部分光线,使该部分光线朝向相邻接的该反射罩的第一反 射面射去,而该第二反射面包括一凹面。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板,其中该第一曲面部包括一固定装置及 一安置部,该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该发光二极管灯条,而该安置部设置于该第 一曲面部的背面;该安置部包括多片散热鳍片。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板,其中该反射罩之该第一曲面部的表面 积小于该第二曲面部的表面积,且该发光二极管灯条产生的部分光线直接照 射及反射至该第二曲面部,该第二曲面部上的第一反射面使该部分光线形成 大约平行的反射光;该反射罩包括多条铝反射片,且该铝反射片包括多个凸点。
9. 一种反射罩,用于反射一线型光源的光线,包括 一第一曲面部;以及一第二曲面部,其表面积大于该第一曲面部的表面积,其中该线型光源 设置于该第一曲面部上,且该第一曲面部及第二曲面部与该线型光源同侧的 表面共设有一第一反射面;该线型光源产生的部分光线照射该第二曲面部, 该第二曲面部上的第一反射面使该部分光线形成大约平行的反射光。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射罩,其中该第一曲面部包括一安置部及 一用于固定该线型光源的固定装置,该安置部设置于该第一曲面部的与该第 一反射面相对的表面,且该安置部包括多片散热鳍片;该固定装置位于该第 一曲面部的该第一反射面。。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射罩,其中该第二曲面部的与该第一反射 面相对的表面是一第二反射面,且该第二反射面包括一凹面。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射罩,其中该反射罩包括多条铝反射片, 而该铝反射片包括多个凸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反光罩、灯组单元及灯板,其中该灯板是以多个发光二极管灯条作为光源,并包括多个分别容设该发光二极管灯条的反射罩。反射罩包括第一曲面部及第二曲面部。反射罩是以一反射罩的第二曲面部遮叠于另一反射罩的第一曲面部上的遮叠方式排列。一第一反射面设于该第一曲面部及第二曲面部与该发光二极管灯条同侧的表面,其是自该发光二极管灯条的一长边向相对另一长边方向延伸而形成所需光照范围。一第二反射面设于该第二曲面部背面,可反射该第二曲面部相邻接的该发光二极管灯条的光线。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1566310SQ200810095910
公开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5日
发明者吴威宏, 张家诚 申请人:先进开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