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4587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反光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较佳光度性能的反光罩领域。



背景技术:

按,现有反光罩便如图1及图2所示般,其具有一半圆状的凹弧面91、一投影凹弧面91的开口92,更在该凹弧面91邻近开口92的一边缘安装有一排等间距发光二极管93,令所述的这些发光二极管93能朝凹弧面91及开口92另边缘投射光线,用以朝开口92方向出光。

如图2所示,该发光二极管93系以一百二十度夹角的朝凹弧面91投射光线,故而该发光二极管93两侧会形成「灯下黑」的暗区A,并在暗区A上方会形成相邻发光二极管93重复投射光线的离焦区B,该离焦区B会有模糊出光的问题。

由是可知,上述反光罩在供发光二极管93投射光线时,因有暗区A、离焦区B的产生,确会造成光度性能有所不足,此乃目前反光技术无法突破之处。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经不断研究及测试,终于实用新型出一种能改善现有反光罩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光罩,改善现有反光罩的上述缺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反光罩,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反光室,其具有上下相对的第一面、第二面,并在第一面、第二面背侧衔接有第一反光面,且在第一面、第二面前侧形成有连通内外的开口;以及

复数菱块,其呈一排地突出于第二面,且沿开口呈等间距配置,令菱块顶部两侧形成一呈夹角的峰区,且令任意两个相邻菱块底部形成一呈夹角的谷区,还在菱块前面形成一衔接峰区及谷区的第二反光面。

所述的反光罩,其中:菱块顶部两侧形成呈一百二十度夹角的峰区,且令任意两个相邻菱块底部形成呈一百二十度夹角的谷区。

所述的反光罩,其中:第二反光面呈削斜状,其与第一面之间呈一朝开口方向渐扩的夹角。

所述的反光罩,其中:第一面、第二面互为平行,第一反光面是扇状凹弧。

所述的反光罩,其中:还在第一面相对峰区的位置固设有上发光二极管,以及在第二面相对谷区的位置固设有下发光二极管,令峰区能引导上发光二极管光线,并由第二反面出光,而谷区则能引导下发光二极管光线,并由第一反面出光。

如此,令本实用新型菱块峰区能引导上发光二极管光线,而菱块谷区则能引导下发光二极管光线,且配合第二反光面主要供上发光二极管出光、第一反光面主要供下发光二极管出光下,即可互补的去除现有暗区、离焦区产生,进而使整体呈现出较佳光度性能的反光视效。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反光罩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现有反光罩的前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反光罩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反光罩的前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反光罩的出光实施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反光室;11第一面;12第二面;13第一反光面;14开口;20菱块;21峰区;22谷区;23第二反光面;a夹角;30上发光二极管;40下发光二极管;91凹弧面;92开口;93发光二极管A暗区;B离焦区。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反光罩至少包括:

一反光室10,其具有上下相对且互为平行的第一面11、第二面12,并在第一面11、第二面12背侧衔接有扇状凹弧的第一反光面13,且在第一面11、第二面12前侧形成有一连通内外且能供第一反光面13投影的开口14;以及

复数菱块20,其系成一排地突出于第二面12,且所述的这些菱块20系沿开口14的采等间距配置,令菱块20顶部两侧形成呈一百二十度夹角的峰区21,且令两相邻菱块20底部形成呈一百二十度夹角的谷区22,还在菱块20前面形成一衔接峰区21及谷区22的第二反光面23,而该第二反光面23呈削斜状,使之与第一面11之间呈一朝开口14方向渐扩的夹角a;然后于第一面11相对峰区21的位置固设有上发光二极管30,以及于第二面12相对谷区22的位置固设有下发光二极管40。

由上述的结构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菱块20峰区21能引导上发光二极管30光线,而菱块20谷区22则能引导下发光二极管40光线,且配合第二反光面23主要供上发光二极管30出光、第一反光面13主要供下发光二极管40出光下,即可互补的去除现有暗区、离焦区,进而使本实用新型呈现出较佳光度性能的反光视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配置属新颖,并能获致较佳光度性能的反光视效,其在现有结构中可以说是前所未见,故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乃爰依法提出申请。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