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导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2190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具的导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具的导光结构,尤指可扩展灯具照明范围、照明的导光结 构,可将灯具照明的范围扩展呈长矩形状的投射效果,即可增加灯具照明的亮度范围。
背景技术
自从电灯被发明以来,用来在夜间的照明,使得夜间生活可以如白天一般的顺利, 而透过日光灯、台灯、桌灯、壁灯等,用以做室内的照明外,也可利用路灯、艺术街灯供户外 的照明使用,或者以警示灯作为路障的警示指引,各种室内或户外的夜间照明,然目前的各 种照明灯具,在发光照明时,其灯光都是呈圆形状的向外扩散,并且在中央位置的灯光较 亮,愈往外缘灯光即愈暗,因此照明的范围也相对缩小,影响周边的照明亮度不足,故必须 多设置几盏的照明灯具,才可以补充照明的亮度,但也因为增加了照明灯具的设置数量而 导致成本提高,同时照明的用电量也相对增加,也造成用电的费用大幅提升,相当不符经济 效益,尤其在目前全球能源经济严重吃紧的时刻,更是能源的大量使用将加速能源危机的 快速发生,虽然许多照明的灯具改以省电灯泡或发光二极管(LED)做为发光源,但所节省 的能源依然有限;而在夜间用做照明的灯具,在户外最主要以路灯为照明,室内则以日光灯 或美术灯造形灯具做为照明,且在实际应用实施时,仍存在诸多缺失与困扰,如(1)因路灯的照明范围,局限在发光源所投射亮光的圆径的内,为考量照明的效 果,所以路灯的设置距离也必须缩短,即会增加路灯的设置数量,造成电力及用电费用的增 加。(2)室内照明的灯具,在离灯具稍远的外围照明效果不佳,也必须另外增设照明灯 具以补充照明亮度,或者增加发光源来加强照明亮度,电费也随的增加。(3)目前室内或户外所使用的照明灯具,灯光的照明范围都是呈圆形状的照射区 域,且亮度不均勻,导致照明效果不理想,在夜间照明的功能也大打折扣。因此,如何解决目前照明灯具因照明范围有限、照明亮度不佳的问题,且必须增加 照明具设置的数量、导致能源费用增加的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 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故,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 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扩展照明范围、延伸 照明亮光的灯具的导光结构的创设专利诞生。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该导光结构于基座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周 缘设有透光层可将光线向外透射,而内部为设置发光模块,以利用发光源发出亮光穿过透 光层向外投射,则于发光源间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折射层可导引光线向外投射,另 于折射层的二相对侧边,为分别设有反射层,即可由反射层将发光源的亮光反射,并使光线 朝向折射层同方向将光线向外投射,达到灯具的照明范围呈长矩形状的扩展投射的效果,并增加灯具照明的亮度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该发光模块于发光源间所设的折射层,断面成尖锥状 的光折射体,且折射层的断面尖锥的内夹角介于10度至45度间,可有效的导引发光源的光 线向外部折射。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该发光模块于折射层二侧边所设的反射层,为呈相对 式的箭头状设置,且二相对的箭头式反射层其展开的角度可为相同或相异的夹角;若二相 对式箭头状的反射层为相异的夹角,而一反射层的夹角介于100度至140度间、另一反射层 的夹角介于40度至80度间;且二相对式箭头状的反射层如为相同的夹角,则二反射层的夹 角可介于100度至140度间,或者,反射层的夹角可介于40度至80度间,达到良好的光线 反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灯具的导光结构,可扩展灯具照明范围,包括 基座和发光模块,该基座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周缘设有可透射光线的透光层;该 发光模块为设置于基座的容置空间内,具有可发出亮光并以光线穿透容置空间的透光层向 外投射的发光源,而发光源间设有可导引光线向外投射的至少一个折射层,且至少一个折 射层的二相对侧边,为分别设有可将反射光线朝向折射层同方向投射光线的反射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一 )灯具的基座1于容置空间10内所设发光模块2,利用折射层23、反射层24, 将发光源22的亮光折射、反射后,朝向二侧边投射出透光层121外部,达到扩展照明范围的 功效,即可延长灯具设置相邻的间距,以减少灯具的使用数量,而降低电力耗用、减少电费 支出。(二)灯具用做室内照明使用,可以利用发光模块2产生长矩形状的照明范围、区 域,并具有良好的照明亮度,而能减少室内灯具设置的数量,也可降低电力的耗用、减少电 费的支出。(三)灯具可以扩展照明的范围,呈现长矩形状的照明区域,且照明亮度效果良 好,不论用在室内或者户外,可以达到明亮的照明作用,加强夜间照明的功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射层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光线投射范围图表;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光线投射角度图表。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10-容置空间;13-结合部;11-底壳体;131-外螺纹;12-上盖;132-内 螺纹;121-透光层;2-发光模块;21-电路板;23-折射层;211-电源供应部;24-反射层; 22-发光源;241-反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 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2、3、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侧视剖面图、折射层的侧视 图、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灯具的导光结构可扩展灯 具照明范围,包括基座1和发光模块2所组成,其中该基座1包括底壳体11及上盖12所组成,于底壳体11、上盖12内部具有容置空 间10,且容置空间10于上盖12外周缘为设有透光层121,而底壳体11与上盖12间利用结 合部13予以组装、接合。该发光模块2于电路板21上预设电路布局,并利用电路板21设置电源供应部 211,且电路板21上则设有发光源22,则于发光源22间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折射 层23,具有折射光线的透光效果,并于折射层23的二相对侧边为分别设有反射层24,而二 反射层24呈相对式箭头状的设置,其相对的内侧面为形成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反射面 241,为可将光线反射、呈不透光的型式。上述各构件于组装时,由基座1于底壳体11、上盖12内部的容置空间10,供装设 发光模块2,且发光模块2由电源供应部211供应发光源22所需的电力,而供发光源22发 射亮光,则发光源22的亮光分别投射至折射层23、反射层24,经由折射层23折射后向外部 投射,反射层24的反射面241将亮光反射后,光线传播方向与折射层23同方向朝外部投射 出,即组构成本实用新型灯具的导光结构。且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结构,其基座1可为路灯的灯座、警示灯的灯座、台灯的 灯座、探照灯的灯座、日光灯的灯座、车灯的灯座等,各种类型具照明作用的照明器具所使 用的灯座;而该基座1包括底壳体11、上盖12所组成,且底壳体11与上盖12可为一体成 型制成;或者将基座1的底壳体11与上盖12分开制造后,为可于底壳体11及上盖12间利 用结合部13予以组装、接合,则结合部13于底壳体11及上盖12分别设有外螺纹131、内螺 纹132 ;且结合部13也可为卡制体、卡制导槽或螺钉、螺孔或铆钉、铆合孔或梢钉、梢孔等, 各种类型可进行组装、接合的技术方式;另,该基座1于底壳体11、上盖12内部的容置空间 10周缘所设的透光层121,可为透光或半透光材质所制成,为形成具光面、半光面、雾面、半 雾面、磨砂面、多叠层面等类型的透光壳体模式。而上述发光模块2于电路板21上所设的电源供应部211,可为干电池、电源线用 以连接外部的供电源(如市电、蓄电池、充电电池等可提供电力的电源)、发电机等可提供 电路板21及发光源22所需电力的供电源;且电路板21上所设的发光源22,可为至少一个 或一个以上的发光二极管(LED)、灯泡、氙气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类型,可发射光 线、提供照明作用的发光体;而介于发光源22间的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折射层23,其可 分别设置于发光源22的中央及二侧边,且折射层23的断面呈尖锥状的光折射体,并使折射 层23的断面尖锥的内夹角Θ,介于10度至45度间,具有良好的光折射效果;至于在折射 层23 二相对侧边所设的反射层24,呈相对式箭头状的直立设置于发光源22、折射层23的 二侧边,且二相对的箭头式反射层24,其反射面241展开的角度可为相同或相异的夹角α、 β,若二反射面241间的夹角α、β为相异的角度设计,而其中一个反射层24的二反射面 241间夹角β,为介于100度至140度间、另一个反射层24的二反射面241间的夹角α,即介于40度至80度间;至于二反射层24的二反射面241间夹角α、β,如果为相同角度的 设计,则二反射层24的二反射面241间的夹角α、β可介于100度至140度间,或者二反 射层24的二反射面241间的夹角α、β,可介于40度至80度间;以透过二反射层24的反 射面241在发光源22、折射层23的二侧边,形成良好光线反射效果。请参阅图1、5、6、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较佳 实施例的光线投射范围图表、较佳实施例的光线投射角度图表,由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出,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结构于实际应用实施时,由发光模块2于电路板21所延设的电源供应部 211,取得所需的电源后(可为市电、干电池、蓄电池或充电电池等供应电源的装置),供电 路板21上的发光源22发射亮光照明,而发光源22的亮光在经过各折射层23时,为透过各 折射层23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将光线折射呈近水平状向二侧边投射至基座1的透光层121, 再透射出透光层121外部;且发光源22于发射亮光时,部分光线投射至另二侧边相对式的 反射层24处,即利用二相对应呈箭头式设置的反射层24,将亮光反射后并呈现与各折射层 23相同传播方向且朝向透光层121外部透射,以达到将发光源22的亮光大部分均呈集聚式 的往二侧边向外投射,即可形成向外扩展为长矩形状的照明范围,使灯具产生较大范围、面 积照明的作用,且利用各折射层23、反射层24的辅助光线折射、反射效果,可减少光损耗的 情况,使得光线的亮度提升,具有更良好的照明功能。而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灯具,为利用发光模块2的折射层23、反射层24将发光源 22的大部分亮光集中,并同向的朝向二侧边向外投射,可扩展灯具的照明范围、面积,并使 照明亮度提升,则将灯具做为照明的路灯使用时,可以使路灯的照明区域明显加长,而可增 加、延长相邻路灯之间的设置间距;若做为室内照明的灯具,也可使照明的区域扩大,则室 内所使用的灯具数量也可减少,而仍可保持良好的照明作用,为可达到照明亮度的增益,加 强夜间照明的效果;如此均可有效减少灯具的设置数量,减少电力的使用、耗费、降低电费 的支出,更可减少灯具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产生,确实达成节能省碳、符合环保诉求的效
^ ο因此,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 利范围,本实用新型灯具的导光结构,将基座1内部容置空间10所设的发光模块2,于电路 板21上所设的发光源22间设有折射层23,且于折射层23的二相对侧边为分别设有反射 层24,以透过折射层23折射发光源22的亮光导引向二侧透出透光层121外,再利用二侧 反射层24将发光源22的亮光反射,并使反射亮光朝向与折射层23相同方向且投射至透光 层121外部,以可达到将灯具的照明范围扩展呈长矩形状的目的,并扩大照明范围、面积及 减少照明亮度损耗的效果,故举凡可达成前述效果的结构、装置都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上述本实用新型灯具的导光结构于实际使用时,为可具有下列各项优点,如(一 )灯具的基座1于容置空间10内所设发光模块2,利用折射层23、反射层24, 将发光源22的亮光折射、反射后,朝向二侧边投射出透光层121外部,达到扩展照明范围的 功效,即可延长灯具设置相邻的间距,以减少灯具的使用数量,而降低电力耗用、减少电费 支出。( 二)灯具用做室内照明使用,可以利用发光模块2产生长矩形状的照明范围、区 域,并具有良好的照明亮度,而能减少室内灯具设置的数量,也可降低电力的耗用、减少电费的支出。(三)灯具可以扩展照明的范围,呈现长矩形状的照明区域,且照明亮度效果良 好,不论用在室内或者户外,可以达到明亮的照明作用,加强夜间照明的功效。故,本实用新型为主要针对灯具的导光结构设计,于基座内部的发光模块分别设 置折射层与反射层,则可将发光模块的亮光进行折射及反射,而可达到使灯具的照明范围 扩展、增大为主要保护重点,仅使灯具的照明效果提升,进而减少灯具的设置数量的优势, 以保持良好的照明效果。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 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灯具的导光结构,可扩展灯具照明范围,包括基座和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周缘设有可透射光线的透光层;该发光模块为设置于基座的容置空间内,具有可发出亮光并以光线穿透容置空间的透光层向外投射的发光源,而发光源间设有可导引光线向外投射的至少一个折射层,且至少一个折射层的二相对侧边,为分别设有可将反射光线朝向折射层同方向投射光线的反射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灯具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为路灯的灯座、警示灯的灯 座、台灯的灯座、探照灯的灯座、日光灯的灯座或车灯的灯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灯具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底壳体和上盖,且底壳 体与上盖为一体成型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灯具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底壳体和上盖,且底壳 体及上盖间利用结合部予以组装和接合,则结合部于底壳体及上盖分别设有内螺纹和外螺 纹、或卡制体和卡制导槽、或螺钉和螺孔、或铆钉和铆合孔、或梢钉和梢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灯具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于容置空间周缘所设的透 光层,为透光或半透光材质所制成,具光面、半光面、雾面、半雾面、磨砂面或多叠层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灯具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块的发光源,为至少一个 发光二极管、灯泡或氙气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灯具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块设有具电路布局的电 路板,再于电路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发光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灯具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块于发光源间所设的折 射层,断面成尖锥状的光折射体,且折射层的断面尖锥的内夹角介于10度至45度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灯具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块于折射层二侧边所设 的反射层,为呈相对式的箭头状设置,且二相对的箭头式反射层其展开的角度为相同或相 异的夹角。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灯具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相对式箭头状的反射层为 相异的夹角,而一反射层的夹角介于100度至140度间、另一反射层的夹角介于40度至80 度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灯具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二相对式箭头状的反射层为相 同的夹角,而二反射层的夹角介于100度至140度间;或者二反射层的夹角介于40度至80 度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灯具的导光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块的发光源为至少一个 有机发光二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有关一种灯具的导光结构,尤指可扩展灯具照明范围、照明的导光结构,包括基座、发光模块所组成,该基座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且容置空间周缘设有透光层可将光线向外透射,而基座的容置空间内为设置发光模块,则于发光模块具有发光源,以利用发光源发出亮光并使光线穿透容置空间的透光层向外投射,再于发光源间设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折射层可导引光线向外投射,另于折射层的二相对侧边,为分别设有反射层,即可由反射层将发光源的亮光反射,并使光线朝向折射层同方向将光线向外投射,达到灯具的照明范围呈长矩形状的扩展投射的效果,并增加灯具照明的亮度范围。
文档编号F21V13/04GK201715451SQ20092025398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9日
发明者郑钦源, 陈恒隆 申请人:国格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永腾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