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可折叠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10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可折叠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专用于相机闪光灯上的控光附件组合。通过可一键转换的两种结构模式来改变闪光灯发出光线的光质,并可利用插入式滤镜改变光线的色温。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的普及,以及商业、新闻摄影的需要,使用相机闪光灯进行照明的专业摄影师、业余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多。由于相机闪光灯体积小、携带轻便、闪光指数高、使用简单,成为了专业摄影师,与业余摄影爱好者最常用的摄影配件之一。 相机闪光灯除了可以驳接在相机机身上直接使用,还可以通过同步装置实现离机创意闪光。同时,各种电子闪光灯也可以通过连接各种控光附件来改变光线的照明效果。目前,用于改变闪光灯光线效果的控光附件主要有伞型控光设备、柔光箱。这些种设备都可以与大型影视闪光灯和相机闪光灯连接配套使用,但是对于相机闪光灯来说,伞型控光设备、柔光箱的体积偏大。虽然伞型控光设备可折叠,但撑开后占用面积大,不适合在狭小的场地操作,而且如果在室外配合三角架离机使用时遇到大风天气,很容易被吹倒使价格昂贵的设备被损坏。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专用于相机闪光灯的小型可折叠柔光罩,但是由于散光面面积有限,柔光效果并不理想,不能达到使用预期效果;柔光罩的整体结构并没有依据特定焦距镜头的画面覆盖角度设计,在配合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有可能在画面四周产生黑边。此外,以上设备都不方便添加滤色装置来调节色温,如果在一个光线偏黄,或偏蓝的场合中不使用滤色装置进行闪光拍摄,色温的差异效果会非常明显。因此,能够针对相机闪光灯的实际使用特点设计出一款能够满足相机闪光灯大部分使用需求的控光附件,具有很高的实际使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伞型控光设备与柔光箱、柔光罩在相机闪光灯上的应用不足,本发明针对相机闪光灯的实际使用特点设计,使闪光灯在进行离机闪光和非离机闪光时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具备两种结构模式适应不同的拍摄需求。可使用滤色片改变色温。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根据光的基本原理,光线的软调与硬调是依据光线的照射方向性决定的。聚射光光束窄,方向性强,会在被摄物体上产生很强的高光和轮廓分明的影子,闪光灯的直射光就属于聚射光。散射光光束宽,方向性不强,被摄物体上的暗影和轮廓不太鲜明,光线很柔和。根据这一特性,散光面积越大,光线散射方向不确定性范围也就越大,被照射物体上的暗影和轮廓就越不明显。本发明可在很小的体积上形成一个大面积的散光面。相机闪光灯的聚射光经内部反射后,通过散光面形成散射光。 本发明具备两种结构模式,即柔光罩结构模式、大面积反射面结构模式。当本发明处于柔光罩结构模式时,贴合正面柔光布进行拍摄操作,散光面积能够增加8. 46倍(以灯头实际发光部分尺寸53*27毫米,接口尺寸70*50毫米计算)。柔光程度中等,指向性强。通常,现有的相机闪光灯柔光罩最多只能达到此效果。当本发明处于大面积反射面结构模式时,贴合反面柔光布进行拍摄操作,散光面积能够增加到14. 5倍,柔光程度高。在实际拍摄过程中, 可任意搭配柔光布与银箔布取得不同的拍摄效果。当在进行非离机拍摄时使用大面积反射面结构模式,并把闪光灯头角度设为45°到90°之间,即可为微距摄影提供高位光源,使拍摄效果更为自然。本发明采用在135画幅单反相机上最常使用的24毫米广角镜头的覆盖角度设计,使相机在使用24毫米广角镜头时使用本附件的柔光罩结构模式进行非离机闪光拍摄不会产生黑边。采用折叠设计,折叠后如一块平板,安装时只需将四边的连接锁扣扣上即可。附件本体可通过连接不同型号的闪光灯罩式基座,适应不同型号闪光灯的接口尺寸。闪光灯罩式基座上配有滤色片插槽,可使用滤色片夹配合不同的滤色片插入插槽改变光线色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际操作体积比伞型柔光设备、柔光箱小很多,安装速度快,折叠后如平板纤薄,方便放入各种现有摄影包内。室外配合三角架进行离机闪光不易被风吹倒,室内狭小场地操作便利。两种结构模式可适应不同类型的拍摄需求,使其在进行离机或非离机闪光时都能取得良好的柔光效果。兼容性好,方便插入各种滤色片。


图1是本发明闪光灯罩式基座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平面构造图。图3是本发明转换成大面积反射面结构模式时的构造图。图4是本发明转换成柔光罩结构模式时的构造图。图5是本发明折叠后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闪光灯罩式基座上使用的滤色片夹构造图。图7是本发明上使用的连接锁扣原理截面图。图8是本发明转换为大面积反射面结构模式时的左视图。图9是本发明上固定夹的构造图。图10是本发明转换为柔光罩结构模式时安装上正面柔光布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转换为大面积反射面结构模式时安装上反面柔光布的示意图。图中1.滤色片插槽,2.正面黏扣带,3.锁扣A,4.反面黏扣带,5.固定夹,6.子连接锁扣,7.母连接锁扣,8.扭力弹簧,9.连接锁扣拆卸把手,10.银箔布,11.锁扣B,12.固定夹按钮,13.固定槽,14.正面柔光布、银箔布,15.反面柔光布,16.滤色片夹,17.黏结条, 18.闪光灯罩式基座,19.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20.滤色片,21.闪光灯灯头。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闪光灯罩式基座(18)中的滤色片插槽⑴可使滤色片夹(16)插入其中。闪光灯罩式基座(18)为嵌入式外壳,可插入并固定在适宜型号的闪光灯灯头(21)上。 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19)后端可与闪光灯罩式基座(18)对接,两者间用黏结条(17)固定。图2所示的构造图为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19)平摊开的外貌。其中,正面黏扣带(2)是柔光罩结构模式时正面柔光布(14)的固定处、大面积反射面结构模式时银箔布 (14)的固定处。用于此处的柔光布与银箔布配有对应位置的黏扣带与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黏合固定。反面黏扣带(4)用于大面积反射面结构模式时反面柔光布(15)的上部、中部固定处,下半部分利用固定夹(5)锁定。锁扣A(3)用于在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19)从大面积反射面结构模式转换为柔光罩结构模式时,配合固定夹(5)把附件弹出的部分收回固定。在初次安装此附件时需要把四边的子连接锁扣(6)与母连接锁扣(7)对应安装在一起完成固定。四边完成固定后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为大面积反射面结构模式,如要转换为柔光罩结构模式,需压下附件弹出部分的顶端,并用固定夹(5)锁住锁口 A(3)即可。需要从柔光罩结构模式转换为大面积反射面结构模式时,按压固定夹(5)上的按钮,使锁扣A(3) 借助扭力弹簧(8)提供的扭力脱离固定夹(5),使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伸展开,从而转换成大面积反射面结构模式。整体结构内部表面采用高反光材料喷涂,使光线利用率更高。图5中所示的折叠效果运用了扭力弹簧(8)的作用,当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处于柔光箱、大面积反射面结构模式时,扭力弹簧给4个侧边提供向外的力。即当4个侧边向附件内侧翻转时侧边受力,向外翻转时侧边不受力。由此即可通过把4个侧边向外翻转完成折叠操作。图6为滤色片(16)夹示意图,滤色片夹采用透明材质制作,滤色片00)放入其中闭合后可卡住。插入滤色片插槽(1)后即可使用。图7为连接锁扣原理截面图。其中子连接锁扣(6)为金属弹簧片,母连接锁扣(7) 为圆柱体。当需要安装时,只需使母连接锁扣(7)沿着方向箭头所指方向嵌入子连接锁扣 (6)即可。如需卸下锁扣,可拉动连接锁扣拆卸把手(9)使一端翘起,即可顺利拆下。图8中的银箔布(10)为三角形.其中,相对图片靠向中心的斜边固定在侧面上, 相对图片垂直的边上设有子连接锁扣(6),安装时与对应的母连接锁扣(7)扣上。由于银箔布(10)的拉力作用,可使整体结构固定成型。当附件从大面积反射面结构模式转换为柔光罩结构模式时,银箔布(10)可被隐藏起来。图9中示意的是固定夹(5)的详细结构。当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从大面积反射面结构模式转换为柔光罩结构模式时,锁扣A会沿变形路线移动至固定槽(13)中。使锁扣 A(3)与锁扣B(Il)相接触,进一步推进后可固定夹(5) —端翘起,随后,锁扣A(3)越过锁扣B(ll),由于固定夹(5)的作用,使两边锁扣的直角部分扣在一起。当按压下固定夹按钮 (12)后,锁扣B(Il)会由于扭力弹簧⑶的作用力脱离固定槽(13),解除锁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可折叠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包括闪光灯罩式基座(18)、滤色片夹 (16)、滤色片(20)、柔光布、银箔布、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19)构成,其特征是闪光灯罩式基座(18)前部带有滤色片插槽(1),并可与相机闪光灯灯头(21)和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19)相连;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19)上设有锁定装置与扭力弹簧(8),可通过伸展或收缩自身结构扩大或缩小光线发散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折叠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其特征是一种滤色片夹(16),使用透明材料制成,滤色片夹可夹住滤色片(20),插入滤色片插槽中(1)并固定在相机闪光灯灯头(21)前改变光线色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折叠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其特征是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19)的锁定装置,是由位于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19)两侧各有的一块带有子连接锁扣(6)的银箔布(10)、一个带有锁扣(11)的固定夹(5)及母连接锁扣(6)、锁扣(3)组成;利用银箔布(10)上的子连接锁扣(6)连接另外两个相邻的母连接锁扣(7)使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19)整体固定成型;当相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19) 上两个固定夹(5)上的锁扣(11)与另两个相邻的锁扣(3)相契合时,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19)伸展部分被收回固定,当按压下固定夹按钮(12)时,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 (19)收回部分被弹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折叠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其特征是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19)的折弯处采用扭力弹簧(8)伸展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折叠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其特征是当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19)结构伸展时,表现为柔光罩结构;当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 (19)结构收缩时,表现为大面积反射光线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可折叠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其特征是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19)的照明范围依据特定焦距镜头的涵盖角度设计。
全文摘要
一种针对相机闪光灯设计的多用途可折叠热靴闪光灯控光附件。由闪光灯罩式基座、滤色片夹、滤色片、柔光布、银箔布、相机闪光灯控光附件主体构成。体积小巧轻便,折叠后可放入各种摄影包内,安装方便快捷。与常规柔光设备相比,在室外离机操作时不必担心被风吹倒而造成的设备意外损坏,在室内狭小场地操作灵活自如。通过不同种型号的基座,使大部分闪光灯都可安装使用本控光附件。基座上配有可插入式滤镜槽,插入相应色片后可改变光线色温,基座可独立使用。通过可一键转换的两种模式来改变热靴闪光灯发散光线的方向和范围。适应各种拍摄需求,实现了整体结构与柔光效果的效益最大化。适用于人像摄影、微距摄影、创意闪光摄影等各种摄影活动。
文档编号F21V9/10GK102346354SQ201010241368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日
发明者王顺辰 申请人:王顺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