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led发光体的反光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261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led发光体的反光罩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光碗罩。
背景技术
传统日光灯的主要光源为荧光灯,这种光源内部含有重金属汞,对环境及使用人 的健康都有相当的威胁。而且外壳为玻璃,对防火,防爆安全要求高的场所须安装防护罩, 抗震性和运输方面都有很大的不便。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和超高亮小功率白光 LED的研制成功,LED作为半导体光源在信号显示,背光照明,景观照明等方面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半导体照明具有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被称为继白炽灯、荧光灯等照明灯 具之后的第三代照明光源。但是,半导体光源体积小,驱动电路复杂,不耐高温,内部发热导 致光衰严重等原因,导致其日光灯产品一直都未能大量生产。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0720066677. 0名称为《使用LED的通用日光灯管》的中国 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结构它使用LED(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由塑料透光灯罩、金属 散热外壳、电路板、标准通用日光灯灯脚等组成的外形和安装尺寸都与普通日光灯管相同 的LED灯管。最大的特点是可以直接替换普通日光灯管,适用于各种照明场合。但缺点是, 在LED灯管上没有设反光罩,所以相对于同样数目的LED发光体数目的灯管亮度要低,且光 线的亮度有明显的强弱区,所以其结构还有待于改进。虽然,现在的一些采用LED的灯管中也广泛地使用到反光碗罩,但是,传统的反光 碗罩通常是采用碗式,使处于边缘部位的LED发出的光线都聚合反射出来,无法均勻地散 射出来,容易造成照射区和非照射区之间具有明显的界线,影响照明效果,另外反光碗罩的 聚光性能好,散射性能差,相邻反光碗罩之间的区域,容易造成在照射区产生阴影,也影响 照明效果,需要进一步改进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促使发光体 的光线分布更加均勻且照射范围更广泛、亮度更强的的用于LED发光体的反光罩板。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一实施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LED发光体的 反光罩板,其包括有多个反光碗罩依次连接成整体的反光板,其特征在于反光板呈现长方 形形状,在长边的两侧边缘部位,反光碗罩侧面开口。作为改进,所述的反光碗罩是上排和下排以交叉位置而平行排列在一起,至少处 于长边的两侧边缘部位的整个反光碗罩是采用侧面开口的大体上呈现半个蜂窝形状,中间 是内凹的半锥台形。这样既能聚光,又能通过侧面开口而散光,改善照明效果,使照射更加 均勻。再改进,所述的反光碗罩其相邻的内凹的锥台面是彼此相交形成内凹弧线,从而 构成大体上的蜂窝形状或者半个蜂窝形。这样能大大减少相邻反光碗罩之间交界区域,从 而减少或者消除交界区域在照射区的阴影,改善照明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凹的锥台形与底面夹角为30 80度,内凹弧线离反光板表面 的高度占锥台深度10 30%。再改进,所述的反光碗罩其凹面上分布有能改变发光方向和加强反光散射的反光 珠。所述的反光珠选择为球形反光珠或方块形反光珠。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二实施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LED发光体的 反光罩板,其包括有多个反光碗罩依次连接成整体的反光板,其特征在于反光板呈现圆形, 在圆周边缘部位,反光碗罩侧面开口。
作为改进,所述的反光碗罩是呈同心圆排列在一起,至少处于圆周边缘部位的整 个反光碗罩是采用侧面开口的大体上呈现局部蜂窝形状,中间是内凹的局部锥台形。这样 既能聚光,又能通过侧面开口而散光,改善照明效果,使照射更加均勻。再改进,所述的反光碗罩其相邻的内凹的锥台面是彼此相交形成内凹弧线,从而 构成大体上的蜂窝形状或者局部蜂窝形。这样能大大减少相邻反光碗罩之间交界区域,从 而减少或者消除交界区域在照射区的阴影,改善照明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内凹的锥台形与底面夹角为30 80度,内凹弧线离反光板表面 的高度占锥台深度10 30%。再改进,所述的反光碗罩其凹面上分布有能改变发光方向和加强反光散射的反光 珠。所述反光珠为球形反光珠或方块形反光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在LED发光体上套置有侧面开口的反 光碗罩,其优点在于边缘部位的反光碗罩能将光线以不同的方向散射出去,这样不仅使光 线发布均勻,而且还有效地将光线再次利用而加强了灯管灯头的亮度;而且在相邻反光碗 罩的交界处做合理的改进,尽量消除交界区域在照射区的阴影投影,改善照明效果,还有, 本设计在反光碗罩的凹面上分布反光珠,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灯管灯头的亮度和光线的均勻 分布程度,所以相对于同样数目LED发光体所组成的灯管灯头其亮度更强,光线分布更均 勻,照射范围更广泛,结构更加合理实用,容易组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主视方向);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侧视方向);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A1-A1向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B1-B1向剖视图;图5是反光碗罩其内为方块反光珠的结构展开图;图6是反光碗罩其内为球形反光珠的结构展开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主视方向);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侧视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子1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LED发光体的反光罩板,其包括有多个反光碗罩2依次连接成整体的反光板1,反光板1呈现长方形形状,反光碗罩2是上排和下排以交 叉位置而平行排列在一起,处于长边的两侧边缘部位的整个反光碗罩2是采用侧面开口 4 的大体上呈现半个蜂窝形状,中间是内凹的半锥台形3,内凹的锥台形3与底面夹角A为45 度,反光碗罩相邻的内凹的锥台面是彼此相交形成内凹弧线5,从而构成大体上的半个蜂窝 形,内凹弧线5离反光板1表面的高度h占锥台深度H 20%,反光碗罩其凹面上分布有能改 变发光方向和加强反光散射的反光珠6,反光珠6采用球形反光珠或方块形反光珠。反光碗 罩2在反光罩板的中间部位是规整的蜂窝形状,而两侧部位是稍微变形的蜂窝形状。当然,反光板可以布置三排的LED,中间一排的反光碗罩是完整的蜂窝形,中间是 内凹的锥台形,而反光碗罩的上排和下排是平行排列在一起,与中间一排的反光碗罩是交 叉错开的,处于长边的两侧边缘部位的整个反光碗罩是采用侧面开口的半个蜂窝形状,中 间是内凹的半锥台形,其它与上面是类似的。发光板1的高度控制在LED发光体7高度的1. 1 1. 5倍范围内,反光作用能使 光源更均勻(LED光源较集中),经过多次试验,可增加亮度百分之十以上。它们适合安装在日光灯管中。实施例子2如图7-8所示意,本实施例的用于LED发光体的反光罩板,其包括有多个反光碗罩 2依次连接成整体的反光板,反光板呈现圆形,在圆周边缘部位,反光碗罩2是呈同心圆排 列在一起,至少处于圆周边缘部位的整个反光碗罩2是采用侧面开口 4的大体上呈现局部 蜂窝形状,中间是内凹的局部锥台形3,反光碗罩2其相邻的内凹的锥台面是彼此相交形成 内凹弧线5,从而构成大体上的蜂窝形状或者局部蜂窝形,内凹的锥台形3与底面夹角为45 度,内凹弧线5离反光板表面的高度占锥台深度20%,反光碗罩2其凹面上分布有能改变发 光方向和加强反光散射的反光珠6,反光珠为球形反光珠或方块形反光珠。它们适合安装在灯头中。发光板的高度控制在LED发光体高度的1. 1 1. 5倍范围内,反光作用能使光源更均勻(LED光源较集中),经过多次试验,可增加亮度百分之十以上。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LED发光体的反光罩板,其包括有多个反光碗罩依次连接成整体的反光板,其特征在于反光板呈现长方形形状,在长边的两侧边缘部位,反光碗罩侧面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碗罩是上排和下排以交叉 位置而平行排列在一起,至少处于长边的两侧边缘部位的整个反光碗罩是采用侧面开口的 大体上呈现半个蜂窝形状,中间是内凹的半锥台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光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碗罩其相邻的内凹的锥台 面是彼此相交形成内凹弧线,从而构成大体上的蜂窝形状或者半个蜂窝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光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凹的锥台形与底面夹角为 30 80度,内凹弧线离反光板表面的高度占锥台深度10 3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反光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碗 罩其凹面上分布有能改变发光方向和加强反光散射的反光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光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珠为球形反光珠或方块形反 光珠。
7.一种用于LED发光体的反光罩板,其包括有多个反光碗罩依次连接成整体的反光 板,其特征在于反光板呈现圆形,在圆周边缘部位,反光碗罩侧面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光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碗罩是呈同心圆排列在一 起,至少处于圆周边缘部位的整个反光碗罩是采用侧面开口的大体上呈现局部蜂窝形状, 中间是内凹的局部锥台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光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碗罩其相邻的内凹的锥台 面是彼此相交形成内凹弧线,从而构成大体上的蜂窝形状或者局部蜂窝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反光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凹的锥台形与底面夹角为 30 80度,内凹弧线离反光板表面的高度占锥台深度10 30%。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反光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 碗罩其凹面上分布有能改变发光方向和加强反光散射的反光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反光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珠为球形反光珠或方块形 反光珠。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LED发光体的反光罩板,其包括有多个反光碗罩依次连接成整体的反光板,其特征在于反光板呈现长方形形状,在长边的两侧边缘部位,反光碗罩侧面开口;其相对于同样数目LED发光体所组成的灯管灯头其亮度更强,光线分布更均匀,照射范围更广泛,结构更加合理实用,容易组装。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1832516SQ200910096718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3日
发明者孙国勇 申请人:宁波米德兰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