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光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4585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光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源的反射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光杯。



背景技术:

反光杯利用光反射的原理将不同方向传输的光聚拢,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在光探测中,采用反光杯能够实现大角度非接触式光收集,与高NA物镜比较,反光杯收集方案距离光源较远,方便光学系统的其它处理,还可以通过面型设计达到指定的光收集效果,被广泛应用于信号光收集。对于特殊的波长,反光杯内表面需要蒸镀相应的膜来提高其光学特性,镀膜设备使用时最佳方向应该是镀膜面法线指向靶材方向,能够取得最佳的镀膜效果。而对于某类抛物面反光杯来说其反射面收敛于一个类圆锥体内,越接近下端,收口越小,镀膜时表面很难镀均匀,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镀膜效果差异性更大,经常出现反射面底部没有镀膜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这些抛物面反光杯的使用。针对此问题,人们大多采用更改反光杯设计,减小反光杯纵向长度的方式去迁就镀膜工艺,这样也导致了反光杯收集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反光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反光杯复原时,反光杯安装的相对位置出现偏移、固定不稳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光杯,包括第一部分反光杯和第二部分反光杯,其中,所述反光杯还包括:上定位环,所述上定位环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上部过渡配合;下定位环,所述下定位环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下部过渡配合;其中,在所述上定位环和所述下定位环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和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配合,形成一组合的反光杯。

优选的,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内环面上设置有上定位面;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外环面上设置有下定位槽;其中,所述上定位环通过所述上定位面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配合;所述下定位环通过所述下定位槽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具有上边缘,所述上边缘包括设置有螺丝孔,所述上定位环通过所述螺丝孔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上边缘与所述上定位面垂直。

优选的,所述下定位槽具有第一宽度,且所述下定位槽内凹进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外环面;所述下定位环具有第二宽度;其中,所述第二宽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宽度,使得所述下定位环能套紧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

优选的,所述上定位环包括与所述上定位面配合的第一上定位环面、与所述上边缘配合第二上定位环面,其中所述第一上定位环面和所述第二上定位环面垂直。

优选的,所述上定位环作用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使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结合的整体上部同心。

优选的,所述下定位环作用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使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结合的整体下部同心。

优选的,所述螺纹孔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螺纹孔为6个。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反光杯中加入上定位环和所述下定位环结构,辅助反光杯定位固定,保证反光杯复原时整体的同心,保证了反光杯在复原时可以精确地恢复抛切之前的面形。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反光杯上设置上定位面、下定位槽,使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能够更好地与反光杯相配合。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反光杯的上边缘设置螺丝孔,上定位环通过螺丝孔与反光杯固定连接,使反光杯复原时固定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光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部分反光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部分反光杯,2-下定位环,3-上定位环,4-下定位槽,5-上定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反光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反光杯复原时,反光杯安装的相对位置出现偏移、固定不稳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反光杯,包括第一部分反光杯和第二部分反光杯,其中,所述反光杯还包括:上定位环,所述上定位环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上部过渡配合;下定位环,所述下定位环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下部过渡配合;其中,在所述上定位环和所述下定位环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和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配合,形成一组合的反光杯。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反光杯包括第一部分反光杯1和第二部分反光杯,其中,第一部分反光杯1和第二部分反光杯是将反光杯刨切开得到的,具体的可以采用电火花加工的方式将反光杯沿母线刨切成对称的两部分,得到的对称的两部分即为第一部分反光杯1和第二部分反光杯。

反光杯还包括:上定位环3和下定位环2。所述上定位环3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上部过渡配合;所述下定位环2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下部过渡配合。

所述上定位环3包括与所述上定位面5配合的第一上定位环面、与所述上边缘配合第二上定位环面,其中所述第一上定位环面和所述第二上定位环面垂直。

其中,在所述上定位环3和所述下定位环2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和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配合,形成一组合的反光杯。

所述上定位环3作用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使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结合的整体上部同心;所述下定位环2作用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使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结合的整体下部同心。

本实施例通过在反光杯中加入上定位环和所述下定位环结构,辅助反光杯定位固定,保证反光杯复原时整体的同心,保证了反光杯在复原时可以精确地恢复抛切之前的面形。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反光杯包括第一部分反光杯1和第二部分反光杯,其中,第一部分反光杯1和第二部分反光杯是将反光杯刨切开得到的,具体的可以采用电火花加工的方式将反光杯沿母线刨切成对称的两部分,得到的对称的两部分即为第一部分反光杯1和第二部分反光杯。

反光杯还包括:上定位环3和下定位环2。所述上定位环3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上部过渡配合;所述下定位环2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下部过渡配合。

所述上定位环3包括与所述上定位面配合的第一上定位环面、与所述上边缘配合第二上定位环面,其中所述第一上定位环面和所述第二上定位环面垂直。

其中,在所述上定位环3和所述下定位环2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和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配合,形成一组合的反光杯。

所述上定位环3作用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使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结合的整体上部同心;所述下定位环2作用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使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结合的整体下部同心。

此外,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内环面上设置有上定位面5;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外环面上设置有下定位槽4。

其中,所述上定位环3通过所述上定位面5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配合;所述下定位环2通过所述下定位槽4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配合。

所述下定位槽4具有第一宽度,且所述下定位槽4内凹进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外环面;所述下定位环2具有第二宽度;其中,所述第二宽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宽度,使得所述下定位环2能套紧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

本实施例通过在反光杯中加入上定位环和所述下定位环结构,辅助反光杯定位固定,保证反光杯复原时整体的同心,保证了反光杯在复原时可以精确地恢复抛切之前的面形。此外,通过在反光杯上设置上定位面、下定位槽,使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能够更好地与反光杯相配合。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反光杯包括第一部分反光杯1和第二部分反光杯,其中,第一部分反光杯1和第二部分反光杯是将反光杯刨切开得到的,具体的可以采用电火花加工的方式将反光杯沿母线刨切成对称的两部分,得到的对称的两部分即为第一部分反光杯1和第二部分反光杯。

反光杯还包括:上定位环3和下定位环2。所述上定位环3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上部过渡配合;所述下定位环2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下部过渡配合。

所述上定位环3包括与所述上定位面配合的第一上定位环面、与所述上边缘配合第二上定位环面,其中所述第一上定位环面和所述第二上定位环面垂直。

其中,在所述上定位环3和所述下定位环2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和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配合,形成一组合的反光杯。

所述上定位环3作用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使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结合的整体上部同心;所述下定位环2作用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使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结合的整体下部同心。

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内环面上设置有上定位面5;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外环面上设置有下定位槽4。

所述下定位槽4具有第一宽度,且所述下定位槽4内凹进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的外环面;所述下定位环2具有第二宽度;其中,所述第二宽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宽度,使得所述下定位环2能套紧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

其中,所述上定位环3通过所述上定位面5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配合;所述下定位环2通过所述下定位槽4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相配合。

此外,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具有上边缘,所述上边缘与所述上定位面5垂直,所述上边缘包括设置有螺丝孔,所述上定位环3通过所述螺丝孔与所述第一部分反光杯1、所述第二部分反光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孔呈对称分布,所述螺纹孔为6个。

本实施例通过在反光杯中加入上定位环和所述下定位环结构,辅助反光杯定位固定,保证反光杯复原时整体的同心,保证了反光杯在复原时可以精确地恢复抛切之前的面形。通过在反光杯上设置上定位面、下定位槽,使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能够更好地与反光杯相配合。此外,通过在反光杯的上边缘设置螺丝孔,上定位环通过螺丝孔与反光杯固定连接,使反光杯复原时固定稳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光杯至少包括如下技术效果:

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反光杯中加入上定位环和所述下定位环结构,辅助反光杯定位固定,保证反光杯复原时整体的同心,保证了反光杯在复原时可以精确地恢复抛切之前的面形。

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反光杯上设置上定位面、下定位槽,使上定位环和下定位环能够更好地与反光杯相配合。

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反光杯的上边缘设置螺丝孔,上定位环通过螺丝孔与反光杯固定连接,使反光杯复原时固定稳定。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