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泡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678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ed灯泡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LED灯泡,尤指一种兼具有提升LED模组发光效率,以及绝佳散热效果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全球暖化的问题日渐严重,使得各种节能减碳的环保产品受到重视,就灯泡方面而言,传统上是使用白炽灯泡,但白炽灯泡在发光过程中会把消耗能量中的90% 转换为热能,只少于10%的能量会成发光,故发光效率低,且严重浪费能源。有鉴于白炽灯泡的低发光效率,市面上发展出许多可以替代白炽灯泡的发光单元,其中一种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简称LED),其具有高亮度、省电、环保、 使用寿命较长等优点,且在制造过程中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除了有效降低成本,亦能达到减少污染知目的。请参阅图1A、图1B、图IC示,是现有的LED灯泡,该LED灯泡包括一灯罩10、一 LED 模组11、一基座12、一控制电路13、一承座件14及一外壳15,该基座12设有一凹槽121容置该LED模组11,该灯罩10罩盖在凹槽121上,与该基座12相卡固结合一起,而该外壳15 具有一容置空间151,该容置空间151内依序分别容放该承座件14及基座12,令基座12及承座件14的外侧贴靠在外壳15的内侧;并该容置空间151具有一第一开口 153及相对该第一开口 153的一第二开口 154,共同界定前述容置空间151。承座件14具有一容纳空间141用于容放相对该控制电路13,及一电接头143从相反该容纳空间141方向延伸构成,且该电接头143朝该第一开口 153方向移动,直到突出该第二开口 IM外,以使承座件14固定在该容置空间151内,并所述电接头143则与对应一灯具(图中未示)的灯座相螺锁固定一起。所以当LED模组11发出光源时,令LED模组11其内多LED晶片111会产生极高的热源,一直囤积在该凹槽121及灯罩10内而无法迅速排出,使得容易导致LED模组11的发光效率明显降低,进而轻者会造成LED模组11其内该多LED晶片111损坏,或是LED晶片111使用寿命降低,严重者会造成该LED模组11及其内电路板烧毁的现象发生。以上所述,习知技术中具有下列缺点1.散热不佳;2. LED模组使用寿命降低;3. LED模组发光效率降低。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具有绝佳的散热效果的LED 灯泡的散热结构。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提升LED模组使用寿命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提高LED模组发光效率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增加散热面积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凹槽,其内设有一第一洞孔连通该凹槽;一吸热件设置于前述凹槽内,且该吸热件具有一第二洞孔连通该第一洞孔;一散热件具有一第三洞孔相对该第一洞孔,及一第一扩热部从该第三洞孔朝外延伸形成,且与该基座彼此之间界定一第一散热空间;一组合部具有一第四洞孔相对该第三洞孔,及一第二扩热部从该第四洞孔朝外延伸构成,且与该散热件彼此之间界定一第二散热空间,一连接端则从该第二扩热部外端远离基座方向凸伸构成;及一传热件依序穿设所述第一、二、三、四洞孔,且与该基座、吸热件、散热件及组合部相连接一起;藉由本发明的基座、吸热件、散热件、组合部及传热件组装结合一体的设计,使得有效提升LED 模组发光效率,进而又有效达到绝佳的散热效果。本发明另提出一种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凹槽,该凹槽内设有一第一洞孔连通该凹槽;一吸热件设置在凹槽内,且其具有一第二洞孔,与相对该第一洞孔相连通;一散热件与一传热件结合一体,且该散热件具有一第一扩热部从该传热件中央向外延伸构成,并与该基座之间界定一第一散热空间;一组合部具有一第三洞孔、一第二扩热部及一连接端从该第二扩热部外端远离基座方向凸伸构成,而第二扩热部从第三洞孔朝外延伸构成,且与散热件彼此间界定一第二散热空间,并传热件一端及其另端分别穿设该第一、二洞孔及第三洞孔,以与该组合部与基座及吸热件相连接,以构成所述散热结构,使有效让LED模组整体发光效率提升,进而有效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本发明另提出一种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凹槽,该凹槽内设有一第一洞孔连通该凹槽;一吸热件设置于该凹槽内,且具有一第二洞孔,及一传热部从该第二洞孔边缘轴向延伸构成;一散热件具有一第三洞孔相对该第一洞孔,及一第一扩热部系从该第三洞孔朝外延伸形成,且与该基座之间界定一第一散热空间;及一组合部具有一第四洞孔,及一第二扩热部从该第四洞孔朝外延伸构成,且与该散热件之间界定一第二散热空间,一连接端从该第二扩热部外端远离该基座方向凸伸构成,并该传热部一端穿设该第一、三、四洞孔,与该基座、该散热件及该组合部相结合,以构成所述散热结构,俾使有效让LED模块整体发光效率提升,进而有效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兼具有提升LED模组发光效率,以及绝佳散热效果。


图IA是现有LED灯泡的组合示意图;图IB是现有LED灯泡的分解示意图;图IC是现有LED灯泡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二较佳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组合示意图;图2A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散热结构分解示意图2B是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散热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二、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4A是本发明的第一、二、三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图4B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C是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6A是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组合示意图;图6B是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散热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散热结构-2 ;第一散热空间-31 ;基座-20 ;第二散热空间_32 ;凹槽-02 ;LED模组-4 ;第一洞孔-204 ;LED晶片-41 ;吸热件-22 ;固定件-5 ;第二洞孔-221 ; 传热部-223 ;中空空间-225 ;灯罩-6 ;散热件_23 ;嵌合部-61 ;第三洞孔-231 ;外壳_7 ;第一扩热部-233 ;容置空间-71 ;第一导热部-234 ;第一开放侧-711 ;组合部-25 ;第二开放侧-712 ;第四洞孔-251 ;承座件-8 ;第二扩热部-253 ;容纳空间-81 ;第二导热部-254 ;电接头-82 ;连接端-255 ;控制电路-9 ;传热件-26。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参阅图2、图2A示,本发明一禾中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简称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在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散热结构2包括一基座20、一吸热件22、一散热件23、一组合部25及一传热件沈,该基座20具有一凹槽202用以容置该吸热件22,且该凹槽202内设有一第一洞孔204,该第一洞孔204形成在该凹槽202的中央位置处,并该吸热件22设置于凹槽202内,且其具有一第二洞孔221连通对应的第一洞孔204 ;其中前述散热结构2为一金属材质所构成,如铜、铁、铝等材质。该散热件23具有一第三洞孔231、一第一扩热部233及一第一导热部234,第三洞孔231相对该第一洞孔204,第一扩热部233从该第三洞孔231朝外延伸形成,且与该基座 20之间界定一第一散热空间31,用以导引外部流动的流体于该第一散热空间31内流动,令该基座20与散热件23将其上的热量以辐射散热方式向外散热,且又可与该第一散热空间 31内流动的流体作热交换散热。而该第一导热部234从该第三洞孔231边缘轴向凸伸构成,且第一导热部234 — 端顶接相对该基座20的底部,以辅助支撑该基座20,进而又可透过第一导热部234将接收传热件26上的热量,传导给第一扩热部233上散热。前述组合部25具有一第四洞孔251、一第二扩热部253、一第二导热部2M及一连接端255,该第四洞孔251相对第三洞孔231,第二扩热部253从该第四洞孔251朝外延伸构成,且与散热件23之间界定一第二散热空间32,用以导引外部流动的流体于第二散热空间32内流动,使散热件23与组合部25将其上的热量以辐射散热方式向外散热,进而可以与第二散热空间32内流动的流体作热交换散热。
复参阅图2A,辅以图2、图4B示,该第二导热部邪4从该第四洞孔251边缘轴向凸伸构成,且该第二导热部2M —端顶接相对该散热件23的底部,以辅助支撑该该散热件23, 进而又可透过第二导热部2M将接收传热件沈上的热量,传导给第二扩热部253上散热; 而该连接端255从该第二扩热部253外端远离该基座20方向凸伸构成,亦即该第二导热部 254与连接端255形成在该组合部25上彼此呈相反方向凸伸形成。前述传热件沈为一金属材质所构成,如铜、铁、铝等材质,且其穿设该第一、二、 三、四洞孔204、221、231、251,与该基座20、吸热件22、散热件23及组合部25相连接一起, 以构成前述散热结构2 ;并该传热件沈用以导引该吸热件22吸收LED模组4上产生的热量,分别快速地传导到该基座20、散热件23及组合部25上散热;其中前述传热件沈与基座20、吸热件22、散热件23及组合部25的连接方式选择铆接、嵌接、卡接、焊接其中任一。 于该较佳实施例,该传热件26以铆接方式穿接该第一、二、三、四洞孔204、221、231、251,使该基座20、吸热件22、散热件23及组合部25相结合成一体做说明,但不并局限于此,合先陈明。另者,藉由本发明的基座20、吸热件22、散热件23、组合部25及传热件沈组装成一体的结构设计,使得有效提升LED灯泡整体发光效率,进而又有效达到绝佳的散热效果。参阅图3、图4A、图4B、图5所示,前述吸热件22上对接一 LED模组4,该LED模组 4具有多LED晶片41,该多LED晶片41排列形成在该LED模组4的端面(即为相反该吸热件22的端面)上,亦即LED模组4 一端面紧贴合在相对吸热件22上,其另一端面上则排列形成该多LED晶片41。另者,该LED模组4透过至少一固定件5 (如螺丝)与该吸热件22相固定。而前述基座20承接一灯罩6,该灯罩6具有一嵌合部61,该嵌合部61嵌设在该凹槽202内,并罩覆该LED模组4及该吸热件22,亦即该灯罩6朝相对该基座20方向移动,直到前述嵌合部61嵌合在该凹槽202内后,使灯罩6罩盖前述LED模组4及吸热件22。再者,组合部25对接一外壳7,其对接方式可以选择如紧配合、打凹、嵌合、卡合、 焊接等方式,于该较佳实施例,以打凹方式做说明,亦即组合部25的连接端255外侧紧贴靠在对应外壳7的内侧,接着从外壳7外侧以打凹方式朝相对其内侧紧贴触的连接端255彼此的中间位置打凹,令该外壳7与组合部25相结合一起;前述外壳7具有一中空的容置空间71,该容置空间71设有一第一开放侧711及一第二开放侧712相对该第一开放侧711, 且该第一开放侧711与第二开放侧712共同界定前述容置空间71。前述容置空间71容设有一承座件8,该承座件8具有一容纳空间81及一电接头 82,该容纳空间81用以供一控制电路9容放,该电接头82从相反该容纳空间81方向凸伸形成,且其朝第一开放侧711贯穿至第二开放侧712,直到该电接头82凸伸出在该第二开放侧712外后,使承座件8外侧紧贴靠固定在该外壳7的内侧,然后电接头82可与相对一灯具(图中未示)的灯座相螺锁固定。所以当LED模组4发出光源时,该LED模组4其上多LED晶片41会产生热量,使吸热件22将吸收所述热量分别传导给基座20及传热件沈,该基座20将接收的些许部分热量透过其本身较大的散热面积,以辐射散热方式将前述些许部分热量对外散热,同时该传热件26将大部分的热量迅速传给该第一、二导热部234、254,使第一、二导热部234、254 将接收的所述大部分热量分别导引到该第一、二扩热部233、253上,透过该第一、二扩热部233,253其本身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以辐射散热方式对外散热,进而该基座20及第一、二扩热部233、253分别可以与第一、二散热空间31、32内流动的流体作热交换散热,因此,使得有效增加整体散热面积,以达到绝佳的散热效果,进而又有效提升LED模组4发光效率。请参阅图2、图2B、图3、图4A、图4C、图5,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该较佳实施例大致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及其功效相同,在此不另外赘述,其两者不同处在于主要将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部25的第四洞孔251改设计成第三洞孔 231,该散热件23的第三洞孔231改设计成没有洞孔,即该较佳实施将前述散热件23与传热件沈结合成一体,使传热件沈一体成型在该散热件23上,且前述传热件沈一端及其另端分别穿设所述第一、二洞孔204、221 (即基座20的第一洞孔204与吸热件22的第二洞孔 221)及第三洞孔231 (即组合部25的第三洞孔231),以使该组合部25与该基座20及吸热件22相连接;其中该传热件沈与该基座20、吸热件22及组合部25的连接方式选择嵌接、 卡接、焊接其中任一。热件沈中央向外延伸构成,并与该基座20之间界定第一散热空间31,所述第一散热空间31用以导引外部流动的流体于该第一散热空间31内流动,令该基座20与散热件 23分别透过其本身具有较大散热面积,将其上的热量以辐射散热方式向外散热,进而又可与该第一散热空间31内流动的流体作热交换散热。另者,该第一导热部234从散热件23相邻传热件沈间位置轴向凸伸构成,且该第一导热部234 —端顶接相对该基座20底部,以辅助支撑该基座20,进而又可透过第一导热部234将接收传热件沈上的热量,传导给第一扩热部233上散热。前述组合部25具有第三洞孔231、第二扩热部253、第二导热部2M及连接端255 从该第二扩热部253外端远离该基座20方向凸伸构成,其中该第二扩热部253从该第三洞孔231朝外延伸构成,且与该散热件23之间界定第二散热空间32,该第二散热空间32用以导引外部流动的流体于第二散热空间32内流动,使散热件23与组合部25分别透过其本身具有较大散热面积,将其上的热量以辐射散热方式向外散热,进而可以与第二散热空间32 内流动的流体作热交换散热。而该第二导热部2M从该第三洞孔231边缘轴向凸伸构成,且该第二导热部2M 一端顶接相对该散热件23的底部,以辅助支撑该散热件23,进而又可透过第二导热部2M 将接收传热件26上的热量,传递给第二扩热部253上散热。请参阅图3、图4A、图6A、图6B、图7、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该较佳实施例大致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及连接关系及其功效相同,在此不另外赘述,主要是将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传热件26改设计成由该较佳实施例的吸热件22的一传热部 223取代;亦即该散热结构2包括一基座20、一吸热件22、一散热件23及一组合部25,该基座20具有一凹槽202用以容置该吸热件22,该凹槽202内设有一第一洞孔204,该第一洞孔204形成在该凹槽202的中央位置处,且其连通凹槽202。该吸热件22设置于凹槽202内,且其具有一第二洞孔221及前述传热部223,该传热部223从该第二洞孔221边缘轴向延伸构成,且用以导引该吸热件22吸收LED模组4 上产生的热量,分别快速地传导到该基座20、散热件23及组合部25上散热;并传热部223 内更界定一中空空间225,该中空空间225连通第二洞孔221及前述容置空间71,且中空空间225用以将传热部223其上部份(或些许)热量及该多LED晶片41产生的些许热量一起导引至连通的容置空间71内,再藉由该外壳7将容置空间71内的热量,以辐射散热方式对外散热。其中前述散热结构2为一金属材质所构成,如铜、铁、铝等材质。该散热件23具有一第三洞孔231、一第一扩热部233及一第一导热部234,第三洞孔231相对该第一洞孔204,第一扩热部233从该第三洞孔231朝外延伸形成,且与该基座 20之间界定一第一散热空间31,用以导引外部流动的流体于该第一散热空间31内流动,令该基座20与散热件23将其上的热量以辐射散热方式向外散热,且又可与该第一散热空间 31内流动的流体作热交换散热。而第一导热部234从该第三洞孔231边缘轴向凸伸构成,且第一导热部234 —端系顶接相对该基座20的底部,以辅助支撑该基座20,进而又可透过第一导热部234将接收传热部223上的热量,传导给第一扩热部233上散热。前述组合部25具有一第四洞孔251、一第二扩热部253、一第二导热部2M及一连接端255,该第四洞孔251相对第三洞孔231,第二扩热部253从该第四洞孔251朝外延伸构成,且与散热件23之间界定一第二散热空间32,用以导引外部流动的流体于第二散热空间32内流动,使散热件23与组合部25将其上的热量以辐射散热方式向外散热,进而可以与第二散热空间32内流动的流体作热交换散热。复参阅图6B,辅以图6A、图7所示,该第二导热部2M从该第四洞孔251边缘轴向凸伸构成,且该第二导热部2M —端顶接相对该散热件23的底部,以辅助支撑该该散热件 23,进而又可透过第二导热部2M将接收传热部223上的热量,传导给第二扩热部253上散热;而该连接端255从该第二扩热部253外端远离该基座20方向凸伸构成,亦即该第二导热部2M与连接端255形成在该组合部25上彼此系呈相反方向凸伸形成。另者,前述传热部223 —端依序穿设该第一、三、四洞孔204、231、251,以与该基座 20、散热件23及组合部25相结合,以构成所述散热结构2 ;其中前述传热部223与基座20、 散热件23及组合部25的连接方式选择紧配合、嵌接、卡接、焊接其中任一。于该较佳实施例,该传热部223以嵌接(或紧配合)方式穿接该第一、三、四洞孔204、231、251,使该基座 20、吸热件22、散热件23及组合部25相结合成一体做说明,但不并局限于此,合先陈明。又者,藉由本发明的吸热件22的传热部223将其自身与该基座20、散热件23及组合部25组装结合成一体的结构设计,使有效提升LED灯泡整体发光效率,进而又有效达到绝佳的散热效果。同时请参阅图7、图8示,所以当LED模组4发出光源时,该LED模组4其上复数 LED晶片41会产生热量,使吸热件22将吸收前述热量透过传热部223分别传导给基座20、 散热件23及组合部25上,同时该传热部223其上部份吸收的热量及该多LED晶片41产生的些许热量,会藉由中空空间225将前述部份热量与些许热量导引至容置空间71内后,透过该外壳7较大的散热面积对外进行散热;传热部223上大部分的热量会经由该基座20将一部分热量透过其本身较大之散热面积,以辐射散热方式对外散热,同时该传热部223将另一部分的热量迅速传给该第一、 二导热部234、254,使第一、二导热部234、2M分别导引接收的所述另一部分热量至该第一、二扩热部233、253上,令该第一、二扩热部233、253透过其本身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以辐射散热方式对外散热,进而该基座20及第一、二扩热部233、253分别可以与第一、二散热空间31、32内流动的流体作热交换散热,因此,使得不但能增加整体散热面积,且又有效达到双重散热的效果,进而更可提升LED模组4发光效率。以上所述,本发明相较于习知具有下列优点1.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2.具有增加散热面积;3.具有提升LED模组发光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惟本发明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项技艺者在本发明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以下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凹槽,该凹槽内设有一第一洞孔,该第一洞孔连通该凹槽; 一吸热件,其设置于该凹槽内,且具有一第二洞孔连通该第一洞孔; 一散热件,具有一第三洞孔相对该第一洞孔,及一第一扩热部从该第三洞孔朝外延伸形成,且与该基座之间界定一第一散热空间;一组合部,具有一第四洞孔,及一第二扩热部从该第四洞孔朝外延伸构成,且与该散热件之间界定一第二散热空间,一连接端从该第二扩热部外端远离该基座方向凸伸构成;及一传热件,其穿设该第一洞孔、该第二洞孔、该第三洞孔和该第四洞孔,与该基座、该吸热件、该散热件及该组合部相连接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件更具有一第一导热部,其从该第三洞孔边缘轴向凸伸构成,且该第一导热部一端顶接相对该基座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组合部具有一第二导热部,其从该第四洞孔边缘轴向凸伸构成,且该第二导热部一端顶接相对该散热件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吸热件上对接一LED模组,该LED模组具有多LED晶片排列形成在该LED模组的端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承接一灯罩,该灯罩具有一嵌合部嵌设在该凹槽内,并罩覆该LED模组及该吸热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LED模组透过至少一固定件与该吸热件相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组合部对接一外壳,该外壳具有一中空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设有一第一开放侧及一第二开放侧,该第二开放侧相对该第一开放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空间容设有一承座件,该承座件具有一容纳空间供一控制电路容放,一电接头从相反该容纳空间方向凸伸形成,且与相对的一灯座相螺锁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热件与该基座、吸热件、散热件及组合部的连接方式选择铆接、嵌接、卡接、焊接其中任一。
10.一种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凹槽,该凹槽内设有一第一洞孔连通该凹槽; 一吸热件,其设置于该凹槽内,且具有一第二洞孔连通该第一洞孔; 一散热件,与一传热件结合一体,且该散热件具有一第一扩热部从该传热件中央向外延伸构成,并与该基座之间界定一第一散热空间;及一组合部,具有一第三洞孔、一第二扩热部及一连接端,该连接端从该第二扩热部外端远离该基座方向凸伸构成,该第二扩热部从该第三洞孔朝外延伸构成,且该第二散热部与该散热件之间界定一第二散热空间,并该传热件一端及其另一端分别穿设该第一洞孔、该第二洞孔及该第三洞孔,以与该组合部与该基座及吸热件相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件更具有一第一导热部,其从该散热件相邻该传热件间位置轴向凸伸构成,且该第一导热部一端顶接相对该基座的底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组合部具有一第二导热部,其从该第三洞孔边缘轴向凸伸构成,且该第二导热部一端顶接相对该散热件的底部。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热件与该基座、吸热件及组合部的连接方式选择嵌接、卡接、焊接其中任一。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热件一体成型在该散热件上。
15.一种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具有一凹槽,该凹槽内设有一第一洞孔连通该凹槽;一吸热件,其设置于该凹槽内,且具有一第二洞孔,及一传热部从该第二洞孔边缘轴向延伸构成;一散热件,具有一第三洞孔相对该第一洞孔,及一第一扩热部从该第三洞孔朝外延伸形成,且该第一扩散部与该基座之间界定一第一散热空间;及一组合部,具有一第四洞孔,及一第二扩热部从该第四洞孔朝外延伸构成,且该第二扩散部与该散热件之间界定一第二散热空间,一连接端从该第二扩热部外端远离该基座方向凸伸构成,并该传热部一端穿设该第一洞孔、该第三洞孔和该第四洞孔,与该基座、该散热件及该组合部相结合。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热部内界定一中空空间连通该第二洞孔。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件更具有一第一导热部,该第一导热部从该第三洞孔边缘轴向凸伸构成,且该第一导热部一端顶接相对该基座的底部。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组合部具有一第二导热部,该第二导热部从该第四洞孔边缘轴向凸伸构成,且该第二导热部一端顶接相对该散热件的底部。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热部与该基座、散热件及组合部的连接方式选择紧配合、嵌接、卡接或焊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LED灯泡的散热结构,包括一基座、一吸热件、一散热件、一组合部及一传热件,其中基座具有一凹槽内设有一第一洞孔连通凹槽,吸热件设置在凹槽内,且具有一第二洞孔连通该第一洞孔,前述散热件具有一第三洞孔相对第一洞孔,及一第二扩热部从第三洞孔朝外延伸形成,且与基座间界定一第一散热空间,组合部具有一第四洞孔,及一第二扩热部从第四洞孔朝外延伸构成,且与该散热件间界定一第二散热空间,一连接端从该第二扩热部外端远离基座方向凸伸构成,该传热件穿设该第一、二、三、四洞孔,且与基座、吸热件、散热件及组合部相连接一起,以构成前述散热结构,以有效达到绝佳的散热效果。
文档编号F21V29/00GK102313262SQ20101021601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日
发明者李文桢 申请人:李彦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